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主备:蒋静 审核:张芹 2010-8-2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P1 的“预习提示”。
第一课时
一、《亲近文学》单元整体教学:
1.了解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及学习习惯。
2.介绍初中语文的特点并推荐方法。
3.向学生提出语文学习要求:预习、复习、作业、本簿准备等等。
4.理解本单元构思核心思想——亲近文学。
(1)介绍词典上“文学”概念: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2)让学生简略解释课本上“文学”这一概念:
A.课本上的文章。 B.文学著作。
(3)“亲近”含义:
A.了解著名作家。
B.热爱并阅读文学作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C.尝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即学习写作等等。
4.重点探讨本单元导入语关键语句。
语句:“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将使你着迷,令你陶醉„„” 探讨:(1)明白文学展示的是人生画卷,文学来自生活。那么应自觉注意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或特定文学作品与特定历史时代的关联,及在今天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启示。
(2)语文学习中注意从三个角度入手:情感、形象、语言。而这三点共同的特征是“美”。那么,在学习中要能自觉从这三方面入手,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探讨它们之所以美的原因。
(3)简要探讨情感、形象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5.总结:学习使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形象来表达美的情感。
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
一、设置情境,自主导入。
同学们,当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学的大门前,面对这所陌生的校园时,你会有哪些感觉?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面对新校门时的内心感受,诸如:欣喜、快乐、兴奋、迫不及待地想探个究竟、想领略一下门内的风采„„)是的,一所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像,同学们都想踏进中学的门槛,融入中学的校园。现在,同样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这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的一扇门,他将引领大家徜徉一片神奇快乐的园地。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可以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面对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或教师引导)带着问题,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强调重点字词)
1.“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
2.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文学之门)
3.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因为文学把我们引进了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4.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第2节,必要条件三个:花时间,花功夫,有兴趣。)
三、自主合作,交流感受。
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自主拓展,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致文学》(课后练习一),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文学”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P1-3 的“随文练习”。2.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第二课时
一、自主合作,美点追踪: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聆听了他对文学的真情的赞叹。可以说,这篇课文很美,但是不知你们有没有慧眼来发现它的美。下面就请大家睁开你的慧眼说说本文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方法指导:从语言、文题、结构、思想四方面体会本文的美。)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回答。
二、自主展示,品味课文。(学生回答板书上四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美(可着重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如:激发青少年对文学的热爱,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修养,文明人,“高智商的野蛮人”,等等)
(2)语言美(引导:这篇课文的语言精美,极富感染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举例说明,并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
(3)文题美(板书标题醒目、设置悬念、恰当运用比喻、用“你”表示亲切,其中,“你”是指青少年读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文题是眼睛,是窗口,一个好的文题才会吸引人。)
(4)结构美(引导:课文开头是如何引入这个话题的?——议论,可称之为“议论大门”,之后是初识大门,然后打开大门)
板书: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三、深入质疑,合作答疑。
古人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你对这篇文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是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是文章的内容、写法上的疑问,凡是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四、自主拓展,延伸课文。
完成《补充习题》P4的“问题探究”二。
五、课堂总结
六、课外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上剩下的题目。 2.预习《繁星》。
七、教学反思:
怀文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主备:蒋静 审核:张芹 2010-8-2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补充习题》P1 的“预习提示”。
第一课时
一、《亲近文学》单元整体教学:
1.了解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及学习习惯。
2.介绍初中语文的特点并推荐方法。
3.向学生提出语文学习要求:预习、复习、作业、本簿准备等等。
4.理解本单元构思核心思想——亲近文学。
(1)介绍词典上“文学”概念: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2)让学生简略解释课本上“文学”这一概念:
A.课本上的文章。 B.文学著作。
(3)“亲近”含义:
A.了解著名作家。
B.热爱并阅读文学作品,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C.尝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即学习写作等等。
4.重点探讨本单元导入语关键语句。
语句:“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将使你着迷,令你陶醉„„” 探讨:(1)明白文学展示的是人生画卷,文学来自生活。那么应自觉注意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或特定文学作品与特定历史时代的关联,及在今天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启示。
(2)语文学习中注意从三个角度入手:情感、形象、语言。而这三点共同的特征是“美”。那么,在学习中要能自觉从这三方面入手,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探讨它们之所以美的原因。
(3)简要探讨情感、形象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
5.总结:学习使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形象来表达美的情感。
二、《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
一、设置情境,自主导入。
同学们,当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学的大门前,面对这所陌生的校园时,你会有哪些感觉?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面对新校门时的内心感受,诸如:欣喜、快乐、兴奋、迫不及待地想探个究竟、想领略一下门内的风采„„)是的,一所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像,同学们都想踏进中学的门槛,融入中学的校园。现在,同样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这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的一扇门,他将引领大家徜徉一片神奇快乐的园地。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板书课题并简介作者,可以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面对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或教师引导)带着问题,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强调重点字词)
1.“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
2.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文学之门)
3.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因为文学把我们引进了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4.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第2节,必要条件三个:花时间,花功夫,有兴趣。)
三、自主合作,交流感受。
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自主拓展,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致文学》(课后练习一),从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文学”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P1-3 的“随文练习”。2. 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第二课时
一、自主合作,美点追踪: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聆听了他对文学的真情的赞叹。可以说,这篇课文很美,但是不知你们有没有慧眼来发现它的美。下面就请大家睁开你的慧眼说说本文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方法指导:从语言、文题、结构、思想四方面体会本文的美。)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来回答。
二、自主展示,品味课文。(学生回答板书上四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美(可着重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如:激发青少年对文学的热爱,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修养,文明人,“高智商的野蛮人”,等等)
(2)语言美(引导:这篇课文的语言精美,极富感染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举例说明,并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
(3)文题美(板书标题醒目、设置悬念、恰当运用比喻、用“你”表示亲切,其中,“你”是指青少年读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文题是眼睛,是窗口,一个好的文题才会吸引人。)
(4)结构美(引导:课文开头是如何引入这个话题的?——议论,可称之为“议论大门”,之后是初识大门,然后打开大门)
板书: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三、深入质疑,合作答疑。
古人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你对这篇文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是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是文章的内容、写法上的疑问,凡是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四、自主拓展,延伸课文。
完成《补充习题》P4的“问题探究”二。
五、课堂总结
六、课外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上剩下的题目。 2.预习《繁星》。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