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睢宁县初中语文教学意见
(2009年9月)
一、主要工作
(一)狠抓学业质量,注重知识积累,强化阅读指导。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字词的训练要加强,特别要强调字形训练中的以义辨形(包括词语和成语),注意文字的内部结构形式,强调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篇名句背诵默写的训练要扎实高效,不能只着眼于简单的记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恰当地运用。
2、加强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对话情景来正常交流。
3、深入阅读文本,培养概括能力,注重积累迁移。
(1)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体验,加强学生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要加强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能够准确地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有效信息,而且对文中的重要信息作出解释和评价。记叙文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阐述的观点,说明文要把握作者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要对文章进行理性化的思考。即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揣摩、品味、分析和思考,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和品味来深入探讨文章的内涵。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法,并对文章或某一局部进行评判,或者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作深层次的开拓、补充和创造,对文章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把文章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体验。思维训练要教会学生会思考,学会正确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和深入的思考。语言训练要强调求通、求精、求美,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语言,培养学生讲究语言的意识。
(2)文言文阅读强调积累。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并且能够把重要的文言句子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解文言句段的内容,并逐步由课内到课外,实现知识的迁移,能读懂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4、强化作文指导,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潜能。
作文综合地表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思想、理想、道德、情操、个性、智慧、气质、文化素养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综合素养,作文训练要注重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注重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几个方面的能力。
(1)平常的作文训练要强调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强调作文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向生活汲取丰富的作文养料,写生活、抒真情、说真话,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梳理生活、感悟生活。
(2)克服作文教学随意化的倾向。
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①要加强写字训练。②加强文体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强化对基本表达方式运用的训练。③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求通、求精和求美的意识。
(3)作文的视角要多方面。作文命题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观察视角伸向社会、自然和生活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鲜活而令人信服的材料,并提炼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所启迪的人生哲理。
(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开展深层次的备课活动,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师生间彼此分享学习的快乐,交流学习中的见解、观点和情感体验。教师积极地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实践、创造。
5、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深入交流,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认清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予以解决。
1、问题:语文积累不够厚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的空间狭窄;作文过多地强调技巧,忽视生活方面的积累、体验和思考。
2、对策:加强语文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课本的使用效率。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从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社会。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建议学校在语文课时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备足学生的阅读材料,开放阅览室,建议每位学生至少订阅一份语文方面的报刊,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做好读写笔记。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训练,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
(四)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是一个教师群体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确保每周至少一次,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主讲人。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学科教研活动要保证每月至少一次,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每次活动至少集中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活动之前要让每位教师明确活动的目标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
二、活动安排
1、召开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和初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9月)
2、召开09年中考语文总结分析会(10月)
3、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0月)
4、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1月)
5、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2月)
三、教学进度
七年级
期中:七年级上册:第1、3、5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繁星》《春水》。
期末:七年级上册:第2、4、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伊索寓言》。
古诗文诵读篇目为课本要求背诵的部分(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全册。
八年级
期中:八年级上册:第1、3、5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期末:八年级上册:第2、4、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骆驼祥子》。
古诗文诵读篇目为课本要求背诵的部分(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全册。
九年级
期中:九年级上册:第1、2、3、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期末:九年级上册:第4、5单元,复习七——八年级共四册的重点课文,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本学期的名著阅读为《水浒》。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的重点课文和九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古代诗词鉴赏以课标推荐的篇目为准)。
重点课文:七(上):4、5、10、11、12、17、25、26、
七(下):1、5、7、10、16、17、20、22、25、26、30
八(上):7、9、11、13、16、21、22、23、24、26、27、
八(下):2、11、16、17、21、22、23、24、26、27、28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睢宁县初中语文教学意见
(2009年9月)
一、主要工作
(一)狠抓学业质量,注重知识积累,强化阅读指导。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字词的训练要加强,特别要强调字形训练中的以义辨形(包括词语和成语),注意文字的内部结构形式,强调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篇名句背诵默写的训练要扎实高效,不能只着眼于简单的记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恰当地运用。
2、加强语言实际运用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对话情景来正常交流。
3、深入阅读文本,培养概括能力,注重积累迁移。
(1)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体验,加强学生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是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要加强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能够准确地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有效信息,而且对文中的重要信息作出解释和评价。记叙文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阐述的观点,说明文要把握作者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要对文章进行理性化的思考。即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揣摩、品味、分析和思考,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和品味来深入探讨文章的内涵。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法,并对文章或某一局部进行评判,或者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作深层次的开拓、补充和创造,对文章的“空白”加以想象和拓展。把文章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体验。思维训练要教会学生会思考,学会正确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和深入的思考。语言训练要强调求通、求精、求美,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语言,培养学生讲究语言的意识。
(2)文言文阅读强调积累。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并且能够把重要的文言句子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解文言句段的内容,并逐步由课内到课外,实现知识的迁移,能读懂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4、强化作文指导,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潜能。
作文综合地表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思想、理想、道德、情操、个性、智慧、气质、文化素养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综合素养,作文训练要注重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注重激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几个方面的能力。
(1)平常的作文训练要强调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强调作文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向生活汲取丰富的作文养料,写生活、抒真情、说真话,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梳理生活、感悟生活。
(2)克服作文教学随意化的倾向。
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①要加强写字训练。②加强文体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强化对基本表达方式运用的训练。③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求通、求精和求美的意识。
(3)作文的视角要多方面。作文命题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将学生的观察视角伸向社会、自然和生活的每一个有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鲜活而令人信服的材料,并提炼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所启迪的人生哲理。
(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开展深层次的备课活动,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师生间彼此分享学习的快乐,交流学习中的见解、观点和情感体验。教师积极地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实践、创造。
5、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深入交流,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三)认清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予以解决。
1、问题:语文积累不够厚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的空间狭窄;作文过多地强调技巧,忽视生活方面的积累、体验和思考。
2、对策:加强语文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提高语文课本的使用效率。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从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社会。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建议学校在语文课时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备足学生的阅读材料,开放阅览室,建议每位学生至少订阅一份语文方面的报刊,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做好读写笔记。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训练,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
(四)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是一个教师群体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确保每周至少一次,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主讲人。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学科教研活动要保证每月至少一次,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每次活动至少集中解决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活动之前要让每位教师明确活动的目标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此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
二、活动安排
1、召开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和初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9月)
2、召开09年中考语文总结分析会(10月)
3、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0月)
4、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1月)
5、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课(12月)
三、教学进度
七年级
期中:七年级上册:第1、3、5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繁星》《春水》。
期末:七年级上册:第2、4、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伊索寓言》。
古诗文诵读篇目为课本要求背诵的部分(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全册。
八年级
期中:八年级上册:第1、3、5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期末:八年级上册:第2、4、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后五首,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名著阅读为《骆驼祥子》。
古诗文诵读篇目为课本要求背诵的部分(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全册。
九年级
期中:九年级上册:第1、2、3、6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全部,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期末:九年级上册:第4、5单元,复习七——八年级共四册的重点课文,大作文不少于4篇,小作文每周1篇。
本学期的名著阅读为《水浒》。
期末统考的内容为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的重点课文和九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古代诗词鉴赏以课标推荐的篇目为准)。
重点课文:七(上):4、5、10、11、12、17、25、26、
七(下):1、5、7、10、16、17、20、22、25、26、30
八(上):7、9、11、13、16、21、22、23、24、26、27、
八(下):2、11、16、17、21、22、23、24、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