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政史地 徐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考条目要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用图来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通过画图和计算,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的能力。

3、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 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跟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掌握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方法;掌握判读太阳光照图的方法。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复习《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三大考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一般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的,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复习前两大知识点。请大家先拿出复习学案,完成第一块知识点的回顾。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与填写(略)。

(5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抽一位学生回答他所填写的内容。)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内容展示在PPT上,学生回答有误时做适当地讲解:

(在知识梳理完成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复习学案中的例1~例3)

[经典例题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可以判断:该图为从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越靠近赤道,自转线速度越大,地球上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角速度均为15 º /小时;第3题只需要判断四个城市哪个最靠近赤道,哪个城市的自转线速度就最大。

【答案】1、北半球;2、DABC,相等;3、

C

[经典例题2] 1、读图回答问题:下图中,地球由④运行到①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特点是 。

2、下列有关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速度最慢 B、夏至日速度在变慢

C、冬至日速度最快 D、冬至日速度在变快

【解析】1、④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此时为冬至日,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判断①为春分日,而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有个1月初时近日点,是太阳公转速度最快的时候,所以地球由④运行到①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再变慢的;2、夏至日不是远日点,所以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不是最慢的,冬至日也不是近日点,因此 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也不是最快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在靠近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地方,所以夏至日速度在变慢,冬至日速度在变快是正确的。

【答案】1、先变快,再变慢;2、BD

[过渡]:刚刚我们对考点一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一些经典例题来巩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考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样请大家拿出学案,按照会考要求先自己梳理下知识点。(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内容,教师展示幻灯片)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

[提问]说到昼夜交替现象,首先考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之分呢?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点评]回答得非常好。讲到昼夜交替,就必然会涉及到晨昏线,昼夜交替 与晨昏线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大家要学会判读不同日照图中的晨昏线。

[考点分析]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多媒体展示]

[提问]请问线AB是晨线还是昏线?

[学生回答] AB是晨线。

[提问]你们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学生回答]略。

[归纳规律]判断方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线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拓展链接

]

[提问]请问在这张俯视图中,哪一条线是晨线?哪一条线是昏线?

[学生回答]bc是晨线,ab是昏线。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 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考点分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经典例题3]下面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的是( )

(其中实线表示运动方向,虚线表示偏转方向)

【解析】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可采用“左右手法则”, 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

【答案】BD

[经典例题4]某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在两岸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流对其南岸冲刷严重。根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A、北半球 B、赤道 C、南半球 D、南北半球都有可能

【解析】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

【答案】BD

[归纳总结] 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可以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的方向,大气环流等等,因此大家要注意把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过渡]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晚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此,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是产生了地方时。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复习。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其相关时间计算(c) ① 同一经线上 地方时 相同,经度每隔 15° ,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全球划 分为 24 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以该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注意:北京时间就是东 八 区的区时.)

②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注意:1、东加西减:在已知地点东面的要“+”;在已知地点西面的要“-”;2、相隔时区数: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相减;分别是东西时区时相加即可。)

[经典例题5]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将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点30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已知约翰内斯堡在东二区,请问中国的球迷什么时候可以观看比赛直播?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已知约翰内斯堡在东二区,中国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得区时,所以可以判断北京在约翰内斯堡的东侧,且区时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直播时间=20时30分+ 6小时=26时30分,即中国的球迷可以在2010年7月12日02:30观看比赛直播。

【答案】2010年7月12日02:30

[经典例题6]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则甲、乙的时间分别为:( )

A.8时和14时 B.9时和15时 C.15时和9时 D.14时和8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AO为晨线,又因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6点钟,可以判断出AO的区时为6点,而甲点所在的经线与经线AO差了45°,所以甲的时间为6+3=9点,乙点所在的经线与甲差了90°,所以乙的时间=9+6=15点。

[教师点评小结]这道题主要就是考大家能否从俯视图中获取时间的信息,这张图隐含着三个时间信息,就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6点钟,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18点钟,经线CO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因此是正午12点。大家注意这个规律的应用。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个知识点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先请一个学生来讲之前完成的学案里的知识点梳理的答案,然后用多媒体把这部分内容投影给学生看)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4、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 180°经线 ,经线穿行的折线(又称 日界线 )。该线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 晚 一天

②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减一天 ,自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加一天 ,时刻 不变 。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这道题目里有一个小陷阱,就是题中告诉的是北京时间,而让你求的是12区的时间,因此,要先把北京时间换算成12区的区时,然后再穿越日界线计算最后的时间。

【答案】B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复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希

望大家课后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加强练习,尤其是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其相关时间计算这个知识点要多加练习。

[随堂练习]见学案。

[教师板书]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强调学生在自己的思考理解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有:

1、首先这是一节会考复习课而不是新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又强 调计算和分析能力,因此整节课采取了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完成会考考点的知识梳理,再链接相关例题让学生实际去解决,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总结的思路进行复习,整体设计脉络清晰,框架结构性强。给学生提供了较多自己学习,自己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强化学习的效果;

2、本节课在分析例题的时候注重利用黑板画图边讲边划,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师生互动的效果不错。

3、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很多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区时的转换,河 流的偏转问题等等,用课本中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能

力。因此在本节课中也提出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问题,比方说联系到即将到来的南非世界杯,让学生计算我们中国球迷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决赛,引起了学生探究问题浓厚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离不开地理。

4、本节课对于各个会考考点的突破,注意到由简及难的一个递进引导教学过 程,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和领悟知识点,让学生在知识点的各个击破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关于例题的安排基本上是一个考点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就够了,设计 之初因为考虑到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问题是以前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于是就多加了两道例题,导致学生重复练习,课堂教学显得有点不够紧凑,教学效果打了点折扣,不如预期中好。

2、在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较多的自己思考和解题的时间,但是在讲解的时候让 学生站起来讲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解题的时间较少,如果在这个部分加强引导而不是自己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地球的运动(一)》复习教案

政史地 徐鑫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考条目要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用图来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同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通过画图和计算,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的能力。

3、通过相关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 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跟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掌握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方法;掌握判读太阳光照图的方法。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复习《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三大考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一般特征,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的,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复习前两大知识点。请大家先拿出复习学案,完成第一块知识点的回顾。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与填写(略)。

(5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抽一位学生回答他所填写的内容。)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内容展示在PPT上,学生回答有误时做适当地讲解:

(在知识梳理完成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复习学案中的例1~例3)

[经典例题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可以判断:该图为从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越靠近赤道,自转线速度越大,地球上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角速度均为15 º /小时;第3题只需要判断四个城市哪个最靠近赤道,哪个城市的自转线速度就最大。

【答案】1、北半球;2、DABC,相等;3、

C

[经典例题2] 1、读图回答问题:下图中,地球由④运行到①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特点是 。

2、下列有关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至日速度最慢 B、夏至日速度在变慢

C、冬至日速度最快 D、冬至日速度在变快

【解析】1、④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此时为冬至日,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判断①为春分日,而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有个1月初时近日点,是太阳公转速度最快的时候,所以地球由④运行到①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再变慢的;2、夏至日不是远日点,所以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不是最慢的,冬至日也不是近日点,因此 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也不是最快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在靠近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地方,所以夏至日速度在变慢,冬至日速度在变快是正确的。

【答案】1、先变快,再变慢;2、BD

[过渡]:刚刚我们对考点一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一些经典例题来巩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考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样请大家拿出学案,按照会考要求先自己梳理下知识点。(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内容,教师展示幻灯片)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现象。

[提问]说到昼夜交替现象,首先考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之分呢?

[学生回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点评]回答得非常好。讲到昼夜交替,就必然会涉及到晨昏线,昼夜交替 与晨昏线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大家要学会判读不同日照图中的晨昏线。

[考点分析]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多媒体展示]

[提问]请问线AB是晨线还是昏线?

[学生回答] AB是晨线。

[提问]你们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学生回答]略。

[归纳规律]判断方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线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拓展链接

]

[提问]请问在这张俯视图中,哪一条线是晨线?哪一条线是昏线?

[学生回答]bc是晨线,ab是昏线。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 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考点分析]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经典例题3]下面四幅物体水平运动偏向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的是( )

(其中实线表示运动方向,虚线表示偏转方向)

【解析】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可采用“左右手法则”, 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

【答案】BD

[经典例题4]某条河流自西向东流,在两岸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流对其南岸冲刷严重。根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A、北半球 B、赤道 C、南半球 D、南北半球都有可能

【解析】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规律时,

【答案】BD

[归纳总结] 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可以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的方向,大气环流等等,因此大家要注意把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过渡]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晚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此,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个现象是产生了地方时。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复习。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其相关时间计算(c) ① 同一经线上 地方时 相同,经度每隔 15° ,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全球划 分为 24 个时区每一个时区都以该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注意:北京时间就是东 八 区的区时.)

②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注意:1、东加西减:在已知地点东面的要“+”;在已知地点西面的要“-”;2、相隔时区数: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相减;分别是东西时区时相加即可。)

[经典例题5]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将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点30分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已知约翰内斯堡在东二区,请问中国的球迷什么时候可以观看比赛直播?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已知约翰内斯堡在东二区,中国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得区时,所以可以判断北京在约翰内斯堡的东侧,且区时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直播时间=20时30分+ 6小时=26时30分,即中国的球迷可以在2010年7月12日02:30观看比赛直播。

【答案】2010年7月12日02:30

[经典例题6]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则甲、乙的时间分别为:( )

A.8时和14时 B.9时和15时 C.15时和9时 D.14时和8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AO为晨线,又因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6点钟,可以判断出AO的区时为6点,而甲点所在的经线与经线AO差了45°,所以甲的时间为6+3=9点,乙点所在的经线与甲差了90°,所以乙的时间=9+6=15点。

[教师点评小结]这道题主要就是考大家能否从俯视图中获取时间的信息,这张图隐含着三个时间信息,就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6点钟,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是18点钟,经线CO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因此是正午12点。大家注意这个规律的应用。

[过渡]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个知识点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先请一个学生来讲之前完成的学案里的知识点梳理的答案,然后用多媒体把这部分内容投影给学生看)

[知识清单]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4、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 180°经线 ,经线穿行的折线(又称 日界线 )。该线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 晚 一天

②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减一天 ,自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加一天 ,时刻 不变 。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叫一个学生讲讲他的答案以及计算过程。

【解析】这道题目里有一个小陷阱,就是题中告诉的是北京时间,而让你求的是12区的时间,因此,要先把北京时间换算成12区的区时,然后再穿越日界线计算最后的时间。

【答案】B

[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复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希

望大家课后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加强练习,尤其是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其相关时间计算这个知识点要多加练习。

[随堂练习]见学案。

[教师板书]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强调学生在自己的思考理解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有:

1、首先这是一节会考复习课而不是新课,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理解,又强 调计算和分析能力,因此整节课采取了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完成会考考点的知识梳理,再链接相关例题让学生实际去解决,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总结的思路进行复习,整体设计脉络清晰,框架结构性强。给学生提供了较多自己学习,自己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强化学习的效果;

2、本节课在分析例题的时候注重利用黑板画图边讲边划,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师生互动的效果不错。

3、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很多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区时的转换,河 流的偏转问题等等,用课本中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能

力。因此在本节课中也提出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问题,比方说联系到即将到来的南非世界杯,让学生计算我们中国球迷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决赛,引起了学生探究问题浓厚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离不开地理。

4、本节课对于各个会考考点的突破,注意到由简及难的一个递进引导教学过 程,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和领悟知识点,让学生在知识点的各个击破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关于例题的安排基本上是一个考点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就够了,设计 之初因为考虑到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问题是以前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于是就多加了两道例题,导致学生重复练习,课堂教学显得有点不够紧凑,教学效果打了点折扣,不如预期中好。

2、在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较多的自己思考和解题的时间,但是在讲解的时候让 学生站起来讲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解题的时间较少,如果在这个部分加强引导而不是自己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相关文章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查看


  • 地球公转 教案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咸宁学院 倪晓丹 分析知识类型:按学科性质分,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按地理知识本身属性分,本节内容属于地理理论知识自然地理结构,而以"自然地理环境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紧扣可持续发展 ...查看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 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教学内容] 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钢笔 [教学安排] 20分钟 [教学过程] [新课 ...查看


  • 大气环境教案
  •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教案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刘 倞 课标要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形成的因果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纲解读: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_知识点复习教案
  • 坤 凡 教 育 学 科 教 师 讲 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课前十分钟] 1.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a B.b .d C.c D.a ...查看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记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并能解释自转.公转的基本运动规律 2区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 3比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记住五带的划分(名称.界限. ...查看


  •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导学提示] 内容精析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的影响: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章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大阳高度的变化.昼夜 ...查看


  • 地球的运动教案
  •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 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六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