显宗的皈依和密宗的皈依的标准及差异

今天来说下皈依, 皈依是个大内容。他贯穿了佛法的全部。阿底峡尊者在藏地被尊称皈依仁波切。也可以说他整个一生都在开示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并不是代表简单的学佛入门,而是贯穿了 整个佛法

皈依并不是代表简单的学佛入门,而是贯穿了 整个佛法。你在不同的阶段, 怎么来去依止与修行?所以你学佛就是你相信谁,走谁的轨道。心随着佛上师三宝心动。相信他走他的轨道并且遵守他的戒律。戒律就是要求, 入佛门听佛话。皈依贯穿了整个的佛法,非常重要!

皈依是学佛入门。不皈依光学佛是看热闹,看不了门道。佛门都不入的话也谈不上仪轨与戒律。受法号和皈依证都是三宝的授记和受皈依者的法器,并不代表皈依。能说明皈依的只有自己皈依的心。皈依心就是听谁的话,走谁的轨道,心随谁动,谁是自己的第一位。如果是三宝,你就是佛的弟子。恭敬和信心也达到基础要求了。

当然皈依分两种,显宗是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三皈依标准。

皈依不分世俗僧还是圣贤僧,一律恭敬

显宗没有上师的概念,一律看作僧宝。皈依不分世俗僧还是圣贤僧,一律恭敬。任何诋毁都是砸碎内心皈依境,种地狱因。更以菩提心相应三宝,诽谤任何外道同样地狱因。严禁拉帮结派,挑拨是非。要亲如同体,自净其意。

密宗是皈依四宝,即:上师,佛、法、僧,四皈依标准。

密乘四皈依,上师瑜伽应达到独一无二,超越显宗三皈依的独霸第一。独霸第一就是三宝和一切影响心识对境比较,贪爱的,厌离的,畏惧的等等,三宝至上,只随三宝心动。而独一无二是没有可比较的,并视上师为真我本性,三宝等一切万法,包括善恶,佛魔,净垢等等都是上师本体,大菩提心相应合一。

显宗和密宗的皈依差异:

1、显宗三皈,密宗四皈。

2、显宗只要发心就可皈依。密宗必须严格观察,因为皈依后不许看上师过失,视师如佛。

3、显宗修行可跟随多位僧宝,密宗任何因缘阶段都必须一师一法一本尊。

4、显宗表面戒律选择受持,密宗达到心戒。

5、显宗发心随意,密宗菩提心相应。

6、显宗因地修法,密宗果地修法。

世俗和世间法的区别

世俗和世间法的区别:

就是皈依后,按照三宝要求进行转化。把轮回造业的资粮都变成解脱资粮。转化过程,就是要断除内心对于贪嗔痴对境的执着,紧密加深对三宝的执着。不仅要通过仪轨修法,更要利用能影响自己心识最近的对境,转为道用。钱财名利的正用,六亲眷属的正视,冤缘债主的正念,等等。

皈依还有个同义词叫皈命。不仅把此生一切退路斩断,死心塌地的走修行路。而且宁舍生命不离依止;宁舍生命不失戒体;宁舍生命不弃菩提。佛法一旦触碰到生存和生命底线,惜命的凡夫就认为偏执和邪见。这正说明皈依不易,难依明师,难见本命,难随佛学,难行佛业。这有些接近密宗四皈依课程高度了。

愿大家吉祥如意。

大日明王上师

今天来说下皈依, 皈依是个大内容。他贯穿了佛法的全部。阿底峡尊者在藏地被尊称皈依仁波切。也可以说他整个一生都在开示皈依的重要性。

皈依并不是代表简单的学佛入门,而是贯穿了 整个佛法

皈依并不是代表简单的学佛入门,而是贯穿了 整个佛法。你在不同的阶段, 怎么来去依止与修行?所以你学佛就是你相信谁,走谁的轨道。心随着佛上师三宝心动。相信他走他的轨道并且遵守他的戒律。戒律就是要求, 入佛门听佛话。皈依贯穿了整个的佛法,非常重要!

皈依是学佛入门。不皈依光学佛是看热闹,看不了门道。佛门都不入的话也谈不上仪轨与戒律。受法号和皈依证都是三宝的授记和受皈依者的法器,并不代表皈依。能说明皈依的只有自己皈依的心。皈依心就是听谁的话,走谁的轨道,心随谁动,谁是自己的第一位。如果是三宝,你就是佛的弟子。恭敬和信心也达到基础要求了。

当然皈依分两种,显宗是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三皈依标准。

皈依不分世俗僧还是圣贤僧,一律恭敬

显宗没有上师的概念,一律看作僧宝。皈依不分世俗僧还是圣贤僧,一律恭敬。任何诋毁都是砸碎内心皈依境,种地狱因。更以菩提心相应三宝,诽谤任何外道同样地狱因。严禁拉帮结派,挑拨是非。要亲如同体,自净其意。

密宗是皈依四宝,即:上师,佛、法、僧,四皈依标准。

密乘四皈依,上师瑜伽应达到独一无二,超越显宗三皈依的独霸第一。独霸第一就是三宝和一切影响心识对境比较,贪爱的,厌离的,畏惧的等等,三宝至上,只随三宝心动。而独一无二是没有可比较的,并视上师为真我本性,三宝等一切万法,包括善恶,佛魔,净垢等等都是上师本体,大菩提心相应合一。

显宗和密宗的皈依差异:

1、显宗三皈,密宗四皈。

2、显宗只要发心就可皈依。密宗必须严格观察,因为皈依后不许看上师过失,视师如佛。

3、显宗修行可跟随多位僧宝,密宗任何因缘阶段都必须一师一法一本尊。

4、显宗表面戒律选择受持,密宗达到心戒。

5、显宗发心随意,密宗菩提心相应。

6、显宗因地修法,密宗果地修法。

世俗和世间法的区别

世俗和世间法的区别:

就是皈依后,按照三宝要求进行转化。把轮回造业的资粮都变成解脱资粮。转化过程,就是要断除内心对于贪嗔痴对境的执着,紧密加深对三宝的执着。不仅要通过仪轨修法,更要利用能影响自己心识最近的对境,转为道用。钱财名利的正用,六亲眷属的正视,冤缘债主的正念,等等。

皈依还有个同义词叫皈命。不仅把此生一切退路斩断,死心塌地的走修行路。而且宁舍生命不离依止;宁舍生命不失戒体;宁舍生命不弃菩提。佛法一旦触碰到生存和生命底线,惜命的凡夫就认为偏执和邪见。这正说明皈依不易,难依明师,难见本命,难随佛学,难行佛业。这有些接近密宗四皈依课程高度了。

愿大家吉祥如意。

大日明王上师


相关文章

  • 密宗简易放生仪轨
  • 放生须知: (1)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放生时最好边念经边往所放众生身上洒甘露水或大悲咒水.众生会因为一滴甘露水的加持,刹那消除业障,明白自己身在轮回三恶趣,并发愿往生善道. (2)   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q ...查看


  • 在家居士必须注意的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皈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一.信 1.皈依三宝: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社会各界人士,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如有 ...查看


  • 无上瑜珈汉地密宗大千普济宗汇文上师传承药师法门修持仪轨
  • 无上瑜珈汉地密宗大千普济宗匯文上师传承药师法门修持仪轨 [密宗要求必须皈依灌顶后方可修学] 甲子,1,设坛(在家修习无条件可不设坛或设密法坛).修持药师如来法门之行者,应于佛坛上安置药师琉璃光如来圣像.佛前设香炉,两边安置供奉鲜花水果之瓶器 ...查看


  •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word版
  • <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 讲记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造颂 堪布索达吉 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上师三宝! 为使一切众生清净罪障.成就二利而发无上菩提心! 金刚萨埵的修法有针对下.中.上三种根机的三种修 ...查看


  • 人生第一件大事--皈依三宝
  • 皈依的真义 简介 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 皈依佛竟,宁舍生命,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竟,宁舍生命,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竟,宁舍生命,不皈依邪师邪众. 若要再皈依戒,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久而久之,积功累德,就能开大智慧 ...查看


  • 藏传佛教中护法的分类与职责
  • 没有传承就像池塘没有水源 在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法里告诉我们,护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出世间的护法,也是佛菩萨的化身.虽然从外相来看,护法很凶猛,但都是佛菩萨的智慧幻化,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慈悲示现的.第二种,是世间的鬼神.虽然他们是世间的鬼神,但当初 ...查看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 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印度教有何渊源及区别? 藏传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 ...查看


  •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九课
  • 第十九节课 思考题 83.佛法在你心目中到底占有何等地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人会被魔有机可乘?什么样的人则不会?你属于哪一种? 84.什么叫五种他圆满?请大致作个解释.为什么叫"他"圆满?对照自己,你是否具足? ...查看


  • 藏传佛教密宗文化
  • 藏传佛教密宗文化 课上老师关于藏传佛教的讲解,引发了我极大地兴趣.藏传佛教的神秘,让我最终选择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然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在翻阅了多本资料后我发现,我既不可能多么深入地去研究探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阐述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