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实习报告
项 目:洪武北路与珠江路交叉口 指导老师:梁衡弘 班 级:217111 组 长:王伟健
组 员:廖辉、冯雯雯、蔡琪
2015-4-26
目录
第一章 交通调查实习报告 ................................................................................................... 2 1.1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 2 1.2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5 1.3交通组成特性分析 ........................................................................................................ 8 1.4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 10 1.5延误特性分析 .............................................................................................................. 12 1.6车头时距调查 .............................................................................................................. 14 1.7地点车速分析 .............................................................................................................. 15 第二章 交通工程设计 ........................................................................................................... 19 2.1交叉口现状平面布置图 .............................................................................................. 19 2.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 19 2.3 交叉口总体评价 ......................................................................................................... 19 2.4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 .................................................................................................. 20 第三章 工作安排及心得体会 ............................................................................................. 20 3.1工作安排表 .................................................................................................................. 20 3.2 心得体会 ..................................................................................................................... 20
第一章 交通调查实习报告
1.1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表1.1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表
图1.1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总交通量直方图
图1.2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左转交通量直方图
图1.3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直行交通量直方图
图1.4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右转交通量直方图
分析:
以上为我组调查进香河路与珠江路交叉口12小时(7:00-19:00)内交通量的调查结果,这里采用直方图来表示各小时交通量大小以及其变化。直方图横坐标表示观测时间,纵坐标表示交通量。
综合分析以上四张直方图中可知,此交叉口一天的交通量在不断变化,而此12h内一共出现了三个高峰期,即7:00-8:00、11:00-12:00与17:00-18:00。此高峰的出现与相应的出行目的有关,7:00-8:00为上班早高峰,而11:00-12:00与17:00-18:00为相应的下班高峰。
图1.5非机动车高峰小时当量交通量
分析:
在调查的进香河路与珠江路交叉口早高峰的非机动车流量为每十五分钟25辆比晚高峰每十五分钟43辆少。
原因分析:
因为在7:00-8:00为早高峰,而17:00-18:00为晚高峰,均为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但是因为此交叉口有新世界百货等商业中心,综合人们购物出行习惯可以理解晚高峰车流量略大于早高峰。
1.2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图1.6 进香河路北-南方向和洪武北路南-北方向当量交通量对比图
图1.7 珠江路东-西方向和珠江路西-东方向当量交通量对比图
图1.8 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空间分布
图1.9 非机动车早高峰两小时交通量
图1.10非机动车晚高峰两小时交通量
分析:
交通量空间分布主要指的是交通量的方向分布和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从珠江路东-西方向和珠江路西-东方向的当量交通量对比可以看出东-西向的车流量普遍大于西-东向的交通量,而从进香河路和洪武北路的当量交通量对比可以看出,进香河路的交通量普遍大于洪武北路交通量。这说明珠江路洪武北路交叉口的主要交通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而珠江路的交通量明显大于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这是因为珠江路是主要干线,而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是支路,因此交通量相差较大。
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是平衡的,如进香河路北-南方向与洪武北路南-北方向,但在某一短时间内,如一天中某几个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较大的不同,这主要与出行目的有关。交叉口的进口有多个车道,因非机动车数量的不同,各条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也是不等的。
从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可以看出,从洪武北路直行的非机动车较多,因为南北方向通行可以通向住宅区,同时因为进香河路上有东南大学和南师大附属小学,大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电瓶车,而家长接送学生也主要以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为主。同时,洪武北路最接近新街口,人流量较大,非机动车的使用也较大。
1.3交通组成特性分析
8
图1.11 交叉口交通组成特性分析图
9
图1.12 交叉口交通组成特性分析图
1.4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图1.13 12h机动车流向流量图
图1.14 高峰小时非机动车流向流量图
图1.15 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流向图
分析:
通过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此交叉口中洪武北路到进香河路的非机动车交通量小于珠江路的交通量,主要是因为珠江路是主要干线,使用非机动车上下班的人数较多。 而珠江路的机动车交通量确和洪武北路-进香河路交通量相差不多,是因为在进香河路上有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南师大附属小学,家长接送孩子导致机动车交通量增加。
1.5延误特性分析
⎧⎪
s)⎪总延误=总停车数⨯观测时间间隔(
⎪总延误
误=s/辆)⎪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
停驶车辆数⎪
⎪ 总延误⎪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s/辆)⎨
引道总交通量⎪
⎪停驶车辆总数停驶车辆百分率p=⨯100%⎪
引道总交通量⎪
⎪1-p)χ2
误差=⎪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
pN⎪⎩
式中,χ2—在所要求置信度下的χ2值;
p—在交叉口引道上的停驶车辆百分率(%); N—最小样本量。
珠江路西-东路线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由南向北)
其中,置信度取90%
1.6车头时距调查
各种车型的车头时距:
将同类型车辆的车头时距整理在一起,按照统计方法剔除异常数据以及车头时距的最大和最小值。用样本标准偏差的两倍来控制,即车头时距h应在平均值ℎ±2s之间(s为样本偏差),然后算出各种车型的平均车头时距。
珠江路东-西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5.79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7.56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3.04s。 珠江路西-东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5.99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12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71s。 小货车平均车头时距3.58s。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2.81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3.46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93s。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78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02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43s。 小货车平均车头时距2.98s。 车辆换算系数:
在混合车流中有大中小三种车型,若以小轿车为标准车,则需要将大车及中车乘以各自的换算系数,成为当量小车。
珠江路东-西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5.79/3.04=5.19。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7.56/3.04=5.78。
珠江路西-东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5.99/2.71=2.21。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12/2.71=1.52。 小货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3.58/2.71=1.32。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2.81/2.93=4.37。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3.46/2.93=4.59。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78/2.71=1.76。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02/2.71=1.48。 小货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3.58/2.71=1.10。
1.7地点车速分析
①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将实测数据按一定间隔分组,凡位于同一组的速度值都认为其速度值为该分组的中值速度,然后求各组车速数量以及频率,将其列表即为分布表。
将上述表列之频率值绘成图即为速度分布图。如将速度分布图的纵坐标改为累积频率,则可绘制成车速累积频率图,该图中任一速度值对应的频率数均表示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所占总车辆数的百分比。
绘图如下:
表3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南-北方向车速分布表
绘图如下:
绘图如下:
②统计处理
均值与均方差是统计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值,对正态分布的车速数据其均值即为算术平均值,也就是平均速度。它表示道路上通过车辆的统计平均趋势。平均速度越高,表示大部分车辆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反之大部分车辆的通过速度都较低。而均方差却表示了统计分布的离散程度,均方差越大,表示存在于通过车辆中的速度差越大。这时当交通量小时,表示车辆选择速度的自由度大;而当交通量大时,表示交通混乱程度严重。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平均速度26.47km/h 均方差 7.87 珠江路西-东方向: 平均速度25.94km/h 均方差15.31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平均速度32.19km/h 均方差17.21 珠江路东-西方向: 平均速度40.17km/h 均方差7.86
第二章 交通工程设计
对于珠江路洪武北路交叉口的交通工程设计,我们在获得的交通量调查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情况,服务水平,进行了交通信号设计。
2.1交叉口现状平面布置图
图 2.1 平面布置图
2.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根据“交通量越小,交通密度也越小,而车速越快,运行质量也越高,即服务水平越高”的理论,本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很低,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的运行质量较低。从车辆的交通密度、交通延误和车速也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出,车辆通过本交叉口时的难易程度,大多数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速度较快也较为迟缓。无论是理论数据还是实际观测估计都表明,本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较低。
2.3 交叉口总体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珠江路的交通量远大于洪武北路-进香河路交通量,而每个方向上,珠江路东-西方向的交通量略大于西-东方向交通量,而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两个方向上交通量大致相当,而通过观察发现此交叉口的红绿信号灯的时间设置比例与12h交通量的比例大致相符,从交通总量角度看,此红绿信号灯的时间设置相对合理,但针对某些特殊时间段并非最
优时间,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间。
并且,从得到的数据看,交叉口附近车速均在25km/h左右,属于较低速度行驶,说明交叉口四个方向道路通行能力,并且洪武北路-进香河路速度方差较大,说明此路段交通混乱。而通过延误调查所得数据亦可说明此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较低,这主要与道路现实通行能力有关,车道数量不足以满足较高的车流量。
2.4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
1.因道路拓宽较难实现,因此市政与交管部门可整治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道路,减少或杜绝周边停靠车辆乱占车道现象,尤其是晚高峰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段。
2.因此交叉口东西方向不远处均有红绿信号灯,其相互影响较大,可以通过联网红绿灯来优化整个片区的交通流量。
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段进香河路-洪武北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多,针对此特点,可以调整这一时间段内红绿信号等东西向通行时间,而非红绿信号灯通行时间一整天一成不变。
第三章 工作安排及心得体会
3.1工作安排表
3.2 心得体会
交通工程实习报告
项 目:洪武北路与珠江路交叉口 指导老师:梁衡弘 班 级:217111 组 长:王伟健
组 员:廖辉、冯雯雯、蔡琪
2015-4-26
目录
第一章 交通调查实习报告 ................................................................................................... 2 1.1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 2 1.2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5 1.3交通组成特性分析 ........................................................................................................ 8 1.4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 10 1.5延误特性分析 .............................................................................................................. 12 1.6车头时距调查 .............................................................................................................. 14 1.7地点车速分析 .............................................................................................................. 15 第二章 交通工程设计 ........................................................................................................... 19 2.1交叉口现状平面布置图 .............................................................................................. 19 2.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 19 2.3 交叉口总体评价 ......................................................................................................... 19 2.4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 .................................................................................................. 20 第三章 工作安排及心得体会 ............................................................................................. 20 3.1工作安排表 .................................................................................................................. 20 3.2 心得体会 ..................................................................................................................... 20
第一章 交通调查实习报告
1.1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表1.1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表
图1.1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总交通量直方图
图1.2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左转交通量直方图
图1.3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直行交通量直方图
图1.4 机动车交叉口12小时右转交通量直方图
分析:
以上为我组调查进香河路与珠江路交叉口12小时(7:00-19:00)内交通量的调查结果,这里采用直方图来表示各小时交通量大小以及其变化。直方图横坐标表示观测时间,纵坐标表示交通量。
综合分析以上四张直方图中可知,此交叉口一天的交通量在不断变化,而此12h内一共出现了三个高峰期,即7:00-8:00、11:00-12:00与17:00-18:00。此高峰的出现与相应的出行目的有关,7:00-8:00为上班早高峰,而11:00-12:00与17:00-18:00为相应的下班高峰。
图1.5非机动车高峰小时当量交通量
分析:
在调查的进香河路与珠江路交叉口早高峰的非机动车流量为每十五分钟25辆比晚高峰每十五分钟43辆少。
原因分析:
因为在7:00-8:00为早高峰,而17:00-18:00为晚高峰,均为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但是因为此交叉口有新世界百货等商业中心,综合人们购物出行习惯可以理解晚高峰车流量略大于早高峰。
1.2交通量(机动车及自行车)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图1.6 进香河路北-南方向和洪武北路南-北方向当量交通量对比图
图1.7 珠江路东-西方向和珠江路西-东方向当量交通量对比图
图1.8 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空间分布
图1.9 非机动车早高峰两小时交通量
图1.10非机动车晚高峰两小时交通量
分析:
交通量空间分布主要指的是交通量的方向分布和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从珠江路东-西方向和珠江路西-东方向的当量交通量对比可以看出东-西向的车流量普遍大于西-东向的交通量,而从进香河路和洪武北路的当量交通量对比可以看出,进香河路的交通量普遍大于洪武北路交通量。这说明珠江路洪武北路交叉口的主要交通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而珠江路的交通量明显大于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这是因为珠江路是主要干线,而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是支路,因此交通量相差较大。
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是平衡的,如进香河路北-南方向与洪武北路南-北方向,但在某一短时间内,如一天中某几个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较大的不同,这主要与出行目的有关。交叉口的进口有多个车道,因非机动车数量的不同,各条车道上交通量的分布也是不等的。
从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可以看出,从洪武北路直行的非机动车较多,因为南北方向通行可以通向住宅区,同时因为进香河路上有东南大学和南师大附属小学,大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电瓶车,而家长接送学生也主要以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为主。同时,洪武北路最接近新街口,人流量较大,非机动车的使用也较大。
1.3交通组成特性分析
8
图1.11 交叉口交通组成特性分析图
9
图1.12 交叉口交通组成特性分析图
1.4交叉口流量流向图
图1.13 12h机动车流向流量图
图1.14 高峰小时非机动车流向流量图
图1.15 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流向图
分析:
通过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此交叉口中洪武北路到进香河路的非机动车交通量小于珠江路的交通量,主要是因为珠江路是主要干线,使用非机动车上下班的人数较多。 而珠江路的机动车交通量确和洪武北路-进香河路交通量相差不多,是因为在进香河路上有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南师大附属小学,家长接送孩子导致机动车交通量增加。
1.5延误特性分析
⎧⎪
s)⎪总延误=总停车数⨯观测时间间隔(
⎪总延误
误=s/辆)⎪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
停驶车辆数⎪
⎪ 总延误⎪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s/辆)⎨
引道总交通量⎪
⎪停驶车辆总数停驶车辆百分率p=⨯100%⎪
引道总交通量⎪
⎪1-p)χ2
误差=⎪停驶车辆百分率的估计
pN⎪⎩
式中,χ2—在所要求置信度下的χ2值;
p—在交叉口引道上的停驶车辆百分率(%); N—最小样本量。
珠江路西-东路线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由南向北)
其中,置信度取90%
1.6车头时距调查
各种车型的车头时距:
将同类型车辆的车头时距整理在一起,按照统计方法剔除异常数据以及车头时距的最大和最小值。用样本标准偏差的两倍来控制,即车头时距h应在平均值ℎ±2s之间(s为样本偏差),然后算出各种车型的平均车头时距。
珠江路东-西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5.79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7.56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3.04s。 珠江路西-东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5.99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12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71s。 小货车平均车头时距3.58s。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2.81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13.46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93s。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
大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78s。 中客车平均车头时距4.02s。 小客车平均车头时距2.43s。 小货车平均车头时距2.98s。 车辆换算系数:
在混合车流中有大中小三种车型,若以小轿车为标准车,则需要将大车及中车乘以各自的换算系数,成为当量小车。
珠江路东-西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5.79/3.04=5.19。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7.56/3.04=5.78。
珠江路西-东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5.99/2.71=2.21。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12/2.71=1.52。 小货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3.58/2.71=1.32。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2.81/2.93=4.37。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13.46/2.93=4.59。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大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78/2.71=1.76。
中客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4.02/2.71=1.48。 小货车换算成标准车的换算系数=3.58/2.71=1.10。
1.7地点车速分析
①绘制速度分布图与分布表
将实测数据按一定间隔分组,凡位于同一组的速度值都认为其速度值为该分组的中值速度,然后求各组车速数量以及频率,将其列表即为分布表。
将上述表列之频率值绘成图即为速度分布图。如将速度分布图的纵坐标改为累积频率,则可绘制成车速累积频率图,该图中任一速度值对应的频率数均表示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所占总车辆数的百分比。
绘图如下:
表3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南-北方向车速分布表
绘图如下:
绘图如下:
②统计处理
均值与均方差是统计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值,对正态分布的车速数据其均值即为算术平均值,也就是平均速度。它表示道路上通过车辆的统计平均趋势。平均速度越高,表示大部分车辆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反之大部分车辆的通过速度都较低。而均方差却表示了统计分布的离散程度,均方差越大,表示存在于通过车辆中的速度差越大。这时当交通量小时,表示车辆选择速度的自由度大;而当交通量大时,表示交通混乱程度严重。
洪武北路-进香河路南-北方向:平均速度26.47km/h 均方差 7.87 珠江路西-东方向: 平均速度25.94km/h 均方差15.31 进香河路-洪武北路北-南方向:平均速度32.19km/h 均方差17.21 珠江路东-西方向: 平均速度40.17km/h 均方差7.86
第二章 交通工程设计
对于珠江路洪武北路交叉口的交通工程设计,我们在获得的交通量调查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情况,服务水平,进行了交通信号设计。
2.1交叉口现状平面布置图
图 2.1 平面布置图
2.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根据“交通量越小,交通密度也越小,而车速越快,运行质量也越高,即服务水平越高”的理论,本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很低,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的运行质量较低。从车辆的交通密度、交通延误和车速也可以较为直观地判断出,车辆通过本交叉口时的难易程度,大多数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速度较快也较为迟缓。无论是理论数据还是实际观测估计都表明,本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较低。
2.3 交叉口总体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珠江路的交通量远大于洪武北路-进香河路交通量,而每个方向上,珠江路东-西方向的交通量略大于西-东方向交通量,而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两个方向上交通量大致相当,而通过观察发现此交叉口的红绿信号灯的时间设置比例与12h交通量的比例大致相符,从交通总量角度看,此红绿信号灯的时间设置相对合理,但针对某些特殊时间段并非最
优时间,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间。
并且,从得到的数据看,交叉口附近车速均在25km/h左右,属于较低速度行驶,说明交叉口四个方向道路通行能力,并且洪武北路-进香河路速度方差较大,说明此路段交通混乱。而通过延误调查所得数据亦可说明此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较低,这主要与道路现实通行能力有关,车道数量不足以满足较高的车流量。
2.4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
1.因道路拓宽较难实现,因此市政与交管部门可整治洪武北路和进香河路道路,减少或杜绝周边停靠车辆乱占车道现象,尤其是晚高峰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段。
2.因此交叉口东西方向不远处均有红绿信号灯,其相互影响较大,可以通过联网红绿灯来优化整个片区的交通流量。
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放学时段进香河路-洪武北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多,针对此特点,可以调整这一时间段内红绿信号等东西向通行时间,而非红绿信号灯通行时间一整天一成不变。
第三章 工作安排及心得体会
3.1工作安排表
3.2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