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教学案例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主讲教师:陈 磊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课件。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设计:

5、教学过程

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

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 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 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光学显微镜。

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 生:学生活动。 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 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

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 生:演示。 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 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

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

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

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主讲教师:陈 磊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课件。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设计:

5、教学过程

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

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 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 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光学显微镜。

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 生:学生活动。 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 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

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 生:演示。 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 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

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

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

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


相关文章

  • 练习使用显微镜公开课教学设计
  •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执教:曾婉怡 一.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我们充分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查看


  • 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 ...查看


  • 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 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 ...查看


  • 怎样放得更大研究课教学设计
  • <怎样放得更大> 研究性教案:缙云县溶江乡中心小学 钭永华 [教材分析] <怎样放得更大>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第四课.本课将将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 ...查看


  •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教学设计 连云港海头初级中学 朱文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 ...查看


  • 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
  • 第一单元 望远镜里的天空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即要求学生"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则会发散"."了解常用的光学仪器(如望远镜)的主要结 ...查看


  •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我和我的学生们借助实验室显微镜认识了水滴里的微生物,酸奶中的乳酸菌,食品上的霉.洋葱的表皮细胞等. 微生物一个陌生的字眼,显微镜一种陌生的仪器,而我也已经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 ...查看


  •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