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使得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和非凡的意境,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诗情 比喻 夸张 语言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李白的诗歌往往都是在尽情的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跳跃流动的内在韵律,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歌唱。例如其传世名篇《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血。”以黄河骑行,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喧宾夺主,快人快语之情态,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尾呼应“悲白发”,大开大合,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诗情忽涨忽弛,忽悲忽喜,可谓行云流水。

(二)超现实的幻想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往往会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气力惊人的幻想。而这些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

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觉得愁绪所感染。这便是李白诗歌传诵千年的魅力所在。

(三) 高度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无疑强力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超乎常理,他大胆的运用夸张制造离奇意向,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这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而这些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的想象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无端。

(四)明丽疏朗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为明丽,一为疏朗。前者是就意象的色彩、格调而言;后者是就意象间的组合特点而言。二者又互为因果地统一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中。李白喜欢明丽的色彩,不喜欢灰暗的色彩,追求一种明朗的格调。即使描写灰冷的景物,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并不给人壅塞窒闷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昂扬、明朗的基调流贯其中。正由于追求色彩的明丽,格调的明快,李白诗歌意象间的组合有一种疏朗之气。同样,追求这种疏朗之气,又有助于明丽、明快之风的表达。

(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李白诗歌,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得益于他自由豪放的个性,和清水芙蓉般的语言。诗句应情而生,任情真率,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却能出神人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好像根本不收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而这,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为强大后盾。由于他能够从形式主义的诗风和声调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谁家玉笛暗

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诗的语言冲口而出,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 造语天然而又神气活现。这种天然浑成,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在李白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饶卓颖,《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南方论

坛》2006年第4期

2、 石岩,《好奇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承德职业学院报》,2007年第12期

3、 杨学敏,《“浪漫”而非“主义”——简论浪漫主义在李白阐释中的有

效》,《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4、 彭树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现代语文(文学研

究)》,2007年第12期

5、 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文教资料》,2010年第14

6、 王俊洲,《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9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使得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和非凡的意境,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诗情 比喻 夸张 语言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李白的诗歌往往都是在尽情的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跳跃流动的内在韵律,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歌唱。例如其传世名篇《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血。”以黄河骑行,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喧宾夺主,快人快语之情态,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尾呼应“悲白发”,大开大合,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诗情忽涨忽弛,忽悲忽喜,可谓行云流水。

(二)超现实的幻想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往往会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气力惊人的幻想。而这些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

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觉得愁绪所感染。这便是李白诗歌传诵千年的魅力所在。

(三) 高度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无疑强力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超乎常理,他大胆的运用夸张制造离奇意向,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这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而这些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的想象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无端。

(四)明丽疏朗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为明丽,一为疏朗。前者是就意象的色彩、格调而言;后者是就意象间的组合特点而言。二者又互为因果地统一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中。李白喜欢明丽的色彩,不喜欢灰暗的色彩,追求一种明朗的格调。即使描写灰冷的景物,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并不给人壅塞窒闷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昂扬、明朗的基调流贯其中。正由于追求色彩的明丽,格调的明快,李白诗歌意象间的组合有一种疏朗之气。同样,追求这种疏朗之气,又有助于明丽、明快之风的表达。

(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李白诗歌,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得益于他自由豪放的个性,和清水芙蓉般的语言。诗句应情而生,任情真率,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却能出神人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好像根本不收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而这,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为强大后盾。由于他能够从形式主义的诗风和声调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谁家玉笛暗

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诗的语言冲口而出,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 造语天然而又神气活现。这种天然浑成,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在李白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饶卓颖,《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南方论

坛》2006年第4期

2、 石岩,《好奇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承德职业学院报》,2007年第12期

3、 杨学敏,《“浪漫”而非“主义”——简论浪漫主义在李白阐释中的有

效》,《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4、 彭树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现代语文(文学研

究)》,2007年第12期

5、 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文教资料》,2010年第14

6、 王俊洲,《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9


相关文章

  • 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
  • 摘要: 内敛.平静.重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含蓄美是李白诗歌风格特色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在李白研究领域,往往只提李白诗歌的浪漫.外向.夸张.激越.奔放.壮阔的一极,而缺乏对于另一极的研究.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之美,与李白接受的儒.道文化,前 ...查看


  •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 2008/06/15 02:22   [论文 ] [中心论点]: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意境深远,雄奇豪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自然,旋律活泼奔放,句式参差错落. [ ...查看


  •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 ...查看


  • 论李白诗作
  •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查看


  • 从_梦游天姥吟留别_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饶卓颖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 ...查看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查看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 ...查看


  • 浅析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 目录 第一章 诗仙的一生游历··································1 第二章 诗仙的浪漫主义情怀······························3 第三章 诗仙的现实主义情怀············ ...查看


  • l李白诗歌精选.诗歌特点分析文档
  • 谪仙人 唐代诗人李白诗歌特点 个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