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24-1-1

第一课时:圆(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

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确定圆的条件;

3、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

4、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点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点的集合定义圆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式

教学过程设计(总框架) :

一、 创设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1、让学生画圆、描述、交流,得出圆的第一定义:

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OA 叫做半径. 记作⊙O ,读作“圆O”.

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圆的第二定义. 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观察:

共性:这些点到O 点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内还有到O 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它们构成什么图形? (1)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 )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 (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定义2: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如果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数”“形”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

二、 例题分析,变式练习

练习: 已知⊙O 的半径为5cm ,A 为线段OP 的中点,当OP=6cm时,点A 在⊙O________;当OP=10cm时,点A 在⊙O________;当OP=18cm时,点A 在⊙O___________. 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已知(略)

求证(略)分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A=OC,OB=OD;AC=BDOA=OC=OB=OD要证A 、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的圆上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符号“”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

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A=OC=OB=OD

A 、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小结:要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问题拓展研究:我们所研究过的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图形的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让学生探讨)

练习1 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 层自主完成)

练习2 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

(1)和点A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2)和点B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3)和点A ,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4)和点A ,B 的距离都小于2cm 的点的集合;(A 层自主完成)

三、 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1)主要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在用点的集合定义圆时,必须注意应具备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业:练习册.

第一课时:圆(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

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确定圆的条件;

3、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

4、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点和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点的集合定义圆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式

教学过程设计(总框架) :

一、 创设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1、让学生画圆、描述、交流,得出圆的第一定义:

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OA 叫做半径. 记作⊙O ,读作“圆O”.

2、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圆的第二定义. 从旧知识中发现新问题

观察:

共性:这些点到O 点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在平面内还有到O 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吗?它们构成什么图形? (1)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 )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 (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定义2: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如果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数”“形”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

二、 例题分析,变式练习

练习: 已知⊙O 的半径为5cm ,A 为线段OP 的中点,当OP=6cm时,点A 在⊙O________;当OP=10cm时,点A 在⊙O________;当OP=18cm时,点A 在⊙O___________. 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已知(略)

求证(略)分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A=OC,OB=OD;AC=BDOA=OC=OB=OD要证A 、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的圆上

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OA=OC,OB=OD;AC=BD

∴ OA=OC=OB=OD

∴ A、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符号“”的应用(要求学生了解)

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

OA=OC=OB=OD

A 、B 、C 、D 4个点在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

小结:要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可以证明这几个点与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问题拓展研究:我们所研究过的基本图形中(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哪些图形的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让学生探讨)

练习1 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A 层自主完成)

练习2 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

(1)和点A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2)和点B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3)和点A ,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4)和点A ,B 的距离都小于2cm 的点的集合;(A 层自主完成)

三、 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1)主要学习了圆的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在用点的集合定义圆时,必须注意应具备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3)注重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业:练习册.


相关文章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 法 教 案 毛井中心小学 车永谦 2012-9-12 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quo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上册1.1分数乘整数教案新人教版
  • 分数乘整数 学习内容:课本第2页例1 成功目标: 1.我能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我能解决简单的整数乘分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在具体情景中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查看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植树问题教案
  •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 ...查看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看


  •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比多少 教材第6.第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3.第4题. 1. 通过操作, 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 ...查看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设计 蒋艳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 ...查看


  •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 ...查看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案
  • 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查看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案 1
  • 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