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 。
二、服务内容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 孕12周前由孕妇到高邑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一般情况:询问年龄职业,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月经史、既往孕产史,推算预产期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 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 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3. 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 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
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1)、查阅记录,询问病史 每次产前检查应查阅孕产妇保健手册或医院病历的相关记录,包括辅助检查报告等,再次确认孕周;妊娠中期了解胎动开始时间,了解胎动情况,询问有无头晕、头痛或视物不清、水肿、心悸、气短、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及阴道分泌物等异常症状。
(2)、体格检查 测量体重,注意体重每周增长情况,孕妇体重应保持在每周增长0.3-0.5kg 范围内。测血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注意双下肢有无水肿。
(3)、产科检查 测量宫高、腹围,检查胎位,听胎心;孕20周开始绘制妊娠图,动态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在妊娠18-20周时,在孕妇腹壁上可听
见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4)、辅助检查 在妊娠16-24周之间,应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胎盘及羊水情况,筛查胎儿有否严重形态和结构的畸形,主要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等。
在妊娠16-20+6周之间,知情选择进行产前筛查,主要是血清学筛查方法,通常采用三联法,即甲胎蛋白(APF)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和游离雌三醇(uE3)。
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孕妇需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主要采用75g 葡萄糖耐量实验进行筛查。
2. 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产前诊断的对象:(1)、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2)、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3)、夫妇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异常者。(4)、生育过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儿者。(5)、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者。(6)、妊娠早期接受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的孕妇。(7)、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胎和有新生儿死亡史者。(8)、本次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9)、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
3. 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转诊的对象:①有妊娠危险因素。②可能有妊娠禁忌症的孕妇。③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
妊娠期贫血诊断标准:WHO 标准:正常:≥110g/L;轻度贫血:90-109g/L;中度贫血:70-89g/L;重度贫血: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1. 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
2. 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1)、孕妇自我监护:监测胎动 怀孕16周以后,大多数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动,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怀孕的28-32周,胎动最强烈,怀孕36周以后,胎动幅度,次数有所减少。孕晚期以后,孕妇应在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固定一个时间,分别数三次胎动,每次数1小时,三次的胎动数相加再乘4,即为12小时胎动数。正常胎动次数每小时3-5次以上,12小时应在30-40次。12小时胎动
缺氧,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骨盆测量 测量时间为妊娠24-36周之间。 髂棘间径(IS ):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厘米。髂嵴间径(IC ):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25-28厘米。骶耻外径(EC ):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厘米。坐骨结节间径: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厘米。耻骨弓角度应≥90度。
3. 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 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 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
3. 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1)、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感染。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的三大主要症状。
(2)、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 。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
(3)、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到未孕前状态的过程,一般需要6-8周。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宫底应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4-5天达脐耻间中点,10-14天进入骨盆。如
果子宫不能按期复旧,则要注意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复旧不全的预防:产后鼓励产妇早起床、早运动,如产后早哺乳、适当活动、做产后保健操等。对于子宫复旧不全者,在休息时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恶露引流,适当选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益母草等。若恶露有臭味,子宫有压痛,疑有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阴伤口出现红肿、硬结、痛、有脓性分泌物,说明切口愈合不良。处理: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10%新洁尔灭冲洗会阴两次,有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理疗。加强健康指导,鼓励下床活动,促进分泌物及恶露排出,大小便后清洁会阴部,勤换产垫,多采取健侧坐位、卧位,减少恶露对伤口的污染。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C 、高热量及水分补充,促进伤口愈合。
(5)、尿潴留: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导致黏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以及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长时间的尿潴留有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因此,产后4-6小时要鼓励产妇自行排尿一次。如产后8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可采取热敷、按摩、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诱导排尿。
(6)、乳汁淤积:乳房出现胀满、硬结伴疼痛者,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治疗: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热敷促使乳汁畅通;两次哺乳期间冷敷以减少乳房充血;婴儿吸吮力不足时,可借助吸奶器吸引;服用散结通乳的中药。
(7)、乳头皲裂的处理: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喂奶时含接姿势要正确;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保护乳头。
4.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1)、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2)、局部脐带感染:新生儿脐部发红,考虑局部脐带感染。给予适宜的口服抗生素,知道母亲脐部护理,每天3次,护理程序为: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轻轻用生理盐水洗去脐外周的结痂;用干净的布擦干净伤口周围;涂上75%的酒精;护理后洗手。对于脐根部发红波及周围皮肤或有脓性分泌物,考虑有严重脐部感染,应立即就诊。
(3)、新生儿体温:新生儿的正常体表温度(腋温)为36.0-37℃,核心温
度(肛温)为36.5-37.5℃。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 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1)、基本情况:了解产褥期有无发热、出血、腹痛等情况,以及治疗经过。询问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情况。询问妊娠期间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患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肾病等内科合并症者应了解其相关疾病的症状是否缓解或存在。
(2)、观察母亲的情绪和神态
(3)、体格检查:测血压,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检查乳房和乳头有无炎症,剖宫产者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硬结和异常隆起。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外阴检查:观察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有无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阴道窥器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色、味,宫颈有无裂伤,宫颈炎症程度。双合诊/三合诊检查:扪清子宫是否恢复,输卵管、卵巢等有无炎症、包块。若发现异常,可做B 超进一步检查。
(4)、对孕产期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3. 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
(三)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
(四)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
(五)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检查或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五、考核指标
(一)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2周之前建册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
(二)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三)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后28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解读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 。
二、服务内容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 孕12周前由孕妇到高邑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一般情况:询问年龄职业,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月经史、既往孕产史,推算预产期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 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 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3. 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 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
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1)、查阅记录,询问病史 每次产前检查应查阅孕产妇保健手册或医院病历的相关记录,包括辅助检查报告等,再次确认孕周;妊娠中期了解胎动开始时间,了解胎动情况,询问有无头晕、头痛或视物不清、水肿、心悸、气短、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及阴道分泌物等异常症状。
(2)、体格检查 测量体重,注意体重每周增长情况,孕妇体重应保持在每周增长0.3-0.5kg 范围内。测血压,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注意双下肢有无水肿。
(3)、产科检查 测量宫高、腹围,检查胎位,听胎心;孕20周开始绘制妊娠图,动态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在妊娠18-20周时,在孕妇腹壁上可听
见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
(4)、辅助检查 在妊娠16-24周之间,应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胎盘及羊水情况,筛查胎儿有否严重形态和结构的畸形,主要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等。
在妊娠16-20+6周之间,知情选择进行产前筛查,主要是血清学筛查方法,通常采用三联法,即甲胎蛋白(APF)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和游离雌三醇(uE3)。
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孕妇需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主要采用75g 葡萄糖耐量实验进行筛查。
2. 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产前诊断的对象:(1)、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2)、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3)、夫妇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异常者。(4)、生育过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儿者。(5)、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者。(6)、妊娠早期接受大剂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的孕妇。(7)、原因不明的流产、死产、畸胎和有新生儿死亡史者。(8)、本次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9)、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
3. 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转诊的对象:①有妊娠危险因素。②可能有妊娠禁忌症的孕妇。③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
妊娠期贫血诊断标准:WHO 标准:正常:≥110g/L;轻度贫血:90-109g/L;中度贫血:70-89g/L;重度贫血: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1. 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
2. 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1)、孕妇自我监护:监测胎动 怀孕16周以后,大多数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动,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怀孕的28-32周,胎动最强烈,怀孕36周以后,胎动幅度,次数有所减少。孕晚期以后,孕妇应在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固定一个时间,分别数三次胎动,每次数1小时,三次的胎动数相加再乘4,即为12小时胎动数。正常胎动次数每小时3-5次以上,12小时应在30-40次。12小时胎动
缺氧,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2)、骨盆测量 测量时间为妊娠24-36周之间。 髂棘间径(IS ):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厘米。髂嵴间径(IC ):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25-28厘米。骶耻外径(EC ):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厘米。坐骨结节间径: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厘米。耻骨弓角度应≥90度。
3. 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 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1.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 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
3. 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1)、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感染。发热、疼痛、异常恶露,为产褥感染的三大主要症状。
(2)、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 。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
(3)、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到未孕前状态的过程,一般需要6-8周。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宫底应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4-5天达脐耻间中点,10-14天进入骨盆。如
果子宫不能按期复旧,则要注意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复旧不全的预防:产后鼓励产妇早起床、早运动,如产后早哺乳、适当活动、做产后保健操等。对于子宫复旧不全者,在休息时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恶露引流,适当选用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益母草等。若恶露有臭味,子宫有压痛,疑有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阴伤口出现红肿、硬结、痛、有脓性分泌物,说明切口愈合不良。处理: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10%新洁尔灭冲洗会阴两次,有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理疗。加强健康指导,鼓励下床活动,促进分泌物及恶露排出,大小便后清洁会阴部,勤换产垫,多采取健侧坐位、卧位,减少恶露对伤口的污染。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C 、高热量及水分补充,促进伤口愈合。
(5)、尿潴留: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导致黏膜水肿、充血及肌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以及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长时间的尿潴留有导致泌尿系感染的可能。因此,产后4-6小时要鼓励产妇自行排尿一次。如产后8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可采取热敷、按摩、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诱导排尿。
(6)、乳汁淤积:乳房出现胀满、硬结伴疼痛者,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治疗: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热敷促使乳汁畅通;两次哺乳期间冷敷以减少乳房充血;婴儿吸吮力不足时,可借助吸奶器吸引;服用散结通乳的中药。
(7)、乳头皲裂的处理: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喂奶时含接姿势要正确;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保护乳头。
4.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1)、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2)、局部脐带感染:新生儿脐部发红,考虑局部脐带感染。给予适宜的口服抗生素,知道母亲脐部护理,每天3次,护理程序为:用干净的水和肥皂洗手;轻轻用生理盐水洗去脐外周的结痂;用干净的布擦干净伤口周围;涂上75%的酒精;护理后洗手。对于脐根部发红波及周围皮肤或有脓性分泌物,考虑有严重脐部感染,应立即就诊。
(3)、新生儿体温:新生儿的正常体表温度(腋温)为36.0-37℃,核心温
度(肛温)为36.5-37.5℃。
(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 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1)、基本情况:了解产褥期有无发热、出血、腹痛等情况,以及治疗经过。询问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情况。询问妊娠期间有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患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肾病等内科合并症者应了解其相关疾病的症状是否缓解或存在。
(2)、观察母亲的情绪和神态
(3)、体格检查:测血压,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检查乳房和乳头有无炎症,剖宫产者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硬结和异常隆起。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外阴检查:观察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有无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阴道窥器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色、味,宫颈有无裂伤,宫颈炎症程度。双合诊/三合诊检查:扪清子宫是否恢复,输卵管、卵巢等有无炎症、包块。若发现异常,可做B 超进一步检查。
(4)、对孕产期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3. 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
(三)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
(四)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
(五)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检查或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
五、考核指标
(一)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2周之前建册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
(二)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三)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后28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