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23 No14 2008年4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Apr12008
3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李子诚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 要:“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垮掉的一代”
中图分类号:I71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04
“垮掉的一代”属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评论家约翰・安,、利用、精疲力竭,。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
[1](P362)
陷入困境”。“垮掉的一代”文学不仅仅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精神创痛、思想心态,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考察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揭露其异化的实质,将其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上的千疮百孔撕得鲜血淋漓,展示了其精神荒原的现状及前景,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垮掉的一代”文学中,杰克・凯鲁亚克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家。他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
、关于《在路上》
这部小说描写美国东部的“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把它奉为“生活教科书”。《在路上》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即兴式自发性的写作手法,即任凭思绪的闸门打开,小说中的“故事”抑或“情节”、“事件”,都可以被认为是超越时空的自发性思绪的拼接或混合。总体说来,乍看似混乱,但每一“事件”仍很清晰,从而构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垮掉的一代”的奥德赛传奇。它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垮掉的一代”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忠实记录。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947年,萨尔与狄安在纽约相识,第一次开始从东到西横穿美国大陆的旅行。这部分就是记述他一路上的经历。其中,萨尔同墨西哥姑娘特丽的浪漫爱情以分离而告终的
3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李子诚(1968—),男,彝族,云南姚安人,楚雄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
・1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情节最为感动人。这部分中狄安其人其事不时介入,“我”与伙伴的谈话已让读者感受到此人在“垮掉”伙伴中的特殊地位,暗示了其后一连串事件的发展。第二部分:萨尔回到纽约姑妈家中,1948年圣诞节,狄安开着破车带着女友玛丽露突然来访。他们一伙人再次到西部,然后又返回纽约。第三部分:1949年,萨尔再次到达丹佛,同狄安的友情渐至高潮。他对狄安以“自我”为中心的疯狂行为及其同几个女性的关系更为了解,他们一同横越美国大陆回到西部。第四部分:记述狄安和萨尔前往“旅途终点”墨西哥的“伟大旅程”。第五部分:狄安把萨尔留在墨西哥,然后萨尔独自返回纽约,回忆同狄安的最后一次会面,以一长段感伤怀旧的话语结束故事。
在小说中,狄安无疑是最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卑微,自幼随父亲“在路上”奔波,备受艰辛,但他并不消沉,的一句话是“了解生活”“狂”,体验。:,,也唯有疯狂才能拯
[2](P8)
救他们自己。”小说中的狄安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体现美国崭新生活方式的先知,以及与美国文学传统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但他的逃遁和追寻又有别于以往美国文学中其他人物的逃遁和追寻。这种不同体现在他所面临的空前强大的“单面”社会对个体自由和存在的压制。在“单面”的社会里,他没能也不可能找到一条独立于社会的肯定自我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逃遁与追寻毫无意义,因为敢于对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抗,其勇气本身就是所有意义的源泉。
这就是说,狄安及其“垮掉的一代”伙伴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以及民权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狄安是一个体现了60年代及其后年代美国反英雄、反文化倾向的精神象征。对于压抑个性自由发展
的专制主义、权力意志(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以及被美国资产阶级所
)而言,美化的理想主义(亦即“美国梦”
他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可对于所呼唤的“新情感”而言,他无疑又是一个天使。
二、“垮掉的一代”的文学渊源
“垮掉的一代”英文为“BeatGenera2tion”,最早出现在1948年杰克・克鲁艾克与小说家约翰・克莱隆・赫尔墨斯的一次对话中。后者在为《纽约时报》写的一篇文章里采用了《这是垮掉的一代》的标题,此后,“垮掉的一代”的称谓才借助各种媒体流传开来。
,,在空前的富裕中,美国社会的“单面性”———它拒绝任何超越事实存在然而又合乎人性的价值标准、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一一引起了文学家的思考,“垮掉的一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国出现的。那时“垮掉”的青年们开始尝试他们自以为是的生活方式,诸多的原因导致他们混迹于社会的低层———黑色或灰色的地带。当他们目睹了表面辉煌的高度异化的工业社会底层真相后,狂躁、放纵,他们对真实的美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垮掉派”文学在其发源地美国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代表人物如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巴罗斯、柯尔索等都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非常不满。他们性格狂野,经常身无分文,藐视传统道德,但疯狂地热爱生活,选择过吉普赛人似的流浪生活。他们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反对社会秩序压抑天性和自我表达。在文学上,他们描写放荡不羁的肉体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意识流和象征手段;创作中不进行事后的修改,认为修改意味
・1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着伪装和诚实的丧失。在生活中,他们重
精神轻物质,宣扬以感官享受来满足自己。“垮掉派”文人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兴趣,也是美国知识阶层中权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战者。但因为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他们便以文学这种“脱俗”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为人处世哲学。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另类的文学潮流。凯鲁亚克发表于1957年的《在路上》就是这种思潮在文学上极好的体现。这部小说最大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文学上,《在路上》、凯鲁亚克或者说“垮掉的一代”的诞生,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小说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文学价值。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和整个社会的浮躁,某些相似之处。《在路上》美国文化中的经历,。
三、“”对传统文学的几点突破
11提出“自发写作”的文学主张“垮掉的一代”的中心人物凯鲁亚克曾提出“自发写作”的文学主张,这同时也是艾伦・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主要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一种创作观念。“自发写作”理论有两条基本原则:其一,在高度亢奋的情感驱使下,以快速的写作来捕捉头脑中转瞬即逝的意象。其二,避开写作过程中大脑的任何分析判断,以免阻断思维自由流动而无法真实完整地表达,同时反对一切形式的作品修改。这可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高度自由的写作方式,是“垮掉的一代”离经叛道的行为在文学中的表现。它颠覆了传统写作,抛弃了诸如主题筛选、谋篇布局、选词炼句、修改整理等创作的基本规范。“自发写作”就是要以真实的情绪冲动来创作;以彻底的自我暴露精神来创作;不假思索,以口语化的文字来创作;追求真实与自由,而表现在作品中就成了字里行间的流动感、畅快感。正是这种文学的轻快感才造就了文学的美感和阅读的享受。以凯鲁亚克为例,他在服用安非他命后,花了20天时间完成了20多万字的著作《在路上》,记录了其5次穿越美洲大陆的经历。他把原稿打在纸卷上,整部小说只是一篇长长的文字,一行紧挨一行,没有空格,也没有留眉边,标点符号也是偶然之举,而且是一次完成,不事修改。
21“审丑”手法的极度运用
传统文学的审美意识有一种基本的特征,度,,“垮掉的一代“美”的标,他们认为“善”与,它会围,进而扼杀创造力。所以,他们在作品中从不回避酗酒、吸毒、同性恋、流浪、开快车等自身生活问题。这不仅是对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公然挑战,而且也是他们真实生活方式的写照。这种表现手法符合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审丑论”,即主张“恶中掘美”。
为了体现这种审美价值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对性爱关系(主要是狄安同几个女性之间的纠葛)进行了重点的描写。如果说这远不具有普遍性,至少也揭示了从20年代开始就渗透进美国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被称为反文化———反社会的年轻一代之所以接受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因为在反叛性隔膜、性压抑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主义似乎为他们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美国,它一度成为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文学作品中亦得到突出表现。以弗洛伊德之名崇尚性享乐主义之实,成为美国战后小说常见的文学题材。如同摇滚、爵士乐、吸毒等嬉皮士生活方式对年轻一代有着不可估量的诱惑力一样,历史地来看待,弗
・1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洛伊德主义的确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的信仰和行为时尚。坦率地说,《在路上》中性关系的描写并非自然主义式的直露、赤裸,相反还颇有节制,并未游离于人物刻画及主题之外,显然还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认识价值。
31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日趋僵化、统一的生存模式中,“垮掉的一代”对个体主体意识的诗意推崇和对感性生命真实的热情肯定,具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透辟性,他们独特的个体感性价值追求也由此而表现出一种浓重的人文情怀和瑰丽梦幻般的色彩。但是与此同时,在“垮掉的一代”貌似自由、奔放的现实性生存形态的底层,所掩饰着的并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人”的解放所带来的欢欣、自足,更多的反而是绝对性的虚无主义所带来的一种无法诉说的绝望与凄惶。《在路上》正是通过对“代”的理想追求,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真实原因。即感而不思的盲目性所带来的现实行动能力的丧失,个体性价值界定所带来的与公共世界现实利益的一致性的丧失,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自我对自身价值信念的动摇和怀疑。
从某种意义上说,“垮掉的一代”大部分成员都是有文化的人,不仅如此,他们拥有不可抑制的天才。而他们的企图也是明显的,就是反叛工业消费社会的中产价值观,如此而已。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早期进入大学,又自动离校或者被开除,所选择的潦倒流浪生活使其接触到一个真切的地狱般的底层社会。而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在作出这种选择时的决心以及最终从这样一个世界里回到最真实深刻的人性的结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深刻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
对于现代人而言,工业消费社会程序
化的麻木生存已经成为某种终极的困境,如果没有对自我、对生命保持的终极敏感和一定的思想深度,那人生就真的失去了意义。今天我们重读《在路上》这样的书,并且由此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还能产生一种回到生命真实的状态中去的强烈愿望和冲动,这也许就是“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总之,“垮掉的一代”文人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他们是二战之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和观点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对文化的理解。这批作家玩世不恭,笃信自由主义;创作大多是自发的,;不遵守传;,语言;“亚文化”。同时,信仰的坚守,更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知性,这种不能迎合当时时代胃口的精神境界,在现时看来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文楚安1“垮掉的一代”及其他[M]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
[2][美]杰克・凯鲁亚克1在路上[M]1王永年译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
[3][美]巴里・吉福德,劳伦斯・李著1垮掉的行路者:回忆杰克・凯鲁亚克[M]1华明,韩曦,周晓阳译1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4]张国庆1“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责任编辑 徐芸华)
(下转第34页)
・16・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京:中华书局,19811
[8]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编纂1全宋文:127册[M]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
[9](宋)魏庆之1诗人玉屑[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10]吴梅1词学通论[M]1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
[11]王国维1人间词话[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
[12]叶嘉莹1唐宋词名家论稿[M]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
(责任编辑 王碧瑶)
TheThoughtFusestheSentimentThroughtheWell-turnedSentence
———TheResearchofThoughtandFeelingsinYanShu’sCi
TANGHong-wei
(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g300071,Abstract:Asthefirstofnorthernsong’spoetry,Shusciandfeelings,
TheThoughtandFeelingswasalwayssubconscious.
Itconsciousnessand
releasefromsufferinganddistress.
Keywords:YanShu;thought;(上接第16页ASurveyonTheBeatGenerationfromJackKerouac’snovelOntheRoad
LIZi-cheng
(CollegeofAdult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Abstract:TheliteratureofTheBeatGenerationwasthepost-modernliteralthoughtsofAmer2icaprevailedin1950’s,whichwasoneofthemostimportantAmericanliteralgenresaftertheSec2ondWorldWar.ThispaperbasedonthelifebehaviorsofbothlegendarywriterJackKerouacandthecharactersinhisnovelOntheRoad,showingthelifebehaviorsofthe“beats”aredecadent,passive,andinactive.However,theyhadgreatsocialinfluence,andatpresenttheyimplysomead2vicesthatcautiontheage.
Keywords:JackKerouac;OntheRoad;TheBeatGeneration
・3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第二十三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23 No14 2008年4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Apr12008
3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李子诚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 要:“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垮掉的一代”
中图分类号:I71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04
“垮掉的一代”属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评论家约翰・安,、利用、精疲力竭,。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
[1](P362)
陷入困境”。“垮掉的一代”文学不仅仅涉及到20世纪50年代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经历、精神创痛、思想心态,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考察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典范”,揭露其异化的实质,将其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上的千疮百孔撕得鲜血淋漓,展示了其精神荒原的现状及前景,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垮掉的一代”文学中,杰克・凯鲁亚克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家。他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
、关于《在路上》
这部小说描写美国东部的“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把它奉为“生活教科书”。《在路上》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即兴式自发性的写作手法,即任凭思绪的闸门打开,小说中的“故事”抑或“情节”、“事件”,都可以被认为是超越时空的自发性思绪的拼接或混合。总体说来,乍看似混乱,但每一“事件”仍很清晰,从而构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垮掉的一代”的奥德赛传奇。它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垮掉的一代”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忠实记录。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947年,萨尔与狄安在纽约相识,第一次开始从东到西横穿美国大陆的旅行。这部分就是记述他一路上的经历。其中,萨尔同墨西哥姑娘特丽的浪漫爱情以分离而告终的
3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李子诚(1968—),男,彝族,云南姚安人,楚雄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
・13・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情节最为感动人。这部分中狄安其人其事不时介入,“我”与伙伴的谈话已让读者感受到此人在“垮掉”伙伴中的特殊地位,暗示了其后一连串事件的发展。第二部分:萨尔回到纽约姑妈家中,1948年圣诞节,狄安开着破车带着女友玛丽露突然来访。他们一伙人再次到西部,然后又返回纽约。第三部分:1949年,萨尔再次到达丹佛,同狄安的友情渐至高潮。他对狄安以“自我”为中心的疯狂行为及其同几个女性的关系更为了解,他们一同横越美国大陆回到西部。第四部分:记述狄安和萨尔前往“旅途终点”墨西哥的“伟大旅程”。第五部分:狄安把萨尔留在墨西哥,然后萨尔独自返回纽约,回忆同狄安的最后一次会面,以一长段感伤怀旧的话语结束故事。
在小说中,狄安无疑是最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卑微,自幼随父亲“在路上”奔波,备受艰辛,但他并不消沉,的一句话是“了解生活”“狂”,体验。:,,也唯有疯狂才能拯
[2](P8)
救他们自己。”小说中的狄安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体现美国崭新生活方式的先知,以及与美国文学传统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但他的逃遁和追寻又有别于以往美国文学中其他人物的逃遁和追寻。这种不同体现在他所面临的空前强大的“单面”社会对个体自由和存在的压制。在“单面”的社会里,他没能也不可能找到一条独立于社会的肯定自我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逃遁与追寻毫无意义,因为敢于对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抗,其勇气本身就是所有意义的源泉。
这就是说,狄安及其“垮掉的一代”伙伴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以及民权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狄安是一个体现了60年代及其后年代美国反英雄、反文化倾向的精神象征。对于压抑个性自由发展
的专制主义、权力意志(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以及被美国资产阶级所
)而言,美化的理想主义(亦即“美国梦”
他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可对于所呼唤的“新情感”而言,他无疑又是一个天使。
二、“垮掉的一代”的文学渊源
“垮掉的一代”英文为“BeatGenera2tion”,最早出现在1948年杰克・克鲁艾克与小说家约翰・克莱隆・赫尔墨斯的一次对话中。后者在为《纽约时报》写的一篇文章里采用了《这是垮掉的一代》的标题,此后,“垮掉的一代”的称谓才借助各种媒体流传开来。
,,在空前的富裕中,美国社会的“单面性”———它拒绝任何超越事实存在然而又合乎人性的价值标准、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一一引起了文学家的思考,“垮掉的一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国出现的。那时“垮掉”的青年们开始尝试他们自以为是的生活方式,诸多的原因导致他们混迹于社会的低层———黑色或灰色的地带。当他们目睹了表面辉煌的高度异化的工业社会底层真相后,狂躁、放纵,他们对真实的美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垮掉派”文学在其发源地美国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代表人物如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巴罗斯、柯尔索等都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非常不满。他们性格狂野,经常身无分文,藐视传统道德,但疯狂地热爱生活,选择过吉普赛人似的流浪生活。他们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反对社会秩序压抑天性和自我表达。在文学上,他们描写放荡不羁的肉体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大量使用内心独白、意识流和象征手段;创作中不进行事后的修改,认为修改意味
・1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着伪装和诚实的丧失。在生活中,他们重
精神轻物质,宣扬以感官享受来满足自己。“垮掉派”文人对体验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有浓厚的兴趣,也是美国知识阶层中权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战者。但因为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他们便以文学这种“脱俗”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为人处世哲学。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另类的文学潮流。凯鲁亚克发表于1957年的《在路上》就是这种思潮在文学上极好的体现。这部小说最大的价值并不体现在文学上,《在路上》、凯鲁亚克或者说“垮掉的一代”的诞生,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小说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文学价值。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和整个社会的浮躁,某些相似之处。《在路上》美国文化中的经历,。
三、“”对传统文学的几点突破
11提出“自发写作”的文学主张“垮掉的一代”的中心人物凯鲁亚克曾提出“自发写作”的文学主张,这同时也是艾伦・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主要成员所共同持有的一种创作观念。“自发写作”理论有两条基本原则:其一,在高度亢奋的情感驱使下,以快速的写作来捕捉头脑中转瞬即逝的意象。其二,避开写作过程中大脑的任何分析判断,以免阻断思维自由流动而无法真实完整地表达,同时反对一切形式的作品修改。这可说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高度自由的写作方式,是“垮掉的一代”离经叛道的行为在文学中的表现。它颠覆了传统写作,抛弃了诸如主题筛选、谋篇布局、选词炼句、修改整理等创作的基本规范。“自发写作”就是要以真实的情绪冲动来创作;以彻底的自我暴露精神来创作;不假思索,以口语化的文字来创作;追求真实与自由,而表现在作品中就成了字里行间的流动感、畅快感。正是这种文学的轻快感才造就了文学的美感和阅读的享受。以凯鲁亚克为例,他在服用安非他命后,花了20天时间完成了20多万字的著作《在路上》,记录了其5次穿越美洲大陆的经历。他把原稿打在纸卷上,整部小说只是一篇长长的文字,一行紧挨一行,没有空格,也没有留眉边,标点符号也是偶然之举,而且是一次完成,不事修改。
21“审丑”手法的极度运用
传统文学的审美意识有一种基本的特征,度,,“垮掉的一代“美”的标,他们认为“善”与,它会围,进而扼杀创造力。所以,他们在作品中从不回避酗酒、吸毒、同性恋、流浪、开快车等自身生活问题。这不仅是对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公然挑战,而且也是他们真实生活方式的写照。这种表现手法符合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审丑论”,即主张“恶中掘美”。
为了体现这种审美价值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对性爱关系(主要是狄安同几个女性之间的纠葛)进行了重点的描写。如果说这远不具有普遍性,至少也揭示了从20年代开始就渗透进美国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被称为反文化———反社会的年轻一代之所以接受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因为在反叛性隔膜、性压抑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主义似乎为他们提供了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美国,它一度成为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文学作品中亦得到突出表现。以弗洛伊德之名崇尚性享乐主义之实,成为美国战后小说常见的文学题材。如同摇滚、爵士乐、吸毒等嬉皮士生活方式对年轻一代有着不可估量的诱惑力一样,历史地来看待,弗
・1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洛伊德主义的确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的信仰和行为时尚。坦率地说,《在路上》中性关系的描写并非自然主义式的直露、赤裸,相反还颇有节制,并未游离于人物刻画及主题之外,显然还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认识价值。
31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日趋僵化、统一的生存模式中,“垮掉的一代”对个体主体意识的诗意推崇和对感性生命真实的热情肯定,具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透辟性,他们独特的个体感性价值追求也由此而表现出一种浓重的人文情怀和瑰丽梦幻般的色彩。但是与此同时,在“垮掉的一代”貌似自由、奔放的现实性生存形态的底层,所掩饰着的并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人”的解放所带来的欢欣、自足,更多的反而是绝对性的虚无主义所带来的一种无法诉说的绝望与凄惶。《在路上》正是通过对“代”的理想追求,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真实原因。即感而不思的盲目性所带来的现实行动能力的丧失,个体性价值界定所带来的与公共世界现实利益的一致性的丧失,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自我对自身价值信念的动摇和怀疑。
从某种意义上说,“垮掉的一代”大部分成员都是有文化的人,不仅如此,他们拥有不可抑制的天才。而他们的企图也是明显的,就是反叛工业消费社会的中产价值观,如此而已。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早期进入大学,又自动离校或者被开除,所选择的潦倒流浪生活使其接触到一个真切的地狱般的底层社会。而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在作出这种选择时的决心以及最终从这样一个世界里回到最真实深刻的人性的结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深刻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
对于现代人而言,工业消费社会程序
化的麻木生存已经成为某种终极的困境,如果没有对自我、对生命保持的终极敏感和一定的思想深度,那人生就真的失去了意义。今天我们重读《在路上》这样的书,并且由此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还能产生一种回到生命真实的状态中去的强烈愿望和冲动,这也许就是“垮掉的一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总之,“垮掉的一代”文人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他们是二战之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和观点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对文化的理解。这批作家玩世不恭,笃信自由主义;创作大多是自发的,;不遵守传;,语言;“亚文化”。同时,信仰的坚守,更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知性,这种不能迎合当时时代胃口的精神境界,在现时看来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文楚安1“垮掉的一代”及其他[M]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
[2][美]杰克・凯鲁亚克1在路上[M]1王永年译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
[3][美]巴里・吉福德,劳伦斯・李著1垮掉的行路者:回忆杰克・凯鲁亚克[M]1华明,韩曦,周晓阳译1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4]张国庆1“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责任编辑 徐芸华)
(下转第34页)
・16・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京:中华书局,19811
[8]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编纂1全宋文:127册[M]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1
[9](宋)魏庆之1诗人玉屑[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10]吴梅1词学通论[M]1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
[11]王国维1人间词话[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
[12]叶嘉莹1唐宋词名家论稿[M]1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
(责任编辑 王碧瑶)
TheThoughtFusestheSentimentThroughtheWell-turnedSentence
———TheResearchofThoughtandFeelingsinYanShu’sCi
TANGHong-wei
(School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g300071,Abstract:Asthefirstofnorthernsong’spoetry,Shusciandfeelings,
TheThoughtandFeelingswasalwayssubconscious.
Itconsciousnessand
releasefromsufferinganddistress.
Keywords:YanShu;thought;(上接第16页ASurveyonTheBeatGenerationfromJackKerouac’snovelOntheRoad
LIZi-cheng
(CollegeofAdult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Abstract:TheliteratureofTheBeatGenerationwasthepost-modernliteralthoughtsofAmer2icaprevailedin1950’s,whichwasoneofthemostimportantAmericanliteralgenresaftertheSec2ondWorldWar.ThispaperbasedonthelifebehaviorsofbothlegendarywriterJackKerouacandthecharactersinhisnovelOntheRoad,showingthelifebehaviorsofthe“beats”aredecadent,passive,andinactive.However,theyhadgreatsocialinfluence,andatpresenttheyimplysomead2vicesthatcautiontheage.
Keywords:JackKerouac;OntheRoad;TheBeatGeneration
・34・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