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大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蹦: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品味诗句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植树经历。例举: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
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近义词。
裸露( )茂密( )滋润( )咆哮( )
3、按要求写句子。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缩句)
小鸟拍打着翅膀,来这里做窝。(改成拟人句)
4、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备课资料:
1、词语提示
锨镐:锨,铲土的工具;镐,刨土的工具。
老雕:又叫鹫,是一种很凶猛的鸟,羽毛褐色,上嘴钩曲,能捕食山羊、野兔等。
彩翼:彩色的翅膀
春光:指春天的景致。
染:用染料着色的意思。
2、“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3、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
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4、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大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蹦: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品味诗句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植树经历。例举: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
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近义词。
裸露( )茂密( )滋润( )咆哮( )
3、按要求写句子。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缩句)
小鸟拍打着翅膀,来这里做窝。(改成拟人句)
4、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备课资料:
1、词语提示
锨镐:锨,铲土的工具;镐,刨土的工具。
老雕:又叫鹫,是一种很凶猛的鸟,羽毛褐色,上嘴钩曲,能捕食山羊、野兔等。
彩翼:彩色的翅膀
春光:指春天的景致。
染:用染料着色的意思。
2、“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3、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
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4、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