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学方案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进行知识性考试。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通过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采取学生的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和同行评定。 (三)教学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材编写

《心理健康》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教材。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内容主要围绕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性质、任务和意义,课改研究与新教材编写思路、

特点、结构与教学法建议等方面展开。新教材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感,从心理学角度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心理的方法,提出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为正行走在青春期道路上的青年学生当一名好向导,给他们帮助、扶持和引导,使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少摔跟头。主要内容有:绪论;认识自我,相信自我;驾驭情绪的天空;个性培养;人际交往;学会学习;意志;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防治和中职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等。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

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社会教学资源。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学时 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和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进行知识性考试。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自然状态下,对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状况的观察;通过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语言描述;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观察学生反应的情境测验。另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教师及家长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等。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采取学生的反馈、教师自我反思、专家和同行评定。 (三)教学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材编写

《心理健康》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教材。属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内容主要围绕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性质、任务和意义,课改研究与新教材编写思路、

特点、结构与教学法建议等方面展开。新教材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感,从心理学角度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心理的方法,提出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为正行走在青春期道路上的青年学生当一名好向导,给他们帮助、扶持和引导,使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少摔跟头。主要内容有:绪论;认识自我,相信自我;驾驭情绪的天空;个性培养;人际交往;学会学习;意志;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防治和中职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等。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

活动,适当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辅助教学,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社会教学资源。


相关文章

  • 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 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师生应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明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 ...查看


  •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思路
  •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市场同时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培养新型的市场营销人才是其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战略应足够重视.文章主要探讨了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 ...查看


  • 过程评价教学方案设计
  • 摘要: 中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之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 ...查看


  •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 摘 要:本文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第二课时<依法维护权益>为例,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尝试.在教学目标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育与教学.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把教与 ...查看


  •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设计
  • 作者简介:何俊(1977-),男,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广东 广州/511488)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问题,将评价作为推动口语交际教学改革的基石,主张逐步实现教考分离.笔者 ...查看


  •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采取更符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实训室,并积极探索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教特点 实训基地 项目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查看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开课时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14210161 方晨 全日制硕士 沈亚强 2015年6月20日 学科专 ...查看


  • 中职语文说课10.27
  • 授课班级:11级四年制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课程定位和课程任务:中职语文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文化课.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必须得语文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查看


  •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浅析
  •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投入,而中职学生流失率却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校的稳定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失,如何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成了中职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教育.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学生家庭等方面探讨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