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病毒病
一、 禽流感
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家禽后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从无临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死亡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
2、HPAI(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 的某些血清型引起以禽为主,同时侵害其他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分为A、 B、 C三型流感病毒,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是A型。病毒亚型:(HA) 血凝素 H1~H18 ;(NA)神经氨酸酶 N1~N10各亚型之间不能或不完全交互保护。
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5,H7
低致病性流感病毒H1~H4 H6 H9
非致病性流感病毒 H8,H10~H18
7、哨兵动物(sentinel animal):天鹅死亡是H5N1病毒首次在几个欧洲国家出现的标志,它们是迁
徙鸟传播病毒的哨兵动物。
8、☆☆☆扑灭一次流感暴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答:对暴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暴发疫情已被扑灭。
9、流感的流行特点?
(1)各种家禽(尤其是水禽)、野禽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病毒存在,还可以通过病毒基因突变和遗传重排/组产生新的高致病力毒株,成为人类及其他低等哺乳动物和家禽的传染源。
(2)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围越来越广。不断有感染人、哺乳动物以及稀有禽类和野禽的报道,并可造成死亡。
(3)水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事实,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
(4)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某些年份高发。
(5)流感的疫情在全球还在不断地扩散和蔓延,频率加快,次数增多,范围扩大,没有迹象显示已被控制。因此流行具有国际性。
10、☆☆☆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标准:
①被接种禽类的病死率:将无菌AIV尿囊液1︰10稀释,静脉或肌肉接种8只4~8 周龄易感鸡,0.2ml/只,10天内死亡率≥75% 。
②血清抗体及流行病学:部分鸡群病鸡分离物符合上述标准后,其他鸡群即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相同亚型血凝素抗体的测定来确定是否符合HPAIV感染。
③反复验证:对在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到75%或血凝素为H5或H7的病毒,需进一步验证。 ④如果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只能致死8 只中的1 ~5 只,但能在没有胰蛋白酶的存在的细胞 培养物(CEF 细胞)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 或形成蚀斑,则必须先测定其HA相 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后,才能宣布该分离物是否为高致病性毒株。
⑤ HA氨基酸序列分析:裂解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HA0→HA1+HA2。
11、☆☆☆流感疫情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其综合防治措施是什么?一、频繁发生原因(论述)
(1)病毒本身
a本病病原为RNA病毒易变异(校正能力差,所以不稳定);
b基因易突变:存在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和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存在基因重排;
(2)宿主
a 宿主体内含有蛋白酶,决定了宿主的易感性;
b 宿主携带的唾液酸(SA)特点:
α2-3 α2-6
禽流感病毒群 √
人流感病毒群 √
猪流感病毒群 √ √
马流感病毒群 √
其中猪可作为流感病毒的搅拌器、中间宿主。人、禽流感都可以感染猪,在其体内基因重排,变成可
感染的„„流感病毒。
c 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广(自然疫源性疾病,野鸟是AIV的天然贮存库、自然宿主,又因为中国有三条野鸟迁徙路线,所以中国流感发生较多)
(3)环境:具有国际性。流感病毒遍布 6大洲,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均发现疫情。
二、诊断:
(一)初诊: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免疫情况可怀疑此病。
(二)确诊:可根据HA与HI; 琼脂扩散实验;PCR、ELISA; 荧光抗体; 胶体金试纸条等实验室方法确诊。
三、 防制
(一)加强认识
禽流感的爆发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让检疫部门、养禽场、市场销售等各类人员了解禽流感的危害性,普及禽流感有关知识,对提高他们防制禽流感的警惕性和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宜过分渲染禽流感对人的危害,以免造成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二)加强防疫
①做好常规的防疫卫生工作,将病毒拒之养殖场以外,这是最基本的措施。种蛋消毒;畜舍、运动场、水塘等定期消毒,在流行季节,必须做到每天一次;车辆及物品消毒。
②严格执行规模化养殖场的各项规章措施。
人兽共患病毒病
一、 禽流感
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家禽后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从无临床症状感染到呼吸道疾病和产蛋下降,到死亡率接近100%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不等。
2、HPAI(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 的某些血清型引起以禽为主,同时侵害其他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分为A、 B、 C三型流感病毒,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是A型。病毒亚型:(HA) 血凝素 H1~H18 ;(NA)神经氨酸酶 N1~N10各亚型之间不能或不完全交互保护。
高致病性流感病毒H5,H7
低致病性流感病毒H1~H4 H6 H9
非致病性流感病毒 H8,H10~H18
7、哨兵动物(sentinel animal):天鹅死亡是H5N1病毒首次在几个欧洲国家出现的标志,它们是迁
徙鸟传播病毒的哨兵动物。
8、☆☆☆扑灭一次流感暴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答:对暴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暴发疫情已被扑灭。
9、流感的流行特点?
(1)各种家禽(尤其是水禽)、野禽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病毒存在,还可以通过病毒基因突变和遗传重排/组产生新的高致病力毒株,成为人类及其他低等哺乳动物和家禽的传染源。
(2)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围越来越广。不断有感染人、哺乳动物以及稀有禽类和野禽的报道,并可造成死亡。
(3)水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事实,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认识。
(4)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某些年份高发。
(5)流感的疫情在全球还在不断地扩散和蔓延,频率加快,次数增多,范围扩大,没有迹象显示已被控制。因此流行具有国际性。
10、☆☆☆高致病性禽流感判定标准:
①被接种禽类的病死率:将无菌AIV尿囊液1︰10稀释,静脉或肌肉接种8只4~8 周龄易感鸡,0.2ml/只,10天内死亡率≥75% 。
②血清抗体及流行病学:部分鸡群病鸡分离物符合上述标准后,其他鸡群即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相同亚型血凝素抗体的测定来确定是否符合HPAIV感染。
③反复验证:对在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到75%或血凝素为H5或H7的病毒,需进一步验证。 ④如果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只能致死8 只中的1 ~5 只,但能在没有胰蛋白酶的存在的细胞 培养物(CEF 细胞)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 或形成蚀斑,则必须先测定其HA相 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后,才能宣布该分离物是否为高致病性毒株。
⑤ HA氨基酸序列分析:裂解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HA0→HA1+HA2。
11、☆☆☆流感疫情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其综合防治措施是什么?一、频繁发生原因(论述)
(1)病毒本身
a本病病原为RNA病毒易变异(校正能力差,所以不稳定);
b基因易突变:存在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和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存在基因重排;
(2)宿主
a 宿主体内含有蛋白酶,决定了宿主的易感性;
b 宿主携带的唾液酸(SA)特点:
α2-3 α2-6
禽流感病毒群 √
人流感病毒群 √
猪流感病毒群 √ √
马流感病毒群 √
其中猪可作为流感病毒的搅拌器、中间宿主。人、禽流感都可以感染猪,在其体内基因重排,变成可
感染的„„流感病毒。
c 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广(自然疫源性疾病,野鸟是AIV的天然贮存库、自然宿主,又因为中国有三条野鸟迁徙路线,所以中国流感发生较多)
(3)环境:具有国际性。流感病毒遍布 6大洲,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均发现疫情。
二、诊断:
(一)初诊: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免疫情况可怀疑此病。
(二)确诊:可根据HA与HI; 琼脂扩散实验;PCR、ELISA; 荧光抗体; 胶体金试纸条等实验室方法确诊。
三、 防制
(一)加强认识
禽流感的爆发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让检疫部门、养禽场、市场销售等各类人员了解禽流感的危害性,普及禽流感有关知识,对提高他们防制禽流感的警惕性和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宜过分渲染禽流感对人的危害,以免造成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二)加强防疫
①做好常规的防疫卫生工作,将病毒拒之养殖场以外,这是最基本的措施。种蛋消毒;畜舍、运动场、水塘等定期消毒,在流行季节,必须做到每天一次;车辆及物品消毒。
②严格执行规模化养殖场的各项规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