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3月JOuRNAL0FG啷OUⅧ.25No.2UNIVERSITY(socmSciences)MaL2007
残疾人小组工作本土化模式探析
杨晶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本土的残疾人社套工作主要是以医疗康复工作为主,在残痰人康复的过程中.医疗模式起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帮助残疾人在生理机能上选致最大程度的恢复。但是、残疾人康复不仅包括生理、心理上的康复、还
应该包括“去标签化”后的社会包客。笔者尝试通过在特殊学校开展的“光之翼”社会小组工作为倒.探讨残疾
人小组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服务模式以厦困惑、反思。
关键词:残疾人社套I作;盲人小组I作;奉土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07)02—0059—04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将社会工作的小组方法运用与特殊学校中的盲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种尝试。1966年chtll鲥nePapell和BeulahRothn・一提出了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即社会目标模式、互动模式和治疗模式,1971年,MorIis又补充了发展模式。。1四种模式在理论基础、实践原则和工作员、组员角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只能代表一种可能的服务视角,而这些不同的视角是需要根据个别化的原则,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进行整合。本文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针对盲生开展的小组为例,尝试探索盲人社会小组工作的一种本土化的服务模式。
一、本土化服务模式的框架
根据AndersoI・针对四种模式提出的if'tllen,”1我们可以看出四种模式的不同视角:社会目标模式重在培养有技巧和有责任心的社会参与的公民;互动模式则系统内外沟通、互动关系的的建立;而治疗模式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出特殊的治疗方案,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组员因应问题的能力;最后,发展模式关注组员的社会性功能而不是治疗因素,通过开发组员潜能,让组员实现自我。不同模式交汇的共同部分,即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应用的综融性本土模式。所谓综融性的本土模式,是因应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需求,秉持某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观,同时包容其他各种服务模式的技巧、程序设计、原则、目标等要素的服务方法。之所以需要选取某一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因为不同模式之间的理论基础蕴涵了不同的人性观,这从本质上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服务对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因此,在人性观的立足点上,笔者更多的倾向于发展模式,即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残疾人的潜能,从一种优势视角,而不是病态的需要治疗的视角去看待服务对象。
二、盲人小组工作
“光之翼”小组活动是笔者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学生在一所特殊学校开展的针对盲生的小组活动。之所以命名为“光之翼”是因为在与盲生的接触中,他们时常会用“看”字,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感到他们对光明的强烈的向往;作为一项助人的专业,我们愿意通过专业手法的运用为盲生插上光明的翅膀,
收稿日期:2006—09—10
作者简介:杨晶(1979一),女,贵州人,贵州大学法学院讲师。・59・
让他们能够积极、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化的助人专业,将其服务手法运用在残疾人康复领域,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尝试。
(一)小组理念
l、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赋权与组员增权
英文中的enlpoweⅡnent被翻译成赋权或是增权,从词义上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凸显了助人者作为一个权力、资源拥有者的价值,所以才可能运用这些资源或技巧使服务对象的权利有所增加。但是在中国本土的环境下,社会工作者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处境,即其专业地位并未得到认可,社会工作者自身尚处于“自我赋权”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权力拥有者那里去替服务对象争取所需要的权利。在中国,赋权是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社会工作者自我赋权的过程,也是帮助服务对象增权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权力部门沟通、协调,增强这
些部门对社会工作者专业的了解,同时也是在寻求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
社会工作的契合点。
“光之翼”小组活动最初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特殊学校,和其他高
校、中学和社会的连续不断的志愿者一样,社会工作者也被认为仅仅是和增权
盲生“玩”,以锻炼他们和正常人沟通的技能,更好的融人正常社会的一群热心人士。但是,三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专业服务程序开展服务,在每期小组开始前向校方提交小组活动计划,经学校会议通过。每期小组结束后提交小组评估报告,三年来,校方也开始意识到社会工作专业与志愿服务的不同,它更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助人的成效也更为明显。校方对“光之翼”小组活动经历了“谨慎接受——观察——接纳——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好演绎了社会小组工作被认可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实现了自我赋权。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赋权是实现为组员增权的前提条件。
2、包容(inclusion)
融合是指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主流社会的回归,但是笔者更愿意使用包容的概念。包容是指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接受残疾人属于这个社会本来的一份子,将这个群体看作正常的而不是需要特殊化的一个群体而去接纳他们。(((特殊教育实施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盲人生理、心理机能限制最大限度的恢复,使其能够适应主流社会,使其获得平等和充分的发展。盲聋哑学校大多数的盲生来自农村,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寄宿在学校。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实施隔离式教育,即将残疾儿童与社会和正常儿童隔离开来。这种隔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尽可能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因材施教,使他们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主流社会,这是创办特殊学校的主要动因;另外一个目的则来自许多家长的担心,残疾孩子在正常学校就读很容易遭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特殊学校就读,以避免孩子在正常学校受到身心的伤害。而这两个目的恰恰是相悖的。“光之翼”小组活动希望能在这个悖论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即通过小组活动让在特殊学校的盲生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沟通的技巧,运用面质等技巧教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受到的歧视,在小组中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以实现包容的目标。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盲生,“光之翼”活动分为5个小组。分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盲生的性别、年龄、寝室以及班级(因为学校是按照入学时间来划来分年级的,所以有的年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等多重参考指标来划分的。其中低年龄组的盲生以游戏和功课辅导为主,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帮助盲生学习识别方向、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等,不仅帮助盲生在生理上达到一定程度的康复,也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提升他们的自信。而高年级组则适当地加入一些自我认识与成长的主题。在所有的小组活动方案里,我们都设计了一些情绪控制的内容,因为我们在小组中发现,盲生因为自己看不见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当・60.
他们碰到困难时,一些盲生通过自我伤害(例如撞门、掐自己甚至是用盲针戳自己的手以及自我贬抑等)的方式米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煺上都给盲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光之蕊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情绪电梯等活动及深入的分享,教给育嗽一些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整个小组程序的设计按照发袋横式戆嚣拣,让维员悫麓动戆遘程孛了魏更多鹣应对弱国环境的技蹲,增强凑策豹能力及对爨墨翦生溪受爨。
愚、残疾人小组工作鹃黼谍与反思
(一)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协调问题
由于我们的立足点在予溉动模式,因此整个活动中强调盲生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希望濑道小组工作魏够为他们搭建一个系缆舶支持网络,既能够达到个人的改变,也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黢的影响。掰毅,壤惩静模式应该是社会工终耆作为一令资源豹渗漏者巍联络员。静诈力系统孛一部分的凝会芏终誊,蘩念掰有盲垒系统串豹露毅资源,和盲生一起建嶷支持弼终,鸯其融入烹流社会骰准备。餐燕瑷实情况下被会工作者的角色并非如此,由于专业地位未被认可,因此,社会工作港足能作为盲生可用资源中的一部分,而无法去协调和藏合其他的资源。
(:)残疾人相互之闸的按纳与包容
谯特殊学校主要有两类残痰学生:一类是视力残疾郎盲人和低视力学嫩;另外一类就是听力残痰。特豫攀棱擞每个班缀彝毒一些鬣壤力戆学生,瑟这些攀生貔够袁效地势麓老辩帮蘩其箍季亍动不袋静嵩生。嗣类残疾的学生之闻更黥鸯一静“强在一条船”的感受,辑黻健餐之闻静曩渤潮络更鸯紧密。院辩鸯生会替藏他生病的盲生打饭和聿药等。但是,盲生和聋哑学生之间的互助则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撼剐入学的聋哑潺生看到盲生后会因为害怕惊慌失措地跑开,网为能够看见,聋哑学嫩与盲生比较有一种优势心理。盲生外出时导盲的一般是低视力的学生或是老师,很少有聋哑学生替盲嫩导盲。残疾人之问的棚氨接纳与帮助成该是他们融入主流弑会的一个大前提,能够接纳其他类型残疾人的缺陷也是残疾人自身自我接续的一个羲意。囊毅,在“搬之爨”嚣费孛,我织尝斌激盲生学习蘧单的手滔耱聋|垂学生交流,荣黧遴过特殊教育和专韭社会工作瓣途衽,增强不藏残疾类委f学燕之闻豹互弦网络,帮熟镌{薅穗互接纳秘歇蜜。
(三)小组评估及其困难
专业的社会工作是需要对工作成效作出评估的。【5』‘‘光之翼”小组活动盎要通过自我评估、服务对象的评估以及机构评估的方式避行。小组工作中特别涟筐离别情绪的处理,i『ii且不能和组员在工作关系结束后建赢私人的关系。但最,谯中国的文化氛围下,特别是面对这样一群戈法通过眼睛看到,只能带啬、手去感擞王露天曼豹盲生来说,簧想通过一两次鸯黧壤缝戆处理去轿錾这鼷麓入关系是穰困难熬。号喜生建藏{裔强关系眈帮其谴群体建支信任关系穗对磊蠢鬟难一些,西为盲生妊缓递过死次的接触过程中对工作员裔语、行为的判断,甚至魁通过他们的触摸去感鼹工作员。一旦工作黛与组员问的信任关系建怠,盲生的参与度就很高。所以,小组结束对这些盲生来说切断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关系,而是一种人筠人之间的倍馁篾系。如何在职业关系和人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是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本土化过程中的伦蠼挑战。
鞠、羧疾夫娃会工悖瓣零土诧嚣考
黢疾A静康复需要将本阐瑟次和形式懿康复方式宥梳避结台超来,霹幂仪楚生瑾屡蟊的,蠢糖泼注重心联胺颟的康复;不仅通过暇疗和咨询手段,也要通道职业康复的方式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仅是在城市有社区康复的模式,搬农村也需要提供相成的康复设施与服务。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尚未建立。许多农村的医疗条件羞+信息闭塞,给残疾人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盼障碍。许多盲生毕渡以后如果无法找到按壤静工作,就只有回到农村,靠父母或亲戚供棼。农村更嚣浚绘毽羹挺甓褒复l&务。我骜一薤寨主营今蛰褥我,恁豹家里多次逶{纛去学习算禽,疆是毪鑫纛蠹心-6l・
冲撞很大,因为他知道那是骗人的。但是如果回到农村不去算命,以后父母不在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生存。因此,建立农村残疾人康复资源网络势在必行,这个网络需要由残疾人的家庭、所在的农村社区和政府部门的相关组织共同搭建。
中国本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靠政府和残联来推动,随着民间团体的兴起,残疾人康复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在为残疾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社会工作者更应该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实现一个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9
[2]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3.
[3]J0唧hA玎d唧Ⅱsoci越耻诎hG州ps:AP1wesBModd.uK:I棚舯an,1997.
[4]周月清障碍福利与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5]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晏凤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
TheIndige舯哪modelofSocialGr伽pWorkforn地Disabled
YANGJing
Abstr驰t:Medic8l
tiVe8,buta180
“11lewingsmodelplaysal髓dingrolef打tlledisabledinChi舶跎c叽b既t,皿dhisimport卸tdudngrehaKHtadonfort}ledi艋Ibled8utfht}1edisabled,reh幽矗tad∞incIudesanoton重丫phy8icaI蚰dⅡlentaIononper8pec.tllem.B∞edtllegmupinteg枷onbygetⅡ119ridoftllelabelwhichhasbee“Putofl讪t”forthehKndstuden协inspecialsch00l,tlle眦tlloranaly猫t11eba耐ersduIillg山e刚p
t0socmpmce船andtIy
Keydiscus8山eindi搿enization0fgroupworI【f醅血e址ndinChjIm.Words:socmworkforthedisabled;g∞upworkforthebliIld;indigeniz“蚰・62
第25卷第2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3月JOuRNAL0FG啷OUⅧ.25No.2UNIVERSITY(socmSciences)MaL2007
残疾人小组工作本土化模式探析
杨晶
(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本土的残疾人社套工作主要是以医疗康复工作为主,在残痰人康复的过程中.医疗模式起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帮助残疾人在生理机能上选致最大程度的恢复。但是、残疾人康复不仅包括生理、心理上的康复、还
应该包括“去标签化”后的社会包客。笔者尝试通过在特殊学校开展的“光之翼”社会小组工作为倒.探讨残疾
人小组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服务模式以厦困惑、反思。
关键词:残疾人社套I作;盲人小组I作;奉土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07)02—0059—04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将社会工作的小组方法运用与特殊学校中的盲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种尝试。1966年chtll鲥nePapell和BeulahRothn・一提出了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即社会目标模式、互动模式和治疗模式,1971年,MorIis又补充了发展模式。。1四种模式在理论基础、实践原则和工作员、组员角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只能代表一种可能的服务视角,而这些不同的视角是需要根据个别化的原则,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进行整合。本文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针对盲生开展的小组为例,尝试探索盲人社会小组工作的一种本土化的服务模式。
一、本土化服务模式的框架
根据AndersoI・针对四种模式提出的if'tllen,”1我们可以看出四种模式的不同视角:社会目标模式重在培养有技巧和有责任心的社会参与的公民;互动模式则系统内外沟通、互动关系的的建立;而治疗模式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提出特殊的治疗方案,通过问题的解决发展组员因应问题的能力;最后,发展模式关注组员的社会性功能而不是治疗因素,通过开发组员潜能,让组员实现自我。不同模式交汇的共同部分,即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应用的综融性本土模式。所谓综融性的本土模式,是因应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需求,秉持某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观,同时包容其他各种服务模式的技巧、程序设计、原则、目标等要素的服务方法。之所以需要选取某一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因为不同模式之间的理论基础蕴涵了不同的人性观,这从本质上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服务对象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因此,在人性观的立足点上,笔者更多的倾向于发展模式,即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残疾人的潜能,从一种优势视角,而不是病态的需要治疗的视角去看待服务对象。
二、盲人小组工作
“光之翼”小组活动是笔者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学生在一所特殊学校开展的针对盲生的小组活动。之所以命名为“光之翼”是因为在与盲生的接触中,他们时常会用“看”字,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我们感到他们对光明的强烈的向往;作为一项助人的专业,我们愿意通过专业手法的运用为盲生插上光明的翅膀,
收稿日期:2006—09—10
作者简介:杨晶(1979一),女,贵州人,贵州大学法学院讲师。・59・
让他们能够积极、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化的助人专业,将其服务手法运用在残疾人康复领域,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种尝试。
(一)小组理念
l、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赋权与组员增权
英文中的enlpoweⅡnent被翻译成赋权或是增权,从词义上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凸显了助人者作为一个权力、资源拥有者的价值,所以才可能运用这些资源或技巧使服务对象的权利有所增加。但是在中国本土的环境下,社会工作者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处境,即其专业地位并未得到认可,社会工作者自身尚处于“自我赋权”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权力拥有者那里去替服务对象争取所需要的权利。在中国,赋权是这样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社会工作者自我赋权的过程,也是帮助服务对象增权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权力部门沟通、协调,增强这
些部门对社会工作者专业的了解,同时也是在寻求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
社会工作的契合点。
“光之翼”小组活动最初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特殊学校,和其他高
校、中学和社会的连续不断的志愿者一样,社会工作者也被认为仅仅是和增权
盲生“玩”,以锻炼他们和正常人沟通的技能,更好的融人正常社会的一群热心人士。但是,三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专业服务程序开展服务,在每期小组开始前向校方提交小组活动计划,经学校会议通过。每期小组结束后提交小组评估报告,三年来,校方也开始意识到社会工作专业与志愿服务的不同,它更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助人的成效也更为明显。校方对“光之翼”小组活动经历了“谨慎接受——观察——接纳——参与评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好演绎了社会小组工作被认可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实现了自我赋权。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赋权是实现为组员增权的前提条件。
2、包容(inclusion)
融合是指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主流社会的回归,但是笔者更愿意使用包容的概念。包容是指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接受残疾人属于这个社会本来的一份子,将这个群体看作正常的而不是需要特殊化的一个群体而去接纳他们。(((特殊教育实施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盲人生理、心理机能限制最大限度的恢复,使其能够适应主流社会,使其获得平等和充分的发展。盲聋哑学校大多数的盲生来自农村,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寄宿在学校。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实施隔离式教育,即将残疾儿童与社会和正常儿童隔离开来。这种隔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尽可能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因材施教,使他们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主流社会,这是创办特殊学校的主要动因;另外一个目的则来自许多家长的担心,残疾孩子在正常学校就读很容易遭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特殊学校就读,以避免孩子在正常学校受到身心的伤害。而这两个目的恰恰是相悖的。“光之翼”小组活动希望能在这个悖论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即通过小组活动让在特殊学校的盲生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沟通的技巧,运用面质等技巧教他们学会处理生活中受到的歧视,在小组中营造一个真实的社会氛围以实现包容的目标。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盲生,“光之翼”活动分为5个小组。分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盲生的性别、年龄、寝室以及班级(因为学校是按照入学时间来划来分年级的,所以有的年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大)等多重参考指标来划分的。其中低年龄组的盲生以游戏和功课辅导为主,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帮助盲生学习识别方向、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等,不仅帮助盲生在生理上达到一定程度的康复,也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提升他们的自信。而高年级组则适当地加入一些自我认识与成长的主题。在所有的小组活动方案里,我们都设计了一些情绪控制的内容,因为我们在小组中发现,盲生因为自己看不见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当・60.
他们碰到困难时,一些盲生通过自我伤害(例如撞门、掐自己甚至是用盲针戳自己的手以及自我贬抑等)的方式米发泄自己的情绪,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煺上都给盲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光之蕊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情绪电梯等活动及深入的分享,教给育嗽一些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整个小组程序的设计按照发袋横式戆嚣拣,让维员悫麓动戆遘程孛了魏更多鹣应对弱国环境的技蹲,增强凑策豹能力及对爨墨翦生溪受爨。
愚、残疾人小组工作鹃黼谍与反思
(一)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协调问题
由于我们的立足点在予溉动模式,因此整个活动中强调盲生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希望濑道小组工作魏够为他们搭建一个系缆舶支持网络,既能够达到个人的改变,也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黢的影响。掰毅,壤惩静模式应该是社会工终耆作为一令资源豹渗漏者巍联络员。静诈力系统孛一部分的凝会芏终誊,蘩念掰有盲垒系统串豹露毅资源,和盲生一起建嶷支持弼终,鸯其融入烹流社会骰准备。餐燕瑷实情况下被会工作者的角色并非如此,由于专业地位未被认可,因此,社会工作港足能作为盲生可用资源中的一部分,而无法去协调和藏合其他的资源。
(:)残疾人相互之闸的按纳与包容
谯特殊学校主要有两类残痰学生:一类是视力残疾郎盲人和低视力学嫩;另外一类就是听力残痰。特豫攀棱擞每个班缀彝毒一些鬣壤力戆学生,瑟这些攀生貔够袁效地势麓老辩帮蘩其箍季亍动不袋静嵩生。嗣类残疾的学生之闻更黥鸯一静“强在一条船”的感受,辑黻健餐之闻静曩渤潮络更鸯紧密。院辩鸯生会替藏他生病的盲生打饭和聿药等。但是,盲生和聋哑学生之间的互助则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撼剐入学的聋哑潺生看到盲生后会因为害怕惊慌失措地跑开,网为能够看见,聋哑学嫩与盲生比较有一种优势心理。盲生外出时导盲的一般是低视力的学生或是老师,很少有聋哑学生替盲嫩导盲。残疾人之问的棚氨接纳与帮助成该是他们融入主流弑会的一个大前提,能够接纳其他类型残疾人的缺陷也是残疾人自身自我接续的一个羲意。囊毅,在“搬之爨”嚣费孛,我织尝斌激盲生学习蘧单的手滔耱聋|垂学生交流,荣黧遴过特殊教育和专韭社会工作瓣途衽,增强不藏残疾类委f学燕之闻豹互弦网络,帮熟镌{薅穗互接纳秘歇蜜。
(三)小组评估及其困难
专业的社会工作是需要对工作成效作出评估的。【5』‘‘光之翼”小组活动盎要通过自我评估、服务对象的评估以及机构评估的方式避行。小组工作中特别涟筐离别情绪的处理,i『ii且不能和组员在工作关系结束后建赢私人的关系。但最,谯中国的文化氛围下,特别是面对这样一群戈法通过眼睛看到,只能带啬、手去感擞王露天曼豹盲生来说,簧想通过一两次鸯黧壤缝戆处理去轿錾这鼷麓入关系是穰困难熬。号喜生建藏{裔强关系眈帮其谴群体建支信任关系穗对磊蠢鬟难一些,西为盲生妊缓递过死次的接触过程中对工作员裔语、行为的判断,甚至魁通过他们的触摸去感鼹工作员。一旦工作黛与组员问的信任关系建怠,盲生的参与度就很高。所以,小组结束对这些盲生来说切断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关系,而是一种人筠人之间的倍馁篾系。如何在职业关系和人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是社会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本土化过程中的伦蠼挑战。
鞠、羧疾夫娃会工悖瓣零土诧嚣考
黢疾A静康复需要将本阐瑟次和形式懿康复方式宥梳避结台超来,霹幂仪楚生瑾屡蟊的,蠢糖泼注重心联胺颟的康复;不仅通过暇疗和咨询手段,也要通道职业康复的方式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仅是在城市有社区康复的模式,搬农村也需要提供相成的康复设施与服务。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尚未建立。许多农村的医疗条件羞+信息闭塞,给残疾人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盼障碍。许多盲生毕渡以后如果无法找到按壤静工作,就只有回到农村,靠父母或亲戚供棼。农村更嚣浚绘毽羹挺甓褒复l&务。我骜一薤寨主营今蛰褥我,恁豹家里多次逶{纛去学习算禽,疆是毪鑫纛蠹心-6l・
冲撞很大,因为他知道那是骗人的。但是如果回到农村不去算命,以后父母不在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生存。因此,建立农村残疾人康复资源网络势在必行,这个网络需要由残疾人的家庭、所在的农村社区和政府部门的相关组织共同搭建。
中国本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靠政府和残联来推动,随着民间团体的兴起,残疾人康复的模式走向了多元化,许多非政府组织也在为残疾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社会工作者更应该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实现一个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9
[2]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3.
[3]J0唧hA玎d唧Ⅱsoci越耻诎hG州ps:AP1wesBModd.uK:I棚舯an,1997.
[4]周月清障碍福利与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5]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晏凤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
TheIndige舯哪modelofSocialGr伽pWorkforn地Disabled
YANGJing
Abstr驰t:Medic8l
tiVe8,buta180
“11lewingsmodelplaysal髓dingrolef打tlledisabledinChi舶跎c叽b既t,皿dhisimport卸tdudngrehaKHtadonfort}ledi艋Ibled8utfht}1edisabled,reh幽矗tad∞incIudesanoton重丫phy8icaI蚰dⅡlentaIononper8pec.tllem.B∞edtllegmupinteg枷onbygetⅡ119ridoftllelabelwhichhasbee“Putofl讪t”forthehKndstuden协inspecialsch00l,tlle眦tlloranaly猫t11eba耐ersduIillg山e刚p
t0socmpmce船andtIy
Keydiscus8山eindi搿enization0fgroupworI【f醅血e址ndinChjIm.Words:socmworkforthedisabled;g∞upworkforthebliIld;indigeniz“蚰・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