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隋唐政治的新格局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隋朝和唐朝的建立;
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
③科举制
理解:理解隋唐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三、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51-54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隋朝和唐朝的相继建立★:
1、 AD581年 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AD589年统一全国
探究1:想一想,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AD618年 杨广(隋炀帝)被杀,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探究2:课后整理复习中国古代史关于隋唐此段历史的时间顺序及大事记
二、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
思考1:隋唐为何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自秦汉以来,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②隋唐大一统后,为巩固政权的需要;(结束了长达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据)
③东汉末年以来,皇族衰弱,相权加强,以至于宰相篡位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3: 想一想,政事堂有何作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探究4:
(1)请根据秦朝与隋唐的政治制度,在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
(2)从上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得出,从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发生了怎么样的演变? 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性问题?
思考2: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有何积极意义?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并且都对皇帝负责,这就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探究5:三省六部制是否真的有利于加强皇权? 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这是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但是,虽说宰相权利分散,无法专权,然而由于唐代三省制的执行比较严格,皇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说当时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所谓加强皇权只是相对的。
三、科举制★
探究6:回顾、思考、整理从秦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逐渐健全,
北宋及元明清进一步完善。
2、实行原因:
3、特点:科举取士,士不分门第高下,人不问世家寒门。考察的重点由原先的重才德门
第转变为重学识能力。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的选举精神。
4、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
5、考试形式:科举形式有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杂文。
6、考生来源:①生徒: ②乡贡:
思考3:隋唐科举制有何弊端?
与前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只能说相对公开、公平。
比如:
①乡贡考生的推荐和考核存在舞弊行为;
②考生进贡院答题有时让带书有时不让;
③科考结束后,也就是在放榜之前礼部将录取名单上报丞相征求其意见;
④进士科考试之前,考生往往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变成卷,投献给主考官或有地位的人,以表现自己;
⑤隋唐科举不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
⑥科考舞弊等等之类的事情
思考4:如何评价科举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废弃了以血缘、门第、德行为主的选官标准,转而重视士子的学识能力。就政治方面而言:科举制使中央得以网络天下人才,扩大了地主阶级的政权统治基础;就社会方面而言:科举制有效抑制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就文化方面而言,科举制使广大士人醉心于功名的同时,也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收获与反思】
第13课 隋唐政治的新格局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隋朝和唐朝的建立;
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
③科举制
理解:理解隋唐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三、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51-54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
一、隋朝和唐朝的相继建立★:
1、 AD581年 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AD589年统一全国
探究1:想一想,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AD618年 杨广(隋炀帝)被杀,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探究2:课后整理复习中国古代史关于隋唐此段历史的时间顺序及大事记
二、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
思考1:隋唐为何实行三省六部制?
①自秦汉以来,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②隋唐大一统后,为巩固政权的需要;(结束了长达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据)
③东汉末年以来,皇族衰弱,相权加强,以至于宰相篡位事件时有发生;
探究3: 想一想,政事堂有何作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示意图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探究4:
(1)请根据秦朝与隋唐的政治制度,在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
(2)从上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得出,从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发生了怎么样的演变? 反映了什么样的实质性问题?
思考2: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有何积极意义?
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并且都对皇帝负责,这就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探究5:三省六部制是否真的有利于加强皇权? 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这是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但是,虽说宰相权利分散,无法专权,然而由于唐代三省制的执行比较严格,皇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说当时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所谓加强皇权只是相对的。
三、科举制★
探究6:回顾、思考、整理从秦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逐渐健全,
北宋及元明清进一步完善。
2、实行原因:
3、特点:科举取士,士不分门第高下,人不问世家寒门。考察的重点由原先的重才德门
第转变为重学识能力。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的选举精神。
4、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
5、考试形式:科举形式有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杂文。
6、考生来源:①生徒: ②乡贡:
思考3:隋唐科举制有何弊端?
与前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只能说相对公开、公平。
比如:
①乡贡考生的推荐和考核存在舞弊行为;
②考生进贡院答题有时让带书有时不让;
③科考结束后,也就是在放榜之前礼部将录取名单上报丞相征求其意见;
④进士科考试之前,考生往往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变成卷,投献给主考官或有地位的人,以表现自己;
⑤隋唐科举不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
⑥科考舞弊等等之类的事情
思考4:如何评价科举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废弃了以血缘、门第、德行为主的选官标准,转而重视士子的学识能力。就政治方面而言:科举制使中央得以网络天下人才,扩大了地主阶级的政权统治基础;就社会方面而言:科举制有效抑制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就文化方面而言,科举制使广大士人醉心于功名的同时,也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收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