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015年教学反思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9月3日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在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各数位的意义。反馈甲、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我把握好教学的基点,在反馈甲商店的牛奶价格后,就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在反馈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又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同时在学生出现两种算法中,我还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关键,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商究竟商到哪一位的现象,于是借此机会在教学中就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儿进行学生辨论,或许这样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确定会更全面、更深刻。但是关于“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最后再点上小数点。”

还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11.5÷5时,如果有学生能够用计数单位来解题,教

师也应当给予肯定,11个1除以5就是把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1还余1,在商的个位上写2,再把1跟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是2.3。在教学中就有一些学生表述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商的小数点处理好了,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几点: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 3、整数部分不够商一要写商零的道理。 4、除不尽的时候一定要补零继续除。

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只有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数学和真实的自我。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19日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综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

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找质数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22日

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28日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面积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他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1月10日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发展数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2、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空间,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为最终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作铺垫。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且,还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不仅关注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目标,更加关注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9月3日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在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各数位的意义。反馈甲、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我把握好教学的基点,在反馈甲商店的牛奶价格后,就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直接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然后在反馈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时,又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同时在学生出现两种算法中,我还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关键,在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商究竟商到哪一位的现象,于是借此机会在教学中就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儿进行学生辨论,或许这样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确定会更全面、更深刻。但是关于“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最后再点上小数点。”

还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11.5÷5时,如果有学生能够用计数单位来解题,教

师也应当给予肯定,11个1除以5就是把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个1还余1,在商的个位上写2,再把1跟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是2.3。在教学中就有一些学生表述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商的小数点处理好了,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一下几点: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 3、整数部分不够商一要写商零的道理。 4、除不尽的时候一定要补零继续除。

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不要虚假的完美!只有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数学和真实的自我。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19日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综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4、不足之处

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找质数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22日

找质数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0月28日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面积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他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11月10日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发展数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2、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空间,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为最终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作铺垫。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且,还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不仅关注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目标,更加关注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相关文章

  • 2015仁爱英语七年级秋季教学工作反思与总结
  • 2015仁爱英语七年级秋季教学工作反思与总结 丘北县舍得乡中心学校 谢成基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级105班和106班的英语教学.由于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 ...查看


  • 教研工作计划2015.03
  • 大竹园小学2014至2015学年度下学期 教 研 工 作 计 划 杨金聪 年3月2015 大竹园小学2014至2015学年下学期 教研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龙海乡中心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查看


  • 2015年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方案(实施稿)
  • 三闸镇中心学校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办法(实施稿) 根据"甘州区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甘区教发[2013]30号)",中心学校于2013年对小学个别年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进行了集体备课实验,总结了一 ...查看


  • 2015年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 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起来,又是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是贪玩厌学的一群孩子,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无数个瞬间„„ 成绩年年相似,但努力各不相同.为了使今后的努力取得相应的成绩,使 ...查看


  • 2015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回首这一年的成长,我渐渐的由"忙.乱"而达到了"忙而不乱",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汇报一下这一年来我的成长------ 一.教学工作方面 1.认真备课 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刚一开始,我没有掌握好备课 ...查看


  • 六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 篇一:六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第一实验小学2015年春学期六年级数学学科 教 研 组 活 动 计 划 表 篇二:2015-2016年度六年级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新 2015 -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六年级数 ...查看


  • 2015国培再发展行动计划
  • 我的再发展行动计划 15 姓名 冯伟 教龄 5. 6 年级科学及信 息技术 渭南市临渭区吝店镇 中 任教学科年级 学校 心小学 优点:热衷教师职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关注最 新的课改动态.谦虚好学,能自觉接受新事物.新观点.通过 15 ...查看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忠义中学语文教研组 曾光燕 2015年8月31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小学语文课 ...查看


  • 2015教师师德师风自我反思剖析材料
  • 2015教师师德师风自我反思剖析材料 7 我从1997年参加工作,历经6所学校,其中在Xx二中工作年限最久,已达7年,长期担任数学教学工作.通过我校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