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信息和信息化
信息化:源于60年代的日本。
内涵:一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而高一层次则指信
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开发、利用、处理、管理、服务等方式
的完善和现代化。从外延的角度来说,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数据:是用于记录、描述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述形式;数据符号单独表
示时没有任何含义,只有把它们放入特定的场合进行解释
和加工,才能使其具有意义并升华为信息。
信息的性质:普遍性 可转化性
客观性 可分享性
时效性 可传播性
相对性 不确定性
层次性 难度量性
动态性 有价值性
管理信息的层次:按照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
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两大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
数据库。(业务处理、过程控制、办公自动化)
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
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
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
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 )阶段
(二)管理信息系统(MIS )阶段
(三)决策支持系统(DSS )阶段
三、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
决策: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非结构化决策,复杂、
没有固定规律可循;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
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MIS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
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
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概念图,我们可以得出:
MIS 是一个人机系统;
一体化或集成系统;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决策;
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在某些时候,某些组织,只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即子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提供信息为组织的管理服务,是一个人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综合系统,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从广义概念上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管
理职能的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
是两种分类的综合,基于管理任务与智能的分类。
基于管理任务的分类 基于管理智能的分类
基 于管理智能的分类
按照使用信息的组织职能加以描述,可分为: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 物资供
应子系统、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
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
MRP 与MRP Ⅱ与ERP 的关系:物料需求计划(MRP)是计划物料需求的工具。制造
资源计划(MRP II)计划全厂的各项资源。企业资源
计划(ERP)计划整个企业(不止一个厂) 的各项资源。
MRP 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解决“订货点管理”不足,发展了控制物料的物料需求计划;70年代,闭环式的MRP 能适应主生产计划的改变,也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80年代,发展了MRPII ,这时企业资源不仅是材料,人力、资金、设备和时间也被看成企业资源,并加以控制。MRPII 的功能已能满足制造业的所有经营生产活动。MRPII 是对内管理的系统,在战略规划、市场和决策方面功能较弱;90年代,出现了ERP ,它是MRPII 基础上的扩充市场、财务等功能的系统。
一、数据处理
数据组织的概念:数据在逻辑上可以被组织成字符、字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现有的数据库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
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模型的三种类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模型是关系模型),目前
市场上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Sybase 、SQL Server 、Infomax 、
Visual FoxPro。
三、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 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与通信线路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计算机与终端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通信卫星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分类: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
按拓扑结构:总 线 星 形 环 形 树 形 网 状
按传输介质:有线与无线网
按通信方式:点到点、广播式
按使用范围:公用网与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 )图的约定:用点表示联网的计算机;
用线表示连接计算机的通信线路。
ISO— 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
应用层 网络应用软件
表示层 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
会话层 对话和交谈
传输层 流量控制和可靠性
网络层 路径选择及逻辑寻址
数据链接层 帧和介质访问控制
物理层 信号和介质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
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自下而上:从具体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
向较高层次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
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根据用户至上的原则,自始至终按照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
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将整个系统开发
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后面阶段
的工作以前面阶段的成果为依据。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
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诺兰阶段模型:1973年,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对实际发展状况的调查,提出了信息系
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
模型。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中计算机应用
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用于指导MIS 的建设。
诺兰模型的五个阶段:
初装: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蔓延: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控制:对组织中计算机的量就行控制。
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 充分利用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数据管理: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
成熟: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与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
企业流程重组(BRP ):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
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模型的基本构架是以数
据流程图为核心,包括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表达工具的一系列
图表。
系统分析的步骤: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组织结构业务功能分析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一、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
可行性:是指在组织内外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进行某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可行性分析:是按照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适应
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以及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确
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和进行项目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分析任务: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 管理上的可行性 领导的态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2. 技术上的可行性 软硬件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 经济可行性:主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支出的费用
取得的收益
详细调查的内容:原系统的详细情况和具体结构
原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
原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改进途径
原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结构以及业务处理方法
二、管理业务调查
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包括:
组织机构调查 组织结构图
管理功能调查 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功能层次图 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管理业务流程图(TFD ):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
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重点内容,自己看PPT )
表格分配图: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
系。
三、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
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流程图描述了系统的
本质、数据内容及处理功能,但并不关心功能如何实现,所以称为逻辑模型或
概念模型。
数据流程图的特点:抽象性与概括性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自己看PPT )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原则与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信息和信息化
信息化:源于60年代的日本。
内涵:一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而高一层次则指信
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开发、利用、处理、管理、服务等方式
的完善和现代化。从外延的角度来说,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数据:是用于记录、描述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述形式;数据符号单独表
示时没有任何含义,只有把它们放入特定的场合进行解释
和加工,才能使其具有意义并升华为信息。
信息的性质:普遍性 可转化性
客观性 可分享性
时效性 可传播性
相对性 不确定性
层次性 难度量性
动态性 有价值性
管理信息的层次:按照管理的层次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
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的两大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
数据库。(业务处理、过程控制、办公自动化)
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
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
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
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 )阶段
(二)管理信息系统(MIS )阶段
(三)决策支持系统(DSS )阶段
三、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
决策: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非结构化决策,复杂、
没有固定规律可循;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
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MIS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
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
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概念图,我们可以得出:
MIS 是一个人机系统;
一体化或集成系统;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决策;
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在某些时候,某些组织,只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即子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提供信息为组织的管理服务,是一个人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综合系统,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从广义概念上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管
理职能的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
是两种分类的综合,基于管理任务与智能的分类。
基于管理任务的分类 基于管理智能的分类
基 于管理智能的分类
按照使用信息的组织职能加以描述,可分为: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 物资供
应子系统、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
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
MRP 与MRP Ⅱ与ERP 的关系:物料需求计划(MRP)是计划物料需求的工具。制造
资源计划(MRP II)计划全厂的各项资源。企业资源
计划(ERP)计划整个企业(不止一个厂) 的各项资源。
MRP 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解决“订货点管理”不足,发展了控制物料的物料需求计划;70年代,闭环式的MRP 能适应主生产计划的改变,也能适应现场情况的变化;80年代,发展了MRPII ,这时企业资源不仅是材料,人力、资金、设备和时间也被看成企业资源,并加以控制。MRPII 的功能已能满足制造业的所有经营生产活动。MRPII 是对内管理的系统,在战略规划、市场和决策方面功能较弱;90年代,出现了ERP ,它是MRPII 基础上的扩充市场、财务等功能的系统。
一、数据处理
数据组织的概念:数据在逻辑上可以被组织成字符、字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现有的数据库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
据模型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模型的三种类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主要模型是关系模型),目前
市场上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Sybase 、SQL Server 、Infomax 、
Visual FoxPro。
三、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 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与通信线路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计算机与终端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通信卫星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地理分类: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
按拓扑结构:总 线 星 形 环 形 树 形 网 状
按传输介质:有线与无线网
按通信方式:点到点、广播式
按使用范围:公用网与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 )图的约定:用点表示联网的计算机;
用线表示连接计算机的通信线路。
ISO— 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
应用层 网络应用软件
表示层 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
会话层 对话和交谈
传输层 流量控制和可靠性
网络层 路径选择及逻辑寻址
数据链接层 帧和介质访问控制
物理层 信号和介质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
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自下而上:从具体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
向较高层次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
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根据用户至上的原则,自始至终按照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
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将整个系统开发
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后面阶段
的工作以前面阶段的成果为依据。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
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诺兰阶段模型:1973年,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对实际发展状况的调查,提出了信息系
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
模型。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中计算机应用
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用于指导MIS 的建设。
诺兰模型的五个阶段:
初装: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蔓延: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控制:对组织中计算机的量就行控制。
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 充分利用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数据管理: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
成熟: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与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
企业流程重组(BRP ):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
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系统分析的任务:系统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模型的基本构架是以数
据流程图为核心,包括数据字典、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表达工具的一系列
图表。
系统分析的步骤: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组织结构业务功能分析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一、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
可行性:是指在组织内外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进行某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可行性分析:是按照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适应
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以及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确
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和进行项目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分析任务: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项目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 管理上的可行性 领导的态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2. 技术上的可行性 软硬件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 经济可行性:主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支出的费用
取得的收益
详细调查的内容:原系统的详细情况和具体结构
原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
原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改进途径
原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结构以及业务处理方法
二、管理业务调查
管理业务调查主要包括:
组织机构调查 组织结构图
管理功能调查 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功能层次图 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管理业务流程图(TFD ):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
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重点内容,自己看PPT )
表格分配图: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
系。
三、数据流程调查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
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流程图描述了系统的
本质、数据内容及处理功能,但并不关心功能如何实现,所以称为逻辑模型或
概念模型。
数据流程图的特点:抽象性与概括性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自己看PPT )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原则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