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学院学校简介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 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 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长宁、 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64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上海市文明单位” 、 “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 “上海市花园单位”“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 基地” 。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 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 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其后由于历史原因,于1958年和1972年两 度停办。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现任党委书记杜志淳研究员,院长何勤华教 授。 经过几代华政人的努力, 华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 有经济、管理、金融、外语等专业的多科性院校。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 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 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可以招收在职研究生;设有 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 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 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汉语 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2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 济法学和法律史学学科是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出版有 《法学》《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等期刊,设 、 、 有法律古籍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近40个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65万册, 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同国内外近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系) 、科研机构及立 法、司法、行政机关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教职工103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330余人。目前在校生近16000余人。 五十年来,华东政法学院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 法”的校训,立足上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逐步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办 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学科水平领先、科研成果突出、合作交流频繁、校 园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2002年教 育部对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进行水平评估,我院为13所被评为优秀的院校之 一。院系设置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学 系、研究生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设置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 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 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 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排名学校类型:政法参考类型:文科类、教研型本科学科范围:法学、经济学、工学、文学、管理学。 2006 年,华东政法学院以 5.02 分在全国 605 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 224 名; 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 307 名;科学研究总分第 166 名。 华东政法学院自然科学的 4 个学科门中,没有理学、农学、医学本科专业。 华东政法学院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 58 名。在社会科学的 7 个学科门中,法学第 14 名;华东政法学院没有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本科专业。司法部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 理、社会保障专业学位点法律硕士招生章程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6年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 精神,结合我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校名、校址学校全称:华东政法学院 长宁校区:上海市万航渡路1575号(邮编20042) 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邮编201620) 2006年的全日制本科新生(除合作办学)在我校松江校区住读,合作办学专 业的新生在我校长宁校区住读。 第二条 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华东政法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 学校,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和本科生的招生资 格,下设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人文学 院、外语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学系、信息科学技 术学院、研究生教育院和继续教育院等13个教育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专业为主,同时设有经济、管理、文学、理学等 专业的多科性院校。 学校建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予权,覆盖国际法学、法律史、经济法学和刑法学等10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 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研 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学等6个非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 还可以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 设有法学、 侦查学、 经济学、 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22 个本科专业, 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济法学和法律史学科是 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出版有《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犯罪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期 、 、 刊。 设有法律古籍研究所、 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司法研究中心、 经济法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64个。 经过选拔,在读本科生的部分学生可赴香港、欧洲、美国等地学习,本校承认其学分。 我校和香港城市大学签署的合作办学项目2006年继续招生,具体情况见附 件。 第三条 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立足上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精品化 的全国一流特色大学。 办学特色:发挥上海地缘优势,打开行业壁垒,拓展专业面向,实行多种形 式办学。形成校内外教育要素相互渗透的开放型、外向型办学模式。学校以培养 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培养体系和机制 为平台,实行教学与管理共为,学习与实践互动,制度与氛围照映,形成了着眼 全程培育、注重内在养成,集培育法治精神和法理人格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条 招生机构及其职责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招生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 审定本校招生章程和招生方案; 全面负责本校招生工作;讨论和决定重大招生问 题。 2、招生工作监察小组 监督录取程序, 确保录取工作公正、 公平和公开; 受理招生录取方面的投诉。 3、招生办公室 负责招生日常工作, 贯彻执行本校招生工作章程和招生方案;编制并报送分 省市分专业招生计划;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工作;组织二学位和专升本考试; 组织实施招生录取工作。 第五条 招生专业及计划我校上海市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要求, 由上海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公 布。 在其他省市的招生计划和要求, 由相关省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公布。 我校所有专业的学制均为四年。 日语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或者日语, 其它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都为英 语,其中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要求B以上(若该地区英语口语测试 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则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达到合格) 。根据教育部、 司法部、 武警部队的相关文件精神, 我校招收国防生的各专业、 侦查学、治安学和边防管理专业为提前录取专业。 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详见《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招生来源计划表》 。 第六条 录取原则1、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和择优录取相结合; 2、以文化考试为主要的入学考核形式; 3、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录取方法和程序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上(北京、广东非提前批录取 专业为第二批) ,按招生计划数的1:1.2申请投档。对投档线上的考生,根据高 考成绩总分(上海地区含院校加分)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校最低录取分 数线同分考生,根据学校招生计划与考生的综合情况予以录取。 根据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对第一志愿报考不足的专业,依次按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志愿和服从调剂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如 考生所填写的专业志愿均无法录取,且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 拟录取的考生名单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和招生工作监察小组负责人 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正式录取手续。 第八条 身体条件凡报考我校考生的身体条件,参照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有关高校招生体检工 作的指导意见执行。根据我校的专业性质、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 考生应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用人单位对身高和视力也有 一定要求。因此,报考我校的考生,应充分考虑适应从事国家公务员和法律等工 作的身体条件要求,以免影响就业。 国防生(法学、侦查学) 、侦查学、治安学和边防管理专业的男女比例和身 体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上海地区招生优惠加分办法和程序1、推荐考核加分 凡经各相关中学推荐, 并参加我校优秀高中毕业生推荐考试的考生,取得我 校推荐加分资格的,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达到我校投档线的,予以加5分(2006年2月28日已公布加分考生名单) 。 2、艺术特长生加分 对于我校管乐、舞蹈、表演、声乐、书法、民乐等传统项目有专长的学生, 经我校组织的专门考试认定后按照文艺特长生予以优惠录取(2006年3月25日已 与相关考生签约) 。 3、自荐加分 (1)优惠办法 根据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对符合下列条件,并且第一 志愿报考我校的优秀生、 特长生, 在达到我校投档线的基础上予以优惠加分录取。 ①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获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 干部、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者;在高三阶段或高一、高二连续两 年获地市级(直辖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者,加10分。 ②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一或高二阶段获得一次地市级(直辖市区级)三好学 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者;在高三 或者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 员称号者,加5分。 ③非应届毕业生在2003年以后获得一次以上省 (市) 级或两次以上地市级 (直 辖市区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称号的,加10分;获得一次地市级(直辖市区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 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的,加5分。 ④获得文艺、书法、绘画、体育等特长证书的,根据颁证单位、等级高低等 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分别予以5-10分的加分。 ⑤高中阶段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文艺、写作、书法、绘画、体育、演讲、 科技发明或相关学科竞赛中获奖的, 根据颁奖单位、 项目及名次、 等级高低情况, 经我校审核认定,分别予以加分:其中获省(市)级单项前六名、集体(主力队 员)前三名或一、二、三等奖者加10分;其余加5分。 以上各项加分从一就高,不得累计。 (2)加分申请程序①网上注册:欲申请加分的考生,请先登陆我校招生网(www.hzgate.com) 【报名系统】中进行网上登记。 ②下载并填写《申请表》 :考生登陆我校招生网到(www.hzgate.com) 【招生 信息】中下载《2006年高考自荐加分申请表》 ,填写好后由所在中学盖章。 ③递交材料:考生将《申请表》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获奖证书或证明原 件及复印件一并于2006年4月22日-4月24日交到我校招生办公室,逾期不再受 理。招生办公室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同时,核对考生提供的复印件和原件,并给考 生出具收到材料的回执。 具体接待地点: 4月22日华政校园内招生咨询现场 4月23日-24日招生办公室 若在2006年4月24日前获奖证书尚未下发的,可先凭颁奖单位出具的获奖证 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到我校招生办公室办理加分申请,并于2006年5月10 日前提交有关证书,否则不予加分。 (注:加分申请必须现场办理,不接受邮寄申请) ④核分: 招生办公室统一将申请材料交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校招生监察 小组的监督下,统一审核,确定考生能否加分和加分分值。 ⑤公布:4月24日前申请加分的审核结果将于2006年4月28日公布;5月10日 前补交证书的审核结果将于2006年5月12日公布。 查询方法: A.登陆www.hzgate.com,在【查询系统】栏目中查询。 B.拨打声讯电话16886414查询。 ⑥复议:对申请结果有异议的考生,请在2006年4月30日前到我校招生办公 室查询或者通过www.hzgate.com【招生咨询】栏目中咨询。 第十条 收费标准2006年入学的本科生均在我校松江校区住读(除合作办学班) 。根据上海市 有关规定, 我校2006年入学的松江校区本科生收费标准 (不包括教材费等) 如下: 学费10000元/年;住宿费1400元/年。 合作办学班学生在长宁校区住读,学费19500元/年;长宁校区住宿费1200元/年。 第十一条 成长成才保障1、学年奖学金。根据学生在校一学年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每年 评定综合奖和各类单项奖。 2、社会奖学金、助学金。为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校 现有国家专设的“国家奖学金”以及“段和段奖学金”“黄平、杨芳奖学金” 、 、 “申银万国证券奖学金、助学金”“陈三妹奖学金”“美迈斯法学奖学金”“众 、 、 、 达奖学金”“沼田毅石奖学金”“索尼奖学金”“长江助学金”“方达奖学金” 、 、 、 、 、 “外贸奖学金”“中华、福禧、晨兴、鑫达(德贞)等慈善助学金”等社会奖学、 、 助学金。 3、助学贷款及其他帮困助学项目。家庭经济困难,且年满18周岁的学生, 可申请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 毕业后自付的国家助学贷款。 对孤儿、 烈士子女以及因家庭遭灾等重大变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校实行学杂费减免 和临时特困补助,以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我校学生勤工助 学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 第十二条 监督措施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监察小组、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章程,各 司其职。 2、我校实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结果”“录取信息”“考生 、 、 、 、 咨询”以及“违纪处理”等六公开,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和公正,以维护考 生合法权益。 3、全体招生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认真负责,作风正 派,秉公办事。凡有子女或亲戚报考本校者,一律不得参加招生工作。 4、凡为我校录取的全部新生,我校将按时向社会公布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5、凡违反录取原则和纪律的,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并立即纠正。 6、我校招生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并保护举报者。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三天 内, 招生工作监察小组和招生办公室共同负责接待考生和考生家长来信来访,具 体如下: (1)招生办公室:负责接待基本录取信息的查询接待地点:长宁校区六三楼一楼; 电话:[1**********]; 传真:[1**********] (2)招生工作监察小组:负责接待违纪举报 接待地点: 长宁校区4号楼108室;电话:[1**********](6月26日-8月31日) ; 松江校区明镜楼B404室;电话:[1**********](6月25日以前或9月1日以后) ;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考生问答问:贵校有何奖学金及助学贷款? 答: (1)学年奖学金。根据学生在校一学年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每年评定综合奖和各类单项奖。 (2)社会奖学金、助学金。为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 校现有国家专设的“国家奖学金”以及“段和段奖学金”“黄平、杨芳奖学金” 、 、 “申银万国证券奖学金、助学金”“陈三妹奖学金”“美迈斯法学奖学金”“众 、 、 、 达奖学金”“沼田毅石奖学金”“索尼奖学金”“长江助学金”“方达奖学金” 、 、 、 、 、 “外贸奖学金”“中华、福禧、晨兴、鑫达(德贞)等慈善助学金”等社会奖学、 、 助学金。 (3)助学贷款及其他帮困助学项目。家庭经济困难,且年满18周岁的学生, 可申请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 毕业后自付的国家助学贷款。 对孤儿、 烈士子女以及因家庭遭灾等重大变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校实行学杂费减免 和临时特困补助,以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我校学生勤工助 学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联系方式地址: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邮 电 传 网 邮编:201620 话:021-62071533 真:021-62071533 址:http://www.ecupl.edu.cn/ 箱:[email protected]
华东政法学院学校简介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 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 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长宁、 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64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上海市文明单位” 、 “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 “上海市花园单位”“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 基地” 。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 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 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其后由于历史原因,于1958年和1972年两 度停办。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现任党委书记杜志淳研究员,院长何勤华教 授。 经过几代华政人的努力, 华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 有经济、管理、金融、外语等专业的多科性院校。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 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 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可以招收在职研究生;设有 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 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 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汉语 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2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 济法学和法律史学学科是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出版有 《法学》《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等期刊,设 、 、 有法律古籍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近40个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65万册, 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同国内外近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系) 、科研机构及立 法、司法、行政机关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教职工103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330余人。目前在校生近16000余人。 五十年来,华东政法学院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 法”的校训,立足上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逐步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办 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学科水平领先、科研成果突出、合作交流频繁、校 园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2002年教 育部对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进行水平评估,我院为13所被评为优秀的院校之 一。院系设置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学 系、研究生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设置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 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 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 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排名学校类型:政法参考类型:文科类、教研型本科学科范围:法学、经济学、工学、文学、管理学。 2006 年,华东政法学院以 5.02 分在全国 605 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 224 名; 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 307 名;科学研究总分第 166 名。 华东政法学院自然科学的 4 个学科门中,没有理学、农学、医学本科专业。 华东政法学院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 58 名。在社会科学的 7 个学科门中,法学第 14 名;华东政法学院没有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本科专业。司法部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 理、社会保障专业学位点法律硕士招生章程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6年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 精神,结合我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校名、校址学校全称:华东政法学院 长宁校区:上海市万航渡路1575号(邮编20042) 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邮编201620) 2006年的全日制本科新生(除合作办学)在我校松江校区住读,合作办学专 业的新生在我校长宁校区住读。 第二条 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华东政法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 学校,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和本科生的招生资 格,下设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人文学 院、外语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学系、信息科学技 术学院、研究生教育院和继续教育院等13个教育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是一所以法学专业为主,同时设有经济、管理、文学、理学等 专业的多科性院校。 学校建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予权,覆盖国际法学、法律史、经济法学和刑法学等10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 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研 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学等6个非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 还可以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 设有法学、 侦查学、 经济学、 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22 个本科专业, 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济法学和法律史学科是 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出版有《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犯罪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期 、 、 刊。 设有法律古籍研究所、 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司法研究中心、 经济法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法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64个。 经过选拔,在读本科生的部分学生可赴香港、欧洲、美国等地学习,本校承认其学分。 我校和香港城市大学签署的合作办学项目2006年继续招生,具体情况见附 件。 第三条 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目标:立足上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精品化 的全国一流特色大学。 办学特色:发挥上海地缘优势,打开行业壁垒,拓展专业面向,实行多种形 式办学。形成校内外教育要素相互渗透的开放型、外向型办学模式。学校以培养 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培养体系和机制 为平台,实行教学与管理共为,学习与实践互动,制度与氛围照映,形成了着眼 全程培育、注重内在养成,集培育法治精神和法理人格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条 招生机构及其职责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招生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 审定本校招生章程和招生方案; 全面负责本校招生工作;讨论和决定重大招生问 题。 2、招生工作监察小组 监督录取程序, 确保录取工作公正、 公平和公开; 受理招生录取方面的投诉。 3、招生办公室 负责招生日常工作, 贯彻执行本校招生工作章程和招生方案;编制并报送分 省市分专业招生计划;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工作;组织二学位和专升本考试; 组织实施招生录取工作。 第五条 招生专业及计划我校上海市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要求, 由上海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公 布。 在其他省市的招生计划和要求, 由相关省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向社会公布。 我校所有专业的学制均为四年。 日语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或者日语, 其它专业的外语语种要求都为英 语,其中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要求B以上(若该地区英语口语测试 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则考生英语口语成绩达到合格) 。根据教育部、 司法部、 武警部队的相关文件精神, 我校招收国防生的各专业、 侦查学、治安学和边防管理专业为提前录取专业。 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详见《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招生来源计划表》 。 第六条 录取原则1、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和择优录取相结合; 2、以文化考试为主要的入学考核形式; 3、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录取方法和程序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上(北京、广东非提前批录取 专业为第二批) ,按招生计划数的1:1.2申请投档。对投档线上的考生,根据高 考成绩总分(上海地区含院校加分)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学校最低录取分 数线同分考生,根据学校招生计划与考生的综合情况予以录取。 根据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对第一志愿报考不足的专业,依次按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志愿和服从调剂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如 考生所填写的专业志愿均无法录取,且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退档。 拟录取的考生名单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和招生工作监察小组负责人 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正式录取手续。 第八条 身体条件凡报考我校考生的身体条件,参照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有关高校招生体检工 作的指导意见执行。根据我校的专业性质、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去向, 考生应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用人单位对身高和视力也有 一定要求。因此,报考我校的考生,应充分考虑适应从事国家公务员和法律等工 作的身体条件要求,以免影响就业。 国防生(法学、侦查学) 、侦查学、治安学和边防管理专业的男女比例和身 体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上海地区招生优惠加分办法和程序1、推荐考核加分 凡经各相关中学推荐, 并参加我校优秀高中毕业生推荐考试的考生,取得我 校推荐加分资格的,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高考成绩达到我校投档线的,予以加5分(2006年2月28日已公布加分考生名单) 。 2、艺术特长生加分 对于我校管乐、舞蹈、表演、声乐、书法、民乐等传统项目有专长的学生, 经我校组织的专门考试认定后按照文艺特长生予以优惠录取(2006年3月25日已 与相关考生签约) 。 3、自荐加分 (1)优惠办法 根据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对符合下列条件,并且第一 志愿报考我校的优秀生、 特长生, 在达到我校投档线的基础上予以优惠加分录取。 ①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获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 干部、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者;在高三阶段或高一、高二连续两 年获地市级(直辖市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者,加10分。 ②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一或高二阶段获得一次地市级(直辖市区级)三好学 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者;在高三 或者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 员称号者,加5分。 ③非应届毕业生在2003年以后获得一次以上省 (市) 级或两次以上地市级 (直 辖市区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称号的,加10分;获得一次地市级(直辖市区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 者、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的,加5分。 ④获得文艺、书法、绘画、体育等特长证书的,根据颁证单位、等级高低等 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分别予以5-10分的加分。 ⑤高中阶段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文艺、写作、书法、绘画、体育、演讲、 科技发明或相关学科竞赛中获奖的, 根据颁奖单位、 项目及名次、 等级高低情况, 经我校审核认定,分别予以加分:其中获省(市)级单项前六名、集体(主力队 员)前三名或一、二、三等奖者加10分;其余加5分。 以上各项加分从一就高,不得累计。 (2)加分申请程序①网上注册:欲申请加分的考生,请先登陆我校招生网(www.hzgate.com) 【报名系统】中进行网上登记。 ②下载并填写《申请表》 :考生登陆我校招生网到(www.hzgate.com) 【招生 信息】中下载《2006年高考自荐加分申请表》 ,填写好后由所在中学盖章。 ③递交材料:考生将《申请表》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获奖证书或证明原 件及复印件一并于2006年4月22日-4月24日交到我校招生办公室,逾期不再受 理。招生办公室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同时,核对考生提供的复印件和原件,并给考 生出具收到材料的回执。 具体接待地点: 4月22日华政校园内招生咨询现场 4月23日-24日招生办公室 若在2006年4月24日前获奖证书尚未下发的,可先凭颁奖单位出具的获奖证 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到我校招生办公室办理加分申请,并于2006年5月10 日前提交有关证书,否则不予加分。 (注:加分申请必须现场办理,不接受邮寄申请) ④核分: 招生办公室统一将申请材料交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校招生监察 小组的监督下,统一审核,确定考生能否加分和加分分值。 ⑤公布:4月24日前申请加分的审核结果将于2006年4月28日公布;5月10日 前补交证书的审核结果将于2006年5月12日公布。 查询方法: A.登陆www.hzgate.com,在【查询系统】栏目中查询。 B.拨打声讯电话16886414查询。 ⑥复议:对申请结果有异议的考生,请在2006年4月30日前到我校招生办公 室查询或者通过www.hzgate.com【招生咨询】栏目中咨询。 第十条 收费标准2006年入学的本科生均在我校松江校区住读(除合作办学班) 。根据上海市 有关规定, 我校2006年入学的松江校区本科生收费标准 (不包括教材费等) 如下: 学费10000元/年;住宿费1400元/年。 合作办学班学生在长宁校区住读,学费19500元/年;长宁校区住宿费1200元/年。 第十一条 成长成才保障1、学年奖学金。根据学生在校一学年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每年 评定综合奖和各类单项奖。 2、社会奖学金、助学金。为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校 现有国家专设的“国家奖学金”以及“段和段奖学金”“黄平、杨芳奖学金” 、 、 “申银万国证券奖学金、助学金”“陈三妹奖学金”“美迈斯法学奖学金”“众 、 、 、 达奖学金”“沼田毅石奖学金”“索尼奖学金”“长江助学金”“方达奖学金” 、 、 、 、 、 “外贸奖学金”“中华、福禧、晨兴、鑫达(德贞)等慈善助学金”等社会奖学、 、 助学金。 3、助学贷款及其他帮困助学项目。家庭经济困难,且年满18周岁的学生, 可申请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 毕业后自付的国家助学贷款。 对孤儿、 烈士子女以及因家庭遭灾等重大变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校实行学杂费减免 和临时特困补助,以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我校学生勤工助 学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 第十二条 监督措施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监察小组、招生办公室根据招生章程,各 司其职。 2、我校实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结果”“录取信息”“考生 、 、 、 、 咨询”以及“违纪处理”等六公开,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和公正,以维护考 生合法权益。 3、全体招生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认真负责,作风正 派,秉公办事。凡有子女或亲戚报考本校者,一律不得参加招生工作。 4、凡为我校录取的全部新生,我校将按时向社会公布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5、凡违反录取原则和纪律的,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并立即纠正。 6、我校招生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并保护举报者。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三天 内, 招生工作监察小组和招生办公室共同负责接待考生和考生家长来信来访,具 体如下: (1)招生办公室:负责接待基本录取信息的查询接待地点:长宁校区六三楼一楼; 电话:[1**********]; 传真:[1**********] (2)招生工作监察小组:负责接待违纪举报 接待地点: 长宁校区4号楼108室;电话:[1**********](6月26日-8月31日) ; 松江校区明镜楼B404室;电话:[1**********](6月25日以前或9月1日以后) ;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考生问答问:贵校有何奖学金及助学贷款? 答: (1)学年奖学金。根据学生在校一学年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每年评定综合奖和各类单项奖。 (2)社会奖学金、助学金。为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 校现有国家专设的“国家奖学金”以及“段和段奖学金”“黄平、杨芳奖学金” 、 、 “申银万国证券奖学金、助学金”“陈三妹奖学金”“美迈斯法学奖学金”“众 、 、 、 达奖学金”“沼田毅石奖学金”“索尼奖学金”“长江助学金”“方达奖学金” 、 、 、 、 、 “外贸奖学金”“中华、福禧、晨兴、鑫达(德贞)等慈善助学金”等社会奖学、 、 助学金。 (3)助学贷款及其他帮困助学项目。家庭经济困难,且年满18周岁的学生, 可申请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 毕业后自付的国家助学贷款。 对孤儿、 烈士子女以及因家庭遭灾等重大变故发生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校实行学杂费减免 和临时特困补助,以保证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我校学生勤工助 学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联系方式地址: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邮 电 传 网 邮编:201620 话:021-62071533 真:021-62071533 址:http://www.ecupl.edu.cn/ 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