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海权论鼻祖海权论鼻祖
2.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
3.《三国演义》人物《三国演义》人物
4.撞击式燧发枪发明者撞击式燧发枪发明者
5.琉璃艺品琉璃艺品
1.海权论鼻祖
编辑本义项
马汉 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是同义词,已合并。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外文名:Alfred Thayer Mahan
国籍:美国
出生地:西点军校的教授楼
出生日期:1840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1914年12月1日
职业: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上校
主要成就:海权论鼻祖
代表作品:《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
目录
生平 海权论
编辑本段生平
马汉1840年9月27日出生在西点军校的教授楼里,其父老马汉28岁时就成为了当时西点最年轻的教授。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他给儿子取名赛耶是为了纪念为西点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赛耶校长。1854年马汉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虽然老马汉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马汉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在两年后转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官校三年级就读。1856年马汉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学习,1859年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海军服役,曾任炮舰舰长。1885年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并开始其著述生涯。马汉在1886-1889,1892-1893年两度出任海军学院院长,在职期间马汉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投入到教学中,把以前的分散的舰只战术综合为舰队战术体系,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制作模型。被学员尊为海军中的若米尼。1896年马汉退休,但仍然继续研究写作相关海权论著。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以美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及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委员出席,坚决反对裁军。1902至1903年马汉被选为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服役的海军上校皆升为备役少将,马汉虽接受了这份荣誉,但在著作上,仍保留其上校阶级。1908年出任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1911年发表《海军战略论》。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享年74岁。
编辑本段海权论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马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战略,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一国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其因素分别如下:
·地理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并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既足以使英国获得对抗外敌入侵的相当安全保障,又便于打击敌人,换言之,进可攻退可守。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相隔大,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洲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洲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便居于劣势。
·自然地理形态:具绵长之海岸线及拥有良好可用的港口。海岸线可决定向海洋发展的难易程度,良好港湾则代表向海发展的先天潜力,而土地的肥沃与否,则影响人民讨海为生的意愿和需求。一个国家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相反,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及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国家领土大小范围:供应必要物资,但地形未经河川严重分割,大到难于防守;马汉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领土幅员应和人口、资源等因素相配合,地广人稀、过度绵长的海岸线及内陆水道众多等,有时反而成为弱点,如美国南北战争时之南方领土即是。
·人口数量:提供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培育,储备海军后备力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楚,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海事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占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想向海洋发展的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而且其直接或间接参加海洋活动的人数,也应占相当的比例。
·民族性:面向海洋,具冒险犯难的性格,促进商机及航运发展;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若国民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洋商业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主要为贸易愿望(重商主义)和生产能力;有此心理基础,人民才会走向海洋寻求财富。
·政府的性质和政策:政府的战咯主张,影响海军武力的运用;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政府若明智而坚毅,培养其人民对海洋的兴趣,则海权的发展也自然比较容易成功。
马汉认为英国之成就为空前海洋强权,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势外,其政府海权运作的适切,实居关键。在海权运作方面,马汉认为英国若无海运贸易能力,无广大殖民地(资源、基地和市场),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员和船舰,则英国虽有先天优越条件,亦将无能为力,尤其在战争工具运用上,即制海权争取上,英国通常均以在海上击灭敌国舰队或对敌港口建立封锁为一贯指导,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国却热衷于领土的征服而未着眼于击灭英国舰队,于是结果便完全不同。
马汉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海权论鼻祖海权论鼻祖
2.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包拯的护卫之一
3.《三国演义》人物《三国演义》人物
4.撞击式燧发枪发明者撞击式燧发枪发明者
5.琉璃艺品琉璃艺品
1.海权论鼻祖
编辑本义项
马汉 和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是同义词,已合并。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外文名:Alfred Thayer Mahan
国籍:美国
出生地:西点军校的教授楼
出生日期:1840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1914年12月1日
职业: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上校
主要成就:海权论鼻祖
代表作品:《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
目录
生平 海权论
编辑本段生平
马汉1840年9月27日出生在西点军校的教授楼里,其父老马汉28岁时就成为了当时西点最年轻的教授。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他给儿子取名赛耶是为了纪念为西点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赛耶校长。1854年马汉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学院。虽然老马汉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马汉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在两年后转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官校三年级就读。1856年马汉进入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学习,1859年以第二名优异成绩毕业并进入海军服役,曾任炮舰舰长。1885年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讲授海军史及海军战略,并开始其著述生涯。马汉在1886-1889,1892-1893年两度出任海军学院院长,在职期间马汉将自己的军事思想投入到教学中,把以前的分散的舰只战术综合为舰队战术体系,还亲自为学生上课,制作模型。被学员尊为海军中的若米尼。1896年马汉退休,但仍然继续研究写作相关海权论著。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以美国代表团顾问身份及美国海军作战委员会委员出席,坚决反对裁军。1902至1903年马汉被选为美国历史学会的会长。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所有曾在内战时服役的海军上校皆升为备役少将,马汉虽接受了这份荣誉,但在著作上,仍保留其上校阶级。1908年出任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1911年发表《海军战略论》。1914年12月1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享年74岁。
编辑本段海权论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马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战略,主要以英国为例,讨论一国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项基本因素对海权的影响,其因素分别如下:
·地理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并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既足以使英国获得对抗外敌入侵的相当安全保障,又便于打击敌人,换言之,进可攻退可守。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相隔大,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洲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洲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便居于劣势。
·自然地理形态:具绵长之海岸线及拥有良好可用的港口。海岸线可决定向海洋发展的难易程度,良好港湾则代表向海发展的先天潜力,而土地的肥沃与否,则影响人民讨海为生的意愿和需求。一个国家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相反,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及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国家领土大小范围:供应必要物资,但地形未经河川严重分割,大到难于防守;马汉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领土幅员应和人口、资源等因素相配合,地广人稀、过度绵长的海岸线及内陆水道众多等,有时反而成为弱点,如美国南北战争时之南方领土即是。
·人口数量:提供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培育,储备海军后备力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楚,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海事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占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想向海洋发展的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而且其直接或间接参加海洋活动的人数,也应占相当的比例。
·民族性:面向海洋,具冒险犯难的性格,促进商机及航运发展;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若国民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洋商业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主要为贸易愿望(重商主义)和生产能力;有此心理基础,人民才会走向海洋寻求财富。
·政府的性质和政策:政府的战咯主张,影响海军武力的运用;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政府若明智而坚毅,培养其人民对海洋的兴趣,则海权的发展也自然比较容易成功。
马汉认为英国之成就为空前海洋强权,除了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优势外,其政府海权运作的适切,实居关键。在海权运作方面,马汉认为英国若无海运贸易能力,无广大殖民地(资源、基地和市场),以及训练有素的海员和船舰,则英国虽有先天优越条件,亦将无能为力,尤其在战争工具运用上,即制海权争取上,英国通常均以在海上击灭敌国舰队或对敌港口建立封锁为一贯指导,更是重要因素,相反的,法国却热衷于领土的征服而未着眼于击灭英国舰队,于是结果便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