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导学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 2.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藏”、 “卷”、 “供”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课内探究】

1、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近在咫尺: 无与伦比:

2、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最后一段“在这里,我见到了最……,最……”五个“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默读课文每一段,并结合课后“金钥匙”,想想课文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提纲应简明、明确,比如用一个词。

课文第(2)自然段 课文第(3)自然段 课文第(5)自然段 【当堂检测】

1、辨一辨,组词语。

稞( ) 碗( ) 伦( ) 耗( ) 棵( ) 豌( ) 论( ) 牦( ) (二)生字变调组词,比比谁的本领高。

zàng( ) ōng( ) ǔ( )藏 供 曲 áng( ) òng( ) ū

课文第(4)自然段

鬼斧神工:( ) 飘逸:

(三)照样子,写词语。

----------- ----------- ------------- --------

1

荒山秃岭: 浩浩荡荡 匆匆忙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深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领略本课的说明方法。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许多地区至今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

2.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歌曲、图片等)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文中引用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探究点二:第4自然段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 )、( )的特点。( )、( )最能证明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

2

实战演练:课文中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

(2)青藏高原60℅~70℅的生物物种集中在这里,仅杜鹃花就有154种。( ) 【拓展练习】

1、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导游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2、你知道这些世界之最吗?读一读,连线。

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俄罗斯贝加尔湖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太平洋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浙江潮》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 能理解古文《浙江之潮》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南宋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诗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盛”、 “系”、 “涨”、 “闷”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熟读古文《浙江之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理解古文的大意。 1. 既望: 2. 以至: 3. 方: 4. 海门: 5. 既而: 6. 玉城雪岭:7. 际天: 8. 激射: 9. 沃: 10. 郭: 译文: 探究点二:文章从形、色、声、势四方面来写浙江之潮的伟观。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形: 色: 声: 势: 探究点三: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品读朗诵】

“金钥匙”:学习古文,要放声朗读。要读熟,最好背诵下来。将

3

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潮来的气势和古文特有的韵味。 【练习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浙( ) 贯( ) 感( ) 斋( ) 淅( ) 惯( ) 撼( ) 吝(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浙江潮》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对比阅读,学习和领悟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3.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描写方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钱塘潮形成的原因: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4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 若隐若现: 2.人山人海: 3. 山崩地裂:

4. 惊心动魄: 5. 猝不及防: 探究点二:

课文是按 → → 的顺序来写的。潮来了,作者先听到远处传来 ,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 ,好像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 探究点三:

4、5自然段写的是钱塘江 时的壮观景象,从描写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由 到 的顺序观察的。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是从 角度写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气势;“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是从 的角度写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气势。 【品读对比】

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针对练习】

1. 判断下列各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天天沃日,势极雄豪。( )

( 2)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

2. 片段练习:《课间》

5

《红树林》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题解析】

“红树林”,指的是海南岛琼山的海上奇观—海上森林。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曲”、 “恶”、 “冠”、 “划”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婀娜: 倘若: 贫瘠: 绚丽多姿:

6

风和日丽: 盘根错节: 世外桃源: 探究点二: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写出课文的提纲。 1. 2. 3. 4. 5. 【练习拓展】

《红树林》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拓展练习】

1、红树林不仅绚丽多彩,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海上卫士呢!请写出下列动植物的高尚品质。

1. 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培养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 体会红树林的精神,从而歌颂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知识链接】

“借赞美一种事物的精神来赞美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升华”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默读第2自然段,我懂得这个片段写了 时候和 时候的红树林。“绿浪”在这里指的是 。

探究点二:课文第三自然段,近观红树林的感觉是 ,树干 ,花朵 。 探究点三:从“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以及“抵御狂风恶浪,减少海啸带来的自然灾害”等词句,你感受到红树林有怎样的品质?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7

(1)荷花 。 (2)梅花 。 (3)狗 。 (4)蚂蚁 。 2、智慧摩天轮。

下列诗句中,填上不同的植物名称。 (1)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2)咬定青山不放 ,立根原在破岩中。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4)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填空。

( )的树冠 ( )的幽香 ( )的红树林 ( )的根系 ( )的初春 ( )的身躯 ( )的梦 ( )的世界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语文天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前预习】

1.在书的字里行间抄写摘录笔记中的词语句子。 2.在课本上完成第17页的《读一读》习题。 3.预习第18页《读一读》中的古诗名句。 【课内交流】

1. 对子间互读摘录笔记中的词句,并检查书写的正确性。 2. 交流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怎样称呼“四兄妹”。

3. 小组交流《读一读》的学习理解后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拓展阅读《海市》。

2. 进行 “畅所欲言”“ 、 初显身手” 。 【课前预习】

1. 熟读短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 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

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如何理解“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简单”这句话。

本组发现: 【训练拓展】

选字填空。

【漓 篱 璃】淋( ) ( )笆 ( )江 玻( ) 【峡 狭 挟】 ( )窄 山( ) ( )持 ( )谷 【飘 漂 瓢】 ( )扬 ( )泼 ( )泊 ( )洒

8

【倘 徜 淌】 ( )若 ( )徉 流( ) ( )使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 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 2. 熟读并背诵18页的名言。 (二)预习自测:

1. 交流你搜集的海市蜃楼的资料。 2. 同桌互相背诵18页的名言。 二、探究案: 探究点一:畅所欲言

1. 选择不同的话题,小组内展开谈话:把自己查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处奇观。 (2)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2. 点评。

3.一起欣赏《泰山日出》。 本组发现:谈收获。

9

探究点二:初显身手 1. 构思指导:

(1)以探险经历为线索。 (2)体现情节的曲折。 (3)注意气氛的烘托。 2. 欣赏范文《火星历险记》。 3. 列习作提纲。 三、训练案。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山( )地( ) ( )斧( )工 惊( )动( ) ( )不及( ) 人声( )( ) ( )危不( ) 淋漓( )( ) ( )根( )节 2.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虽然…但是 不管…都 不但…还 因为…所以 (1)爸爸妈妈想尽什么办法安慰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3)西藏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西藏有世界最深的峡谷。

(4)天马象征着正在腾空飞速前进的中国。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 2.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藏”、 “卷”、 “供”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课内探究】

1、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近在咫尺: 无与伦比:

2、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最后一段“在这里,我见到了最……,最……”五个“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默读课文每一段,并结合课后“金钥匙”,想想课文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练习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提纲应简明、明确,比如用一个词。

课文第(2)自然段 课文第(3)自然段 课文第(5)自然段 【当堂检测】

1、辨一辨,组词语。

稞( ) 碗( ) 伦( ) 耗( ) 棵( ) 豌( ) 论( ) 牦( ) (二)生字变调组词,比比谁的本领高。

zàng( ) ōng( ) ǔ( )藏 供 曲 áng( ) òng( ) ū

课文第(4)自然段

鬼斧神工:( ) 飘逸:

(三)照样子,写词语。

----------- ----------- ------------- --------

1

荒山秃岭: 浩浩荡荡 匆匆忙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雅鲁藏布大峡谷》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深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领略本课的说明方法。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6009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许多地区至今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堪称世界之最。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

2.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歌曲、图片等)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文中引用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探究点二:第4自然段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 )、( )的特点。( )、( )最能证明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

2

实战演练:课文中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

(2)青藏高原60℅~70℅的生物物种集中在这里,仅杜鹃花就有154种。( ) 【拓展练习】

1、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导游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2、你知道这些世界之最吗?读一读,连线。

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俄罗斯贝加尔湖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太平洋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浙江潮》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 能理解古文《浙江之潮》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 南宋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诗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盛”、 “系”、 “涨”、 “闷”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熟读古文《浙江之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理解古文的大意。 1. 既望: 2. 以至: 3. 方: 4. 海门: 5. 既而: 6. 玉城雪岭:7. 际天: 8. 激射: 9. 沃: 10. 郭: 译文: 探究点二:文章从形、色、声、势四方面来写浙江之潮的伟观。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形: 色: 声: 势: 探究点三: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品读朗诵】

“金钥匙”:学习古文,要放声朗读。要读熟,最好背诵下来。将

3

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潮来的气势和古文特有的韵味。 【练习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浙( ) 贯( ) 感( ) 斋( ) 淅( ) 惯( ) 撼( ) 吝( )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浙江潮》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对比阅读,学习和领悟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3. 体会文章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描写方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钱塘潮形成的原因: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4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 若隐若现: 2.人山人海: 3. 山崩地裂:

4. 惊心动魄: 5. 猝不及防: 探究点二:

课文是按 → → 的顺序来写的。潮来了,作者先听到远处传来 ,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 ,好像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 探究点三:

4、5自然段写的是钱塘江 时的壮观景象,从描写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由 到 的顺序观察的。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是从 角度写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气势;“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是从 的角度写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气势。 【品读对比】

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针对练习】

1. 判断下列各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天天沃日,势极雄豪。( )

( 2)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

2. 片段练习:《课间》

5

《红树林》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题解析】

“红树林”,指的是海南岛琼山的海上奇观—海上森林。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注字音,分析字形,并将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写在课后生字旁边组词,后想想,自己再组一词,每字共两词。

2、给本课多音字“曲”、 “恶”、 “冠”、 “划”注音组词,写在课后生字旁的空白处。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婀娜: 倘若: 贫瘠: 绚丽多姿:

6

风和日丽: 盘根错节: 世外桃源: 探究点二: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写出课文的提纲。 1. 2. 3. 4. 5. 【练习拓展】

《红树林》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拓展练习】

1、红树林不仅绚丽多彩,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海上卫士呢!请写出下列动植物的高尚品质。

1. 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培养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

3. 体会红树林的精神,从而歌颂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知识链接】

“借赞美一种事物的精神来赞美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升华”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默读第2自然段,我懂得这个片段写了 时候和 时候的红树林。“绿浪”在这里指的是 。

探究点二:课文第三自然段,近观红树林的感觉是 ,树干 ,花朵 。 探究点三:从“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以及“抵御狂风恶浪,减少海啸带来的自然灾害”等词句,你感受到红树林有怎样的品质?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7

(1)荷花 。 (2)梅花 。 (3)狗 。 (4)蚂蚁 。 2、智慧摩天轮。

下列诗句中,填上不同的植物名称。 (1)墙角数枝 ,凌寒独自开。 (2)咬定青山不放 ,立根原在破岩中。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4)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填空。

( )的树冠 ( )的幽香 ( )的红树林 ( )的根系 ( )的初春 ( )的身躯 ( )的梦 ( )的世界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语文天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课前预习】

1.在书的字里行间抄写摘录笔记中的词语句子。 2.在课本上完成第17页的《读一读》习题。 3.预习第18页《读一读》中的古诗名句。 【课内交流】

1. 对子间互读摘录笔记中的词句,并检查书写的正确性。 2. 交流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怎样称呼“四兄妹”。

3. 小组交流《读一读》的学习理解后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拓展阅读《海市》。

2. 进行 “畅所欲言”“ 、 初显身手” 。 【课前预习】

1. 熟读短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 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

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如何理解“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简单”这句话。

本组发现: 【训练拓展】

选字填空。

【漓 篱 璃】淋( ) ( )笆 ( )江 玻( ) 【峡 狭 挟】 ( )窄 山( ) ( )持 ( )谷 【飘 漂 瓢】 ( )扬 ( )泼 ( )泊 ( )洒

8

【倘 徜 淌】 ( )若 ( )徉 流( ) ( )使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 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 2. 熟读并背诵18页的名言。 (二)预习自测:

1. 交流你搜集的海市蜃楼的资料。 2. 同桌互相背诵18页的名言。 二、探究案: 探究点一:畅所欲言

1. 选择不同的话题,小组内展开谈话:把自己查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处奇观。 (2)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2. 点评。

3.一起欣赏《泰山日出》。 本组发现:谈收获。

9

探究点二:初显身手 1. 构思指导:

(1)以探险经历为线索。 (2)体现情节的曲折。 (3)注意气氛的烘托。 2. 欣赏范文《火星历险记》。 3. 列习作提纲。 三、训练案。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山( )地( ) ( )斧( )工 惊( )动( ) ( )不及( ) 人声( )( ) ( )危不( ) 淋漓( )( ) ( )根( )节 2.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虽然…但是 不管…都 不但…还 因为…所以 (1)爸爸妈妈想尽什么办法安慰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3)西藏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西藏有世界最深的峡谷。

(4)天马象征着正在腾空飞速前进的中国。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