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中毒直击

  无尘车间的怪病

  2010年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无尘车间的怪病”为主题,对苏州联建科技违规使用有毒化学溶剂导致员工中毒一事进行报道。

  联建科技由台湾胜华科技投资设立。胜华科技是苹果、诺基亚等多个消费电子产品巨头的供应商,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触摸屏生产商。

  据联建科技提供数据显示:共有47名员工涉及中毒,但据其中一名员工小强回忆,拥有15 000名员工的联建科技中,中毒程度不一的受害者远远超过百人。

  小强2008年6月入职时,工厂就已经在使用正己烷。不过当时,小强并不知道 “正己烷”将为自己和同事们带来一场灾难。

  来自湖南的19岁姑娘邓玉龙刚来公司的时候,觉得工作环境特别干净,因为她在一个无尘车间工作。但是不久后,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并且她的几十名同事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邓玉龙说:“她有时候头会特别疼,然后突然感觉全身没力气,拿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抓不住。”邓玉龙是2009年5月到这家公司工作的,但是工作没多久就染上了这种怪病,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内,她先后两次晕倒在车间里。

  据央视报道:造成员工中毒的原因是该公司违规违法使用名为“正己烷”的有毒溶剂取代酒精,让员工们用其擦拭手机显示屏。而苏州工业园区政府部门的联合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后,已经责成联建公司停用、封存剩余的“正己烷”,并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同时,苏州联建科技的原任主管和管理层也被集团公司撤换。

  联建科技母公司台湾胜华科技公司代理发言人黄忠杰介绍:中毒事件始发于2009年8月,随后集团采取措施停用有害物质正己烷,针对员工进行体检和治疗,并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和内部管理措施。

  何为正己烷

  正己烷(n-hexane),别名己烷,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正己烷为有机溶剂,常用于橡胶、制药、香水、制鞋、皮革、纺织、家具、油漆等生产过程。近年来正己烷作为稀剂释用于黏合剂生产,或作为有机清洁剂使用,成为我国群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事件的元凶。

  正己烷常温条件下为无色液体,易挥发,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在工作环境中,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

  正己烷属于典型的神经毒物,其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临床表现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以造成急性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长期接触一定剂量正己烷可以造成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出现麻木、痛触觉减退,通常以下肢受累较重,上肢损害相对较轻。病情发展,出现肢端严重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由于正己烷急性毒性属低毒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常达不到急性中毒的浓度,其潜在弊端是缺少了相应的警示作用,那么日积月累长期接触,造成慢性中毒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调查组深入到联建公司的车间、班组进行调查时很快就把焦点集中在这种名叫“正己烷”的有毒溶剂上。2008年8月,联建公司用这种溶剂取代酒精让员工们擦拭手机显示屏。据介绍,正己烷比较便宜,使用成本较低,擦玻璃的效果也比较好。

  正己烷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已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已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而缓慢。

   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感觉低下; 即麻木,触、痛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正已烷可抑制血胆碱酯酶,并可用解磷定复能。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工业用品中正己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触、痛、温觉减退,肌力下降或肢体瘫痪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治愈,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正己烷慢性中毒不是一个新话题

  1957年,意大利率先报道制鞋行业中发生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病例。

  1968年,日本学者报道塑料凉鞋生产工人因接触正己烷导致近百人的周围神经损害群体发病。

  此后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也相继有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报道。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生产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鞋、电子元件生产、箱包生产等领域,正己烷慢性中毒作为有机溶剂职业中毒的代表性病种,屡屡制造事端,给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侵害。

  正己烷中毒的处理原则

  对于正己烷慢性中毒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无特效解毒剂,对周围神经病患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给予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活血通络的中药、针灸、理疗及运动功能锻炼等。

  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应尽早脱离接触,给予对症和支持疗法,如充分休息,给予维生素B1、B6、B12和能量合剂。

  轻度中毒者痊愈后可重返原工作岗位,中度及重度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接触正己烷以及其他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工作。

  除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是常用的临床手段,正己烷慢性轻度中毒患者常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神经生长因子被屡屡应用于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和不确定的疗效,并没有给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带来根本的希望。尤其是正己烷慢性重度中毒患者,由于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很多人被迫卧床而丧失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当然也丧失了起码的劳动能力,给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对于正己烷慢性中毒重在预防。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通过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重视相关原材料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使用正己烷含量过高的黏合剂和有机溶剂。用人单位需要加强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利用密闭生产、有效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物;使用含正己烷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气溢出;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加强个人防护,不在车间吸烟、进食,皮肤污染后立即用清水洗干净;对作业工人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除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外,应包括神经科检查。

  对急性中毒的处理如下――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就医。如果摄入含量不大,不一定要洗胃,给予口服活性炭,对症治疗。

  防护措施上包括以下方面――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无尘车间的怪病

  2010年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无尘车间的怪病”为主题,对苏州联建科技违规使用有毒化学溶剂导致员工中毒一事进行报道。

  联建科技由台湾胜华科技投资设立。胜华科技是苹果、诺基亚等多个消费电子产品巨头的供应商,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触摸屏生产商。

  据联建科技提供数据显示:共有47名员工涉及中毒,但据其中一名员工小强回忆,拥有15 000名员工的联建科技中,中毒程度不一的受害者远远超过百人。

  小强2008年6月入职时,工厂就已经在使用正己烷。不过当时,小强并不知道 “正己烷”将为自己和同事们带来一场灾难。

  来自湖南的19岁姑娘邓玉龙刚来公司的时候,觉得工作环境特别干净,因为她在一个无尘车间工作。但是不久后,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并且她的几十名同事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邓玉龙说:“她有时候头会特别疼,然后突然感觉全身没力气,拿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抓不住。”邓玉龙是2009年5月到这家公司工作的,但是工作没多久就染上了这种怪病,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内,她先后两次晕倒在车间里。

  据央视报道:造成员工中毒的原因是该公司违规违法使用名为“正己烷”的有毒溶剂取代酒精,让员工们用其擦拭手机显示屏。而苏州工业园区政府部门的联合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后,已经责成联建公司停用、封存剩余的“正己烷”,并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同时,苏州联建科技的原任主管和管理层也被集团公司撤换。

  联建科技母公司台湾胜华科技公司代理发言人黄忠杰介绍:中毒事件始发于2009年8月,随后集团采取措施停用有害物质正己烷,针对员工进行体检和治疗,并改善了现场工作环境和内部管理措施。

  何为正己烷

  正己烷(n-hexane),别名己烷,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正己烷为有机溶剂,常用于橡胶、制药、香水、制鞋、皮革、纺织、家具、油漆等生产过程。近年来正己烷作为稀剂释用于黏合剂生产,或作为有机清洁剂使用,成为我国群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事件的元凶。

  正己烷常温条件下为无色液体,易挥发,可以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在工作环境中,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

  正己烷属于典型的神经毒物,其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临床表现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以造成急性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毒性脑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长期接触一定剂量正己烷可以造成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常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出现麻木、痛触觉减退,通常以下肢受累较重,上肢损害相对较轻。病情发展,出现肢端严重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由于正己烷急性毒性属低毒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常达不到急性中毒的浓度,其潜在弊端是缺少了相应的警示作用,那么日积月累长期接触,造成慢性中毒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调查组深入到联建公司的车间、班组进行调查时很快就把焦点集中在这种名叫“正己烷”的有毒溶剂上。2008年8月,联建公司用这种溶剂取代酒精让员工们擦拭手机显示屏。据介绍,正己烷比较便宜,使用成本较低,擦玻璃的效果也比较好。

  正己烷中毒的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已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已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而缓慢。

   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感觉低下; 即麻木,触、痛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正已烷可抑制血胆碱酯酶,并可用解磷定复能。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工业用品中正己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远端触、痛、温觉减退,肌力下降或肢体瘫痪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轻症病人应尽早脱离正己烷作业,中度病人一般可治愈,重症病人可留下终身残疾。

  正己烷慢性中毒不是一个新话题

  1957年,意大利率先报道制鞋行业中发生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病例。

  1968年,日本学者报道塑料凉鞋生产工人因接触正己烷导致近百人的周围神经损害群体发病。

  此后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也相继有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报道。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正己烷慢性中毒发病,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地区生产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制鞋、电子元件生产、箱包生产等领域,正己烷慢性中毒作为有机溶剂职业中毒的代表性病种,屡屡制造事端,给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侵害。

  正己烷中毒的处理原则

  对于正己烷慢性中毒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无特效解毒剂,对周围神经病患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给予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活血通络的中药、针灸、理疗及运动功能锻炼等。

  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应尽早脱离接触,给予对症和支持疗法,如充分休息,给予维生素B1、B6、B12和能量合剂。

  轻度中毒者痊愈后可重返原工作岗位,中度及重度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接触正己烷以及其他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工作。

  除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是常用的临床手段,正己烷慢性轻度中毒患者常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神经生长因子被屡屡应用于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和不确定的疗效,并没有给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带来根本的希望。尤其是正己烷慢性重度中毒患者,由于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很多人被迫卧床而丧失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当然也丧失了起码的劳动能力,给患者本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

  对于正己烷慢性中毒重在预防。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通过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职能部门需要重视相关原材料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使用正己烷含量过高的黏合剂和有机溶剂。用人单位需要加强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利用密闭生产、有效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尽量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物;使用含正己烷溶剂应尽量保持密闭,以减少其蒸气溢出;车间应安装有效通风装置;加强个人防护,不在车间吸烟、进食,皮肤污染后立即用清水洗干净;对作业工人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格检查,除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外,应包括神经科检查。

  对急性中毒的处理如下――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并就医。如果摄入含量不大,不一定要洗胃,给予口服活性炭,对症治疗。

  防护措施上包括以下方面――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5.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相关文章

  • 预防职业性正己烷中毒
  • 题 目讨 论课 程将 提 供一 个宏 观 的题 目供 每个小 组进 行讨 论 ,在 类 型上属于 " 开放性" 目, 例说明 : 题 举 不安 的状态 .在 中 国海 油 的工作 现 近年来 ,各地职业性正己烷 中毒 事 ...查看


  •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鞋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正己烷.苯多存在于用作粘合剂的胶水中,工人长期接触极可能会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玩具厂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铅,容易引起苯中毒.铅中毒.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 ...查看


  •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论文
  •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3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0-02 正己 ...查看


  • [转载]央视节目终于确认:化学浸出食用油用神经毒素正己烷萃取
  • 中央电视台2012年1月11日<浸出的食用油>节目本意,显然为"化学浸出"食用油产业解围.央视节目报道的内容,包括节目解说与字幕的内容,主持人与她的搭档阿丘.特邀嘉宾卢迪与特邀"权威专家" ...查看


  • 正己烷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7例护理
  • 正己烷是神经毒物,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易燃的工业溶剂,主要用于工业粘胶配剂.除污.制鞋.油漆.家具制造等,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故长期接触可致慢性中毒.它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机体,皮肤吸收相对较差,主要分布于血液.神经系 ...查看


  • 国家卫计委新发布并解读3项职业卫生行业标准
  • 2016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等3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9号),并对上述标准予以解读.<通告>指出,GBZ/T 284-2016<正己烷职业危 ...查看


  • 杀虫剂性质
  • 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久效磷.甲拌磷.毒死蜱.三唑磷.甲基异柳磷.敌百虫.杀扑磷.丙溴磷等. 辛硫磷(phoxim) 理化性质:黄色液体(原药为红棕 ...查看


  • 正己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正己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05 中文名称: 正己烷 英文名称: n-hexane :Hexyl hydride 别 名: 分子式: 熔 点: 密 度: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外观 ...查看


  • 2011广东公务员申论真题
  • 材料1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职业病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工业革命初期,与机器生产物品和过程相关的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到了20世纪,世界各地合成生产了许多有机化合物,包括农药.医药.石油化工产品等,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