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小品创作的一点认识作者:佚名关于戏剧创作,近年来我县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这中间的原因很多,三言两语是难以说得周全的。我本人认为,一个戏剧作者的诞生,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艺术作者的产生都要难。难就难在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创作时除了文学台本之外,还要把音乐、舞蹈、美术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这就是使一些从事其他方面创作的作者望而却步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戏剧创作。怀集,作为一个地方,出现戏剧创作的空白,对于文化建设,甚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来说都是一种缺失。然而,如何弥补戏剧创作方面的缺失,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在我看来主要是解决“有人写”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队伍问题。这个事情我是有心无力的。而我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与作者交流,谈一点点创作感受而已。当然,这一点点感受也是很肤浅的,因为我自己的实践也不多,属于浅尝辄止的那类。戏剧创作的尝试,我们一开始不必写长剧,这与写小说一样,不能一下笔就是大部头,应该从写短的、小的开始。说白了就是从写戏剧小品开始。戏剧小品的创作似乎与写小小说有点相通之处,只是人物、语言、场景等的表现舞台化而已。可它的故事结构、情节安排等基本上与小小说差不多。我发现有的小小说只要改编一下就可以成为戏剧小品搬上舞台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发觉本县有几个擅长小小说创作的作者,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转肽”。也就是说,写小小说的作者去写戏剧小品,比起编舞、作曲、写诗、写散文的作者容易得多。所以,我们的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入手,培养一批戏剧小品的创作人才。小品文体名是随笔、杂感等短小文章的通称,如“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人小品”等。其名始见于公元四世纪时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详细的译本称《大品般若》,简单的译本称《小品般若》。小品文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中国古代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更为盛行。现今的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和科学小品等。而戏剧小品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适应时代和群众审美需要,从戏剧教学课堂脱胎出来而自立门户的戏剧品种,它既具有戏剧艺术的特色又有自己鲜明的本体特征,这就是短小精悍,幽默机趣,有情节,有人物,富有生活实感和喜剧色彩。短小精悍是戏剧小品的一大特征。由于时空的限制,和其它的戏剧形式不同,小品只能截取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并通过这个横断面反映出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小见大”。戏剧小品和一般的戏剧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要求有全面的矛盾冲突,而只有表现矛盾冲突中关键性的一瞬间;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只要故事情节中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横断面,因而,有人说戏剧小品也可叫“一点”的艺术,这个“点”,就是“戏核”,就是矛盾转化的轴,它要求非常集中,要求集中到这一“点”上来。戏剧小品写作找准了这个“点”,才能写出好的小品。一般地说,戏剧小品大多是在节日晚会上演出的。在市场活跃的今天,人们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希望通过小品的笑得到放松和审美愉悦,因而,小品应该幽默机趣,好看好笑,引起思考,这是戏剧小品的根本。有的戏剧小品吸取曲艺特别是相声的创作手法,按照相声的“缝包袱——垫包袱——抖包袱”的规律构筑结构,用于小品中设置悬念,扭结矛盾的扣子和解扣子,这也是一种技巧。如果逐一去梳理,戏剧小品的创作有如下十个方面。一是区别于多幕剧和独幕剧、小话剧。二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用几分钟时间表演。三是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可。四是离不开演员的参与。五是不需要考虑开端、高潮、结局“三部曲”,发展就是高潮,就是结局。六是要有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七是以人为本,有奇巧的构思,不失机趣、幽默、恢谐。八是小中见大,既要缩龙成寸,又要有广度、有内涵,发人深思,有的小品笑过之后整个思想觉得沉重。九是品位要高,值得品味,不要庸俗低下,专找“噱头”。十是要有小品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小品也要弘扬主旋律。“主旋律”这个词,我们听得多了,什么叫主旋律?简单地说,就是代表着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体现党的文艺思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的才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戏剧小品也要出精品,“精品”这个词,我们也听得多了,文艺精品,我个人理解应是指作品的写作是精练的,艺术是精湛的,制作是精良的,这才叫精品。
戏剧小品创作的一点认识作者:佚名关于戏剧创作,近年来我县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这中间的原因很多,三言两语是难以说得周全的。我本人认为,一个戏剧作者的诞生,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艺术作者的产生都要难。难就难在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创作时除了文学台本之外,还要把音乐、舞蹈、美术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这就是使一些从事其他方面创作的作者望而却步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戏剧创作。怀集,作为一个地方,出现戏剧创作的空白,对于文化建设,甚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来说都是一种缺失。然而,如何弥补戏剧创作方面的缺失,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在我看来主要是解决“有人写”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队伍问题。这个事情我是有心无力的。而我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与作者交流,谈一点点创作感受而已。当然,这一点点感受也是很肤浅的,因为我自己的实践也不多,属于浅尝辄止的那类。戏剧创作的尝试,我们一开始不必写长剧,这与写小说一样,不能一下笔就是大部头,应该从写短的、小的开始。说白了就是从写戏剧小品开始。戏剧小品的创作似乎与写小小说有点相通之处,只是人物、语言、场景等的表现舞台化而已。可它的故事结构、情节安排等基本上与小小说差不多。我发现有的小小说只要改编一下就可以成为戏剧小品搬上舞台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发觉本县有几个擅长小小说创作的作者,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转肽”。也就是说,写小小说的作者去写戏剧小品,比起编舞、作曲、写诗、写散文的作者容易得多。所以,我们的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入手,培养一批戏剧小品的创作人才。小品文体名是随笔、杂感等短小文章的通称,如“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人小品”等。其名始见于公元四世纪时鸠摩罗什对《般若经》的翻译,详细的译本称《大品般若》,简单的译本称《小品般若》。小品文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中国古代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更为盛行。现今的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和科学小品等。而戏剧小品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适应时代和群众审美需要,从戏剧教学课堂脱胎出来而自立门户的戏剧品种,它既具有戏剧艺术的特色又有自己鲜明的本体特征,这就是短小精悍,幽默机趣,有情节,有人物,富有生活实感和喜剧色彩。短小精悍是戏剧小品的一大特征。由于时空的限制,和其它的戏剧形式不同,小品只能截取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并通过这个横断面反映出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小见大”。戏剧小品和一般的戏剧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要求有全面的矛盾冲突,而只有表现矛盾冲突中关键性的一瞬间;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只要故事情节中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横断面,因而,有人说戏剧小品也可叫“一点”的艺术,这个“点”,就是“戏核”,就是矛盾转化的轴,它要求非常集中,要求集中到这一“点”上来。戏剧小品写作找准了这个“点”,才能写出好的小品。一般地说,戏剧小品大多是在节日晚会上演出的。在市场活跃的今天,人们在一天紧张工作之余,希望通过小品的笑得到放松和审美愉悦,因而,小品应该幽默机趣,好看好笑,引起思考,这是戏剧小品的根本。有的戏剧小品吸取曲艺特别是相声的创作手法,按照相声的“缝包袱——垫包袱——抖包袱”的规律构筑结构,用于小品中设置悬念,扭结矛盾的扣子和解扣子,这也是一种技巧。如果逐一去梳理,戏剧小品的创作有如下十个方面。一是区别于多幕剧和独幕剧、小话剧。二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用几分钟时间表演。三是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可。四是离不开演员的参与。五是不需要考虑开端、高潮、结局“三部曲”,发展就是高潮,就是结局。六是要有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七是以人为本,有奇巧的构思,不失机趣、幽默、恢谐。八是小中见大,既要缩龙成寸,又要有广度、有内涵,发人深思,有的小品笑过之后整个思想觉得沉重。九是品位要高,值得品味,不要庸俗低下,专找“噱头”。十是要有小品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小品也要弘扬主旋律。“主旋律”这个词,我们听得多了,什么叫主旋律?简单地说,就是代表着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方向,体现党的文艺思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的才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戏剧小品也要出精品,“精品”这个词,我们也听得多了,文艺精品,我个人理解应是指作品的写作是精练的,艺术是精湛的,制作是精良的,这才叫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