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编者:马祥生 审核:惠云 李秋生
★近六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至
2015年,山东卷作文题5次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立意具有开放性特点,掌握有效的审题方法,审清题目,准确提炼立意是高考写作成功的基础。
★审题方法一、【主旨分析法】
◇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通过分析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文章定能切题又有深度。同学们审题中对显性信息能注意,对隐含信息则容易疏忽,而能深入挖掘隐含信息,立意才能更深刻。因此大家在读材料时还要,提炼材料的主旨。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的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了眼泪,坐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然后就回家睡觉了。
【立意】很多同学看完这则材料后,可能从小男孩的角度立意:遇到困难,要多想办法;或者从父亲的角度抓住了父亲的那句话:“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立意为“如何战胜困难挫折”。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木桶”阅卷教师的青睐,因为它挖掘出了材料的隐含信息,领悟了材料的主旨,体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二、【关键提炼法】
◇
,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提炼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中,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立意】①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提示。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三、【由果溯因法】
◇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
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立意】
的,只是程度不同,孔子明知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却矢志不渝;布鲁诺明知日心说的主张不被时代认同,却甘赴烈火无怨无悔。有的鲜花最终孕育成果实,更多鲜花却葬于泥土,难道不要开花吗?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难道我们不再求知吗?这只蜗牛如果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很可能死于追求的途中,但它至少能看到沿途的美景,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
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四、【倾向揣摩法】
◇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
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楯(桥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立意】
【标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编制:马祥生 审核:惠云 李秋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掌握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概念和分类】
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2 观点材料:名人言论
3 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
4 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
【审题重要性】
作文中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的准确程度,决定了作文的等级。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评卷老师 “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 “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这几个方面:
①看标题。文章切题非常重要、必不可少。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小标题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如何准确审题】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
一、审题的内容、步骤和要求
(注意)”三部分组成。审题就要审清、审准这三方面内容。
了它的指引,你可以少走歪路,不偏题。
题干是作文题的核心要求。对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来说,重点就是审题目、审话题。这是审题的关键所在,是须花大力气的。
作文的具体要求一般放在题干后面,以“要求”(或“注意”)提示,然后用序号分列。它往往在字数、文体及其他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或限制,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要求,严格按要求写作。
①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
词就是题目、话题。新材料作文的关键词就是结论句中的关键词,它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地全都找出来。 ③仔细、认真地分析关键词。要把这些关键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 ,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中。 ⑤把你的审题立意在作文中彰显出来,让阅卷者看清你的审题立意所在。
3、审题要求:年年审题,年年有跑题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
技术层面的要求是:快速、全面、准确。重点是准确。
二、审题立意的技巧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要方法有:
技巧1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审一个试试: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技巧2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审一个试试: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审题立意:
技巧3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
审一个试试:2012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技巧4
2012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三条线中,要注意“鼓掌”这一关键信息。 “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
先看第一条线,“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关注的是成功的英雄,自己愿意低头做事,把身段放低。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事,成为一个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
再看第二条线,强调的是,作为人,不能都作“路边的鼓掌者”,而要为梦想而奋斗,甚至敢做英雄。我们为英雄鼓掌。
最后看第三条线,强调的是辩证,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我们要为平凡成就伟大鼓掌。
立意方向。1、把自己做好就是成功;2、可以不成为英雄,但一定要为梦想而奋斗;3、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
技巧5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 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审题立意:分析材料时,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 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 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技巧6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抓住材料最后妈妈的话。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显而易见,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脱掉外衣和鞋袜”就是脱掉羁绊,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因为有了外衣和鞋袜,就会担心弄脏衣鞋,就会担心摔倒,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对母亲话中的“脱掉外衣和鞋袜”,可作如下延伸与补充,将“顾虑”具体化:
1、脱下身外之物的得失之患,专心致志; 2、抛开无关紧要的一点恩怨,一心一意;
3、拒绝种种诱惑,全心做事; 4、放下心中无关大局的包袱等。
【小结】◆审题应注意之点:
1 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2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审题立意方法小结:
1、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 2、紧扣材料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3、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4、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3、忌随意改动、续写、扩充、杜撰故事与情节。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应写出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答案
1、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观的心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2、立意提示:立意要抓住“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焕发出耀人的光彩。绝境之所以为绝境,是它足以置凡夫庸子于死地,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险障,所以经常上演绝处逢生的好劲。
3、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立意:
4、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材料作文审题例析与范文
一、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3年山东卷)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多角度的选择。
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
【试水作文】 最喜欢古人的两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我想,这就是一种风度,它不以英雄自居,不以名士自许;它骨子里能保持一种天然本真,不浮夸,不雕饰,不放任自流。
得意时,卧看流云,醉眠青山,“天子呼来不上船”,既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又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比如范蠡,比如张良,比如李白,比如苏轼——他们流连于功名,又不为功名;醉卧
于丘山,正合乎本性。
失意时,他们也迷茫,喟叹,甚至不甘;但是他们绝不自暴自弃,在花柳中栖迟。穷山恶
水不是终点,歧路也并非迷途。他们总能在没有了门的黑屋子里找到自由呼吸的窗,在没有了路的荒原里开辟通往理想的小径,在没有了绿色的寒冬里守候到花香鸟语的春天。
风度就是这样一种坦然,一种自信,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有风度之人会有迷茫,却
不会迷失;他们能认清自己,也能正视别人。
最先对孔子由衷的喜欢始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不太喜欢的鲁国掌权大臣阳虎来拜访他,孔子知道了并偷偷躲了过去;事后,他趁着一个阳虎不在家的机会去回访。
老夫子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哪怕是当权者他都不去谄媚,甚至都不愿笑脸相迎;然而他又是一个
相当真率的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当然,他的不喜欢不关地位,无关金钱,也不为关系亲疏。他保留着自己对己对人的底线。
我们学校的刘建立老师为人谦和可敬,率直可亲,具有古人之风。虽然和刘老师同处一个
办公室时日不多,却记得他天然去雕饰的板寸头,记得他洁净可鉴的办公桌和一遍一遍如练太极般擦桌子的模样,记得他说话时温和的神采——想到刘老师就常常想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君子,一位良师,一位益友。听刘老师谈话如坐春风,与刘老师相交无论深浅,不是平淡,而是洁净,就像刘老师的办公桌一样。
我想这就是一种风度,它的标准出于本我,它的天性出于自然。
大作家铁凝、莫言,面对读者对其文字的纠错或者说“咬文嚼字”欣然相许,坦诚接受,
不也正是这样吗?又有什么比这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的天然本真更能让人心生敬仰?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细想来,这种风度无关伟大,不论声名,我们身边
就有这样平凡的英雄,这样自隐于市井的名士。可是,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功利,充斥着欲望,我们之中更多的人已经失去了这种古人之风——
充斥在生活中的更多地是:阿谀的谄笑,淡漠的神情,狂妄的自许,凌人的傲气┅┅范蠡、张良归园田居的超然行将消逝,李白挂印而去的洒脱难得再现,苏轼转徙海南的矢志不渝渐行渐远。
但是,我们为物欲所充斥的生活与内心,需要这份超脱,需要这份执着,需要孔子的真率,需要铁凝、莫言的坦诚,需要刘建立老师这般的赤子性情——我们需要这种待己待人的古人风度:不自夸,不炫耀,不懈怠,不推却,不失坦诚,不迷本心。
一个有这种风度的人肯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这样朋友的人肯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2013年6月10日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但失去这个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省于800字的文章。
①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
得写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由材料、要求和提示语组成。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对材料——“童心”。①作家丰子凯的话“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会转弯”,是用一种形象的语言来阐释“童心”。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光”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内心”。 11
,会拐弯抹角。②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为什么人类的童年在延长,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在提前硬化?”,是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提出质问,对“童心”泯灭的一种思考。在他眼里,童年与童心不成正比,而成反比,“童心的硬化”实指“童心”的丧失,人类童年的那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灵正变得冷漠,变成铁石心肠。作家赫胥黎对此感到吃惊和无奈。这也给我们带来思考:是什么让“童心”丧失?③美国作家菲尔丁的话“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但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显然是站在一个更大的视野去论述童心的价值意义。我们可以延着他的论述作一番推论:一个失去童心的人,是真正沉沦的人;一个失去童心的社会,是真正沉沦的社会,一个失去童心的世界,是真正沉沦的世界。
【写作提示】
经过此番分析,我们知道这三句材料共同阐述了“童心”的可贵,丧失“童心”的可怕。
作文虽然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规范,但从提示语“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中可知,这篇作文以写议论文较为适宜。
如果考生没对材料作认真的思考分析,在审题上就容易出问题。如谈论“保护孩子”“珍惜童年”“面对青春”,或议论“正直”“诚实”等,可以说都是没抓住作文的关键,有偏题、离题的现象。
虽然,解决了审题和立意问题,然而,我们有东西可写吗?尤其是我们这些乡镇学校的学生?除了课本几乎不看其他任何和文化和思想沾边的书的学生?他们有东西可写吗?
这几年整体的作文题都越来越倾向于现实社会和精神状态的思考,不看点文章还真没东西可写。
平时热衷阅读的人就可能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来自于2012年《读者》第15期的《童心百说》(刘再复)
加强阅读吧,读有思想更有内涵的书,关注社会的热点,思考热点背后的问题。
要写好这篇作文,主要还是决定于学生的思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或思想肤浅的人是定然写不出好文章的。而思想只能来自于阅读,所以语文学习一定要培养多读多思的习惯。
【范文】 总以为满地的荷花不再绽放,总以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婴孩的瞳孔里,装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发着乳香和麦香的童谣已随风逝去,惟有清浅的童年清浅地映在湖面上,清浅地照出我初放时安详的模样。
孩提王国的童话光环不知何时被掷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国花园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的汹涌的人潮,只为寻找一双赤子般透澈明净的眼睛。我为这年岁渐长,而心灵提前僵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为这不再皓洁,蒙上尘埃的心灵之窗感到悲哀。
有时候,我站在人声螬杂的街头,渴望寻求这人间烟火中不俗的一瞥,却只看到孩提时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样快乐,那样奔放,那样与世无争。
有时候,我坐在窗前静夜独思,却是书页翻卷的聒噪时时扰乱心绪。哦,那总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开宇宙面纱的“我”已何去?也许正如菲尔丁所言的那样,我们一旦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而我不,我要紧紧抓住童真的尾巴,将赤子的纯净朴实的底色留存永久。
12
那么,不妨就做一个不断“增岁”的孩子吧。让那些荣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颜的消殒都不再来打搅我们的赤子世界。只做一个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样盼着冬去春来;做一个孩子,像屋顶上的明月那样保留着纯白的底色。
或者拿起笔,在某个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记下第一滴晨露落地的时刻;或者闭上眼,在幽香阵阵的花房里,用心聆听夜合花绽放的妙音。
做一个孩子,让眼里的纷扰与羁绊少一些,在少一些。
做一个孩子,让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贴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愿成为一个不断长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弃纯粹,我亦追求缤纷。像那个诗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里,保持着初放时安详的模样。听风涌起,待雨来过,我只是世界小小的婴孩。
13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编者:马祥生 审核:惠云 李秋生
★近六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至
2015年,山东卷作文题5次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立意具有开放性特点,掌握有效的审题方法,审清题目,准确提炼立意是高考写作成功的基础。
★审题方法一、【主旨分析法】
◇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通过分析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文章定能切题又有深度。同学们审题中对显性信息能注意,对隐含信息则容易疏忽,而能深入挖掘隐含信息,立意才能更深刻。因此大家在读材料时还要,提炼材料的主旨。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的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了眼泪,坐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然后就回家睡觉了。
【立意】很多同学看完这则材料后,可能从小男孩的角度立意:遇到困难,要多想办法;或者从父亲的角度抓住了父亲的那句话:“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立意为“如何战胜困难挫折”。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木桶”阅卷教师的青睐,因为它挖掘出了材料的隐含信息,领悟了材料的主旨,体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二、【关键提炼法】
◇
,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提炼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材料作文中,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立意】①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提示。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三、【由果溯因法】
◇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
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立意】
的,只是程度不同,孔子明知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却矢志不渝;布鲁诺明知日心说的主张不被时代认同,却甘赴烈火无怨无悔。有的鲜花最终孕育成果实,更多鲜花却葬于泥土,难道不要开花吗?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难道我们不再求知吗?这只蜗牛如果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很可能死于追求的途中,但它至少能看到沿途的美景,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
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立意】
【标题】
★审题方法四、【倾向揣摩法】
◇
◎示例: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
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立意】“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审题关键】
◎训练:阅读材料,提炼写作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限时5分钟)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楯(桥栏杆),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立意】
【标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编制:马祥生 审核:惠云 李秋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掌握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概念和分类】
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2 观点材料:名人言论
3 比喻材料: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
4 寓意材料: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
【审题重要性】
作文中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的准确程度,决定了作文的等级。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评卷老师 “作文三眼看,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 “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这几个方面:
①看标题。文章切题非常重要、必不可少。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小标题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如何准确审题】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
一、审题的内容、步骤和要求
(注意)”三部分组成。审题就要审清、审准这三方面内容。
了它的指引,你可以少走歪路,不偏题。
题干是作文题的核心要求。对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来说,重点就是审题目、审话题。这是审题的关键所在,是须花大力气的。
作文的具体要求一般放在题干后面,以“要求”(或“注意”)提示,然后用序号分列。它往往在字数、文体及其他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或限制,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要求,严格按要求写作。
①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
词就是题目、话题。新材料作文的关键词就是结论句中的关键词,它有时不止一个,要尽可能地全都找出来。 ③仔细、认真地分析关键词。要把这些关键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 ,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中。 ⑤把你的审题立意在作文中彰显出来,让阅卷者看清你的审题立意所在。
3、审题要求:年年审题,年年有跑题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
技术层面的要求是:快速、全面、准确。重点是准确。
二、审题立意的技巧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要方法有:
技巧1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审一个试试: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技巧2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审一个试试: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审题立意:
技巧3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
审一个试试:2012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技巧4
2012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三条线中,要注意“鼓掌”这一关键信息。 “鼓掌”可实可虚,实质是人生的理想、价值、生活态度、思想情绪的外显。
先看第一条线,“做一个普通的鼓掌者”,关注的是成功的英雄,自己愿意低头做事,把身段放低。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事,成为一个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
再看第二条线,强调的是,作为人,不能都作“路边的鼓掌者”,而要为梦想而奋斗,甚至敢做英雄。我们为英雄鼓掌。
最后看第三条线,强调的是辩证,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我们要为平凡成就伟大鼓掌。
立意方向。1、把自己做好就是成功;2、可以不成为英雄,但一定要为梦想而奋斗;3、既可以做有用的善良的普通人,又可以作为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甚至英雄。
技巧5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 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审题立意:分析材料时,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 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 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技巧6
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抓住材料最后妈妈的话。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显而易见,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脱掉外衣和鞋袜”就是脱掉羁绊,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因为有了外衣和鞋袜,就会担心弄脏衣鞋,就会担心摔倒,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对母亲话中的“脱掉外衣和鞋袜”,可作如下延伸与补充,将“顾虑”具体化:
1、脱下身外之物的得失之患,专心致志; 2、抛开无关紧要的一点恩怨,一心一意;
3、拒绝种种诱惑,全心做事; 4、放下心中无关大局的包袱等。
【小结】◆审题应注意之点:
1 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2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审题立意方法小结:
1、全面把握材料,重点突破关键句。 2、紧扣材料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3、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4、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3、忌随意改动、续写、扩充、杜撰故事与情节。
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应写出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5、忌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答案
1、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观的心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2、立意提示:立意要抓住“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天地,走出原有的困境,生命也因此而焕发出耀人的光彩。绝境之所以为绝境,是它足以置凡夫庸子于死地,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前进途中必须跨越的险障,所以经常上演绝处逢生的好劲。
3、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论文。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立意:
4、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材料作文审题例析与范文
一、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3年山东卷)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 ,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多角度的选择。
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
【试水作文】 最喜欢古人的两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我想,这就是一种风度,它不以英雄自居,不以名士自许;它骨子里能保持一种天然本真,不浮夸,不雕饰,不放任自流。
得意时,卧看流云,醉眠青山,“天子呼来不上船”,既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又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比如范蠡,比如张良,比如李白,比如苏轼——他们流连于功名,又不为功名;醉卧
于丘山,正合乎本性。
失意时,他们也迷茫,喟叹,甚至不甘;但是他们绝不自暴自弃,在花柳中栖迟。穷山恶
水不是终点,歧路也并非迷途。他们总能在没有了门的黑屋子里找到自由呼吸的窗,在没有了路的荒原里开辟通往理想的小径,在没有了绿色的寒冬里守候到花香鸟语的春天。
风度就是这样一种坦然,一种自信,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有风度之人会有迷茫,却
不会迷失;他们能认清自己,也能正视别人。
最先对孔子由衷的喜欢始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不太喜欢的鲁国掌权大臣阳虎来拜访他,孔子知道了并偷偷躲了过去;事后,他趁着一个阳虎不在家的机会去回访。
老夫子真是一个可爱的人!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哪怕是当权者他都不去谄媚,甚至都不愿笑脸相迎;然而他又是一个
相当真率的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当然,他的不喜欢不关地位,无关金钱,也不为关系亲疏。他保留着自己对己对人的底线。
我们学校的刘建立老师为人谦和可敬,率直可亲,具有古人之风。虽然和刘老师同处一个
办公室时日不多,却记得他天然去雕饰的板寸头,记得他洁净可鉴的办公桌和一遍一遍如练太极般擦桌子的模样,记得他说话时温和的神采——想到刘老师就常常想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君子,一位良师,一位益友。听刘老师谈话如坐春风,与刘老师相交无论深浅,不是平淡,而是洁净,就像刘老师的办公桌一样。
我想这就是一种风度,它的标准出于本我,它的天性出于自然。
大作家铁凝、莫言,面对读者对其文字的纠错或者说“咬文嚼字”欣然相许,坦诚接受,
不也正是这样吗?又有什么比这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的天然本真更能让人心生敬仰?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细想来,这种风度无关伟大,不论声名,我们身边
就有这样平凡的英雄,这样自隐于市井的名士。可是,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功利,充斥着欲望,我们之中更多的人已经失去了这种古人之风——
充斥在生活中的更多地是:阿谀的谄笑,淡漠的神情,狂妄的自许,凌人的傲气┅┅范蠡、张良归园田居的超然行将消逝,李白挂印而去的洒脱难得再现,苏轼转徙海南的矢志不渝渐行渐远。
但是,我们为物欲所充斥的生活与内心,需要这份超脱,需要这份执着,需要孔子的真率,需要铁凝、莫言的坦诚,需要刘建立老师这般的赤子性情——我们需要这种待己待人的古人风度:不自夸,不炫耀,不懈怠,不推却,不失坦诚,不迷本心。
一个有这种风度的人肯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这样朋友的人肯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2013年6月10日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但失去这个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省于800字的文章。
①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
得写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由材料、要求和提示语组成。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对材料——“童心”。①作家丰子凯的话“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会转弯”,是用一种形象的语言来阐释“童心”。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的眼光”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内心”。 11
,会拐弯抹角。②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为什么人类的童年在延长,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在提前硬化?”,是对现实社会的现象提出质问,对“童心”泯灭的一种思考。在他眼里,童年与童心不成正比,而成反比,“童心的硬化”实指“童心”的丧失,人类童年的那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灵正变得冷漠,变成铁石心肠。作家赫胥黎对此感到吃惊和无奈。这也给我们带来思考:是什么让“童心”丧失?③美国作家菲尔丁的话“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但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显然是站在一个更大的视野去论述童心的价值意义。我们可以延着他的论述作一番推论:一个失去童心的人,是真正沉沦的人;一个失去童心的社会,是真正沉沦的社会,一个失去童心的世界,是真正沉沦的世界。
【写作提示】
经过此番分析,我们知道这三句材料共同阐述了“童心”的可贵,丧失“童心”的可怕。
作文虽然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规范,但从提示语“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中可知,这篇作文以写议论文较为适宜。
如果考生没对材料作认真的思考分析,在审题上就容易出问题。如谈论“保护孩子”“珍惜童年”“面对青春”,或议论“正直”“诚实”等,可以说都是没抓住作文的关键,有偏题、离题的现象。
虽然,解决了审题和立意问题,然而,我们有东西可写吗?尤其是我们这些乡镇学校的学生?除了课本几乎不看其他任何和文化和思想沾边的书的学生?他们有东西可写吗?
这几年整体的作文题都越来越倾向于现实社会和精神状态的思考,不看点文章还真没东西可写。
平时热衷阅读的人就可能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来自于2012年《读者》第15期的《童心百说》(刘再复)
加强阅读吧,读有思想更有内涵的书,关注社会的热点,思考热点背后的问题。
要写好这篇作文,主要还是决定于学生的思想,一个不善于思考,或思想肤浅的人是定然写不出好文章的。而思想只能来自于阅读,所以语文学习一定要培养多读多思的习惯。
【范文】 总以为满地的荷花不再绽放,总以为漂泊的白云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婴孩的瞳孔里,装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发着乳香和麦香的童谣已随风逝去,惟有清浅的童年清浅地映在湖面上,清浅地照出我初放时安详的模样。
孩提王国的童话光环不知何时被掷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国花园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的汹涌的人潮,只为寻找一双赤子般透澈明净的眼睛。我为这年岁渐长,而心灵提前僵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为这不再皓洁,蒙上尘埃的心灵之窗感到悲哀。
有时候,我站在人声螬杂的街头,渴望寻求这人间烟火中不俗的一瞥,却只看到孩提时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样快乐,那样奔放,那样与世无争。
有时候,我坐在窗前静夜独思,却是书页翻卷的聒噪时时扰乱心绪。哦,那总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开宇宙面纱的“我”已何去?也许正如菲尔丁所言的那样,我们一旦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是真正的沉沦。而我不,我要紧紧抓住童真的尾巴,将赤子的纯净朴实的底色留存永久。
12
那么,不妨就做一个不断“增岁”的孩子吧。让那些荣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颜的消殒都不再来打搅我们的赤子世界。只做一个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样盼着冬去春来;做一个孩子,像屋顶上的明月那样保留着纯白的底色。
或者拿起笔,在某个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记下第一滴晨露落地的时刻;或者闭上眼,在幽香阵阵的花房里,用心聆听夜合花绽放的妙音。
做一个孩子,让眼里的纷扰与羁绊少一些,在少一些。
做一个孩子,让心灵与自然的距离,贴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愿成为一个不断长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弃纯粹,我亦追求缤纷。像那个诗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里,保持着初放时安详的模样。听风涌起,待雨来过,我只是世界小小的婴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