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高频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治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④。”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⑦。”言贤母使子贤也。
——(《韩诗外传》)
[注释]①归休:退休回家。②镒(y@):二十两。③馆:这里指家。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⑤造:往,到。⑥就狱:(请求)把自己送进监狱。⑦《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用“/”标出下面句子诵读时的正确停顿处。
是为人子不孝也
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王贤其母,说其父 说:________
(2)即舍田子罪 舍:________
3.文中“母亲”是怎样看待孝(或不孝)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田子听了母亲的教诲后,他是怎样做的?
5.读了此文后,请你谈谈对“忠”和“孝”两者之间的看法。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答案:是/为人子/不孝也(点拨:是,这)
2.(1)说:告诉 (2)舍:免除
3.“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或“孝子之治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4.答案:“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点拨: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达此意)
5.[示例]“忠”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情感和态度,是前提,“孝”是对父母、祖辈的情感和态度,“孝”应当服从“忠”,不能相提并论。
(月考高频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治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③。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④。”田子愧惭走出,造⑤朝还金,退请就狱⑥。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⑦。”言贤母使子贤也。
——(《韩诗外传》)
[注释]①归休:退休回家。②镒(y@):二十两。③馆:这里指家。④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⑤造:往,到。⑥就狱:(请求)把自己送进监狱。⑦《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1.用“/”标出下面句子诵读时的正确停顿处。
是为人子不孝也
2.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王贤其母,说其父 说:________
(2)即舍田子罪 舍:________
3.文中“母亲”是怎样看待孝(或不孝)的?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田子听了母亲的教诲后,他是怎样做的?
5.读了此文后,请你谈谈对“忠”和“孝”两者之间的看法。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答案:是/为人子/不孝也(点拨:是,这)
2.(1)说:告诉 (2)舍:免除
3.“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或“孝子之治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4.答案:“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点拨: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达此意)
5.[示例]“忠”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情感和态度,是前提,“孝”是对父母、祖辈的情感和态度,“孝”应当服从“忠”,不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