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2010-05-27 16:11:51)

转载

标签: 养生

阳气

筋脉

九窍

五藏

健康

分类:中医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皴,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2010-05-27 16:11:51)

转载

标签: 养生

阳气

筋脉

九窍

五藏

健康

分类:中医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坐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皴,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相关文章

  • 浅谈四季养生食品营养与检测毕业论文
  • 食品营养与检测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四季养生 专 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摘 要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四季气候出现大幅度非正常变化,各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正在增加.再者,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注重饮食和休息的正常规律而时常出现这样或 ...查看


  • 中医名句集锦
  • 中医名句集锦 一.天人合一 1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 夫 ...查看


  • [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 1 从<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体检中心 陈瑞芳 刘树林 [摘要]本文从<上古天真论>谈中医的养生观,文中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解释了"法于阴阳". ...查看


  •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一) 一.天人合一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 ...查看


  •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渊源(下) 中医文化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 三纲既分 始有天地 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 ...查看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 B.医学词典 C.百科大全 D.医学经典 E.经方典籍 D 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 B.<黄帝 ...查看


  •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 一.名词术语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 ...查看


  •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医案 | 道医网
  • [原文] 1.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2.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3.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查看


  •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
  •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 在中国院落式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尽管一组四合院民居包含着若干房舍和院子, 但用一个"院"字即可概括一切,它成了整个建筑群的总名词, 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名词称谓.诸如"张家大院&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