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的瑰宝,土家族医药具有独特的用药方法和药物名称,其中“七”药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一直以来,草医在组方时都以“七”药作为核心,足见其在草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基于“七”药具有肯定而多样的疗效,现对土家族“七”药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民族资源奠定一定的基础。
�
1 “七”药的来源�
郑小江等[1]对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进行了考证,146种“七”药植物隶属于49科,109属。其中七药植物数量较多的科是百合科17种,蓼科和毛茛科各10种。熊鹏辉[2]对74种土家族“七”药的考证,它们分布于32个科,以蓼科、五加科、菊科、百合科和景天科分布较多。146种“七”药的用药部位多为全草(60种)、根(40种)、根茎(37种),少数为块根(9种)、块茎(2种)、藤茎(2种)和假球茎(1种)。有些“七”药的药用部位常常可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25种),如秋海七的药用部位就是块茎及全草[1]。�
2 “七”药的性味�
武陵地区“七”药的药性已知为冷性的有49种,平性的42种,热性的42种(温);“七”药的药味多为苦(73种)、甘(42种)、辛(42种)、涩(32种),少数为酸(13种)[1]。�
3 “七”药的功效�
主要有活血祛瘀、止血、止痛、行气理气、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平喘止咳、利湿利尿、通淋、滋补、调经、消肿、杀虫等功效。�
3.1 活血祛瘀 是本类药物的主要功效,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活血调经、活血止血、活血消肿、止血散瘀、散瘀消肿、散瘀止痛、活血止痛、理气活血、舒筋活血、解毒活血等功效。有70多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冷水七散瘀消肿、蜈蚣七活血止血、三七止血散瘀[1]、鹅掌七活血化瘀[3]等。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这些药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民族药。�
3.2 祛风湿 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寻找治疗类风湿疾病药物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祛风湿、祛风除湿、祛湿镇痛、祛风利湿、祛湿活络等功效。有3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麻布七祛风除湿[4]、破血七祛风除湿[2]、磨盘七祛风止痛[5]等。�
3.3 止痛 是本类药物的又一大特色,也是目前寻找药物依赖性小的止痛药单体或活性部位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止痛、除湿止痛、理气止痛、消肿止痛、止血止痛、活血止痛、消炎止痛等功效。具有此作用的“七”药有60多种,如扣子七活血止痛[6]、麦子七止痛[7]、铁牛七消肿止痛[8]等。�
3.4 止血 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是中草药相对于化学药的优势和特色,很多“七”药都具有这个特色,主要包括活血止血、散瘀止血、收敛止血、利水止血、止血止痛、止血生肌、凉血止血、祛痰止血等功效。�
3.5 清热解毒 是本类药物的一个特色,对一些热毒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分为清热解毒、解毒消肿、清热镇咳等功效。有4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功效,如土三七解毒消肿[6]、包袱七清热解毒[12]、冷水七清热解毒[12]等。�
3.6 行气理气 主要包括健胃理气、理气止痛、行气散瘀、行气调经、顺气化痰、理气镇痛等功效。有20余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豆叶七行气散瘀、麦子七理气止痛、笔宝七理气活血[1]等。�
3.7 利湿利尿通淋 主要包括利水除湿、祛风利湿、利尿、清热利尿、利水止血、利湿消肿、通便利水、行水解毒、通淋调经、活血通淋、利小便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筷子七通便利水、红毛七利小便、三角红毛七除湿利水[1]等。�
3.8 滋补 “七”药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并不多,有近10种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滋补强壮、补肾安神、补肾健脾、补气益肾、补肺止血、润肺养阴、强筋壮骨、强心补肾、安神除烦等功效。如黑虎七强筋壮骨、鹅儿七补虚益精、白三七滋补强壮、兵盘七滋阴补肾等。�
3.9 调经 主要包括调经活血、调经止痛、行气调经、破血通经、通淋调经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如扇子七活血调经、铁丝七调经止痛、金毛三七通经止痛等。�
3.10 平喘止咳化痰 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止咳、平喘止咳、止咳化痰、止咳解毒、止咳泻下、止咳除湿、祛痰止血、润肺止咳、清热镇咳等功效。如小猪鬃七止咳平喘、指甲七止咳、青黄七止咳化痰、鸡心七润肺止咳等。�
3.11 其它 主要为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如蜘蛛七镇痉、乌金七健胃消食、豌豆七止泻痢、景天三七安神、熊毛七杀虫止痒、胡椒七止呕等,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七”药的主治�
“七”药类主治病症可归纳为跌打损伤、蛇虫叮咬、痈肿疮疡、止痛、风湿、诸毒、月经不调、淋症、小便不利、咳喘、劳伤、痢疾等,现总结分述如下:�
4.1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是“七”药类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也是本类药物的主要特色。涉及100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多单用,也有与其它一些活血、止痛药配伍应用的,如以冷水七根20g泡酒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羊角七2g,蛇尾七、白三七各1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红毛七10g,当归、川芎、三百棒各6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菊叶三七根研末,每次2g,酒冲服,治疗跌打损伤、劳伤疼痛;牛尾七3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13]等。�
4.2 风湿 治疗风湿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疗效相对较好的药物,也是最具有挖掘潜力的药物。有30多种“七”药可用于风湿病的治疗,由于风湿病从西医角度病因病机不是很清楚,而从中医的角度它是多种邪气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多用复方,少数只针对疼痛病症的用单方,如金边七6g,雪上一支蒿1g,白三七、血当归、当归、花脸细辛各10g,接骨仙桃草、八月瓜根各12g,泡酒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蚕豆七适量捣烂外敷治疗风湿关节炎;天王七、三百棒各50g,虎杖9g,研末服,治疗风湿疼痛;对叶七2g,水煎或泡酒服治疗风湿骨痛;海龙七10g,水煎服,治疗风湿热、风湿关节痛;盘龙七或口袋七,水煎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黑虎七10g,乌金七6g,红毛七、常春藤、白三七各20g,泡酒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棉花七、桂枝各6g,秦艽、川牛膝、寻骨风各12g,治疗风湿痹痛等[13]。�
4.3 止痛 中医的痛涉及诸多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疼痛。目前,对于许多不明原因的疼痛以及头部疼痛,西医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中医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七”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药物也多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对于病因较复杂的疼痛多用复方,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单纯性疼痛常用单味药或组成简单的复方就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如赵敬华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以芋儿七15g,川芎、白芷、当归、郁金、佛手、菖蒲各10g,杜仲、枣皮各12g,桃仁、红花各8g,水煎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4];胡椒七6g,水煎服,治疗胃寒气痛、慢性腹泻[15];荞麦七60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关节肿痛[18]。�
4.4 蛇虫咬伤 治蛇虫咬伤是“七”药中很特殊的一类。由于过去生态环境破坏小,蛇虫较多,被蛇虫咬伤时有发生,因此总结出了很多治疗蛇虫咬伤的“七”药。这些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主要是单用,多鲜用,疗效显著。如鲜包谷七捣烂,加酒精适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疔疮肿毒[16];杯子七鲜品捣烂,用木梓油调敷治疗蜈蚣咬伤,或杯子七适量,研细外敷治疗蛇咬伤[16]。�
4.5 血症 主治各类血症,出血、便血、吐血、血瘀等。“七”药无论是活血还是止血疗效肯定,应用上主要是单味药研末或鲜药捣烂外用,如笔包七(文王一支笔)适量为末,外敷治刀伤出血;土田七60~90g,水煎服治各种内出血;扣子七适量为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竹节人参)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与白茅根、麦冬合用,水煎服治吐血,白三七与栀子配伍,水煎服治鼻血,白三七与白茅根、绞股蓝合用治疗痔疮出血等[13]。�
4.6 其它 “七”药还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月经不调、带下、淋症及小便不利、咳嗽劳伤、体虚、痢疾等。�
5 讨论�
土家族医药的带教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口耳相传,世代相承,少有文字记载,加上各地师承不一样,因而导致“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给这一类药物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地方药物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相继完成了多部地方药物志的编写工作,通过走访大量的民间医生,并实地采集标本,确定了大量“七”药的来源,并从性状上加以描述,配备了相应的植物图谱,这为今后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还有必要象规范中药的名称一样对“七”药的药名进行一次修订,并在当地采取必要措施推广应用这些修订后的药名。�
“七”药在临床应用中多为单方,一部分为组成简单的复方,只有少数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临床疗效确切,这使得对“七”药开展现代药理研究的难度大大降低。由于一直以来对大量“七”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以及质量控制和人工栽培研究开展较少,因此,还需要有大量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果象研究开发三七一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信会有很多如同三七一样的成果出来,从而使得土家族的这朵奇葩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同时也带动地方药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民族医药是来自民间,无论是从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还是从为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讲,民间草医都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着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国家强制推行了执业医师制度,一方面使得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和安全,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导致民间草医由于无法获得执业资格而改行从事其它行业,这样势必会造成很多民族医药知识的流失,就如同“七”药,尽管很多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即使针对一个地区也没有一个很权威的统计数据,原因就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民间还没有被挖掘出来,鉴于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民间草医参与到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的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对民族医药的抢救性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小江,许兰,刘金龙.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考证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16(2):4-13.�
2 熊鹏辉.土家族“七”类药物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40-43.�
3 田华咏.土家族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84.�
4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上)[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4,224.�
5 李萍,任红莉.陕西地产“七”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2(3)681-686.�
6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224.�
7 巴东县革命委员会民政卫生局.巴东中草药[M].1970:599-600.�
8 赵建邦,杨静.甘肃“七”药类功效和主治整理研究[J].中药材,2003,26(3):165-168.�
9 杨静,张洁,王勤忠,等.甘肃省“七”字名药材品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4):156-157.�
10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内部资料)[M].2001:78-83.�
11 田华咏.土药“七十二七”原植物初考[J].中药材,1001,14(8):42-45.�
12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55,157.�
13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27,103,131.�
14 赵敬华.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0-11.�
15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2.�
16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25-826.�
(收稿日期:2007年5月20日)
土家族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的瑰宝,土家族医药具有独特的用药方法和药物名称,其中“七”药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一直以来,草医在组方时都以“七”药作为核心,足见其在草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基于“七”药具有肯定而多样的疗效,现对土家族“七”药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一民族资源奠定一定的基础。
�
1 “七”药的来源�
郑小江等[1]对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进行了考证,146种“七”药植物隶属于49科,109属。其中七药植物数量较多的科是百合科17种,蓼科和毛茛科各10种。熊鹏辉[2]对74种土家族“七”药的考证,它们分布于32个科,以蓼科、五加科、菊科、百合科和景天科分布较多。146种“七”药的用药部位多为全草(60种)、根(40种)、根茎(37种),少数为块根(9种)、块茎(2种)、藤茎(2种)和假球茎(1种)。有些“七”药的药用部位常常可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25种),如秋海七的药用部位就是块茎及全草[1]。�
2 “七”药的性味�
武陵地区“七”药的药性已知为冷性的有49种,平性的42种,热性的42种(温);“七”药的药味多为苦(73种)、甘(42种)、辛(42种)、涩(32种),少数为酸(13种)[1]。�
3 “七”药的功效�
主要有活血祛瘀、止血、止痛、行气理气、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平喘止咳、利湿利尿、通淋、滋补、调经、消肿、杀虫等功效。�
3.1 活血祛瘀 是本类药物的主要功效,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活血调经、活血止血、活血消肿、止血散瘀、散瘀消肿、散瘀止痛、活血止痛、理气活血、舒筋活血、解毒活血等功效。有70多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冷水七散瘀消肿、蜈蚣七活血止血、三七止血散瘀[1]、鹅掌七活血化瘀[3]等。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这些药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民族药。�
3.2 祛风湿 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寻找治疗类风湿疾病药物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祛风湿、祛风除湿、祛湿镇痛、祛风利湿、祛湿活络等功效。有3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麻布七祛风除湿[4]、破血七祛风除湿[2]、磨盘七祛风止痛[5]等。�
3.3 止痛 是本类药物的又一大特色,也是目前寻找药物依赖性小的止痛药单体或活性部位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止痛、除湿止痛、理气止痛、消肿止痛、止血止痛、活血止痛、消炎止痛等功效。具有此作用的“七”药有60多种,如扣子七活血止痛[6]、麦子七止痛[7]、铁牛七消肿止痛[8]等。�
3.4 止血 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是中草药相对于化学药的优势和特色,很多“七”药都具有这个特色,主要包括活血止血、散瘀止血、收敛止血、利水止血、止血止痛、止血生肌、凉血止血、祛痰止血等功效。�
3.5 清热解毒 是本类药物的一个特色,对一些热毒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分为清热解毒、解毒消肿、清热镇咳等功效。有4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功效,如土三七解毒消肿[6]、包袱七清热解毒[12]、冷水七清热解毒[12]等。�
3.6 行气理气 主要包括健胃理气、理气止痛、行气散瘀、行气调经、顺气化痰、理气镇痛等功效。有20余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豆叶七行气散瘀、麦子七理气止痛、笔宝七理气活血[1]等。�
3.7 利湿利尿通淋 主要包括利水除湿、祛风利湿、利尿、清热利尿、利水止血、利湿消肿、通便利水、行水解毒、通淋调经、活血通淋、利小便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筷子七通便利水、红毛七利小便、三角红毛七除湿利水[1]等。�
3.8 滋补 “七”药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并不多,有近10种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滋补强壮、补肾安神、补肾健脾、补气益肾、补肺止血、润肺养阴、强筋壮骨、强心补肾、安神除烦等功效。如黑虎七强筋壮骨、鹅儿七补虚益精、白三七滋补强壮、兵盘七滋阴补肾等。�
3.9 调经 主要包括调经活血、调经止痛、行气调经、破血通经、通淋调经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如扇子七活血调经、铁丝七调经止痛、金毛三七通经止痛等。�
3.10 平喘止咳化痰 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止咳、平喘止咳、止咳化痰、止咳解毒、止咳泻下、止咳除湿、祛痰止血、润肺止咳、清热镇咳等功效。如小猪鬃七止咳平喘、指甲七止咳、青黄七止咳化痰、鸡心七润肺止咳等。�
3.11 其它 主要为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如蜘蛛七镇痉、乌金七健胃消食、豌豆七止泻痢、景天三七安神、熊毛七杀虫止痒、胡椒七止呕等,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七”药的主治�
“七”药类主治病症可归纳为跌打损伤、蛇虫叮咬、痈肿疮疡、止痛、风湿、诸毒、月经不调、淋症、小便不利、咳喘、劳伤、痢疾等,现总结分述如下:�
4.1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是“七”药类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也是本类药物的主要特色。涉及100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多单用,也有与其它一些活血、止痛药配伍应用的,如以冷水七根20g泡酒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羊角七2g,蛇尾七、白三七各1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红毛七10g,当归、川芎、三百棒各6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菊叶三七根研末,每次2g,酒冲服,治疗跌打损伤、劳伤疼痛;牛尾七3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13]等。�
4.2 风湿 治疗风湿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疗效相对较好的药物,也是最具有挖掘潜力的药物。有30多种“七”药可用于风湿病的治疗,由于风湿病从西医角度病因病机不是很清楚,而从中医的角度它是多种邪气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多用复方,少数只针对疼痛病症的用单方,如金边七6g,雪上一支蒿1g,白三七、血当归、当归、花脸细辛各10g,接骨仙桃草、八月瓜根各12g,泡酒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蚕豆七适量捣烂外敷治疗风湿关节炎;天王七、三百棒各50g,虎杖9g,研末服,治疗风湿疼痛;对叶七2g,水煎或泡酒服治疗风湿骨痛;海龙七10g,水煎服,治疗风湿热、风湿关节痛;盘龙七或口袋七,水煎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黑虎七10g,乌金七6g,红毛七、常春藤、白三七各20g,泡酒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棉花七、桂枝各6g,秦艽、川牛膝、寻骨风各12g,治疗风湿痹痛等[13]。�
4.3 止痛 中医的痛涉及诸多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疼痛。目前,对于许多不明原因的疼痛以及头部疼痛,西医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中医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七”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药物也多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对于病因较复杂的疼痛多用复方,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单纯性疼痛常用单味药或组成简单的复方就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如赵敬华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以芋儿七15g,川芎、白芷、当归、郁金、佛手、菖蒲各10g,杜仲、枣皮各12g,桃仁、红花各8g,水煎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4];胡椒七6g,水煎服,治疗胃寒气痛、慢性腹泻[15];荞麦七60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关节肿痛[18]。�
4.4 蛇虫咬伤 治蛇虫咬伤是“七”药中很特殊的一类。由于过去生态环境破坏小,蛇虫较多,被蛇虫咬伤时有发生,因此总结出了很多治疗蛇虫咬伤的“七”药。这些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主要是单用,多鲜用,疗效显著。如鲜包谷七捣烂,加酒精适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疔疮肿毒[16];杯子七鲜品捣烂,用木梓油调敷治疗蜈蚣咬伤,或杯子七适量,研细外敷治疗蛇咬伤[16]。�
4.5 血症 主治各类血症,出血、便血、吐血、血瘀等。“七”药无论是活血还是止血疗效肯定,应用上主要是单味药研末或鲜药捣烂外用,如笔包七(文王一支笔)适量为末,外敷治刀伤出血;土田七60~90g,水煎服治各种内出血;扣子七适量为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竹节人参)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与白茅根、麦冬合用,水煎服治吐血,白三七与栀子配伍,水煎服治鼻血,白三七与白茅根、绞股蓝合用治疗痔疮出血等[13]。�
4.6 其它 “七”药还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月经不调、带下、淋症及小便不利、咳嗽劳伤、体虚、痢疾等。�
5 讨论�
土家族医药的带教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口耳相传,世代相承,少有文字记载,加上各地师承不一样,因而导致“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给这一类药物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地方药物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相继完成了多部地方药物志的编写工作,通过走访大量的民间医生,并实地采集标本,确定了大量“七”药的来源,并从性状上加以描述,配备了相应的植物图谱,这为今后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还有必要象规范中药的名称一样对“七”药的药名进行一次修订,并在当地采取必要措施推广应用这些修订后的药名。�
“七”药在临床应用中多为单方,一部分为组成简单的复方,只有少数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临床疗效确切,这使得对“七”药开展现代药理研究的难度大大降低。由于一直以来对大量“七”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以及质量控制和人工栽培研究开展较少,因此,还需要有大量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果象研究开发三七一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信会有很多如同三七一样的成果出来,从而使得土家族的这朵奇葩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同时也带动地方药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民族医药是来自民间,无论是从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还是从为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讲,民间草医都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着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国家强制推行了执业医师制度,一方面使得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和安全,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导致民间草医由于无法获得执业资格而改行从事其它行业,这样势必会造成很多民族医药知识的流失,就如同“七”药,尽管很多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即使针对一个地区也没有一个很权威的统计数据,原因就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民间还没有被挖掘出来,鉴于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民间草医参与到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的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对民族医药的抢救性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小江,许兰,刘金龙.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考证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16(2):4-13.�
2 熊鹏辉.土家族“七”类药物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40-43.�
3 田华咏.土家族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84.�
4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上)[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4,224.�
5 李萍,任红莉.陕西地产“七”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2(3)681-686.�
6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224.�
7 巴东县革命委员会民政卫生局.巴东中草药[M].1970:599-600.�
8 赵建邦,杨静.甘肃“七”药类功效和主治整理研究[J].中药材,2003,26(3):165-168.�
9 杨静,张洁,王勤忠,等.甘肃省“七”字名药材品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4):156-157.�
10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内部资料)[M].2001:78-83.�
11 田华咏.土药“七十二七”原植物初考[J].中药材,1001,14(8):42-45.�
12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55,157.�
13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27,103,131.�
14 赵敬华.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0-11.�
15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2.�
16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25-826.�
(收稿日期:2007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