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磨中控操作知识要点
我厂立磨为丹麦史密斯(F.L.Smidth)公司生产的A TOX50立磨,共有3个圆柱形墨辊,相互成120°分布,相对磨盘垂直安装,三个磨辊由中心架上三个法兰与辊轴法兰相连为一体,再由三个液力拉伸杆分别通过与三个辊轴另一端部相连,将液压力向磨盘与料层传递. 立磨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及意义:
1. 主电机电流:主电机电流大小反映了磨盘上物料的多少,喂料量大或循环料多则主电机电流变大
2. 压差:磨机压差是磨机管道入口与中上部两测点之间的静压差,是反映系统工况变化较为敏感的参数。压差的稳定对对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是立磨操作的核心参数,压差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喂料理和物料粒度的变化,压差稳定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趋于平衡,当压差上升说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增加,此时的现象为主电机电流升高,选粉机效率上升,整个系统的通风阻力增大,外循环量也同时增加,此时可考虑适当减料操作。当压差下降,说明入磨物料量小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降低,料层厚度变薄。当压差急剧下降时,出磨物料过多,导致磨内物料减少,料层急剧下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及时增加喷水,使料层变厚,稳定料层,也可以直接抬辊)以避免振动太大而跳磨。影响压差的因素包括喂料理,研磨压力,系统风量,选粉机转速,磨内喷水,原料粒度等。
3. 料层厚度:立磨是应用料床粉磨的原理进行物料的粉磨,料层其实是夹在磨辊和磨盘之间的缓冲垫,当料层过薄时,它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振动就会加大,所以说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层是立磨粉磨的基础,也是立磨操作的关键。料层厚度应为磨辊直径的2%±20mm, 如A TOX50磨,磨辊直径3000mm ,因此60±20mm 是适宜的料层厚度。
4. 研磨压力:研磨压力是稳定磨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立磨主电机功率、产量和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研磨压力与磨机产量成正比,当磨机电流增加、循环量增加、压差过大、料层过厚,可适当增加研磨压力,从而降低料层,稳定磨况。
5. 磨机振动:磨机振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振动过大则会造成磨盘和磨辊衬板及附属设备的机械损坏,引起磨机振动大的原因:入磨物料粒度变大,磨辊和磨盘衬板磨损严重; 风量及风温的波动;研磨压力太高或太低;磨内有异物(如铁块);料层过薄或过厚;喂料波动大;风量分布不均等
6. 产品细度:生料越细,越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同时会使磨机产量降低,增加电耗和成本。在粉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度主要取决于选粉机的转速,操作中切忌频繁调整选粉装置转自的转速,增加或降低,只能逐步进行,每次可增加或减少1%的设定值,调节过快可能导致磨机振动加剧甚至振停。
7. 外循环量:当循环提升机电流升高或下降时,应分析器变化的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是提升机电流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稳定磨况。
8. 磨内喷水:喷水主要用来稳定料层,调节出磨温度
生料立磨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
一 立磨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及处理:
1. 喂料量小,研磨压力低,系统风量控制较小,风机电流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加大研磨压力,拉大系统风量。
2.. 产品太细,选粉机的内循环量较大,功率较正常值高,磨内料层不问,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3. 风机电流较低,调节阀门效果不明显,系统风量不足,压力较低,此时应检查阀门位置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正常,系统有无漏风点
4.. 配料中石灰石配比较高,原料的粒度大,易磨性差,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适当增加喷水,主电机电流控制相应较高
5. 磨辊、磨盘衬板磨损严重
6. 计量装置不准确,实际下料量大于较大,研磨压、压差相应较高,生料入库提升机电流较高
二 立磨振动大的原因及处理
1. 磨盘料层过薄,磨辊和磨盘之间缺乏缓冲垫层,振动相应较大,压差、选粉机功率和料层厚度较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研磨压力或减小拉风,加料以后再把研磨压力加上去
2. 喷水量较小时,由于磨内物料不易形成稳定的料层而导致振动增大
3. 研磨压力过高,主电机电流较高,磨机振动较大,系统拉风不变的情况下,磨内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变低,磨机振动有增加的趋势,此时应相应地降低研磨压力
4. 磨内压差过小,说明磨内物料较少,料层厚度较薄,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抽风; 磨内压差过高,说明磨内物料较多,料层较厚,此时应密切注意压差,防止因塌料而导致振动大跳停
5. 喂料波动大,原料粒度较大,料层不稳定,磨机振动偏高
6. 旋风机功率较正常值偏高,内循环量高,细粉较多,磨内料层不稳,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7. 系统风量不足或不稳定,导致料层不稳,振动增大
8. 入磨温度过高或过低,出磨温度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磨内喷水,增湿塔喷水或循环风量,稳定磨机出、入口温度
9. 挡料环过高或过低,料层厚度过高或过低,磨机振动偏高
10. 氮气蘘压力过高或高低,预加载压力不平衡,个拉杆的缓冲力不同,墨迹的减震效果不好,振动偏高
11. 有异物或金属件进入磨机,磨机振动突然增大,严重时在磨机参数正常的情况下突然振停
12. 磨辊或磨盘衬板脱落或松动
13. 入磨回转下料器堵塞,无物料入磨,造成空磨产生大的振动
14. 振动检测仪器故障
三 磨内压差高的原因及调整
1. 研磨压力低,磨内物料逐渐增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选粉机的功率上升,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严重时可止料一段时间,等磨内物料不多时再喂料
2. 喂料量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
3. 选粉机转速过大,内循环量升高,料层变厚压差变大
4. 系统风量小,出磨物料较少,磨内料层变厚
5.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应根据物料特性调整喂料量
四 产品细度大的原因
1. 选粉机转速低
2. 系统拉风量过大
3.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应根据物料提悟性调整喂料量和系统通风量
4. 喂料波动大,忽大忽小,造成磨机工况紊乱,造成间断跑粗
5. 设备磨损严重。选粉机装置叶片,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喷口环等收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磨机细度跑粗
五 主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调整
1. 喂料量多,料层变厚时应降低喂料量
2. 循环风机电流偏低,压差上升时,增大系统风量
3. 研磨压力高,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先升后降时应及时降低研磨压力
4. 刮料腔内积料增多,致使阻力增大,电流升高,此时要立即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
5. 系统参数正常时检查电气,机械方面是否正常
六 磨内吐渣量偏多的原因及处理
1. 喂料量多大,根据压差,入口负压调整喂料量
2.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
3. 系统通风量不足
4. 研磨压力过低
5. 选粉机转速过高
6. 立磨系统漏风严重
7. 磨内料层不稳,应调整喷水稳定料层
8. 挡料圈,喷口环,磨盘和磨辊衬板磨损严重,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立磨中控操作知识要点
我厂立磨为丹麦史密斯(F.L.Smidth)公司生产的A TOX50立磨,共有3个圆柱形墨辊,相互成120°分布,相对磨盘垂直安装,三个磨辊由中心架上三个法兰与辊轴法兰相连为一体,再由三个液力拉伸杆分别通过与三个辊轴另一端部相连,将液压力向磨盘与料层传递. 立磨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及意义:
1. 主电机电流:主电机电流大小反映了磨盘上物料的多少,喂料量大或循环料多则主电机电流变大
2. 压差:磨机压差是磨机管道入口与中上部两测点之间的静压差,是反映系统工况变化较为敏感的参数。压差的稳定对对磨机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是立磨操作的核心参数,压差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喂料理和物料粒度的变化,压差稳定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趋于平衡,当压差上升说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增加,此时的现象为主电机电流升高,选粉机效率上升,整个系统的通风阻力增大,外循环量也同时增加,此时可考虑适当减料操作。当压差下降,说明入磨物料量小于出磨物料量,内循环量降低,料层厚度变薄。当压差急剧下降时,出磨物料过多,导致磨内物料减少,料层急剧下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及时增加喷水,使料层变厚,稳定料层,也可以直接抬辊)以避免振动太大而跳磨。影响压差的因素包括喂料理,研磨压力,系统风量,选粉机转速,磨内喷水,原料粒度等。
3. 料层厚度:立磨是应用料床粉磨的原理进行物料的粉磨,料层其实是夹在磨辊和磨盘之间的缓冲垫,当料层过薄时,它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振动就会加大,所以说合适的料层厚度,稳定的料层是立磨粉磨的基础,也是立磨操作的关键。料层厚度应为磨辊直径的2%±20mm, 如A TOX50磨,磨辊直径3000mm ,因此60±20mm 是适宜的料层厚度。
4. 研磨压力:研磨压力是稳定磨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立磨主电机功率、产量和粉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研磨压力与磨机产量成正比,当磨机电流增加、循环量增加、压差过大、料层过厚,可适当增加研磨压力,从而降低料层,稳定磨况。
5. 磨机振动:磨机振动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振动过大则会造成磨盘和磨辊衬板及附属设备的机械损坏,引起磨机振动大的原因:入磨物料粒度变大,磨辊和磨盘衬板磨损严重; 风量及风温的波动;研磨压力太高或太低;磨内有异物(如铁块);料层过薄或过厚;喂料波动大;风量分布不均等
6. 产品细度:生料越细,越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同时会使磨机产量降低,增加电耗和成本。在粉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度主要取决于选粉机的转速,操作中切忌频繁调整选粉装置转自的转速,增加或降低,只能逐步进行,每次可增加或减少1%的设定值,调节过快可能导致磨机振动加剧甚至振停。
7. 外循环量:当循环提升机电流升高或下降时,应分析器变化的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是提升机电流稳定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稳定磨况。
8. 磨内喷水:喷水主要用来稳定料层,调节出磨温度
生料立磨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
一 立磨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及处理:
1. 喂料量小,研磨压力低,系统风量控制较小,风机电流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加大研磨压力,拉大系统风量。
2.. 产品太细,选粉机的内循环量较大,功率较正常值高,磨内料层不问,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3. 风机电流较低,调节阀门效果不明显,系统风量不足,压力较低,此时应检查阀门位置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正常,系统有无漏风点
4.. 配料中石灰石配比较高,原料的粒度大,易磨性差,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适当增加喷水,主电机电流控制相应较高
5. 磨辊、磨盘衬板磨损严重
6. 计量装置不准确,实际下料量大于较大,研磨压、压差相应较高,生料入库提升机电流较高
二 立磨振动大的原因及处理
1. 磨盘料层过薄,磨辊和磨盘之间缺乏缓冲垫层,振动相应较大,压差、选粉机功率和料层厚度较低,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研磨压力或减小拉风,加料以后再把研磨压力加上去
2. 喷水量较小时,由于磨内物料不易形成稳定的料层而导致振动增大
3. 研磨压力过高,主电机电流较高,磨机振动较大,系统拉风不变的情况下,磨内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变低,磨机振动有增加的趋势,此时应相应地降低研磨压力
4. 磨内压差过小,说明磨内物料较少,料层厚度较薄,此时应增加喂料量,减小抽风; 磨内压差过高,说明磨内物料较多,料层较厚,此时应密切注意压差,防止因塌料而导致振动大跳停
5. 喂料波动大,原料粒度较大,料层不稳定,磨机振动偏高
6. 旋风机功率较正常值偏高,内循环量高,细粉较多,磨内料层不稳,磨机的振动偏高,此时应降低选粉机转速,增加拉风,将合格的细粉及时抽出
7. 系统风量不足或不稳定,导致料层不稳,振动增大
8. 入磨温度过高或过低,出磨温度波动较大,应及时调整磨内喷水,增湿塔喷水或循环风量,稳定磨机出、入口温度
9. 挡料环过高或过低,料层厚度过高或过低,磨机振动偏高
10. 氮气蘘压力过高或高低,预加载压力不平衡,个拉杆的缓冲力不同,墨迹的减震效果不好,振动偏高
11. 有异物或金属件进入磨机,磨机振动突然增大,严重时在磨机参数正常的情况下突然振停
12. 磨辊或磨盘衬板脱落或松动
13. 入磨回转下料器堵塞,无物料入磨,造成空磨产生大的振动
14. 振动检测仪器故障
三 磨内压差高的原因及调整
1. 研磨压力低,磨内物料逐渐增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选粉机的功率上升,此时应增加研磨压力,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严重时可止料一段时间,等磨内物料不多时再喂料
2. 喂料量多,料层变厚压差上升
3. 选粉机转速过大,内循环量升高,料层变厚压差变大
4. 系统风量小,出磨物料较少,磨内料层变厚
5.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应根据物料特性调整喂料量
四 产品细度大的原因
1. 选粉机转速低
2. 系统拉风量过大
3.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应根据物料提悟性调整喂料量和系统通风量
4. 喂料波动大,忽大忽小,造成磨机工况紊乱,造成间断跑粗
5. 设备磨损严重。选粉机装置叶片,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喷口环等收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磨机细度跑粗
五 主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调整
1. 喂料量多,料层变厚时应降低喂料量
2. 循环风机电流偏低,压差上升时,增大系统风量
3. 研磨压力高,料层逐渐变薄,压差先升后降时应及时降低研磨压力
4. 刮料腔内积料增多,致使阻力增大,电流升高,此时要立即增大抽风,降低喂料量
5. 系统参数正常时检查电气,机械方面是否正常
六 磨内吐渣量偏多的原因及处理
1. 喂料量多大,根据压差,入口负压调整喂料量
2. 入磨物料易磨性差且粒度大
3. 系统通风量不足
4. 研磨压力过低
5. 选粉机转速过高
6. 立磨系统漏风严重
7. 磨内料层不稳,应调整喷水稳定料层
8. 挡料圈,喷口环,磨盘和磨辊衬板磨损严重,应及时调整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