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明清之際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交通
10-1 海上交通與商業興盛
1. 中國歷史上,何時形成世界性的「海上貿易圈」,東起日本,西至非洲?故中國人在海外被稱為何;居住區稱為何?有那些重要的港口對外貿易?這些商港成為貨物集散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鎮?市舶司有何政治. 經濟功能?
*隋唐(西元八世紀) **唐人;唐人街 ***廣州、交州、泉州、福州、明州、揚州、登州 ****政治-接待外國貢使,管理船舶;經濟-徵稅
2. 宋代海上貿易超越前代,亦設市舶司,外貿稅收僅次於何稅,占全國第二?海上貿易興盛原因?外銷貨物以何為大宗?最大貿易對象何人?
*田租 **因:a. 陸上交通於宋中葉因西夏崛起中斷b. 南宋政府鼓勵造船海外經商,制定招商獎懲制度 ***絲綢和瓷器 ****阿拉伯人
3. 宋代遠洋船隻都在何地製造,是主要通商口岸也是前往海外貿易起點?應用何種發明,船在夜間也能航行?且有四層甲板,相當堅固。
*泉州和廣州 **羅盤
4. 唐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何地為起點,路線為何?葡萄牙人東來後又稱為何?元代外貿亦盛,設市舶司,絲綢、瓷器出口最多。
*由泉州為起點,經麻六甲海峽,通過印度洋,到達阿拉伯 **香料之路
5. 明初海禁(洪武四年1371)之因?海禁之義為何?影響為何?
*因:a. 對付北元b. 沿海倭寇侵擾(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勾結倭寇)c. 胡惟庸案,
太祖疑其通倭謀反,疑日深,重申海禁。 **海禁-禁沿海中國人與倭寇交流 ***影響:a. 結束自唐以來中國對內. 對外開放. 自由的貿易型態b. 阻礙中外交通、阻礙中外商品交流及國內工商業發展,使宋元以來發達的海外貿易迅速衰退c. 走私猖獗(居民. 駐軍. 倭寇)
6. 配合海禁,對外貿易以何方式進行?其內涵為何?如何優惠貿易國?結果?
*朝貢貿易(又稱貢舶貿易) **朝貢(貢舶)-允許外人以「朝貢」方式進行貿易,先發給勘合,至貢期持勘合載物來貢,經市舶司查核無誤通行,是封閉式互市型態(琉球-兩年一貢,高麗-三年一貢,暹羅-三年一貢,日本-十年一貢)
***賞給回禮,准貢使及隨員在指定港口及京城的會同館與民間交易,官抽1/10的稅 ****朝貢國獲利,各國紛來入貢
7. 鄭和下西洋,「西洋」指何處?目的為何?有何世界史上的創舉?成果與影響?
*西洋-文萊以西的中南半島及東印度群島。 **目的-肅清海路,宣揚國威,招徠外國朝貢,進行海外貿易,發展與海外各國的政治. 經濟關係。
***範圍之大,組織之嚴密,航程之遼闊,是世界史空前創舉。(乘「寶船」多達200
多艘。成祖永樂三年1405首航-宣宗宣德八年1433,七次,最遠至非洲東岸)比哥倫
布1492發現新大陸、達伽馬1498至印度的新航路早
****成果-宣揚國威。外邦對鄭和敬重,爪哇、蘇門答臘、暹羅為其建廟紀念。影響-
擴大明在海外影響,激起中國人向海外發展興趣,福建. 廣東人向南洋移民. 經商. 開礦,奠定日後華僑經營基礎。
8. 明宣宗後,因何海上發展中挫?其中以那二地為走私貿易中心?世宗時爆發的倭寇為何人所帄定?帄倭後,明末解除海禁,外貿商品為何?
*原因-a. 仁、宣宗之際節約開支,對外轉為保守b. 北方受蒙古威脅,英宗親征崛起
之瓦剌,於土木堡被俘,國力削弱,無力發展海上c. 世宗嘉靖年間,倭寇猖獗,走私貿易愈頻繁 **舟山群島雙嶼港、閩南漳州的月港 ***戚繼光、俞大猷 ****生絲、絲織品、瓷器為大宗
9. 「戚家軍」以何陣術敉帄倭亂?有何著作為日後曾國藩練湘兵參考?
*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配合盾. 槍. 叉. 鈀. 棍. 刀等長短兵器,因地變換隊形,靈活
作戰,每戰皆捷。 **『練兵實紀』
10. 歐人因十字軍東征、蒙古西征、『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仰慕,又因阿拉伯人控東西貿易,陸上交通受阻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十九世紀晚期,亟思東來,明武宗正德年間,何國商人抵東南沿海後,各國商人、傳教士東來?葡萄牙人(佛郎機)在1553年海禁時期強租何地,作為與中國貿易之地?其與日本貿易以何物為主,使日本白銀間接流入中國?
*葡萄牙 **澳門。(1498新航路經好望角到印度果阿→馬六甲→澳門→日本)***以中國絲易日本銀
11. 何人越太帄洋抵菲律賓佔領菲為西班牙殖民地?開放漳州海禁後,何地成為中、西班牙東洋地區最主要的地點?中、西貿易使白銀不斷地自何處流入中國?並引進那些新作物?
*麥哲倫 **呂宋(馬尼拉) ***墨西哥 ****明嘉靖. 萬曆年間由美洲引進玉米. 落花生. 蕃薯. 馬鈴薯等;由呂宋引進閩粵種煙草,明末開始流行吸食。
12. 神宗萬曆47年(1619)荷蘭以何處為東印度公司總部,奠定荷蘭在東方商務的基礎?荷蘭攻澳門、澎湖失敗後,佔領台灣(台南)(1624-1661)與何人貿易?
*巴達維亞(雅加達) **鄭芝龍、鄭成功集團
13. 清初為何實施海禁?何時解除?何時再禁?此種閉關自守態度,有何影響?何時打破此局面?
*禁止沿海人民與鄭氏聯絡 **康熙23年台灣納入版圖後解禁 ***乾隆22年,僅開廣州一處 ****經濟-限制中外商業往來,阻礙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未學西方先進思想. 科技,喪失認識世界機會;政治-清廷以天朝自居,忽視西方進步 *****鴉片戰爭
10-2 西教與西學
1. 基督教在十九世紀挾船堅砲利,第四度東傳前,已有那三次東傳?
*a.初傳:景教-唐(東羅馬基督教的異端-基督神. 人二性)b. 二傳:也里可溫教(十字教)-元(13.14thc. )(羅馬天主教,大都總主教-孟德高維諾)c. 三傳:天主教中的耶穌會-明、清(16世紀宗教改革後之舊教),葡在澳門傳
2. 1517宗教改革後,尋求發展空間,明、清天主教耶穌會東傳受阻之因?何人開啟在中國傳教之序幕?
*因:a. 傳教士規定入教者須學葡萄牙語與葡式生活方式 **羅明堅(義大利人)
3. 開創中西文化交流新紀元,徐光啟譽為「海內博物通達君子」者何人,是真正為耶穌會在中國傳教奠基者?以何手段達傳教目的?此後,除耶穌會外,方濟會、道明會亦來傳教。
*利瑪竇(漢名,號西泰,義大利人,萬曆十年至澳門1582習漢語,著儒服,行儒儀)**手段-寬容. 靈活方法-a. 廣結名流,覓知音b. 以科學知識博得欣賞:萬曆29年1601,抵北京謁神宗,獻天主經典、自鳴鐘、世界地圖,獲在北京任選住所的特許,並介紹西方天文、地理、算學知識,其個人學術. 道德表現得時人敬重。c. 鑽研中國古籍,了解中國文化、社會內涵,尋找共通點。ex :天主=上帝d. 調整變通,適應中國民情。ex :強調十誡與儒家相通,默許中國教徒祭孔、拜天、祭祖。
4. 對天主教持反對意見的理由為何?傳教對中國有何好的影響?
*a.傳教士參與中央朝政,違背政教分離的傳統b. 不許信徒祭祖拜孔c. 理學家及佛教徒難忍傳教士攻訐,起而為傳統辯護。
**傳教士傳教兼介紹西方科技,影響中國科技發展
5. 十六世紀中葉後,西學隨傳教士東來大量輸入。重要傳教士何人?西學內容為何? *明:利瑪竇、艾儒略(義大利人)湯若望(日耳曼人);清:南懷仁(比利時人) **A.數學:(1)利瑪竇. 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2)艾儒略著『三角測量』(3)康熙撰『數理精蘊』
B. 火器:(1)明清政府用西人造炮,傳授使用方法。(2)湯若望口述『火攻挈要』(3)南懷仁撰『神武圖說』
C. 天文曆法:(1)利瑪竇編專書,製造天文儀器(2)湯若望修正曆法,名為『時憲曆』
(3)清廷派湯若望掌欽天監
D. 地理學:(1)利瑪竇撰『坤輿萬國全圖』(2)經艾儒略補為『職方外記』(3)康熙命教士至各地測量,畫第一張實地測繪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
E. 物理學(1)鄧玉函、王徵著『遠西奇器圖說』(2)熊三拔、徐光啟合譯『泰西水法』
(3)湯若望撰『遠鏡說』
F. 其他-西方哲學. 音樂. 繪畫. 建築知識
6. 徐光啟主張引西學挽救明末世道人心,有何譯著?
*數學:『幾何原本』。
*天文:李之藻與傳教士譯西洋曆法,禮部尚書設曆局,與西洋教士修『崇禎曆書』,開啟用西方教士之先例。
*水利:『泰西水法』
*軍事技術:用洋軍事人才,熹宗派人至澳門買紅夷炮抗滿清
*農業:『農政全書』(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結合西技之巨著)
7. 何人被順治稱為「通玄教師」,主編何曆?何人被康熙重用?
*湯若望,時憲曆。
*南懷仁
8. 中學經傳教士西傳,早在明神宗萬曆十三年1585有傳教士在羅馬出版何書後,介紹中國歷史. 地理書漸多?耶穌會教士譯為拉丁文首為何人何書?其後來華者譯何書?文學譯作?
*『中華大帝國史』 **利瑪竇『四書』 ***『五經』、『大學』(歐名為『中國的智慧』或『成年人之學』)、『中庸』(『中國的政治道德學』或『不變之中道』)、『論語』、『孝經』、『易經』(『東方聖經』) ****雍正十年1732法國人馬若瑟,翻譯紀天祥元曲『趙氏孤兒』,是第一部外文翻譯的中國戲曲,各國轉譯,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改編為五幕劇,儒家思想. 道德教化意味強烈
9. 西學西教傳入中國,明朝知識份子有哪二種極端反應?哪三位知識份子是維護早期西學西教的三大柱石?
* a.接受者-雖科舉出身但為學重國計、民生,欲藉西學富國強兵,提高國人知識水準,
參與譯述西方當時普及的科學論著,這些人品. 政績佳者,感召不少民眾信天主教b. 反對者-對天主教傳教士禁止教徒祭祖. 祀孔反感
**楊廷筠、李之藻、徐光啟
10. 康熙對西學的限制. 重用. 態度為何?限教嚴,至雍正二年1724禁教之因為何?禁教後,傳教士除那些少數人才留京外,均驅離,中西文化交流中斷?西學對儒學的影響為何?
*限制-宮廷. 京師;重用-出使外國. 議約;態度-視西教士為技術專家,非引西學改造中
國。 **禮儀之爭、宮廷政爭
***通曉天文的戴進賢(日耳曼人)、精於繪畫的郎世寧(義大利人)
****考證學用科學方法,重實證研究古文字學、古器物學
第十章 明清之際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交通
10-1 海上交通與商業興盛
1. 中國歷史上,何時形成世界性的「海上貿易圈」,東起日本,西至非洲?故中國人在海外被稱為何;居住區稱為何?有那些重要的港口對外貿易?這些商港成為貨物集散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鎮?市舶司有何政治. 經濟功能?
*隋唐(西元八世紀) **唐人;唐人街 ***廣州、交州、泉州、福州、明州、揚州、登州 ****政治-接待外國貢使,管理船舶;經濟-徵稅
2. 宋代海上貿易超越前代,亦設市舶司,外貿稅收僅次於何稅,占全國第二?海上貿易興盛原因?外銷貨物以何為大宗?最大貿易對象何人?
*田租 **因:a. 陸上交通於宋中葉因西夏崛起中斷b. 南宋政府鼓勵造船海外經商,制定招商獎懲制度 ***絲綢和瓷器 ****阿拉伯人
3. 宋代遠洋船隻都在何地製造,是主要通商口岸也是前往海外貿易起點?應用何種發明,船在夜間也能航行?且有四層甲板,相當堅固。
*泉州和廣州 **羅盤
4. 唐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由何地為起點,路線為何?葡萄牙人東來後又稱為何?元代外貿亦盛,設市舶司,絲綢、瓷器出口最多。
*由泉州為起點,經麻六甲海峽,通過印度洋,到達阿拉伯 **香料之路
5. 明初海禁(洪武四年1371)之因?海禁之義為何?影響為何?
*因:a. 對付北元b. 沿海倭寇侵擾(張士誠、方國珍殘餘勢力勾結倭寇)c. 胡惟庸案,
太祖疑其通倭謀反,疑日深,重申海禁。 **海禁-禁沿海中國人與倭寇交流 ***影響:a. 結束自唐以來中國對內. 對外開放. 自由的貿易型態b. 阻礙中外交通、阻礙中外商品交流及國內工商業發展,使宋元以來發達的海外貿易迅速衰退c. 走私猖獗(居民. 駐軍. 倭寇)
6. 配合海禁,對外貿易以何方式進行?其內涵為何?如何優惠貿易國?結果?
*朝貢貿易(又稱貢舶貿易) **朝貢(貢舶)-允許外人以「朝貢」方式進行貿易,先發給勘合,至貢期持勘合載物來貢,經市舶司查核無誤通行,是封閉式互市型態(琉球-兩年一貢,高麗-三年一貢,暹羅-三年一貢,日本-十年一貢)
***賞給回禮,准貢使及隨員在指定港口及京城的會同館與民間交易,官抽1/10的稅 ****朝貢國獲利,各國紛來入貢
7. 鄭和下西洋,「西洋」指何處?目的為何?有何世界史上的創舉?成果與影響?
*西洋-文萊以西的中南半島及東印度群島。 **目的-肅清海路,宣揚國威,招徠外國朝貢,進行海外貿易,發展與海外各國的政治. 經濟關係。
***範圍之大,組織之嚴密,航程之遼闊,是世界史空前創舉。(乘「寶船」多達200
多艘。成祖永樂三年1405首航-宣宗宣德八年1433,七次,最遠至非洲東岸)比哥倫
布1492發現新大陸、達伽馬1498至印度的新航路早
****成果-宣揚國威。外邦對鄭和敬重,爪哇、蘇門答臘、暹羅為其建廟紀念。影響-
擴大明在海外影響,激起中國人向海外發展興趣,福建. 廣東人向南洋移民. 經商. 開礦,奠定日後華僑經營基礎。
8. 明宣宗後,因何海上發展中挫?其中以那二地為走私貿易中心?世宗時爆發的倭寇為何人所帄定?帄倭後,明末解除海禁,外貿商品為何?
*原因-a. 仁、宣宗之際節約開支,對外轉為保守b. 北方受蒙古威脅,英宗親征崛起
之瓦剌,於土木堡被俘,國力削弱,無力發展海上c. 世宗嘉靖年間,倭寇猖獗,走私貿易愈頻繁 **舟山群島雙嶼港、閩南漳州的月港 ***戚繼光、俞大猷 ****生絲、絲織品、瓷器為大宗
9. 「戚家軍」以何陣術敉帄倭亂?有何著作為日後曾國藩練湘兵參考?
*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配合盾. 槍. 叉. 鈀. 棍. 刀等長短兵器,因地變換隊形,靈活
作戰,每戰皆捷。 **『練兵實紀』
10. 歐人因十字軍東征、蒙古西征、『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仰慕,又因阿拉伯人控東西貿易,陸上交通受阻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十九世紀晚期,亟思東來,明武宗正德年間,何國商人抵東南沿海後,各國商人、傳教士東來?葡萄牙人(佛郎機)在1553年海禁時期強租何地,作為與中國貿易之地?其與日本貿易以何物為主,使日本白銀間接流入中國?
*葡萄牙 **澳門。(1498新航路經好望角到印度果阿→馬六甲→澳門→日本)***以中國絲易日本銀
11. 何人越太帄洋抵菲律賓佔領菲為西班牙殖民地?開放漳州海禁後,何地成為中、西班牙東洋地區最主要的地點?中、西貿易使白銀不斷地自何處流入中國?並引進那些新作物?
*麥哲倫 **呂宋(馬尼拉) ***墨西哥 ****明嘉靖. 萬曆年間由美洲引進玉米. 落花生. 蕃薯. 馬鈴薯等;由呂宋引進閩粵種煙草,明末開始流行吸食。
12. 神宗萬曆47年(1619)荷蘭以何處為東印度公司總部,奠定荷蘭在東方商務的基礎?荷蘭攻澳門、澎湖失敗後,佔領台灣(台南)(1624-1661)與何人貿易?
*巴達維亞(雅加達) **鄭芝龍、鄭成功集團
13. 清初為何實施海禁?何時解除?何時再禁?此種閉關自守態度,有何影響?何時打破此局面?
*禁止沿海人民與鄭氏聯絡 **康熙23年台灣納入版圖後解禁 ***乾隆22年,僅開廣州一處 ****經濟-限制中外商業往來,阻礙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未學西方先進思想. 科技,喪失認識世界機會;政治-清廷以天朝自居,忽視西方進步 *****鴉片戰爭
10-2 西教與西學
1. 基督教在十九世紀挾船堅砲利,第四度東傳前,已有那三次東傳?
*a.初傳:景教-唐(東羅馬基督教的異端-基督神. 人二性)b. 二傳:也里可溫教(十字教)-元(13.14thc. )(羅馬天主教,大都總主教-孟德高維諾)c. 三傳:天主教中的耶穌會-明、清(16世紀宗教改革後之舊教),葡在澳門傳
2. 1517宗教改革後,尋求發展空間,明、清天主教耶穌會東傳受阻之因?何人開啟在中國傳教之序幕?
*因:a. 傳教士規定入教者須學葡萄牙語與葡式生活方式 **羅明堅(義大利人)
3. 開創中西文化交流新紀元,徐光啟譽為「海內博物通達君子」者何人,是真正為耶穌會在中國傳教奠基者?以何手段達傳教目的?此後,除耶穌會外,方濟會、道明會亦來傳教。
*利瑪竇(漢名,號西泰,義大利人,萬曆十年至澳門1582習漢語,著儒服,行儒儀)**手段-寬容. 靈活方法-a. 廣結名流,覓知音b. 以科學知識博得欣賞:萬曆29年1601,抵北京謁神宗,獻天主經典、自鳴鐘、世界地圖,獲在北京任選住所的特許,並介紹西方天文、地理、算學知識,其個人學術. 道德表現得時人敬重。c. 鑽研中國古籍,了解中國文化、社會內涵,尋找共通點。ex :天主=上帝d. 調整變通,適應中國民情。ex :強調十誡與儒家相通,默許中國教徒祭孔、拜天、祭祖。
4. 對天主教持反對意見的理由為何?傳教對中國有何好的影響?
*a.傳教士參與中央朝政,違背政教分離的傳統b. 不許信徒祭祖拜孔c. 理學家及佛教徒難忍傳教士攻訐,起而為傳統辯護。
**傳教士傳教兼介紹西方科技,影響中國科技發展
5. 十六世紀中葉後,西學隨傳教士東來大量輸入。重要傳教士何人?西學內容為何? *明:利瑪竇、艾儒略(義大利人)湯若望(日耳曼人);清:南懷仁(比利時人) **A.數學:(1)利瑪竇. 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2)艾儒略著『三角測量』(3)康熙撰『數理精蘊』
B. 火器:(1)明清政府用西人造炮,傳授使用方法。(2)湯若望口述『火攻挈要』(3)南懷仁撰『神武圖說』
C. 天文曆法:(1)利瑪竇編專書,製造天文儀器(2)湯若望修正曆法,名為『時憲曆』
(3)清廷派湯若望掌欽天監
D. 地理學:(1)利瑪竇撰『坤輿萬國全圖』(2)經艾儒略補為『職方外記』(3)康熙命教士至各地測量,畫第一張實地測繪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
E. 物理學(1)鄧玉函、王徵著『遠西奇器圖說』(2)熊三拔、徐光啟合譯『泰西水法』
(3)湯若望撰『遠鏡說』
F. 其他-西方哲學. 音樂. 繪畫. 建築知識
6. 徐光啟主張引西學挽救明末世道人心,有何譯著?
*數學:『幾何原本』。
*天文:李之藻與傳教士譯西洋曆法,禮部尚書設曆局,與西洋教士修『崇禎曆書』,開啟用西方教士之先例。
*水利:『泰西水法』
*軍事技術:用洋軍事人才,熹宗派人至澳門買紅夷炮抗滿清
*農業:『農政全書』(總結中國農業生產經驗,結合西技之巨著)
7. 何人被順治稱為「通玄教師」,主編何曆?何人被康熙重用?
*湯若望,時憲曆。
*南懷仁
8. 中學經傳教士西傳,早在明神宗萬曆十三年1585有傳教士在羅馬出版何書後,介紹中國歷史. 地理書漸多?耶穌會教士譯為拉丁文首為何人何書?其後來華者譯何書?文學譯作?
*『中華大帝國史』 **利瑪竇『四書』 ***『五經』、『大學』(歐名為『中國的智慧』或『成年人之學』)、『中庸』(『中國的政治道德學』或『不變之中道』)、『論語』、『孝經』、『易經』(『東方聖經』) ****雍正十年1732法國人馬若瑟,翻譯紀天祥元曲『趙氏孤兒』,是第一部外文翻譯的中國戲曲,各國轉譯,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改編為五幕劇,儒家思想. 道德教化意味強烈
9. 西學西教傳入中國,明朝知識份子有哪二種極端反應?哪三位知識份子是維護早期西學西教的三大柱石?
* a.接受者-雖科舉出身但為學重國計、民生,欲藉西學富國強兵,提高國人知識水準,
參與譯述西方當時普及的科學論著,這些人品. 政績佳者,感召不少民眾信天主教b. 反對者-對天主教傳教士禁止教徒祭祖. 祀孔反感
**楊廷筠、李之藻、徐光啟
10. 康熙對西學的限制. 重用. 態度為何?限教嚴,至雍正二年1724禁教之因為何?禁教後,傳教士除那些少數人才留京外,均驅離,中西文化交流中斷?西學對儒學的影響為何?
*限制-宮廷. 京師;重用-出使外國. 議約;態度-視西教士為技術專家,非引西學改造中
國。 **禮儀之爭、宮廷政爭
***通曉天文的戴進賢(日耳曼人)、精於繪畫的郎世寧(義大利人)
****考證學用科學方法,重實證研究古文字學、古器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