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竞赛作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李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了这首诗寄给他。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像“玉壶冰心”那样纯洁无瑕,却因“不护细行”的罪名被贬谪到荒远的龙标去,显然是受到被人的谗枉。所以,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写下了这首诗,从远道寄给好友,给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上的支持。

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这比寄封书信或今人打个电话以示问候,要浪漫得多了。

这首诗以写景发端,落笔不凡。“杨花落尽子规啼”是眼前景,点名节令,而它的艺术功能更在于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作者以象征手法描写杨花漂落无定,唤起读者的关于王昌龄漂泊远方的联想,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鸣声,容易触发起游宦他乡的人们心头的苦楚。

“五溪”已是僻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要远,看一个“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显出来。这首诗,本应先写“闻道”句,起句直承诗题,再写“杨

花”句,而李白却采用了倒卷的技巧,这主要是强化首句,创造意境,造成先声夺人的笔势。

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所以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也确乎多情,接受了诗人的托付,“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的莫大精神慰藉。人格化的表情手段,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这种诗境,既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熏染,又有诗人的独创。

这首诗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诗人李白将月亮人格,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艺术个性。

指导教师 高云宏

《春望》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万伏锦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八月,杜甫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文章一开始以“国破”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语点明季节,诗人眼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这首诗的三、四句让我们体会到,因为感伤,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流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反而会更加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得到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以头发稀、短更添一层感叹,使诗的意蕴更丰富,增添了诗的感染力,表达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总之,这首诗开篇两句写国都被盘踞占领,城池破败,四处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三四句移情于花草,花应时而放,鸟因春天而啼鸣。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寓无限悲伤之情。后四句由前文触发而来,又有所发展。诗人眺望春景,想念家人,将所有感情概括无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指导教师 高云宏

《过零丁洋》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高欣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再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这条银河中有我最喜欢的一颗星星,那就是唐宋的诗词。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首名作《过零丁洋》,让我获益颇多。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作者在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首句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这么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都是因为自己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在官场和战场遭逢了数不清的险难。“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心酸和遗憾。

三四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坚持抗元的宋军已退至广东沿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恰当不过了。“雨打萍”三字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中状元后,文天祥历任刑部及多个地方官员。元军南

侵后,文天祥赴敌营谈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到通州,渡海南归,祥兴元年战败被俘,其一生浮沉,其实比“雨打萍”还要惨。

五六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惶恐滩是赣江中的一个险滩,文天祥兵败后曾经从这儿经过,当时的惶恐心情正与地名暗合。零丁洋又写作伶仃洋。当文天祥被俘后押经零丁洋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正与地名暗合。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人被俘后,跌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最终被害。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在史册上熠熠生辉。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指导教师 高云宏

《相见欢》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金香玉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之中,诗词是一朵瑰丽的奇葩。优秀的古诗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诗词不仅仅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更是思想的餐餐盛宴,尤其是我最喜欢的《相见欢》。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亡国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作品就是写这种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念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孓然一生,也映照着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需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

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上阕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

“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偶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面对如此寂寞之景,人何以堪?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个人离群索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行,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这首词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情极其自然,整首词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

指导教师 高云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李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了这首诗寄给他。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像“玉壶冰心”那样纯洁无瑕,却因“不护细行”的罪名被贬谪到荒远的龙标去,显然是受到被人的谗枉。所以,李白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写下了这首诗,从远道寄给好友,给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上的支持。

这首诗的显著特色是想象奇特。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这比寄封书信或今人打个电话以示问候,要浪漫得多了。

这首诗以写景发端,落笔不凡。“杨花落尽子规啼”是眼前景,点名节令,而它的艺术功能更在于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作者以象征手法描写杨花漂落无定,唤起读者的关于王昌龄漂泊远方的联想,杜鹃发出“不如归去”的啼鸣声,容易触发起游宦他乡的人们心头的苦楚。

“五溪”已是僻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要远,看一个“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显出来。这首诗,本应先写“闻道”句,起句直承诗题,再写“杨

花”句,而李白却采用了倒卷的技巧,这主要是强化首句,创造意境,造成先声夺人的笔势。

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所以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也确乎多情,接受了诗人的托付,“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的莫大精神慰藉。人格化的表情手段,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这种诗境,既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熏染,又有诗人的独创。

这首诗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诗人李白将月亮人格,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艺术个性。

指导教师 高云宏

《春望》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万伏锦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八月,杜甫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文章一开始以“国破”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语点明季节,诗人眼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这首诗的三、四句让我们体会到,因为感伤,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流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反而会更加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得到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以头发稀、短更添一层感叹,使诗的意蕴更丰富,增添了诗的感染力,表达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总之,这首诗开篇两句写国都被盘踞占领,城池破败,四处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三四句移情于花草,花应时而放,鸟因春天而啼鸣。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寓无限悲伤之情。后四句由前文触发而来,又有所发展。诗人眺望春景,想念家人,将所有感情概括无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指导教师 高云宏

《过零丁洋》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高欣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再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这条银河中有我最喜欢的一颗星星,那就是唐宋的诗词。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一首名作《过零丁洋》,让我获益颇多。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作者在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首句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这么多年来吃尽千辛万苦,都是因为自己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在官场和战场遭逢了数不清的险难。“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心酸和遗憾。

三四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当时,大宋江山基本上被元军占领,坚持抗元的宋军已退至广东沿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是再恰当不过了。“雨打萍”三字则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中状元后,文天祥历任刑部及多个地方官员。元军南

侵后,文天祥赴敌营谈判,被扣留。后从镇江逃脱,流亡到通州,渡海南归,祥兴元年战败被俘,其一生浮沉,其实比“雨打萍”还要惨。

五六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惶恐滩是赣江中的一个险滩,文天祥兵败后曾经从这儿经过,当时的惶恐心情正与地名暗合。零丁洋又写作伶仃洋。当文天祥被俘后押经零丁洋时,孤苦伶仃的感觉正与地名暗合。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一联绝对。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人被俘后,跌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最终被害。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永远在史册上熠熠生辉。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指导教师 高云宏

《相见欢》鉴赏

黄花塘中学二(1)班 金香玉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之中,诗词是一朵瑰丽的奇葩。优秀的古诗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诗词不仅仅是华丽词藻的堆砌,更是思想的餐餐盛宴,尤其是我最喜欢的《相见欢》。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亡国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作品就是写这种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念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孓然一生,也映照着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需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

天相对,怎不感到寂寞!上阕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

“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偶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面对如此寂寞之景,人何以堪?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个人离群索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行,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这首词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情极其自然,整首词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

指导教师 高云宏


相关文章

  • 作文诗歌竞赛
  • 春风语 我是一缕春风 悄悄地我来到人间 吹化了残雪 吹绿了树枝 吹蓝了天空 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 吹开了孩子们的笑容 我来了,我轻快地奔跑着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破土而出的春笋 姹紫嫣红的花儿 淅淅沥沥的春雨 都随我一起为春天增添一份生机 我的 ...查看


  • 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试卷
  • 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试卷 (初中组)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诗歌默写.默写王湾的诗歌<次北固山下>(10分) 二.诗歌鉴赏(20分)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回答: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qu ...查看


  • [夜宿杨柳岸其三]诗歌
  • 夜宿杨柳岸 独酌杨柳岸,青草绕荒园. 举杯问明月,何时故人还? [每天一笑]老师请我去学校一趟,给我看了10岁女儿写的作文<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你长得不漂亮,课也讲得一般,还没时间找男朋友,再耽误下去就没人要了!女生 ...查看


  • 第九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竞赛(初中组)
  • 第九届江苏省中学生作文竞赛开赛啦!这可是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的十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之一哦,初中组的竞赛组织工作由江苏教育报刊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具体负责.欢迎热爱写作的你积极参与! 一.竞赛流程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查看


  • 历届楚才杯作文题目
  • 第26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题(2010)武汉赛场题目 请参赛选手在所属年级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跨年级选题成绩无效.说明:每个年级组的第三道题目为科普(科幻)类命题. 小学三年级1.淘气包2.争吵以后3.如果我有 ...查看


  • 高中竞赛作文题
  • <中学生优秀作文>2011-2012年度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本届作文大赛总主题:向着太阳奔跑 赛事程序: 一.初赛阶段 由各校根据"为了明天的美好"为主题的初.高中组初赛试题组织学生投稿,各校经过初 ...查看


  • 活动总结:作文竞赛
  • 5月24日晚自习时,我校组织了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各班在初赛的基础上,推选了五名学生参加学校的决赛.这次活动,不但是对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水平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我校各班平时 ...查看


  • 第26届中国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试题
  • 第26届中国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试题(2010) 请参赛选手在所属年级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跨年级选题成绩无效.说明:每个年级组的第三道题为科普(科幻)类命题. 小学三年级 1.淘气包 2.争吵以后 3.如果我有翅膀 ...查看


  • 北京历年高考作文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 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