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思维的缺点
我们讲这个类比的时候,讲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形式逻辑有三个重要内容,大家知道是什么?概念、判断与推理。我们的中医的概念上有严重的问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导致了分歧繁多。
举个例子,柴胡劫肝阴。我们在讨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指出柴胡劫肝阴的条件。这就导致什么呢,有的人说柴胡不劫肝阴。人家老中医一辈子用柴胡多啦,劫什么肝阴?对吧,因为他治内科病。还有心血管的,他说,这个用柴胡劫肝阴见得多啦,吃完这个柴胡以后血压增高的多啦。柴胡皂苷可以升高血压的嘛。到温病那就说,这个柴胡劫肝阴的多啦;在伤寒那就说柴胡一辈子没见过劫肝阴。为什么?因为柴胡劫肝阴,仅仅见于阴虚阳亢的患者,用了柴胡可以增加损伤,比如说它升高血压。在没有阴虚阳亢的患者,柴胡不劫肝阴。
柴胡劫肝阴我就见过,不止一例。大家都知道一贯煎不用柴胡,一个阴虚阳亢的病人,水不涵木,用了柴胡以后,血压到200mmHg,很危急。小柴胡汤柴胡用30g也没事。如果你想要服药的剂量大,单味柴胡的话也可以很大,但是如果有典型阴虚阳亢的人,这个是需要非常的警惕。伏邪温病有一个青蒿鳖甲汤,用的是青蒿,一贯煎用的是茵陈、川楝子,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中医强调用柴胡升阳,如果他没有升阳的作用,你怎么去解释补中益气汤中它用柴胡呢?都说柴胡能够升阳,那阴虚阳亢的病人他能升阳吗?
阴虚阳亢也不见得就不能用柴胡,有滋水清肝饮,它用大量的地黄去煎之。我们逍遥散也爱加地黄,丹栀逍遥散的时候加一个地黄配逍遥散,我们的龙胆泻肝汤也喜欢用地黄去煎之,它这个都有截断的意思。
柴胡劫肝阴,前人留下这句话指出柴胡用错了,或者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他没把这个推理过程给出来。有的领会是所有的推理都是劫肝阴,有的领会是所有人都不劫肝阴,其实这两个领会都有问题。中医经常出现这些类似错误的,或者说指的值得推敲或商榷的表达。
我们中医这种问题非常的多。我们讲概念的时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我们讲推理的时候,大前提、小前提不清楚。所以我们的逻辑思维是不严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引入西方形式逻辑的观点。形式逻辑诞生于西方,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的时候,亚里士多德他们那个年代。我们中国没有引用这个形式逻辑,我们注重的是形象思维。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概念内涵、外延不清楚,我们的判断,大前提、小前提不清楚。所以就出现很多类似柴胡劫肝阴、柴胡不劫肝阴,肿瘤不能用附片、肿瘤就要用附片的争论。一直争,争了几百年还在争,这就是中医思维的缺陷。
三、中医思维的缺点
我们讲这个类比的时候,讲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形式逻辑有三个重要内容,大家知道是什么?概念、判断与推理。我们的中医的概念上有严重的问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导致了分歧繁多。
举个例子,柴胡劫肝阴。我们在讨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指出柴胡劫肝阴的条件。这就导致什么呢,有的人说柴胡不劫肝阴。人家老中医一辈子用柴胡多啦,劫什么肝阴?对吧,因为他治内科病。还有心血管的,他说,这个用柴胡劫肝阴见得多啦,吃完这个柴胡以后血压增高的多啦。柴胡皂苷可以升高血压的嘛。到温病那就说,这个柴胡劫肝阴的多啦;在伤寒那就说柴胡一辈子没见过劫肝阴。为什么?因为柴胡劫肝阴,仅仅见于阴虚阳亢的患者,用了柴胡可以增加损伤,比如说它升高血压。在没有阴虚阳亢的患者,柴胡不劫肝阴。
柴胡劫肝阴我就见过,不止一例。大家都知道一贯煎不用柴胡,一个阴虚阳亢的病人,水不涵木,用了柴胡以后,血压到200mmHg,很危急。小柴胡汤柴胡用30g也没事。如果你想要服药的剂量大,单味柴胡的话也可以很大,但是如果有典型阴虚阳亢的人,这个是需要非常的警惕。伏邪温病有一个青蒿鳖甲汤,用的是青蒿,一贯煎用的是茵陈、川楝子,都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中医强调用柴胡升阳,如果他没有升阳的作用,你怎么去解释补中益气汤中它用柴胡呢?都说柴胡能够升阳,那阴虚阳亢的病人他能升阳吗?
阴虚阳亢也不见得就不能用柴胡,有滋水清肝饮,它用大量的地黄去煎之。我们逍遥散也爱加地黄,丹栀逍遥散的时候加一个地黄配逍遥散,我们的龙胆泻肝汤也喜欢用地黄去煎之,它这个都有截断的意思。
柴胡劫肝阴,前人留下这句话指出柴胡用错了,或者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他没把这个推理过程给出来。有的领会是所有的推理都是劫肝阴,有的领会是所有人都不劫肝阴,其实这两个领会都有问题。中医经常出现这些类似错误的,或者说指的值得推敲或商榷的表达。
我们中医这种问题非常的多。我们讲概念的时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楚。我们讲推理的时候,大前提、小前提不清楚。所以我们的逻辑思维是不严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引入西方形式逻辑的观点。形式逻辑诞生于西方,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的时候,亚里士多德他们那个年代。我们中国没有引用这个形式逻辑,我们注重的是形象思维。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概念内涵、外延不清楚,我们的判断,大前提、小前提不清楚。所以就出现很多类似柴胡劫肝阴、柴胡不劫肝阴,肿瘤不能用附片、肿瘤就要用附片的争论。一直争,争了几百年还在争,这就是中医思维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