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 .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脱落酸、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2.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B .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C .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D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 )

A .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 B .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C .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 .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

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 .赤霉素和生长素

C .赤霉素和脱落酸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D .生长素和乙烯

5.拜尔(A .Paal )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 .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 .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 .“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 .有胚芽鞘顶端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 、b 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

A .a >b B .a <b C .a =b

7.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A .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C .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B .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D .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D .无法判断

8.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 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 点时A 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 逐渐减小

C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9..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a .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b .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c .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 .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 .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 .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10.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11.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12.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13.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14.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15.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6.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7.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 .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

C .b 种群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D .a 种群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18.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

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19.

20.

21.

22.

23.

25.

26.

二、简答题:

27.(8分)图4-54是1845年至1935年

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

时间/年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 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 值为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 值后,猞猁种群的K 值变化是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 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2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 N = 头。

A 98 B 121 C 112 D 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 。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

29.(12分)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 、B 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 、F 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 、F 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

(4)A 、G 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 的现象是__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__(填符号)。

答案:

1.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植物激素之间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效应,其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脱落酸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D (乙烯利可释放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3.A (由于图中曲线显示的是当两种激素共同作用于某一生理过程时,会使促进伸长的生理效应加强。因此两种激素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4.A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另外赤霉素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B (由图形曲线变化可知,细胞分裂与种子萌发有关,喷洒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种子萌发,不利于种子保藏。)

6.C (由题干植物体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可知,1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而3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休眠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有所减少;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7.C (植物的顶端优势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向光性不能体现。)

8.D (拜尔把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一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顶端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从而说明有胚芽鞘的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的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9.D (D 中类似于教材中温特的实验,说明了被胚芽鞘尖端接触了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会使之弯向另一侧。)

10.C (胚芽鞘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下部也没有横向运输,所以两侧应该是相等的。)

11.C (由于“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

侧芽生长,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抑制被解除,侧芽发育成枝。)

12.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 点时,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最大,即A 具有最小值。)

13.C (从题图中看出2,4-D 浓度20 mg•L-1左右时,无子番茄最重,因此该浓度是促进果实生长

-1的最适浓度。超过25 mg•L时,虽然生长有所减慢,但仍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图中不能

反映2,4-D 与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关系,也不能反映2,4-D 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

14、A 15、D

16.D 17.C 18.D 19.B 20.D 21.A 22.B 23.B 24.C 25.B 26.C

27.(1)A 140千或140 000 (2)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急剧减少 (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系统的稳定 (4)60千只晚于

28.(1)D (2)B 、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29. (1)向光性 (2)C 、D (或A 、C 、D )

(3)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 C 、D 、G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 .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 .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脱落酸、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2.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B .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C .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D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 )

A .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 B .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C .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 .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

4.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 .赤霉素和生长素

C .赤霉素和脱落酸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D .生长素和乙烯

5.拜尔(A .Paal )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 .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 .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 .“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 .有胚芽鞘顶端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 、b 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

A .a >b B .a <b C .a =b

7.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A .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C .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B .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D .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D .无法判断

8.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 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 点时A 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 逐渐减小

C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9..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a .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b .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c .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 .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 .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 .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10.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11.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12.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13.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14.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15.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6.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7.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 .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

C .b 种群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D .a 种群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18.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

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19.

20.

21.

22.

23.

25.

26.

二、简答题:

27.(8分)图4-54是1845年至1935年

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

时间/年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 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 值为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 值后,猞猁种群的K 值变化是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 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

2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 N = 头。

A 98 B 121 C 112 D 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 。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

29.(12分)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 、B 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 、F 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 、F 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

(4)A 、G 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 的现象是__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__(填符号)。

答案:

1.D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植物激素之间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效应,其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脱落酸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D (乙烯利可释放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3.A (由于图中曲线显示的是当两种激素共同作用于某一生理过程时,会使促进伸长的生理效应加强。因此两种激素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4.A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另外赤霉素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B (由图形曲线变化可知,细胞分裂与种子萌发有关,喷洒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种子萌发,不利于种子保藏。)

6.C (由题干植物体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可知,1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而3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休眠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有所减少;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7.C (植物的顶端优势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向光性不能体现。)

8.D (拜尔把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一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顶端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从而说明有胚芽鞘的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的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9.D (D 中类似于教材中温特的实验,说明了被胚芽鞘尖端接触了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会使之弯向另一侧。)

10.C (胚芽鞘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下部也没有横向运输,所以两侧应该是相等的。)

11.C (由于“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

侧芽生长,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抑制被解除,侧芽发育成枝。)

12.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 点时,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最大,即A 具有最小值。)

13.C (从题图中看出2,4-D 浓度20 mg•L-1左右时,无子番茄最重,因此该浓度是促进果实生长

-1的最适浓度。超过25 mg•L时,虽然生长有所减慢,但仍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图中不能

反映2,4-D 与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关系,也不能反映2,4-D 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

14、A 15、D

16.D 17.C 18.D 19.B 20.D 21.A 22.B 23.B 24.C 25.B 26.C

27.(1)A 140千或140 000 (2)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急剧减少 (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系统的稳定 (4)60千只晚于

28.(1)D (2)B 、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29. (1)向光性 (2)C 、D (或A 、C 、D )

(3)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 C 、D 、G


相关文章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
  • 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评语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一.基本要求 1.综合评语以<浙江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学生每年的成长记录为依据,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查看


  • 生物试题与答题分析
  • 本次考试命题内容包括所学各章内容,偏重后半部分细胞代谢一章.试题难度系数0.66,略近中简档次,预设成绩与实际吻合良好,也有一些问题体现,现略作纲要性分析和统计. 1.试卷各章节的权重分析-- 着重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内容,兼顾前半学期的主干重 ...查看


  • 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 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从考查内容上看,严格按照高考考查范围设计.涵盖了整个高中教材的必修一到必修三及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内容.从题型上看,分为选择题6道和非选择题部分,与高考题型吻合.从分值上看,分布较平均,6道选择题中(每题六 ...查看


  •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备课组 为了迎接2014年高考,做好高三生物备考工作,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结合上届高三生物备课组的经验教训,特制定2013至2014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3年 ...查看


  • 2015年高考理综备考策略
  • 2015年理综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物理部分 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中所有知识内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必修及选修3--4部分的知识点有----80--个,2015物理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查看


  • 2013甘肃高考方案·高考大纲
  • 2013甘肃高考新方案 根据高中新课改课程,甘肃对高考方案进行重大改革.也就是说,从2013年起,我省高考考生将按新高考方案参加考试.昨日,省政府公布了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 ...查看


  • 高二年级上学期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二年级上学期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周秋生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高二年组生物组由五名教师组成,分别是:周秋生.杨金元.徐明英.薛花.翁小金. 二.指导思想 为了高二生物教学取得优异成绩,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 ...查看


  • 2016年天津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一览(转载)
  • 转载:2016年天津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一览 启动时间 执行时间 内容要点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天津 2017年 2020年 3.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探索"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四单元工业
  • 阶段性测试题八(必修二 第四单元)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