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1.暴力,是指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实行身体强制,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强暴行为,使其反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危害其人身安全的手段。暴力必须是针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的人身当场采取的打击或强制。

2.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产生恐怖,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任枪支、弹药、爆炸物当场被劫走的手段。胁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的、动作的等。行为人当面向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发出胁迫,胁迫的内容是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胁迫的内容是现实的,即如遇反抗会立即将暴力付诸实现。胁迫的目的是为了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3.其他方法,是指采取暴力、胁迫之外的,与暴力、胁迫方法相当的,使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方法。从司法实践中看,其他方法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电击或用石灰迷眼等。

应当指出的是,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状态,必须是由犯罪分子实施了其他方法而直接造成的。如果说不是由犯罪分子的行为所致,则是由于被害人自己或与犯罪分子无共同故意的第三者的原因,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状态,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的这种状态,乘机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拿走,只能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4.行为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手段,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不过,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实际采取的手段为准,而不能以行为人事先预备的手段为准。实践中,行为人事先作了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两种准备,携带凶器潜人作案地点,发现无人或值班人员熟睡,于是偷走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同理,如果行为人事先只是作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准备,在迸入现场实施盗窃的过程中,惊醒值班人员并近其反抗,行为人则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劫走、则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至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作案场所,无论是公共场所、荒郊野外,拦路抢劫、入室抢劫,还是空中、海上,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1.暴力,是指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实行身体强制,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强暴行为,使其反抗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危害其人身安全的手段。暴力必须是针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的人身当场采取的打击或强制。

2.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实行精神强制,使其产生恐怖,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枪支、弹药、爆炸物或者任枪支、弹药、爆炸物当场被劫走的手段。胁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的、动作的等。行为人当面向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发出胁迫,胁迫的内容是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胁迫的内容是现实的,即如遇反抗会立即将暴力付诸实现。胁迫的目的是为了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3.其他方法,是指采取暴力、胁迫之外的,与暴力、胁迫方法相当的,使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所有者、持有者或保管者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方法。从司法实践中看,其他方法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电击或用石灰迷眼等。

应当指出的是,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状态,必须是由犯罪分子实施了其他方法而直接造成的。如果说不是由犯罪分子的行为所致,则是由于被害人自己或与犯罪分子无共同故意的第三者的原因,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状态,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的这种状态,乘机将枪支、弹药、爆炸物拿走,只能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抢劫枪支弹药等危险物质罪的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4.行为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手段,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不过,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犯罪客观方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实际采取的手段为准,而不能以行为人事先预备的手段为准。实践中,行为人事先作了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两种准备,携带凶器潜人作案地点,发现无人或值班人员熟睡,于是偷走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以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同理,如果行为人事先只是作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准备,在迸入现场实施盗窃的过程中,惊醒值班人员并近其反抗,行为人则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将枪支、弹药、爆炸物劫走、则构成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至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作案场所,无论是公共场所、荒郊野外,拦路抢劫、入室抢劫,还是空中、海上,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相关文章

  • 第14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 第14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试大纲 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简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实施危害 征为 客体:社会的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 ...查看


  • 刑法分论重点罪名知识点总结
  • 危害国家安全罪 提示:本章犯罪均应剥夺政治权利(死刑,无期,危害国家) 可以附加没收财产 死刑七罪,无死刑五罪,(其中叛逃罪最高刑10年,其余四个最高刑15年) 危害国家安全罪: 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行为 特征:构成 ...查看


  • 刑法分则总结
  •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1.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个人资助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 可以是资助境内的机构或个人,也可以是资助境外的机构 ...查看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所谓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1 ...查看


  • 刑法分则笔记
  • 刑法分则 危害国家安全罪 间谍罪:最高死刑 基本条件: 1.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任务: 2. 指示轰击目标. 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可能与其他犯罪形成想象竞合关系(接受间谍任务,刺探国家秘密情报:叛逃后实施间谍行为的,数罪) ...查看


  • 公诉意见书格式及实例
  • 公诉意见书格式及实例 学习资料 2007-05-31 17:02:35 阅读14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公诉意见书格式及实例 格式 ××人民检察院 公诉意见书 被 告 人 案 由 起诉书号 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根据&l ...查看


  • 刘凤科刑法要点(部分)
  • 刑法要点1 1.常见罪名关于定罪身份的要求: (1)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放纵走私罪:海关工作人员. (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4)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查禁犯罪活动职资的国家 ...查看


  •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 危害公共安全罪:含义.犯罪构成 含义: 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①主体:一般主体,根据刑法第 17 条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 放火罪 1 负刑事责任: ②主观:故意,直接.间接故意都可以:③ ...查看


  • 三考[刑法]试题库
  • 三考<刑法>试题库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划X .每题1分) 1.甲为了达到杀死乙且自己不负刑事责任的目的,让邻居精神病人丙用刀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X ) 2.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