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只要我们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避免劳动者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保护劳动者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原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来控制与消除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赋予企业履行职业卫生管理的义务。下面,扼要地介绍有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1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用人单位法人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应指定一名主管厂长(总经理)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要落实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化学品管理制度、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的诊治与报告制度、职业卫生经费管理制度等等,以及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生产劳动操作规程等。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可以知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是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制)。如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检测结果应通过公告栏告知劳动者,这样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做好个人劳动保护。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委托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目前,广东省已有50多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取得广东省卫生厅的资格认证,能为企业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

4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对预防职业病危害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因此,《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对新入厂工人和在岗的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义务。 随着广东地区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内地一些地区由于相对贫困落后,加上人口较多,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形成了大量农民来到广东务工。而这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劳动者,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但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病危害缺乏必要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是职业卫生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只有让劳动者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如何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后,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5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在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工作场所入口处或工作场所的显著位置。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设置。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内容。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可时刻告知和提醒在岗劳动者,这对防治职业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入厂工人和在岗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样,企业可以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和及早发现化学毒物对健康的损害,通过调换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治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避免发生职业中毒事故。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目前,广东省卫生厅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已有70多家。

7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尽可能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来控制,如采取先进的自动化、密闭化作业技术,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系统等,但仍无法控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为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配备不同的、合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可根据工种的不同,选择适合头部防护、眼睛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身体防护、听力防护、呼吸防护等各种防护用品发放给操作工人,并教育和督促工人正确。

8 履行告知义务

知情权是一种基本人权。劳动者为企业创造财富,他对整个劳动过程中包括劳动环境、原材料、设备等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具有知情权,对危害因素产生的危害后果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具有知情权,同时,对有关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养知识、健康检查结果等都具有知情权。

劳动者的知情权需要用人单位充分告知才能真正享有知情权。因为,用人单位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掌握与生产有关的作业环境、原材料、设备等的有关信息与知识,掌握职业病防护知识和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劳动者对有关的知识(信息)了解甚少,也不容易获得。因此,《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职业卫生告知义务。职业卫生告知包括:合同告知、公告栏告知、警示告知、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培训告知等。

8.1 合同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合同告知体现了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

8.2 公告栏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

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实施公告栏告知,可让劳动者熟悉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增加管理的透明度,调动起工人的积极性,配合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这有利于避免因劳动者不了解职业病危害而盲目操作,导致受害。

8.3 警示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2003年卫生部颁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对各类警示标识式样作了详细规定。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可对在岗劳动者起到时刻告知和提醒的作用,这对防治职业病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许多企业在有毒有害作业环境设立警示标志,各种职业中毒事故比实施前明显减少,充分验证了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的良好的预防效果。

8.4 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

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主要内容是生产、经营、进口及使用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等原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8.5 培训告知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告知劳动者有关的职业卫生知识,让劳动者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9 履行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在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同时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10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卫生部于2002年3月颁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申报内容包括: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③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11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落实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熟悉与掌握生产过程使用或生产的各种化学品的毒性,对防止发生职业中毒事故起到重

要的作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例,运输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使用识别标签,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在购买化学品时,要向供应商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了解该化学品的毒性和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

企业要对所属的重大职业病危害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确定和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导致的紧急事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对每一个重大职业病危害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减轻危险化学事故的后果。

12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12.1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包括:① 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③ 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④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⑦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与评价报告;

(9)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包括:① 工艺改革技术措施档案;② 职业病防护设施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清单并注明安装地点;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安装、调试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

(11)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

(12)职业病病人档案;

(13)各种监督文书;

(14)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16)各种汇总资料,包括:①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有害因素分布;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③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④职业病防治工作年度总结;⑤职业病发病情况和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⑥培训情况汇总资料;⑦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⑧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⑨劳动者死亡资料;⑩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情况汇总表等。

12.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① 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② 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③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④ 职业禁忌证名单及调离情况;⑤ 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医学检查,动态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不利健康的因素,以便能及早发现一些不适宜从事该工作的

疾病(职业禁忌证)或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和新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状况分析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

12.2.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新招收的员工;② 调换新的有害作业或增加新的有害作业上岗前;③ 工伤事故或长期病休后再上岗者。

检查的意义:①根据劳动者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种(岗位),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损害,防止职业病发生。② 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人员入厂,减少劳资纠纷,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2.2.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② 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观察)对象定期复查。

检查的意义:① 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换工种(岗位);② 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治疗。③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病。

12.2.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脱离有害作业场所,调换工作岗位时;② 解除劳动合同(约)前;③ 离岗退休前。④ 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全体人员。 检查的意义:了解劳动者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2.2.4 应急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同一工作场所的全体人员。

检查的意义:全面了解、评价特定环境下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便控制危害,避免扩大化。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只要我们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避免劳动者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就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目的,保护劳动者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原因,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来控制与消除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赋予企业履行职业卫生管理的义务。下面,扼要地介绍有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内容。

1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用人单位法人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应指定一名主管厂长(总经理)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要落实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厂部、车间、班组层层有人抓,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化学品管理制度、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的诊治与报告制度、职业卫生经费管理制度等等,以及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生产劳动操作规程等。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可以知道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是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制)。如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检测结果应通过公告栏告知劳动者,这样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做好个人劳动保护。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应委托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目前,广东省已有50多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取得广东省卫生厅的资格认证,能为企业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

4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对预防职业病危害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因此,《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对新入厂工人和在岗的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义务。 随着广东地区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内地一些地区由于相对贫困落后,加上人口较多,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因此形成了大量农民来到广东务工。而这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劳动者,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但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对职业病危害缺乏必要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是职业卫生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只有让劳动者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如何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后,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5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

在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工作场所入口处或工作场所的显著位置。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设置。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内容。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可时刻告知和提醒在岗劳动者,这对防治职业病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入厂工人和在岗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样,企业可以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和及早发现化学毒物对健康的损害,通过调换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治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避免发生职业中毒事故。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目前,广东省卫生厅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已有70多家。

7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尽可能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来控制,如采取先进的自动化、密闭化作业技术,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系统等,但仍无法控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为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配备不同的、合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可根据工种的不同,选择适合头部防护、眼睛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身体防护、听力防护、呼吸防护等各种防护用品发放给操作工人,并教育和督促工人正确。

8 履行告知义务

知情权是一种基本人权。劳动者为企业创造财富,他对整个劳动过程中包括劳动环境、原材料、设备等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具有知情权,对危害因素产生的危害后果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具有知情权,同时,对有关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养知识、健康检查结果等都具有知情权。

劳动者的知情权需要用人单位充分告知才能真正享有知情权。因为,用人单位掌握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掌握与生产有关的作业环境、原材料、设备等的有关信息与知识,掌握职业病防护知识和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劳动者对有关的知识(信息)了解甚少,也不容易获得。因此,《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职业卫生告知义务。职业卫生告知包括:合同告知、公告栏告知、警示告知、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培训告知等。

8.1 合同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合同告知体现了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

8.2 公告栏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

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实施公告栏告知,可让劳动者熟悉企业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增加管理的透明度,调动起工人的积极性,配合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这有利于避免因劳动者不了解职业病危害而盲目操作,导致受害。

8.3 警示告知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2003年卫生部颁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对各类警示标识式样作了详细规定。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可对在岗劳动者起到时刻告知和提醒的作用,这对防治职业病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许多企业在有毒有害作业环境设立警示标志,各种职业中毒事故比实施前明显减少,充分验证了作业场所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的良好的预防效果。

8.4 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

原材料和设备危害告知主要内容是生产、经营、进口及使用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等原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8.5 培训告知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告知劳动者有关的职业卫生知识,让劳动者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预防与控制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9 履行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在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同时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10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卫生部于2002年3月颁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申报内容包括: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③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④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11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落实设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熟悉与掌握生产过程使用或生产的各种化学品的毒性,对防止发生职业中毒事故起到重

要的作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例,运输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必须使用识别标签,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在购买化学品时,要向供应商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了解该化学品的毒性和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

企业要对所属的重大职业病危害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确定和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导致的紧急事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对每一个重大职业病危害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减轻危险化学事故的后果。

12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12.1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卫生管理方针、计划、目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包括:① 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③ 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④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⑦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与评价报告;

(9)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包括:① 工艺改革技术措施档案;② 职业病防护设施档案(职业病防护设施清单并注明安装地点;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安装、调试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

(11)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

(12)职业病病人档案;

(13)各种监督文书;

(14)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15)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16)各种汇总资料,包括:①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有害因素分布;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③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④职业病防治工作年度总结;⑤职业病发病情况和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⑥培训情况汇总资料;⑦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⑧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⑨劳动者死亡资料;⑩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情况汇总表等。

12.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① 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② 职业性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③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④ 职业禁忌证名单及调离情况;⑤ 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职业健康监护是通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医学检查,动态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正确评价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不利健康的因素,以便能及早发现一些不适宜从事该工作的

疾病(职业禁忌证)或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和新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健康状况分析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

12.2.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新招收的员工;② 调换新的有害作业或增加新的有害作业上岗前;③ 工伤事故或长期病休后再上岗者。

检查的意义:①根据劳动者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种(岗位),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损害,防止职业病发生。② 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人员入厂,减少劳资纠纷,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2.2.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② 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观察)对象定期复查。

检查的意义:① 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换工种(岗位);② 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治疗。③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病。

12.2.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① 脱离有害作业场所,调换工作岗位时;② 解除劳动合同(约)前;③ 离岗退休前。④ 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全体人员。 检查的意义:了解劳动者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2.2.4 应急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同一工作场所的全体人员。

检查的意义:全面了解、评价特定环境下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便控制危害,避免扩大化。


相关文章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评价方向) 考试大纲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学会 二〇一四年五月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 ...查看


  • 流行病学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 或借鉴国外的标准作参比,因此应加快对这一领域的研制,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3.3关于评价方法.对控制效果评价中的选址.平面布局.建筑物.卫生设施.管理制度等内容可用检查表法进行评价,我们已另有详细介绍[2J,在此恕不赘述.对有害因素控制效 ...查看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
  •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书编写格式等. 本导则适用于在沪已经投产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除煤矿企业以外的用人单位职业 ...查看


  • 什么是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
  • 什么是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 对用人单位 的建设项目,包括预建.在建.已建的项目进行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条件进行专业评审.评价,就叫职业卫生评价.根据项目的建设阶段不同,又分为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现状评价三类.根据相关法规,只有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 ...查看


  • 现状评价导则
  • 附件1 安徽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书编写格式等. 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除煤矿企业以外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 ...查看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预测 [目的要求] 1.掌握作业环境评定的意义,接触评定的概念和方法.生物监测概念. 2.熟悉健康监护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和内容. 3.了解职业性有害 ...查看


  • [管理学]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共(22页)
  • 贵州晴隆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QL/Q-16-2010) 关于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和任命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经研 ...查看


  •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台帐
  • XXX 有限公司 2012年X 月制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台帐 前 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工艺装备不良,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牙对滞后,近年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临时工,职工安全与卫生意识不强等,致使我国职业危害 ...查看


  • 职业卫生相关规章制度
  •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贵州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