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22NO.1Feb.2008
孟浩然山水田园俦中的画意
马莉英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画意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4—0882(2008)01—0050—03
山水田园诗(尤其是山水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读者在心理上期待的常常是历历如见的山川和农村的景物面貌,有要求山水诗帮助其接近自然的愿望。这种要求发展到高层次时,就产生了以画法人诗的尝试。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精当地
记载:“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廓,始见香炉峰’四语,王摩诘至写以为图。”说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当时就已入画。其诗画意表现如下:
一、情景交融,气韵生动
我国古典艺术特别是诗与画,从来强调“传神”,要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清朝唐岱的《绘事发微》认为,“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无气则板呆矣。”基于气韵说的画论认为,一幅画若
指出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但同时代其他
诗人亦有此方面特征,却有被忽略之嫌,如孟浩然诗中的画意就极少见人论及。
诗画本一体。北宋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
没有《画之六法》中的“气韵生动”,【1唧使它在其它五
方面无可非议,也仍然不过是出自“众公”之手的死画,而不是活画。在山水诗奠基之后的晋宋时代模仿自然,达到“形似”,是当时山水诗画创作的时尚,是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诗歌批评的美学标准。这股潮流对于山水诗说来,可以说是利弊参半,好处是语言形式上的精心讲求,为山水诗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而讲求形似,对于描绘山川景物形象更为需要:不利的是使诗歌表现的自然美局限于表层。写不出山水的性情与精神。而唐代山水田园诗不只是模山范水,止于对形似的追求,它特别强调以景传情,表现创作主题淡泊高远的情思逸趣。我们读唐代山水田园诗特别是王、孟诗时,会感受到既极富山水田园之意趣,又极具山水田园之情貌;既极富诗人之感兴,又极具自然景物之形象。这种新气象,是以往所从未有的。
可以说从晋宋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从模山范水到神韵自然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孟浩然
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
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日,此宋画也。”(《画禅论画》)一般说来,诗与画都是用来言情状物的,只不过,画是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诗是以文字、韵律为载体。盛唐不仅山水田园诗风大盛,山水画风亦不多让,王维就创立了写意的水墨山水画一派。孟浩然既生活在这一特定时代,又与诗画兼擅的王维相交甚笃,自己虽不能像王维那样亲笔作画,有供借鉴的实际绘画经验,但耳濡目染,风会所至,所作诗歌自不可能与画了无关系。清贺贻孙《诗筏》说:“诗中有画,不独摩诘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其便娟之姿,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然终不能出王范围内者,王厚于孟故也。”明确指出“诗中有画”并不为王维所专有,孟浩然也有。事实上,据陈衍《石遗室诗话》
收稿日期:2007一11—06
作者简介:--辙(1971一)'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50-
万方数据
是一个桥梁式的人物,他上承大小谢、陶渊明,下启王维。所谓“取神于陶谢之间,而安顿于行墨之外”(《古欢堂集杂著》卷二)熔陶谢于共冶,合山水田园于一体。试看其《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诗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日落西山,余辉夕照,若耶溪碧波澄泓,水面轻舟荡漾,水底动植物一一可见,溪这边坐着垂钓的野叟,彼岸则是浣纱的村姑,自首红颜相映成趣。诗以简单的景致勾勒出一幅清幽静谧的黄昏泛舟图。诗人清悠之心、欣喜之情弥漫于此诗画般的境界中,且乐于斯、安于斯。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Et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旷野茫茫,江水清清,举目四望,寂寂无声,只有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陪伴着船上的诗人。孟浩然用简练、清淡之笔选取了小舟、烟渚、落日、旷野和清江这些意象,再加上自己对景物的直接感受“天低树”、“月近人”,流露出一位羁旅异乡的游子在天边旷野中幽思难谴之情,构成一幅清旷而有韵致的“清江夜泊图”。再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到家El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全诗勾勒了一幅精美的“农庄晚归图”,图中既有正在下山的牛羊,又有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樵子,还有因“寒”而“不闻”的草虫,以及倚门伫立盼夫归的村妇。而这一切,又都被诗人淡化在秋山的空寒与黄昏的惆怅之中。
二、色彩素淡,淡而有昧
绘画讲究赋彩,诗歌也讲究设色。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是大自然,而大自然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划分起来不外乎是浓艳和素淡。打开孟浩然诗集,迎面扑来的是山气水气云气,选取的意象多为山、水、泉、石、松、柳、黄昏、月夜,白云、飞鸟,表现的多为清、淡、闲、空、静。他不喜欢浓妆艳抹,据统计,《孟浩然集》中白字出现35次,青字出现37次,绿字出现1
1
次,而红字出现12次。[11表现淡色的白、青远比表现浓色的红要多。虽说绿字比红字少,但诗中有大量的植物当属绿色。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象表现淡色的流水意象的诸如“泉”、“溪”、“河”、“川”、“潭”、“水”等和表现淡色的植物类意象的诸如“兰”、“松”、“柏”、“杨”、“柳”、“莓苔”、“草蔓”等约80个,刘辰翁云:“孟诗如雪,虽淡无色彩,不免有轻盈之意”。嘲∞弼他的诗可以说是“却嫌胭脂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既不追求绘声绘色的描写,也不做刻意的修饰,语言质朴,多系白描,非常自然本色。例如《途中遇晴》“天开斜
万
方数据景遍,山出晚云低。”写傍晚新晴:雨霁云开,斜晖漫洒,晚云渐收,山峦复出。落日的夕光与新晴的天光交融成淡淡的黄色,在淡黄的色调上抹出一缕白云、几痕青山,青、白、黄三色相映,清新素净,使人神旷。《武陵泛舟》“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写泛舟所见:碧水回流,翠峰叠合,云渡清溪,溪流绿阴。青山、绿水、白云,合以诗人闲适惬意的心情,让人心怡。《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茫茫原野,清清江水,一轮明月当空悬挂,皎洁的月光撒落在江面上,树色苍然月色皎然,水雾笼之,一派清空幽冷、孤寂凄迷。
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清淡朴素,有别于王维的色彩明丽。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有时候,甚至“淡到看不见诗”i31(P30)的地步。但细细咀嚼,却又很有味道。而且他在淡色描写上,还能打破律诗的常规。谢榛云:“律诗虽宜颜色,两联贵乎~浓一淡。若两联浓,前后四句淡,则可;若前后四句浓。中间两联淡则不可。……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
应物有之。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f2】㈣孟浩然
许多律诗八句皆淡,却无偏枯之病,盖因笔力纯粹,在自然本色的表现中蕴含了深厚的诗意。如《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我行穷水国,君使人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全诗都是平平常常的自然口语,却把同友人离别的惆怅,行旅中的情景,写得非常真切感人。这种清淡,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淡而实美,腥而实腴,已达到一种极炼似不炼的炉火纯青境地。又如《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这首诗写的不过是潭边垂钓。先写初坐放钓,次写钓中见想,末写钓后归还。事情本来平淡之极,但由于诗人用他那生花妙笔,点染了一幅“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的优美图画,再加上清水、磐石,“沿月棹歌”等亦动亦静的具体描绘,中间又带出“游女解佩”的神话传闻,于是便平添了无限情趣,令人心驰神往了。
三、构图巧妙,清旷疏朗
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大小、远近、疏密、虚实、俯仰等关系的处理,这显然与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和谐有关。孟浩然非常注意意象之间的搭配组合,就象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境,写绿树环抱村庄四周;下旬轻宕笔锋,把视线引开去,写出郭外的青山于远处
一51—
依依相伴,就使得画面有疏有密,有近有远,显出层次,显出变化。“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则由远到近,遥遥在望的众山是远景,群朋在江中孤屿上把酒提诗是近景。远景与近景,人物与自然景观相搭配,也是布局非常成功的画面。前所举《宿建德江》则是一清一旷,一远一近,一暗一明,搭配堪称巧妙无痕。再如《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虽太阳西坠,暮色冥冥,却有玉兔东升,月光溶溶,山谷暮色反衬了松间月色;虽宿鸟已静,孤琴不呜,却有山水清音,万物无声反衬了风里泉声;虽人归鸟宿,但人未尽归正远去,鸟只初歇刚飞来;作者虽单身独处,养静习禅,但并非心如死水,他放眼四野,一览群壑,时而倾听风泉,时而遥看樵夫,时而目接烟鸟,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等待着好朋友的光临;诗末虽有久候不至的惆怅,也有殷切的企盼和期待。清淡的意境中浮动着盎然的情趣。孟诗的《春晓》是成功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范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远近应和的鸟鸣之声,让人想见晨光明媚中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色。“夜来风雨声”虽是回忆,毕竟是实写,而“花落”则是推想之景,是虚写,唯其虚,更不知其“多少”,夜雨之后“绿肥红
用的是同样手法。
总之,在诗与画相结合的过程中,孟浩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山水画与山水诗同时并起于刘宋,由于绘画线条的限制,大自然山重水复的繁杂与造型艺术的形似性,山水画有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积累的过程,直到唐代才走向成熟。而山水诗方兴便具有“宿儒硕学”的面貌,出现了像大小谢这样的名家。山水诗与山水画,审美对象同以山水为载体,画家和诗人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观察的角度与审美的感受乃至的方法,必然有其共性。这种共性直至特重诗画交融的宋代,才由宋人提出诗画一律的理性认识。然而诗与画的结合并不自宋开始,诗中有画在大小谢的山水诗中就初见端倪。如谢灵运的“白云抱幽
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云石相依,筱涟互映,白
绿两色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极有层次的动人图画,并从中透出一种萧散、淡远的氛围。谢眺的“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写冬日清晨,江南雪后之景,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景物相互映衬,清新淡远。也是一幅极有层次的水墨画。孟浩然作为从晋宋山水田园诗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桥梁式人物,他汲取了大小谢、陶渊明的经验,自己又有所改进创新。他在把画法用于诗歌上虽然没有王维的自觉性,但亦不能说对比自己小12岁的王维没有影响。总结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既可看出诗画结合的延续性,又可进一步了解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他的清淡旷远亦是离不开画意的。
瘦”的众芳新姿令人遐想。孟浩然的《耶溪泛舟》中
“新妆浣纱女”一句,既实写眼前景象,又暗切西施故事,身临其境,思接千载,虚实古今两个形象交相辉映,与《早发渔浦潭》的“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两句
注释:
①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移模写。”参考文献:
【l】陈沆,林沧,任红.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2.【2】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M】.四川:巴蜀书社,1998.【3】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PictureConnotationin
Meng
Haoran’sPastoralPoems
MALi—ying
(Department
Abstrad:MengHaoran
and
ofChinese,XiangnanCollege,ehenzhouHunan,423000)
were
WangWei
art
therepresentativesofpastoralpoemsintheprosperoustimesofTangDynasty,
pictureseonnotatedinthepoemsisthe
characteristicsof
to
WangWei’spoem.whilethesimilarcharacteristicsinMengHaoran’s
poemsisneglectedandlittleattentionispaid
this.7111isarticlebelievesthatthepictureconnotationinMengHaoran’spoem¥is
embodiedinitsblendbetweenfeelingandscene,plainnessofcolorsandcraftinessofthecompositionofpictures.
Keywords:MengHaoran;pastoralpoems;pictureconnotation
.
,
[编辑蒙丽静]
一52—
万方数据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马莉英, MA Li-ying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22(1)0次
参考文献(4条)
1.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云:
2.陈沆.林沧.任红 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 19923.李景白 孟浩然诗集校注 19984.闻一多 唐诗杂论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筠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
文章列举多个例子,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并对各自艺术方面的特点作了恰当、客观的分析.
2.期刊论文 宁松夫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论析 -襄樊学院学报2003,24(1)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
3.期刊论文 周春英 诗情画意 各擅芬芳——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1)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王维,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重大贡献。二人的诗歌风格相近,素以王孟并称,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文化艺术熏陶不同,因而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4.学位论文 张俊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 2003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了襄阳和吴越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正由于其独特的隐逸经历和内在的朴野文化性格,导致其山水田园诗呈现疏淡的总体风貌.他不仅继承了大、小谢山水诗的创作经验,而且其山水诗艺术发生了明显的新变:(一)山水审美意识的转型;(二)山水题材内涵的丰富;(三)取景意象和写景范式的变化;(四)质朴疏野的诗歌形式.在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接受过程中,孟浩然田园诗在田园主题、田园景色的实质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了田园诗模式的时代转换.特别是他合山水田园为一体的创作技巧,是盛唐山水田园诗走向合流的明显信号,同时意味着山水田园之美与个性自由、风流洒脱的盛唐文化精神趋向有机统一. 同王维山水田园诗相比,在观照自然角度上,孟诗多为动态纪游,王诗多为静观写生;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王孟创作差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山水田园诗的共时性演变.
5.期刊论文 李卓芪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青年文学家2009(12)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6.期刊论文 徐保成.XU Bao-cheng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
孟浩然笔下的田园是一个返朴归真的乐土,而王维诗中所描绘的田园则是封建士大夫躲避政治风浪的港湾.他们在观察自然物象时,孟浩然多采用
7.期刊论文 杨彦冰.YANG Yanbing 诗出同派各有洞天——孟浩然、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比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通过对盛唐、中唐两个时期两位同派作家的山水田园诗及个人的生活道路、人生理想、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他们在选材、风格、技巧及倾向上具有相近特征,并指出了其创作的个性化.
8.期刊论文 胡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的孟浩然,凭借其特有的清淡之风于
9.学位论文 张爽 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英译的意象再造 2008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文化语言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即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他认为将其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便可产生一种对语言现象更具解释力的新的理论,即文化语言学理论。
文化语言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注意象,并把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文化语言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关于心象的理论。帕尔默所指意象既包括我们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图像,也包括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意象。帕尔默强调意象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几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累积构建而成。意象与特定语言、特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帕尔默试图以意象为窗口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其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意象如实传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英译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唐代山水田园诗达到顶峰。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本文对王孟四首山水田园诗及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讨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再造,探讨译
者应如何如实传达山水田园诗中的文化意象,以期为山水田园诗的英译带来更多启示,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10.期刊论文 尤兢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孟浩然诗歌的自然美 -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2)
本文浅谈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以其代表诗作等阐述诗人诗歌的自然美.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dtdxxb-shkxb20080101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22NO.1Feb.2008
孟浩然山水田园俦中的画意
马莉英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关键词: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画意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4—0882(2008)01—0050—03
山水田园诗(尤其是山水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读者在心理上期待的常常是历历如见的山川和农村的景物面貌,有要求山水诗帮助其接近自然的愿望。这种要求发展到高层次时,就产生了以画法人诗的尝试。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精当地
记载:“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廓,始见香炉峰’四语,王摩诘至写以为图。”说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当时就已入画。其诗画意表现如下:
一、情景交融,气韵生动
我国古典艺术特别是诗与画,从来强调“传神”,要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清朝唐岱的《绘事发微》认为,“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无气则板呆矣。”基于气韵说的画论认为,一幅画若
指出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但同时代其他
诗人亦有此方面特征,却有被忽略之嫌,如孟浩然诗中的画意就极少见人论及。
诗画本一体。北宋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
没有《画之六法》中的“气韵生动”,【1唧使它在其它五
方面无可非议,也仍然不过是出自“众公”之手的死画,而不是活画。在山水诗奠基之后的晋宋时代模仿自然,达到“形似”,是当时山水诗画创作的时尚,是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诗歌批评的美学标准。这股潮流对于山水诗说来,可以说是利弊参半,好处是语言形式上的精心讲求,为山水诗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而讲求形似,对于描绘山川景物形象更为需要:不利的是使诗歌表现的自然美局限于表层。写不出山水的性情与精神。而唐代山水田园诗不只是模山范水,止于对形似的追求,它特别强调以景传情,表现创作主题淡泊高远的情思逸趣。我们读唐代山水田园诗特别是王、孟诗时,会感受到既极富山水田园之意趣,又极具山水田园之情貌;既极富诗人之感兴,又极具自然景物之形象。这种新气象,是以往所从未有的。
可以说从晋宋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从模山范水到神韵自然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孟浩然
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
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日,此宋画也。”(《画禅论画》)一般说来,诗与画都是用来言情状物的,只不过,画是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诗是以文字、韵律为载体。盛唐不仅山水田园诗风大盛,山水画风亦不多让,王维就创立了写意的水墨山水画一派。孟浩然既生活在这一特定时代,又与诗画兼擅的王维相交甚笃,自己虽不能像王维那样亲笔作画,有供借鉴的实际绘画经验,但耳濡目染,风会所至,所作诗歌自不可能与画了无关系。清贺贻孙《诗筏》说:“诗中有画,不独摩诘也。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其便娟之姿,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然终不能出王范围内者,王厚于孟故也。”明确指出“诗中有画”并不为王维所专有,孟浩然也有。事实上,据陈衍《石遗室诗话》
收稿日期:2007一11—06
作者简介:--辙(1971一)'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典文学。
-50-
万方数据
是一个桥梁式的人物,他上承大小谢、陶渊明,下启王维。所谓“取神于陶谢之间,而安顿于行墨之外”(《古欢堂集杂著》卷二)熔陶谢于共冶,合山水田园于一体。试看其《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诗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日落西山,余辉夕照,若耶溪碧波澄泓,水面轻舟荡漾,水底动植物一一可见,溪这边坐着垂钓的野叟,彼岸则是浣纱的村姑,自首红颜相映成趣。诗以简单的景致勾勒出一幅清幽静谧的黄昏泛舟图。诗人清悠之心、欣喜之情弥漫于此诗画般的境界中,且乐于斯、安于斯。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Et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旷野茫茫,江水清清,举目四望,寂寂无声,只有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陪伴着船上的诗人。孟浩然用简练、清淡之笔选取了小舟、烟渚、落日、旷野和清江这些意象,再加上自己对景物的直接感受“天低树”、“月近人”,流露出一位羁旅异乡的游子在天边旷野中幽思难谴之情,构成一幅清旷而有韵致的“清江夜泊图”。再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到家El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全诗勾勒了一幅精美的“农庄晚归图”,图中既有正在下山的牛羊,又有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樵子,还有因“寒”而“不闻”的草虫,以及倚门伫立盼夫归的村妇。而这一切,又都被诗人淡化在秋山的空寒与黄昏的惆怅之中。
二、色彩素淡,淡而有昧
绘画讲究赋彩,诗歌也讲究设色。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是大自然,而大自然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划分起来不外乎是浓艳和素淡。打开孟浩然诗集,迎面扑来的是山气水气云气,选取的意象多为山、水、泉、石、松、柳、黄昏、月夜,白云、飞鸟,表现的多为清、淡、闲、空、静。他不喜欢浓妆艳抹,据统计,《孟浩然集》中白字出现35次,青字出现37次,绿字出现1
1
次,而红字出现12次。[11表现淡色的白、青远比表现浓色的红要多。虽说绿字比红字少,但诗中有大量的植物当属绿色。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象表现淡色的流水意象的诸如“泉”、“溪”、“河”、“川”、“潭”、“水”等和表现淡色的植物类意象的诸如“兰”、“松”、“柏”、“杨”、“柳”、“莓苔”、“草蔓”等约80个,刘辰翁云:“孟诗如雪,虽淡无色彩,不免有轻盈之意”。嘲∞弼他的诗可以说是“却嫌胭脂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既不追求绘声绘色的描写,也不做刻意的修饰,语言质朴,多系白描,非常自然本色。例如《途中遇晴》“天开斜
万
方数据景遍,山出晚云低。”写傍晚新晴:雨霁云开,斜晖漫洒,晚云渐收,山峦复出。落日的夕光与新晴的天光交融成淡淡的黄色,在淡黄的色调上抹出一缕白云、几痕青山,青、白、黄三色相映,清新素净,使人神旷。《武陵泛舟》“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写泛舟所见:碧水回流,翠峰叠合,云渡清溪,溪流绿阴。青山、绿水、白云,合以诗人闲适惬意的心情,让人心怡。《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茫茫原野,清清江水,一轮明月当空悬挂,皎洁的月光撒落在江面上,树色苍然月色皎然,水雾笼之,一派清空幽冷、孤寂凄迷。
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清淡朴素,有别于王维的色彩明丽。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有时候,甚至“淡到看不见诗”i31(P30)的地步。但细细咀嚼,却又很有味道。而且他在淡色描写上,还能打破律诗的常规。谢榛云:“律诗虽宜颜色,两联贵乎~浓一淡。若两联浓,前后四句淡,则可;若前后四句浓。中间两联淡则不可。……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
应物有之。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f2】㈣孟浩然
许多律诗八句皆淡,却无偏枯之病,盖因笔力纯粹,在自然本色的表现中蕴含了深厚的诗意。如《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我行穷水国,君使人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全诗都是平平常常的自然口语,却把同友人离别的惆怅,行旅中的情景,写得非常真切感人。这种清淡,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淡而实美,腥而实腴,已达到一种极炼似不炼的炉火纯青境地。又如《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这首诗写的不过是潭边垂钓。先写初坐放钓,次写钓中见想,末写钓后归还。事情本来平淡之极,但由于诗人用他那生花妙笔,点染了一幅“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的优美图画,再加上清水、磐石,“沿月棹歌”等亦动亦静的具体描绘,中间又带出“游女解佩”的神话传闻,于是便平添了无限情趣,令人心驰神往了。
三、构图巧妙,清旷疏朗
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大小、远近、疏密、虚实、俯仰等关系的处理,这显然与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和谐有关。孟浩然非常注意意象之间的搭配组合,就象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境,写绿树环抱村庄四周;下旬轻宕笔锋,把视线引开去,写出郭外的青山于远处
一51—
依依相伴,就使得画面有疏有密,有近有远,显出层次,显出变化。“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则由远到近,遥遥在望的众山是远景,群朋在江中孤屿上把酒提诗是近景。远景与近景,人物与自然景观相搭配,也是布局非常成功的画面。前所举《宿建德江》则是一清一旷,一远一近,一暗一明,搭配堪称巧妙无痕。再如《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虽太阳西坠,暮色冥冥,却有玉兔东升,月光溶溶,山谷暮色反衬了松间月色;虽宿鸟已静,孤琴不呜,却有山水清音,万物无声反衬了风里泉声;虽人归鸟宿,但人未尽归正远去,鸟只初歇刚飞来;作者虽单身独处,养静习禅,但并非心如死水,他放眼四野,一览群壑,时而倾听风泉,时而遥看樵夫,时而目接烟鸟,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等待着好朋友的光临;诗末虽有久候不至的惆怅,也有殷切的企盼和期待。清淡的意境中浮动着盎然的情趣。孟诗的《春晓》是成功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范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通过远近应和的鸟鸣之声,让人想见晨光明媚中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色。“夜来风雨声”虽是回忆,毕竟是实写,而“花落”则是推想之景,是虚写,唯其虚,更不知其“多少”,夜雨之后“绿肥红
用的是同样手法。
总之,在诗与画相结合的过程中,孟浩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山水画与山水诗同时并起于刘宋,由于绘画线条的限制,大自然山重水复的繁杂与造型艺术的形似性,山水画有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积累的过程,直到唐代才走向成熟。而山水诗方兴便具有“宿儒硕学”的面貌,出现了像大小谢这样的名家。山水诗与山水画,审美对象同以山水为载体,画家和诗人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观察的角度与审美的感受乃至的方法,必然有其共性。这种共性直至特重诗画交融的宋代,才由宋人提出诗画一律的理性认识。然而诗与画的结合并不自宋开始,诗中有画在大小谢的山水诗中就初见端倪。如谢灵运的“白云抱幽
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云石相依,筱涟互映,白
绿两色点缀其间,构成一幅极有层次的动人图画,并从中透出一种萧散、淡远的氛围。谢眺的“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写冬日清晨,江南雪后之景,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景物相互映衬,清新淡远。也是一幅极有层次的水墨画。孟浩然作为从晋宋山水田园诗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桥梁式人物,他汲取了大小谢、陶渊明的经验,自己又有所改进创新。他在把画法用于诗歌上虽然没有王维的自觉性,但亦不能说对比自己小12岁的王维没有影响。总结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既可看出诗画结合的延续性,又可进一步了解孟浩然诗歌的特色,他的清淡旷远亦是离不开画意的。
瘦”的众芳新姿令人遐想。孟浩然的《耶溪泛舟》中
“新妆浣纱女”一句,既实写眼前景象,又暗切西施故事,身临其境,思接千载,虚实古今两个形象交相辉映,与《早发渔浦潭》的“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两句
注释:
①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移模写。”参考文献:
【l】陈沆,林沧,任红.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2.【2】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M】.四川:巴蜀书社,1998.【3】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PictureConnotationin
Meng
Haoran’sPastoralPoems
MALi—ying
(Department
Abstrad:MengHaoran
and
ofChinese,XiangnanCollege,ehenzhouHunan,423000)
were
WangWei
art
therepresentativesofpastoralpoemsintheprosperoustimesofTangDynasty,
pictureseonnotatedinthepoemsisthe
characteristicsof
to
WangWei’spoem.whilethesimilarcharacteristicsinMengHaoran’s
poemsisneglectedandlittleattentionispaid
this.7111isarticlebelievesthatthepictureconnotationinMengHaoran’spoem¥is
embodiedinitsblendbetweenfeelingandscene,plainnessofcolorsandcraftinessofthecompositionofpictures.
Keywords:MengHaoran;pastoralpoems;pictureconnotation
.
,
[编辑蒙丽静]
一52—
万方数据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马莉英, MA Li-ying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郴州,42300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8,22(1)0次
参考文献(4条)
1.南朝谢赫的《画之六法》云:
2.陈沆.林沧.任红 全唐诗索引·孟浩然卷 19923.李景白 孟浩然诗集校注 19984.闻一多 唐诗杂论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筠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
文章列举多个例子,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并对各自艺术方面的特点作了恰当、客观的分析.
2.期刊论文 宁松夫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意象论析 -襄樊学院学报2003,24(1)
孟浩然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群,其中主要有表现流水、时间、音响、光辉等色调的
3.期刊论文 周春英 诗情画意 各擅芬芳——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比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1)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王维,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重大贡献。二人的诗歌风格相近,素以王孟并称,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文化艺术熏陶不同,因而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4.学位论文 张俊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 2003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了襄阳和吴越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正由于其独特的隐逸经历和内在的朴野文化性格,导致其山水田园诗呈现疏淡的总体风貌.他不仅继承了大、小谢山水诗的创作经验,而且其山水诗艺术发生了明显的新变:(一)山水审美意识的转型;(二)山水题材内涵的丰富;(三)取景意象和写景范式的变化;(四)质朴疏野的诗歌形式.在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接受过程中,孟浩然田园诗在田园主题、田园景色的实质及创作手法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呈现了田园诗模式的时代转换.特别是他合山水田园为一体的创作技巧,是盛唐山水田园诗走向合流的明显信号,同时意味着山水田园之美与个性自由、风流洒脱的盛唐文化精神趋向有机统一. 同王维山水田园诗相比,在观照自然角度上,孟诗多为动态纪游,王诗多为静观写生;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王孟创作差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山水田园诗的共时性演变.
5.期刊论文 李卓芪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青年文学家2009(12)
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6.期刊论文 徐保成.XU Bao-cheng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
孟浩然笔下的田园是一个返朴归真的乐土,而王维诗中所描绘的田园则是封建士大夫躲避政治风浪的港湾.他们在观察自然物象时,孟浩然多采用
7.期刊论文 杨彦冰.YANG Yanbing 诗出同派各有洞天——孟浩然、韦应物山水田园诗比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通过对盛唐、中唐两个时期两位同派作家的山水田园诗及个人的生活道路、人生理想、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他们在选材、风格、技巧及倾向上具有相近特征,并指出了其创作的个性化.
8.期刊论文 胡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的孟浩然,凭借其特有的清淡之风于
9.学位论文 张爽 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英译的意象再造 2008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构建文化语言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即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他认为将其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便可产生一种对语言现象更具解释力的新的理论,即文化语言学理论。
文化语言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注意象,并把意象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文化语言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关于心象的理论。帕尔默所指意象既包括我们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图像,也包括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意象。帕尔默强调意象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几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累积构建而成。意象与特定语言、特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帕尔默试图以意象为窗口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其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意象如实传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英译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唐代山水田园诗达到顶峰。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本文对王孟四首山水田园诗及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探讨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再造,探讨译
者应如何如实传达山水田园诗中的文化意象,以期为山水田园诗的英译带来更多启示,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10.期刊论文 尤兢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孟浩然诗歌的自然美 -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2)
本文浅谈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以其代表诗作等阐述诗人诗歌的自然美.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dtdxxb-shkxb20080101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