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辅导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一 情绪辅导与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情绪辅导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的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疏导和处理自己情绪问题的一种教育活动。小学生面对学校和家庭的压力,难免或多或少的出现情绪问题,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恐怖、抑郁等,合理的情绪辅导就是有效的识别各种情绪问题,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小学生进行情绪调适。
二 积极健康的情绪及其功能
(一) 积极健康的情绪
1、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反应适度,即情绪反应的类型、强度与刺激情境相吻合、相匹配。通俗的讲,就是当哭即哭,当笑即笑。
2、情绪基本稳定
情绪必定随情境不同而变化,但相对稳定。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喜怒无常会令人捉摸不透。
3、情绪的基调以积极情绪为主
心情较愉快,身心愉快使人幸福感增强,心理也较健康。
4、情绪表现适宜可控
个体能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绪,使之与社会需要和自己需要相适宜
(二) 积极健康情绪的功能
1、积极健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情绪为个体活动提供一定的心理状态和背景。积极健康的情绪有激励作用,激励个体的行为向指定的方向持续前进,激励和保障智力和认知过程处于活动状态,使个体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2、积极健康情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
儿童早期的情绪情感经历将对以后人格的顺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历对以后产生巨大影响,如儿童早期依恋得到满足,将使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促使儿童在认知创造、社会交往两方面成为一个适应良好、聪明能干的人,这对儿童的人格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三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一)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家庭教育是核心。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家长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长要尽早尽快的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孩子有特长、有上进心、有进步,父母都应该欣赏他、为他们感到自豪。
(二)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学校教育是主导。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自己良好的心境,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消除在课堂以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们的内心,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将自己的同感传达给对方。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如,各种主题班会、联谊活动、实践活动、外出旅游等。教师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抑制不良的心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体会快乐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感受交往的乐趣,形成关心他们、帮助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3、多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轮流制。班干部采用轮流交换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都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开展各类竞赛,进行多种评比,学校、年级乃至班级每学期都可评选“校园之星”、“年级之星”、“班级之星”,如:“学习之星”、“劳动之星”、“品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等等,为每位学生搭起展示自己的舞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增强积极心态。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后进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4、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的释放可采用转移对象的方法;遇到挫折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自寻烦恼;在兴奋的状态下,要尽力保持冷静,与伙伴分享快乐等。这样可以使小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 除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社区环境不容忽视。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体现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和人与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来越好”,这是斯宾塞的著作《珍贵的礼物》中提到的。如果家长、教师及社会各方面都能帮助小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那么他们的每一天都会是美好的。
小学生情绪辅导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一 情绪辅导与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情绪辅导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的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疏导和处理自己情绪问题的一种教育活动。小学生面对学校和家庭的压力,难免或多或少的出现情绪问题,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恐怖、抑郁等,合理的情绪辅导就是有效的识别各种情绪问题,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小学生进行情绪调适。
二 积极健康的情绪及其功能
(一) 积极健康的情绪
1、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反应适度,即情绪反应的类型、强度与刺激情境相吻合、相匹配。通俗的讲,就是当哭即哭,当笑即笑。
2、情绪基本稳定
情绪必定随情境不同而变化,但相对稳定。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喜怒无常会令人捉摸不透。
3、情绪的基调以积极情绪为主
心情较愉快,身心愉快使人幸福感增强,心理也较健康。
4、情绪表现适宜可控
个体能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绪,使之与社会需要和自己需要相适宜
(二) 积极健康情绪的功能
1、积极健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情绪为个体活动提供一定的心理状态和背景。积极健康的情绪有激励作用,激励个体的行为向指定的方向持续前进,激励和保障智力和认知过程处于活动状态,使个体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2、积极健康情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
儿童早期的情绪情感经历将对以后人格的顺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历对以后产生巨大影响,如儿童早期依恋得到满足,将使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促使儿童在认知创造、社会交往两方面成为一个适应良好、聪明能干的人,这对儿童的人格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三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一)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家庭教育是核心。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父母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可以减少孩子的烦恼,更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2、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家长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3、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长要尽早尽快的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4、家长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孩子有特长、有上进心、有进步,父母都应该欣赏他、为他们感到自豪。
(二) 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学校教育是主导。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自己良好的心境,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消除在课堂以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们的内心,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将自己的同感传达给对方。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如,各种主题班会、联谊活动、实践活动、外出旅游等。教师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抑制不良的心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体会快乐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感受交往的乐趣,形成关心他们、帮助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3、多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轮流制。班干部采用轮流交换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都感到自己不比别人差;开展各类竞赛,进行多种评比,学校、年级乃至班级每学期都可评选“校园之星”、“年级之星”、“班级之星”,如:“学习之星”、“劳动之星”、“品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等等,为每位学生搭起展示自己的舞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增强积极心态。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后进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4、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的释放可采用转移对象的方法;遇到挫折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自寻烦恼;在兴奋的状态下,要尽力保持冷静,与伙伴分享快乐等。这样可以使小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 除以上提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社区环境不容忽视。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体现出学生对社会的认同和人与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提高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来越好”,这是斯宾塞的著作《珍贵的礼物》中提到的。如果家长、教师及社会各方面都能帮助小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那么他们的每一天都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