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省份高考试卷分析(吴文红)

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及

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接着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和安徽。 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2006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其中,广东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调整方案。

一、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 重能力,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1、求稳定,平稳过渡

江苏卷稳定的表现有三:一是试卷的题型和结构与往年相同,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种题型,必做题和先做题两部分。二是考查内容是学科主体知识,比例合理,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理念。三是试题呈现方式上,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 安徽文综卷题型量的调整体现了近年来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多次强调的新课程高考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改革思路。 试卷结构和学科分值没有变化,题型题量的调整体现了课改精神,实现了首次新课程高考同时又是文科综合自主命题第一年的‚平稳过渡‛。

2、明“史味”,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科特色

文科综合考试强调知识之间的自然渗透,但并不否定呈现学科特色。历史学科有其明显的语言表述和情境呈现——‚史味‛,如果不注重语言和情境,就会陷入庸俗化和浅显化的误区。如浙江卷第14题,用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要求考生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应该说,该题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科特色:首先,其情境的营造具有浓郁的历史味。其次,解答

该题需要运用精当、准确的历史知识,如路级行政机构(宋代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和转运使的设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里有这项内容)等,否则就会判断失误。

3、重能力,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能力的要求——尽量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试题,强调分析与思考。浙江卷历史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第12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主要字体之一。第39题第(3)问,要求考生‚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江苏卷如第4题考查灌钢法,第8题考查近代日军在华北地区驻军的时间,第13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第20题考查全球化问题。第3、6、7、14、17题,都是智慧含金较高的妙题、好题。第25题(A)考查王安石变法,材料角度有创意,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改革的不同看法,有全盘赞同,有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据此分析判断。既顺应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又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

4、显情境,回归理性,贴近学生

历史情境的营造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试题中呈现历史情境能帮助学生有产联系学习内容,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如浙江卷第20题:‚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该题既有情境性,也显得非常活泼。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处理好选项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与题干中提出的1977年的时间界定:除了A项,其他几项都发生于1978年以后,可以排除。又如第15题,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让考生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对由表得出的四项结论进行判断。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并未削弱)尤其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农业税越来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依靠,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仍是政府的国策,进而使考生明确,在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还是政府的主要经济支柱,答案为C。

5、突出地域特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009年‚川味题‛有两道,涉及选择题和政、史、地学科综合题,占24分。第15之‚木兰‛题:‚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图略)‛。第39之‚交通建设‛题第(1)关于秦朝修建道路系统的影响,应辩证分析。第(2)问关于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第(3)问关于该时期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该题是联系古今中外,涉及地理、政治知识的跨学科综合题,而在宜宾境内发现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的新闻来自2009年5月5日的《华西都市报》。我们知道,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西东、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过程中,根据本省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江苏卷第21题具有强烈的江苏地域特色。

6、推陈出新,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有机整合

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2009年全国《考试大纲》和《安徽考试说明》对考生测量能力的要求。如安徽卷第17、20题属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第12和14题属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第35题第一问和第36题第一问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而且,不少设问属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之一而非惟一资源。新课程高考依托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体现‚高起点‛。如安徽卷在11道历史选择题中,有9道题的题干都是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其中四道采用了图表。两道非选择题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

史学界流行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又称‚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中已有渗透与体现,这也是2009年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命题思路体现新史观的同时,侧重多种新史观的综合运用和新史观与传统史观的综合运用。如安徽卷第17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兼有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和文明史观;第36题考查中国古代南宋和清朝的对外贸易、近代贸易格局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和新时期对外贸易情况,堪称是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综合运用的有机融合。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有机整合是2009年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有别于其他新课程实验省份的选修模块单独设题。如安徽卷第35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者属于必修Ⅱ经济史,后者属于选修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这道题不是一般意义的‚拉郎配‛,而是有机整合。从答案赋分来看,必修与选修各占一半。这一试题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新课程高考中选修与必修的知识体系可以糅合命题。

二、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扎实打好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基本技能 ①第一轮(高三上市统测前):抓点(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大纲范围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

②第二轮(高三下市模考前):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在进行系统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配练习,要有针对性和进行测试、反馈。这样,学生就可以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取得高考的良好成绩。

②第三轮(高考前):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查漏补缺。同时强调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

2、扎实打好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考试可能会淡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的重要程度会降低,其实这种看法不对,新的高考改革趋势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对于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1、复习时间安排

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可以通过典型题例来逐步培养,有人以为搞题海战术就能提高技能,其实这种看法也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的题海战术可能会使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3、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构建和谐探究课堂。新高考的趋势要求教学改革要贴近生活,因此教学过程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重视历史对未来的借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起到增加容量、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推动探究的良好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妨多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外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

4、认真研究近几年的新教材省份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2009年以及2010年广东、安徽、福建等高考的命题特色中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历史情境,提供了更多的史料,让学生能从历史情境、史料中提取信息,设问的切入点较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最终还是要学生运用基本的史实、历史观点等答题。鉴于此,我们在以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外,注意给学生创设、提供更多的历史情境、史料,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历史事件、观点,这样学生不会由于觉得题目太新而找不到与课本的结合点。

5、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删繁就简,提高复习效率,为进一步减轻高三学生的负担,《考试说明·历史》相应删减了部分次要内容,以突出主干核心知识的考察。“万变不离其宗”,2010年各省文综考试的试题分值、试卷结构、知识呈现,没有多大变化,只要脚踏实地,抓住规律,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6、临界生辅导计划。两个历史班合成一个辅导班,辅导形式为讲练结合,以练带讲,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争取能比其他同学多复习两次。优生采取个别辅导,主要是学法的指导,及时面批。

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及

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接着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和安徽。 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2006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其中,广东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调整方案。

一、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 重能力,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1、求稳定,平稳过渡

江苏卷稳定的表现有三:一是试卷的题型和结构与往年相同,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种题型,必做题和先做题两部分。二是考查内容是学科主体知识,比例合理,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理念。三是试题呈现方式上,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 安徽文综卷题型量的调整体现了近年来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多次强调的新课程高考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改革思路。 试卷结构和学科分值没有变化,题型题量的调整体现了课改精神,实现了首次新课程高考同时又是文科综合自主命题第一年的‚平稳过渡‛。

2、明“史味”,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科特色

文科综合考试强调知识之间的自然渗透,但并不否定呈现学科特色。历史学科有其明显的语言表述和情境呈现——‚史味‛,如果不注重语言和情境,就会陷入庸俗化和浅显化的误区。如浙江卷第14题,用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要求考生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应该说,该题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科特色:首先,其情境的营造具有浓郁的历史味。其次,解答

该题需要运用精当、准确的历史知识,如路级行政机构(宋代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和转运使的设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里有这项内容)等,否则就会判断失误。

3、重能力,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能力的要求——尽量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试题,强调分析与思考。浙江卷历史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第12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主要字体之一。第39题第(3)问,要求考生‚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江苏卷如第4题考查灌钢法,第8题考查近代日军在华北地区驻军的时间,第13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第20题考查全球化问题。第3、6、7、14、17题,都是智慧含金较高的妙题、好题。第25题(A)考查王安石变法,材料角度有创意,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改革的不同看法,有全盘赞同,有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据此分析判断。既顺应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又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

4、显情境,回归理性,贴近学生

历史情境的营造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试题中呈现历史情境能帮助学生有产联系学习内容,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如浙江卷第20题:‚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该题既有情境性,也显得非常活泼。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处理好选项中涉及的历史知识与题干中提出的1977年的时间界定:除了A项,其他几项都发生于1978年以后,可以排除。又如第15题,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让考生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对由表得出的四项结论进行判断。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北宋时期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并未削弱)尤其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农业税越来越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依靠,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仍是政府的国策,进而使考生明确,在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还是政府的主要经济支柱,答案为C。

5、突出地域特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009年‚川味题‛有两道,涉及选择题和政、史、地学科综合题,占24分。第15之‚木兰‛题:‚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图略)‛。第39之‚交通建设‛题第(1)关于秦朝修建道路系统的影响,应辩证分析。第(2)问关于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第(3)问关于该时期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该题是联系古今中外,涉及地理、政治知识的跨学科综合题,而在宜宾境内发现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的新闻来自2009年5月5日的《华西都市报》。我们知道,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西东、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过程中,根据本省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江苏卷第21题具有强烈的江苏地域特色。

6、推陈出新,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有机整合

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2009年全国《考试大纲》和《安徽考试说明》对考生测量能力的要求。如安徽卷第17、20题属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第12和14题属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第35题第一问和第36题第一问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而且,不少设问属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之一而非惟一资源。新课程高考依托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体现‚高起点‛。如安徽卷在11道历史选择题中,有9道题的题干都是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其中四道采用了图表。两道非选择题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

史学界流行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又称‚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中已有渗透与体现,这也是2009年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命题思路体现新史观的同时,侧重多种新史观的综合运用和新史观与传统史观的综合运用。如安徽卷第17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兼有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和文明史观;第36题考查中国古代南宋和清朝的对外贸易、近代贸易格局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和新时期对外贸易情况,堪称是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综合运用的有机融合。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有机整合是2009年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有别于其他新课程实验省份的选修模块单独设题。如安徽卷第35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者属于必修Ⅱ经济史,后者属于选修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这道题不是一般意义的‚拉郎配‛,而是有机整合。从答案赋分来看,必修与选修各占一半。这一试题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新课程高考中选修与必修的知识体系可以糅合命题。

二、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扎实打好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基本技能 ①第一轮(高三上市统测前):抓点(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大纲范围要求,做好基础知识复习,各个模块知识点的整合,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步步为营,以静制动。

②第二轮(高三下市模考前):抓线(整专题)——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在进行系统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配练习,要有针对性和进行测试、反馈。这样,学生就可以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取得高考的良好成绩。

②第三轮(高考前):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查漏补缺。同时强调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突出重难点、热焦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

2、扎实打好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考试可能会淡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的重要程度会降低,其实这种看法不对,新的高考改革趋势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对于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1、复习时间安排

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可以通过典型题例来逐步培养,有人以为搞题海战术就能提高技能,其实这种看法也不全面,没有针对性的题海战术可能会使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3、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构建和谐探究课堂。新高考的趋势要求教学改革要贴近生活,因此教学过程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重视历史对未来的借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起到增加容量、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推动探究的良好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妨多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外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

4、认真研究近几年的新教材省份高考试题,捕捉当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2009年以及2010年广东、安徽、福建等高考的命题特色中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历史情境,提供了更多的史料,让学生能从历史情境、史料中提取信息,设问的切入点较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最终还是要学生运用基本的史实、历史观点等答题。鉴于此,我们在以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外,注意给学生创设、提供更多的历史情境、史料,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历史事件、观点,这样学生不会由于觉得题目太新而找不到与课本的结合点。

5、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大胆尝试自己命题、创新命题,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应试心态的科学辅导,做到细致复习、轻松应考。.删繁就简,提高复习效率,为进一步减轻高三学生的负担,《考试说明·历史》相应删减了部分次要内容,以突出主干核心知识的考察。“万变不离其宗”,2010年各省文综考试的试题分值、试卷结构、知识呈现,没有多大变化,只要脚踏实地,抓住规律,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6、临界生辅导计划。两个历史班合成一个辅导班,辅导形式为讲练结合,以练带讲,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争取能比其他同学多复习两次。优生采取个别辅导,主要是学法的指导,及时面批。


相关文章

  •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之语文卷
  • 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之语文卷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既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应用能力的趋势.在题型设置上有创新,有变化.在命题 ...查看


  • 从2017各地高考数学难度排行,看2018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及备考指导!
  •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数学拿到140分是难以企及的梦.有多难?举个例子:今年广西(全国3卷)的数学平均分--数学(文)46.8分,数学(理)60.2分!难怪每年高考考生考完数学出来,脸色基本都晴转多云. 今年高考结 ...查看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 2017年高考试卷类型公布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 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 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会发生 ...查看


  • 2017年高考怎么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
  • 全国卷网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研究中心"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以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2017年 ...查看


  •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纲说明的题型示例(含标示分析)
  •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说明 Ⅰ.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 ...查看


  • 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与启示
  • ●考试与招生 胄 教 曾兵芳杨连志 [摘要]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7-2010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试题特点,探讨其命题规律及趋势,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 ...查看


  • 2016年全国高考甲乙丙卷分析-物理
  • 2016年全国高考甲卷分析 1.总体评价 2016年全国卷Ⅱ物理无论试卷结构还是题型风格与2015年基本一样,共13企题.选择题8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2个,选做题3个(3选1):力学占全卷45.5%,电磁学45分,占全卷40.9%,与20 ...查看


  • 甘肃高考大纲2016
  • 化学 全国Ⅰ卷 一.全国Ⅰ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对比 1.从试卷结构分析 2013 年Ⅰ卷 2014 年Ⅰ卷 2015 年Ⅰ卷 7 元素化合物[与氨. 碘.氮有关的常识(候 氏制碱法.氨管检验. 碘.黑火药)] 有机结构(不同类 别物质同分异构 ...查看


  • 2016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二卷
  • 2016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二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