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记忆"之石家庄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城市化历程:被日寇铁蹄踏断的“黄金年代”

  石家庄开埠之后,在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就是石家庄由乡村发展为城市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初,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汇,让石家庄踏上了城市化的历程;而真正起到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在铁路线通车前后,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如井陉煤矿、正太总机厂、石门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先后兴办起来。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随之兴起。在此背景下,农民赖以生存的大片耕地被铁路和工厂占用,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开始农业劳动力转移,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首先,大批铁路工人成为石家庄第一批产业工人,除营运在铁路线上的职工外,仅驻扎在石家庄车站的职工和正太路修理客货车辆总机厂职工,就超过了石家庄村的原有土著居民。京汉、正太两路通车后,海量中转货物的搬运,使石家庄开始出现新型的运输产业和服务业,形成“商贾云集,蔚然巨镇,蒸蒸日上”的局面。

  石家庄商业与服务业的兴起,使得此地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提升,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此地,或成为产业工人,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20世纪20年代中期,石家庄作为新兴的工商业城镇雏形初现,确立了近代工业的门类主体结构,奠定了近代工业基础。此时的石家庄,不仅具有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也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价值――它既是商品生产中心,又是商品集散和消费中心,还是生产技术和商品信息交流的中心。

  自1925年北洋政府批准建立石门自治市开始,至1937年石家庄沦陷日寇之手,这是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黄金年代”。在此期间,不仅石家庄的各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规模持续扩充和增长,使得城市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基础都得以壮大,城市的各项功能继续增强。假以时日,石家庄将成为华北地区的又一所重镇。可惜,“七七事变”之后,石家庄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迅猛的发展势头被生生截断。

  工矿企业:民族资本的不懈奋斗

  石家庄开埠之后的工矿企业,大多是由民族资本投资兴建的。这些民族资本企业奋战在时代大潮中,谋求生存、发展,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太总机厂 在如今的石家庄市,繁华的中山路背面,有一条不甚宽阔的路――车辆厂前街。这里坐落着被老市民俗称为“铁路大厂”的石家庄车辆厂,它曾是石家庄工业文明发展的原点,见证了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历史脉络,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和荣耀。

  早在正太铁路创办之初,法国人就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石家庄村东创建了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1907年竣工投产,全名为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1932年,这家厂子和正太铁路一起被收归国有。在铁路总机厂创建初期,工厂设锻铁厂、熔铸厂及模厂、装配及金栊厂、锯木及修车厂,占地1.2万平方米,设备100余台。它的建成使石家庄产业工人数量剧增,到1925年,工人已有近600人。它使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和人员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为石家庄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我省历史学者王律藏有一本法文《正太铁路》影集,其中的石家庄铁路总机厂老照片展现了当年该厂在国内领先的技术设备,见证了城市工业文明的最初发祥。在这些工厂中,唯有锯木厂最不为人所知,甚至有人认为铁路企业又不需要制作木器,因此怀疑“锯木厂”的记载有误。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百年前锯木厂的真实旧影,工人们正在加工的恰恰正是修建铁路所必需的枕木――“锯木厂”就是生产枕木的工厂。

  井陉煤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南正村人张凤起于同年五月开始以土法开办煤矿。次年,张凤起结识了德国人汉纳根,二人合作开矿,定名为井陉煤矿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取消张凤起矿权,与汉纳根官商合办直隶井陉矿务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式开办。1948年,井陉煤矿与井陉正丰煤矿合并,成立井陉煤矿公司。井陉矿区对于石家庄近代城市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历史学者王律介绍,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攻克的第一个矿山重镇就是井陉矿区,解放后的井陉矿区为支援解放战争、创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名符其实的“开国第一矿”。

  大兴纱厂 大兴纱厂又名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民族纺织企业,对繁荣石家庄乃至河北、华北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破土兴建于1922年,7个月建成并于当年10月5日开工生产。因开厂初期只纺纱不织布,故名“纱厂”。大兴纱厂开创了石家庄市近代大机器工业的先河,从开工生产之日起,年年获取厚利,“九一八”事变前的八九年间,平均每年获利银近60万两,在全国同等规模的纺织厂中名列前茅。该厂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益,要归功于一位精明能干的厂长――石凤翔先生。石凤翔名志学,湖北孝感人,曾留学日本东京工艺学校染织系。原厂长张英甫走后,石凤翔继任厂长,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棉布问题上,把日本的“龙头”细布作为竞争对手。他根据日本龙头细布的特点,设计了同龙头细布相同规格的“山鹿”细布进行试生产。大兴纱厂的“山鹿”牌细布很快在市场竞争中销路顺畅,作为名牌行销省内外,把日本“龙头”细布赶出了华北市场,大长了国货的威风。

  石门炼焦厂 1914年,井陉煤矿在石家庄兴建了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提炼副产品的炼焦厂。石门炼焦厂旧址位于原桥西区政府东南,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在德国技师的指导下,我国第一批优质焦炭就从这里炼出。同时,这里还生产沥青、汽油、中油、重油、红油等20余种副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剩余销往北京、天津、保定、汉口等城市。当年,它是石家庄唯一的一家重工业生产企业。它的第一任厂长是民族资本家容敬源。容敬源早年留学德国学习矿冶专业,归来后立志走工业救国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之后,容敬源担任石门炼焦厂厂长,执掌石家庄唯一的重工业生产企业多年,并使之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

  1947年,石家庄解放,该厂由中央重工业部工业管理局接管(曾一度隶属华北公司企业部)。1958年,改归石家庄领导,改名石家庄市焦化厂一分厂,同年更名为石家庄桥西焦化厂,在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中,它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王 刚

  (部分资料由收藏家王律及河北省新闻图片社提供)

  城市化历程:被日寇铁蹄踏断的“黄金年代”

  石家庄开埠之后,在由乡村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就是石家庄由乡村发展为城市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初,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汇,让石家庄踏上了城市化的历程;而真正起到基础作用的因素,还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在铁路线通车前后,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如井陉煤矿、正太总机厂、石门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先后兴办起来。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随之兴起。在此背景下,农民赖以生存的大片耕地被铁路和工厂占用,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开始农业劳动力转移,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首先,大批铁路工人成为石家庄第一批产业工人,除营运在铁路线上的职工外,仅驻扎在石家庄车站的职工和正太路修理客货车辆总机厂职工,就超过了石家庄村的原有土著居民。京汉、正太两路通车后,海量中转货物的搬运,使石家庄开始出现新型的运输产业和服务业,形成“商贾云集,蔚然巨镇,蒸蒸日上”的局面。

  石家庄商业与服务业的兴起,使得此地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步提升,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此地,或成为产业工人,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20世纪20年代中期,石家庄作为新兴的工商业城镇雏形初现,确立了近代工业的门类主体结构,奠定了近代工业基础。此时的石家庄,不仅具有交通枢纽中心的作用,也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价值――它既是商品生产中心,又是商品集散和消费中心,还是生产技术和商品信息交流的中心。

  自1925年北洋政府批准建立石门自治市开始,至1937年石家庄沦陷日寇之手,这是石家庄城市化发展的“黄金年代”。在此期间,不仅石家庄的各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规模持续扩充和增长,使得城市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基础都得以壮大,城市的各项功能继续增强。假以时日,石家庄将成为华北地区的又一所重镇。可惜,“七七事变”之后,石家庄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迅猛的发展势头被生生截断。

  工矿企业:民族资本的不懈奋斗

  石家庄开埠之后的工矿企业,大多是由民族资本投资兴建的。这些民族资本企业奋战在时代大潮中,谋求生存、发展,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太总机厂 在如今的石家庄市,繁华的中山路背面,有一条不甚宽阔的路――车辆厂前街。这里坐落着被老市民俗称为“铁路大厂”的石家庄车辆厂,它曾是石家庄工业文明发展的原点,见证了石家庄由乡村向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历史脉络,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和荣耀。

  早在正太铁路创办之初,法国人就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石家庄村东创建了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1907年竣工投产,全名为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1932年,这家厂子和正太铁路一起被收归国有。在铁路总机厂创建初期,工厂设锻铁厂、熔铸厂及模厂、装配及金栊厂、锯木及修车厂,占地1.2万平方米,设备100余台。它的建成使石家庄产业工人数量剧增,到1925年,工人已有近600人。它使石家庄的产业结构和人员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为石家庄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我省历史学者王律藏有一本法文《正太铁路》影集,其中的石家庄铁路总机厂老照片展现了当年该厂在国内领先的技术设备,见证了城市工业文明的最初发祥。在这些工厂中,唯有锯木厂最不为人所知,甚至有人认为铁路企业又不需要制作木器,因此怀疑“锯木厂”的记载有误。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百年前锯木厂的真实旧影,工人们正在加工的恰恰正是修建铁路所必需的枕木――“锯木厂”就是生产枕木的工厂。

  井陉煤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南正村人张凤起于同年五月开始以土法开办煤矿。次年,张凤起结识了德国人汉纳根,二人合作开矿,定名为井陉煤矿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取消张凤起矿权,与汉纳根官商合办直隶井陉矿务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式开办。1948年,井陉煤矿与井陉正丰煤矿合并,成立井陉煤矿公司。井陉矿区对于石家庄近代城市的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历史学者王律介绍,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攻克的第一个矿山重镇就是井陉矿区,解放后的井陉矿区为支援解放战争、创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名符其实的“开国第一矿”。

  大兴纱厂 大兴纱厂又名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民族纺织企业,对繁荣石家庄乃至河北、华北的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其破土兴建于1922年,7个月建成并于当年10月5日开工生产。因开厂初期只纺纱不织布,故名“纱厂”。大兴纱厂开创了石家庄市近代大机器工业的先河,从开工生产之日起,年年获取厚利,“九一八”事变前的八九年间,平均每年获利银近60万两,在全国同等规模的纺织厂中名列前茅。该厂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益,要归功于一位精明能干的厂长――石凤翔先生。石凤翔名志学,湖北孝感人,曾留学日本东京工艺学校染织系。原厂长张英甫走后,石凤翔继任厂长,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棉布问题上,把日本的“龙头”细布作为竞争对手。他根据日本龙头细布的特点,设计了同龙头细布相同规格的“山鹿”细布进行试生产。大兴纱厂的“山鹿”牌细布很快在市场竞争中销路顺畅,作为名牌行销省内外,把日本“龙头”细布赶出了华北市场,大长了国货的威风。

  石门炼焦厂 1914年,井陉煤矿在石家庄兴建了当时国内唯一一家提炼副产品的炼焦厂。石门炼焦厂旧址位于原桥西区政府东南,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在德国技师的指导下,我国第一批优质焦炭就从这里炼出。同时,这里还生产沥青、汽油、中油、重油、红油等20余种副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剩余销往北京、天津、保定、汉口等城市。当年,它是石家庄唯一的一家重工业生产企业。它的第一任厂长是民族资本家容敬源。容敬源早年留学德国学习矿冶专业,归来后立志走工业救国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之后,容敬源担任石门炼焦厂厂长,执掌石家庄唯一的重工业生产企业多年,并使之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

  1947年,石家庄解放,该厂由中央重工业部工业管理局接管(曾一度隶属华北公司企业部)。1958年,改归石家庄领导,改名石家庄市焦化厂一分厂,同年更名为石家庄桥西焦化厂,在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中,它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王 刚

  (部分资料由收藏家王律及河北省新闻图片社提供)


相关文章

  • 考研专科生报考河北各高校的条件
  • 考研专科生报考河北各高校的条件 关于专科生考研条件,凯程考研已经正式给出积极回应(详见<2016年专科生考研条件须知>),现对专科生考研可报考院校及院校要求做出如下整理,望对专科生同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专科生考研,根据2015 ...查看


  •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
  •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是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和华北抗战的最前沿,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最终和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河北博物院 ...查看


  • 我国政府域名设置的混乱与规范
  • 决策咨询与参考 我国政府域名设置的混乱与规范 顾海兵, 周 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摘 要]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推广与发展, 各级政府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缺乏发展规 划与规范, 现有的各级政府网站域名注册相 ...查看


  • 运输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2010年交通运输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我们有专业认识实习是我们啊学习专业方面的很重要的实践机会,在学校我进行了长期的理论介绍,但很难真正融入到社会运用中,对社会中的这门专业认识不了解,让我们开始怀疑知识到底对将来是否有用.这进 ...查看


  • 刘少奇九个子女的今昔
  • 刘允斌:刘少奇之长子,生于1925年,一生下来便被送给湖南农村的一位农民.12岁时被党组织送到延安.1930年夏,刘允斌跟着周恩来坐飞机到苏联.1945年2月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同年加入共产党.不久,他又转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考上 ...查看


  • 刘少奇家族
  • 刘少奇九个子女的今昔 刘允斌:新中国的核燃料专家 刘少奇之长子,生于1925年,一生下来便被送给湖南农村的一位农民.12岁时被党组织送到延安.1930年夏,刘允斌跟着周恩来坐飞机到苏联.1945年2月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同年加入共产党.不久 ...查看


  • 走进河北省博物馆
  • 走进河北省博物馆 走进河北省博物馆 --石家庄经济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 石家庄经济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业 3081150101 团支部 2010 年 10 月 16 日,乘着艳阳蓝天,风和日丽,我班集体参观了 ...查看


  • [诗词专辑]张占宣|次韵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 [诗人简介] 张占宣(网名:沧海明珠),女,1976年1月出生,河北石家庄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采风学会会员,燕赵青春诗社会员.作品散见于<燕赵诗词>,<抚宁诗词>,<中国诗词月刊> ...查看


  • 追梦革命,让理想之歌在清明时节飞扬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 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 不怕敌人,顽强学习, 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当孩子们的歌声在华北军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