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金乡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2013年09月05日 00:3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我有话说

矢志赶超 跨越崛起

本报记者 钊风荣 刘凌

通讯员 邱钦环 王尊广 王建通报道

长期以来,有“中国大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大县”的烙印牢固而深刻。但是,金秋时节,走进金乡大地,所到之处使人耳目一新: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金乡到处激荡着发展工业的热潮,洋溢着振兴经济的激情,涌动着时不我待的崛起渴望,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奏响了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乐章。

“指南针”——大战略引领发展方向

金乡的工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金乡本土企业在优势资本的冲击下颓势尽显,2007年,金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四大主要指标均在济宁市末位徘徊,金乡的整体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

思路决定出路。金乡的出路在何方?金乡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经过认真反思、反复讨论、纵横对比,深刻认识到,工业经济落后才是金乡落后的根源和根本,金乡落后就落后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起来,县域经济才有坚强的财力保障,城市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富余劳力才有充分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才有重要的发展依托。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新一届金乡县委、县政府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坚持精力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举全县之力狠抓工业、决战园区、主攻投入、突破项目。该县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大工业运行指挥部,代表县委、县政府负责全县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研究推进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县里每年都组织带领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江浙等工业经济发达的地方实地参观,破除落后传统观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分一线二线,经常性深入企业、深入工地,现场办公,指导发展。近千名干部常年工作在项目工地、招商引资一线,“五加二”、“白加黑”,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该县抓工业经济的决心之大、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历经5年的艰苦奋斗,金乡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2012年,工业增加值实现47亿元,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1倍、2.2倍、2.4倍,三项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成为金乡工业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5年。

“聚宝盆”——大手笔建设产业园区

“欲致鱼者先通水,水积而鱼聚”。“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基于这种认识,金乡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先后规划建设了山东金乡经济开发区和济宁食品园区、济宁化工园区“三大工业园区”。坚持“基础先行、配套跟进”,通过BT 、BOT 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完善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吸纳重点项目落地的承载能力和水平。几年时间里,三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抱团入驻,实现了“招来一客商,引来一大群”的“磁场效应”。

作为济宁发展高端化工的综合性龙头园区,化工园区设立之初,金乡县就借鉴世界级化工区建设经验,围绕打造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到2012年,园区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园区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 济宁食品园区成立之初,金乡县就确立了建设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的定位,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发展理念,先后吸引了稻香村、雨润、中纺、新加坡翱兰、美国益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也有入园意向。投资32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更是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出了企业建设的“金乡速度”。

作为金乡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5年落地企业70多家,合同利用资金达到200多亿元。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是5年前的5倍多;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是5年前的3倍多,相当于2008年的全县财政总收入;2012年,更是在全省14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上升15个位次,在全市园区考核中位居二类园区第一名。

去年10月份,金乡县又按照“产城一体、县域园区”的总体构想,有效整合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区、新老城区和商贸物流区等资源,着手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园区”,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为国家级千亿工业园区,把金乡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目前已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大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同时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区管委会,具体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擎天柱”——大项目带动“裂变”发展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金乡县深刻认识到,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金乡县下决心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大项目、大集团、大产业”发展思路,从“饥不择食”型向“追求效益”型转变,从“铺天盖地”型向“顶天立地”型转变,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全力以赴建设大项目。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严格落实大项目招商责任制,几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园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明确的大项目招商任务,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外出招商,全力以赴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在丹阳、平湖等重点区域设立36个招商办事处,选派46名招商人员长期开展驻点招商、挂职招商。

“全员招商”、“企业招商”敲开了金乡加快发展的大门。2008年,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项目的奠基开工结束了金乡没有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历史,之后一批批过10亿、过50亿元的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总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6.7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一期、11亿元的阳光颜料、10亿元的爱德华机械、

5.5亿元的鲁特电工、5.4亿元的宏大食品等18个支撑性产业项目全部投产运营;投资52亿元的盈德气体、51亿元的凯赛生物、38亿元的黑猫炭黑、25亿元的如意印染、14亿元的梅亿电动车、5.5亿元的稻香村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重大项目正积极推进。目前,全县在建续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92个,总投资额283亿元,其中5亿-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凯赛生物项目,由世界领先的工业生物科技产业公司——上海凯赛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兴建,为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攻关项目,其生产的绿色尼龙系列产品,成功填补世界生物法生产尼龙产品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烷烃10万吨、长链二元酸5万吨、赖氨酸20万吨、绿色尼龙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利税18亿元。

盈德气体项目,由亚洲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上海盈德气体公司与恒德化工投资建设,主要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利税23亿元。

黑猫炭黑项目,由全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炭黑生产企业、上市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产品广泛出口应用至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知名轮胎公司。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3亿元。

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金乡工业经济将会跨上新的平台,金乡振兴腾飞指日可待。 “引路人”——大扶持成就企业集群

2008年以前,金乡虽然企业不算少,但多数是大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都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无法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金乡县把促进现有企业发展作为突破工业的首抓之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强势推动企业膨胀规模、提档升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县经济创新赶超争先进位的三十六条规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计划》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

源建设专项资金、1400万元的科技研发资金、2000万元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着力打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

步入到三大工业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彷佛都在述说着金乡企业发展的历程。鲁特电工原来是一个小型的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从2009年起,金乡县对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2012年企业荣获 “山东省电力变压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称号,产品更是迈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成长为了变压器行业的金牌明星。

华光集团2008年的时候仅仅是该县鸡黍镇的一个乡镇企业,从事大蒜的贸易流通和粗加工。2009年,企业投资5.4亿元在食品园区建设了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宏大食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华光集团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大蒜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金人电器、克曼特等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家,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来,销售过亿元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从2008年初的7家增加到2012年的51家,数量翻了近3番,其中霄云煤矿、东运冷藏去年销售收入突破了5亿元;华光集团、金桥煤矿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9亿元。5年来,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2008年初的5家增加到2012年的53家;更是有8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企方阵初步形成。

金乡县在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坚持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相继成立企业家协会、机电产业协会、大蒜产业集团等行业组织,引导企业进入三大工业园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现了从“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战”的新跨越。如今,以民生煤化、兖矿新科、阳光颜料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华光集团、国际大蒜产业园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辉煌科技(24.76, 1.20, 5.09%)

以如意印染、鲁缗纺织为代表的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电动车、泉达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均已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金乡工业崛起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显现。

“保护伞”——硬举措打造“环境特区”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让企业家在金乡投资放心、生活舒心、发展顺心,才能形成环境洼地、发展高地”,这是金乡县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中始终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金乡县把 “不作为就是过错”作为机关干部的基本原则,全面建立高效服务体制,落实并联审批、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帮办等制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2009年,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20多家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企业只需要跑一趟,所有的手续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一次性办妥;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全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全程服务、一抓到底,为企业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从2008年开始,该县对收费、罚款、检查评比考核项目进行专项清理,严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该取消的彻底取消,该规范的严格规范,能合并的坚决合并。在2009年又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统筹推动环境优化工作,着力解决“踢皮球”等问题。这些举措消除了客商和企业家的后顾之忧,金乡县也相继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

一个企业做的大不大、强不强,企业的“掌舵人”至关重要。金乡县不仅十分注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十分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县里每年都组织企业家们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拔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充电,学习相关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宏观掌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分别授予年度功勋企业家金马奖、银马奖、铜马奖,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金乡县这片热土正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客商源源不断的抢滩登陆,一批批的重大项目在这里相继落地生根,一家家企业在这里陆续发展壮大。抚今追昔,矢志赶超,金乡工业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跨越崛起,“大蒜之乡”未来更辉煌。

金乡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2013年09月05日 00:3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我有话说

矢志赶超 跨越崛起

本报记者 钊风荣 刘凌

通讯员 邱钦环 王尊广 王建通报道

长期以来,有“中国大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大县”的烙印牢固而深刻。但是,金秋时节,走进金乡大地,所到之处使人耳目一新: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金乡到处激荡着发展工业的热潮,洋溢着振兴经济的激情,涌动着时不我待的崛起渴望,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奏响了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乐章。

“指南针”——大战略引领发展方向

金乡的工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金乡本土企业在优势资本的冲击下颓势尽显,2007年,金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四大主要指标均在济宁市末位徘徊,金乡的整体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

思路决定出路。金乡的出路在何方?金乡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经过认真反思、反复讨论、纵横对比,深刻认识到,工业经济落后才是金乡落后的根源和根本,金乡落后就落后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起来,县域经济才有坚强的财力保障,城市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富余劳力才有充分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才有重要的发展依托。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新一届金乡县委、县政府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坚持精力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举全县之力狠抓工业、决战园区、主攻投入、突破项目。该县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大工业运行指挥部,代表县委、县政府负责全县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研究推进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县里每年都组织带领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江浙等工业经济发达的地方实地参观,破除落后传统观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分一线二线,经常性深入企业、深入工地,现场办公,指导发展。近千名干部常年工作在项目工地、招商引资一线,“五加二”、“白加黑”,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该县抓工业经济的决心之大、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历经5年的艰苦奋斗,金乡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2012年,工业增加值实现47亿元,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1倍、2.2倍、2.4倍,三项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成为金乡工业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5年。

“聚宝盆”——大手笔建设产业园区

“欲致鱼者先通水,水积而鱼聚”。“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基于这种认识,金乡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先后规划建设了山东金乡经济开发区和济宁食品园区、济宁化工园区“三大工业园区”。坚持“基础先行、配套跟进”,通过BT 、BOT 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完善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吸纳重点项目落地的承载能力和水平。几年时间里,三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抱团入驻,实现了“招来一客商,引来一大群”的“磁场效应”。

作为济宁发展高端化工的综合性龙头园区,化工园区设立之初,金乡县就借鉴世界级化工区建设经验,围绕打造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到2012年,园区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园区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 济宁食品园区成立之初,金乡县就确立了建设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的定位,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发展理念,先后吸引了稻香村、雨润、中纺、新加坡翱兰、美国益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也有入园意向。投资32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更是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出了企业建设的“金乡速度”。

作为金乡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5年落地企业70多家,合同利用资金达到200多亿元。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是5年前的5倍多;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是5年前的3倍多,相当于2008年的全县财政总收入;2012年,更是在全省14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上升15个位次,在全市园区考核中位居二类园区第一名。

去年10月份,金乡县又按照“产城一体、县域园区”的总体构想,有效整合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区、新老城区和商贸物流区等资源,着手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园区”,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为国家级千亿工业园区,把金乡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目前已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大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同时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区管委会,具体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擎天柱”——大项目带动“裂变”发展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金乡县深刻认识到,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金乡县下决心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大项目、大集团、大产业”发展思路,从“饥不择食”型向“追求效益”型转变,从“铺天盖地”型向“顶天立地”型转变,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全力以赴建设大项目。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严格落实大项目招商责任制,几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园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明确的大项目招商任务,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外出招商,全力以赴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在丹阳、平湖等重点区域设立36个招商办事处,选派46名招商人员长期开展驻点招商、挂职招商。

“全员招商”、“企业招商”敲开了金乡加快发展的大门。2008年,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项目的奠基开工结束了金乡没有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历史,之后一批批过10亿、过50亿元的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总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6.7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一期、11亿元的阳光颜料、10亿元的爱德华机械、

5.5亿元的鲁特电工、5.4亿元的宏大食品等18个支撑性产业项目全部投产运营;投资52亿元的盈德气体、51亿元的凯赛生物、38亿元的黑猫炭黑、25亿元的如意印染、14亿元的梅亿电动车、5.5亿元的稻香村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重大项目正积极推进。目前,全县在建续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92个,总投资额283亿元,其中5亿-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凯赛生物项目,由世界领先的工业生物科技产业公司——上海凯赛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兴建,为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攻关项目,其生产的绿色尼龙系列产品,成功填补世界生物法生产尼龙产品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烷烃10万吨、长链二元酸5万吨、赖氨酸20万吨、绿色尼龙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利税18亿元。

盈德气体项目,由亚洲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上海盈德气体公司与恒德化工投资建设,主要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利税23亿元。

黑猫炭黑项目,由全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炭黑生产企业、上市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产品广泛出口应用至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知名轮胎公司。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3亿元。

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金乡工业经济将会跨上新的平台,金乡振兴腾飞指日可待。 “引路人”——大扶持成就企业集群

2008年以前,金乡虽然企业不算少,但多数是大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都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无法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金乡县把促进现有企业发展作为突破工业的首抓之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强势推动企业膨胀规模、提档升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县经济创新赶超争先进位的三十六条规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计划》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

源建设专项资金、1400万元的科技研发资金、2000万元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着力打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

步入到三大工业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彷佛都在述说着金乡企业发展的历程。鲁特电工原来是一个小型的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从2009年起,金乡县对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2012年企业荣获 “山东省电力变压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称号,产品更是迈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成长为了变压器行业的金牌明星。

华光集团2008年的时候仅仅是该县鸡黍镇的一个乡镇企业,从事大蒜的贸易流通和粗加工。2009年,企业投资5.4亿元在食品园区建设了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宏大食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华光集团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大蒜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金人电器、克曼特等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家,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来,销售过亿元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从2008年初的7家增加到2012年的51家,数量翻了近3番,其中霄云煤矿、东运冷藏去年销售收入突破了5亿元;华光集团、金桥煤矿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9亿元。5年来,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2008年初的5家增加到2012年的53家;更是有8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企方阵初步形成。

金乡县在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坚持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相继成立企业家协会、机电产业协会、大蒜产业集团等行业组织,引导企业进入三大工业园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现了从“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战”的新跨越。如今,以民生煤化、兖矿新科、阳光颜料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华光集团、国际大蒜产业园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辉煌科技(24.76, 1.20, 5.09%)

以如意印染、鲁缗纺织为代表的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电动车、泉达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均已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金乡工业崛起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显现。

“保护伞”——硬举措打造“环境特区”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让企业家在金乡投资放心、生活舒心、发展顺心,才能形成环境洼地、发展高地”,这是金乡县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中始终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金乡县把 “不作为就是过错”作为机关干部的基本原则,全面建立高效服务体制,落实并联审批、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帮办等制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2009年,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20多家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企业只需要跑一趟,所有的手续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一次性办妥;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全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全程服务、一抓到底,为企业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从2008年开始,该县对收费、罚款、检查评比考核项目进行专项清理,严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该取消的彻底取消,该规范的严格规范,能合并的坚决合并。在2009年又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统筹推动环境优化工作,着力解决“踢皮球”等问题。这些举措消除了客商和企业家的后顾之忧,金乡县也相继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

一个企业做的大不大、强不强,企业的“掌舵人”至关重要。金乡县不仅十分注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十分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县里每年都组织企业家们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拔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充电,学习相关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宏观掌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分别授予年度功勋企业家金马奖、银马奖、铜马奖,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金乡县这片热土正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客商源源不断的抢滩登陆,一批批的重大项目在这里相继落地生根,一家家企业在这里陆续发展壮大。抚今追昔,矢志赶超,金乡工业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跨越崛起,“大蒜之乡”未来更辉煌。


相关文章

  • 7(1)学习之星颜宇
  • 金乡三中第五届校园之星颁奖词 颜宇 七(1) 竞选类别:学习之星 我这几次会考得这么好,那是因为我好学,我对学习有兴趣,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首 先要对学习有兴趣,不然是永远也学不好的.想要取得好的成绩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1.做好学习计划,科学 ...查看


  • [保卫黄河]:民族危亡时刻奏响的时代最强音
  • 2015年08月06日 09:42:05 来源: 新华网 <保卫黄河>:民族危亡时刻奏响的时代最强音 2015年08月06日 09:42: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8月6日电(记者刘书云.陈晨)"风在吼,马在叫, ...查看


  • 一根筷子奏响生命最强音
  • 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刻苦读书,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航空工业学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2003年8月假期的一天,他因为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不慎从房顶摔了下来.从此,这个原本健康的小伙子,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只有头会动的高位截 ...查看


  • 奏响弘扬主旋律的时代强音
  • 中国传统纪年,三十年为一世,六十年为一甲子.沧海桑田,岁月更替,三十年间,天翻地覆,六十年来,换了人间.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8年,安徽电视台倾力打造了展示安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 ...查看


  • 近现代周氏名人
  • 姓名 年代 1918 2007 简历 周冠五,曾用名李均.山东金乡王丕庄人.1935 年 12 月 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 年 3 月参加革命,1937 年参加金 乡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同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查看


  • 党心连民心的和谐交响--遵义市"党的声音进万家"奏响时代强音
  • 党心连 民心 的 和 交谐 遵响义 "市 党 声的进音万家 "奏 响时代音 强遵义 市以务型服组党织基础为, 创建 以 党"的声 音 万家进 " 工为程体载 ,创学 新习讲宣形 ,式 保传递确声音&q ...查看


  • 金乡街道2011年党建工作要点
  • 金乡街道2011年党建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打响"十二五"规划的第一炮,2011年金乡街道要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查看


  • 十八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 学习 贯 彻推动 调查主题: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实践时间: 党金的乡十科 八学大发精 展 神 跨越 发 展系部名称: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年1月25日 至 2013 年2月13日 共 20天 2013 以十 ...查看


  • 金乡县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 金乡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8月23日) 金乡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许主任一行莅临金乡,专题就我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这也是对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工作的有力促进.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许主任一行的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