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内容 提要: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 发展 的新局面。这与 中国 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 工业 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问题 。 编辑。

关键词: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动向,问题

一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

(一) 投资新发展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参见图1) 。按中方统计,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额从36.91亿美元增加到91.62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从29.16亿美元增加到54.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48.2%和87.0%。其中,实际投资额2001年已超过1997年 历史 最高的43.26亿美元,合同额2003年也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79.52亿美元。从总体情况看,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额年均为63.0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年均为43.92亿美元,都明显超过了上次投资高峰1993—1997年年均实际投资额的47.77亿美元和29.02亿美元。2005年1-6月,在中国外商实际投资减少3.2%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投资又达3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按日方统计,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申请报告额从9.95亿美元增加到46.51亿美元,国际收支流出额(日本银行统计) 从9.37亿美元增加到58.68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67.4%和526.3%,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中方统计。其中,2003年国际收支流出额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32.11亿美元,2004年申请报告额也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44.73亿美元。2005年1-5月,按日本政府新的国际收支方式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2650亿日元(约为25亿美元) ,按月平均也超过了2004年的水平。

(二) 投资新发展的原因

应该强调的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发展是在国际直接投资连年大幅度衰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徘徊不前的情况下出现的,也是在中日 政治 关系冷淡的情况下出现的。从国际直接投资看,自2000年世界各国对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分别达到创记录的14692亿美元和13681亿美元以来一直是处于连年大幅度衰退的局面,2003年已分别下降为5389亿美元和6081亿美元,分别下降了63.7%和55.6%。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出现重新活跃的新局面。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一样,自2000年申请报告额从1999年的667亿美元减少到485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下降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2002、2003和2004年分别为323亿、369亿、361亿和360亿美元。从中日政治关系看,因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原因,中日领导人除利用apec 、104-3会议等场合会谈外,已四年没有相互进行国事访问了。从双方民意测验的结果看,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对中日友好、相互亲近的认可程度都明显下降了。在上述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出现新发展,乃是由于下述原因。

1. 中国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亚洲 金融 危机前后,在中国 经济 增长减速和各种经济、 社会 矛盾一时增多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曾流行“中国崩溃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98年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度衰退。然而,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不仅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还克服了非典 影响 ,gdp 增长率从2002年的8%提高到9.3%,2004年又提高到9.5%,2005年上半年仍为9.5%。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潜在的大市场迅速变为现实的大市场,为外商投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市场条件。以汽车为例,2000--2004年,中国汽车生产量由207万辆增加到507万辆,其中小轿车从61万辆增加到232万辆,分别增

加了1.45倍和2.80倍。由此,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四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三汽车消费大国,2010年还将成为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2. 中国投资环境全面改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入世承诺,在制造业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服务业市场,并全面修订了相关的 法律 法规,转变了政府作风。由此,中国投资环境全面改善,得到了外商的普遍认可。根据上海世贸组织事务中心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入世后上海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民意调查》,在100家外资 企业 (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和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中,80%以上对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状况表示满意。对今后投资、贸易环境持乐观态度的占30.9%,比较乐观的占56.4%,合计占87.3%。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 研究 所2004年初公布的2003年海外直接投资民意调查,从中长期看,93.1%的日本企业认为中国是开展海外事业最理想的场所,大大高于第二位东盟的29.2%、第三位美国的21.6%;在认为中国是最有希望的投资场所的企业中,70.8%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在中国开展事业活动的具体计划。

3. 对华投资收益增加。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投资环境全面改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得到了越来越丰厚的回报。根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11月25日公布的数据,2003年外资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盈利企业超过53%,盈利企业的销售额比2002年增加34.5%。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4年7月13日公布的《东亚制造业日资企业调查》,在华日资企业的74.4%盈利,高于上次调查的结果。根据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2004年10月公布的《中国投资企业现状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80%的日资企业销售额增加,63%的日资企业的经营收益增加明显高于上年调查的44%和50%,并且73%的企业认为经营收益今后将会增加。

4. 中国成为世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投资环境全面改善,在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的有关民意测验中,各国企业都把中国视为世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根据美国道琼斯公司2004年11月15日关于全球50家主要跨国公司今后发展的调查: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认为中国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有优秀人才和大市场,20%的企业认为国际市场利润来源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同等重要。

5. 与欧美各国竞争的需要。日本企业对华长期实行扩大贸易的战略,在直接投资方面也以利用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为主,忽视了占领中国市场的投资,在技术转移和经营当地化方面也不彻底。因此,围绕中国迅速成长的大市场,日本企业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中已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在汽车工业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上世纪加年代后期,丰田热衷于扩大对华出口的战略,认为对华投资“为 时尚 早”,而德国大众则捷足先登,率先占领了中国轿车市场。90年代后,美国、法国、意大利的汽车厂商也先后开始了对华投资。这样,90年代后期,在中国汽车工业“三大三小”的战略布局中,日本企业已被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工业跃进的形势下,丰田、日产、本田等公司不得不加快当地化生产的步伐。尽管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面对中国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大国的发展趋势,为避免重蹈上世纪90年代前错失投资机会的覆辙,丰田等公司也不得不扩大对华投资。当前,对华汽车工业投资虽然有很大风险,但对日本企业来说,不投资的风险比扩大投资的风险还大。换言之,不扩大投资就占领不了中国市场,甚至会被挤出中国市场,这是日本企业最不愿意再次遭遇的风险。

6. 与中国企业竞争的需要。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使日本企业面临着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2004年3月公布的《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事业活动的调查报告》,1990--2002年,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与中国竞争产品的比例已由3%提高到21%;在日本国内市场中,除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外,中国家用电器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扩大;至于中国市场,日本传统的家用电器产品已无力继续竞争。无论是当地市场还是出口市场,日本企业以中国企业为对手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了,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与中国

企业竞争比与本国和欧美企业竞争更为重要。因此,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方面,日本企业普遍认为应首选中国,必须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二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

(一) 对各产业投资的新动向

1.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多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以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在这次投资新发展中,制造业投资比重又进一步提高了。2000--2004年,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共为11013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共为2101亿日元,建立分公司投资共为434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81.3%、15.5%和3.2%。与上次投资高峰即1994--1997年相比,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投资比重下降了7.8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制造业投资为4066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投资的635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82.8%。从整个情况看,截至2004年末,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制造业投资为25769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为9868亿日元,建立分公司投资为985亿日元,分别占70.4%、26.9%和2.7%。

2. 运输机器工业(主要是汽车工业) 投资迅速增加。在日本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中,纺织、服装工业投资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经是投资主角,而进入90年代以后,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则成了投资的主角,一般机械工业投资在90年代中期前后也超过了纺织、服装工业投资。2000--2004年运输机器工业投资最多,为3312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24.4%。以下是机器工业投资2392亿日元、占17.7%,一般机械工业投资1309亿日元、占9.7%,化学工业投资1015亿日元、占7.5%,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投资956亿日元、占7.1%,纺织和服装工业投资396亿日元、占2.9%,食品工业投资381亿日元、占2.8%,木材和造纸工业投资126亿日元、占0.9%,其他工业投资为1088亿日元、占8.0%。截至2004年末,电气机器工业投资最多,为6175亿日元,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的16.8%,以下是运输机器工业投资4403亿日元、占12.0%,一般机械工业投资3151亿日元、占8.6%,纺织和服装工业投资2379亿日元、占

6.5%,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投资2205亿日元、占6.0%,化学工业投资2009亿日元、占5.5%,食品工业投资1353亿日元、占3.7%,木材和造纸工业投资369亿日元、占1.0%,其他工业投资为3689亿日元、占10.1%。

3. 非制造业三大投资无多大起色。在日本对华非制造业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商业的投资是三项最主要的投资。1994--1997年,上述三项投资各为884亿、737亿和675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7.2%、6.0%和5.5%。然而,2000-2004年,在非制造业投资总体继续低迷的情况下,上述三项投资都没有多大起色,投资额各为329亿、46亿和510亿日元,只分别相当于1994-1997年的37.2%、6.2%和75.6%。不过,伴随中国入世后商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开放,2004年商业投资已略微超过90年代前期的水平,为273亿日元,金融、保险业投资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175亿日元。从整个情况看,截至2004年末,服务业投资依然最多,为3966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10.8%,以下是房地产业投资2171亿日元、占5.9%,商业投资1779亿日元、占4.8%,运输业投资1047亿日元、占2.9%,建筑业投资612亿日元、占1.7%,金融保险业投资648亿日元、占1.8%,农林水产业投资171亿日元、占0.5%。

内容 提要: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 发展 的新局面。这与 中国 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 工业 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问题 。 编辑。

关键词: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发展,新动向,问题

一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

(一) 投资新发展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参见图1) 。按中方统计,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额从36.91亿美元增加到91.62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从29.16亿美元增加到54.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48.2%和87.0%。其中,实际投资额2001年已超过1997年 历史 最高的43.26亿美元,合同额2003年也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79.52亿美元。从总体情况看,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额年均为63.05亿美元,实际投资额年均为43.92亿美元,都明显超过了上次投资高峰1993—1997年年均实际投资额的47.77亿美元和29.02亿美元。2005年1-6月,在中国外商实际投资减少3.2%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投资又达3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按日方统计,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申请报告额从9.95亿美元增加到46.51亿美元,国际收支流出额(日本银行统计) 从9.37亿美元增加到58.68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67.4%和526.3%,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中方统计。其中,2003年国际收支流出额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32.11亿美元,2004年申请报告额也超过了1995年历史最高的44.73亿美元。2005年1-5月,按日本政府新的国际收支方式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2650亿日元(约为25亿美元) ,按月平均也超过了2004年的水平。

(二) 投资新发展的原因

应该强调的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发展是在国际直接投资连年大幅度衰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徘徊不前的情况下出现的,也是在中日 政治 关系冷淡的情况下出现的。从国际直接投资看,自2000年世界各国对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分别达到创记录的14692亿美元和13681亿美元以来一直是处于连年大幅度衰退的局面,2003年已分别下降为5389亿美元和6081亿美元,分别下降了63.7%和55.6%。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出现重新活跃的新局面。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一样,自2000年申请报告额从1999年的667亿美元减少到485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下降和徘徊不前的状态,2001、2002、2003和2004年分别为323亿、369亿、361亿和360亿美元。从中日政治关系看,因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原因,中日领导人除利用apec 、104-3会议等场合会谈外,已四年没有相互进行国事访问了。从双方民意测验的结果看,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人对中日友好、相互亲近的认可程度都明显下降了。在上述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出现新发展,乃是由于下述原因。

1. 中国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亚洲 金融 危机前后,在中国 经济 增长减速和各种经济、 社会 矛盾一时增多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曾流行“中国崩溃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98年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度衰退。然而,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不仅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还克服了非典 影响 ,gdp 增长率从2002年的8%提高到9.3%,2004年又提高到9.5%,2005年上半年仍为9.5%。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潜在的大市场迅速变为现实的大市场,为外商投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市场条件。以汽车为例,2000--2004年,中国汽车生产量由207万辆增加到507万辆,其中小轿车从61万辆增加到232万辆,分别增

加了1.45倍和2.80倍。由此,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四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三汽车消费大国,2010年还将成为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2. 中国投资环境全面改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入世承诺,在制造业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服务业市场,并全面修订了相关的 法律 法规,转变了政府作风。由此,中国投资环境全面改善,得到了外商的普遍认可。根据上海世贸组织事务中心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入世后上海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民意调查》,在100家外资 企业 (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和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 中,80%以上对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状况表示满意。对今后投资、贸易环境持乐观态度的占30.9%,比较乐观的占56.4%,合计占87.3%。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 研究 所2004年初公布的2003年海外直接投资民意调查,从中长期看,93.1%的日本企业认为中国是开展海外事业最理想的场所,大大高于第二位东盟的29.2%、第三位美国的21.6%;在认为中国是最有希望的投资场所的企业中,70.8%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在中国开展事业活动的具体计划。

3. 对华投资收益增加。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投资环境全面改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得到了越来越丰厚的回报。根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11月25日公布的数据,2003年外资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盈利企业超过53%,盈利企业的销售额比2002年增加34.5%。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4年7月13日公布的《东亚制造业日资企业调查》,在华日资企业的74.4%盈利,高于上次调查的结果。根据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2004年10月公布的《中国投资企业现状调查》,与上年同期相比,80%的日资企业销售额增加,63%的日资企业的经营收益增加明显高于上年调查的44%和50%,并且73%的企业认为经营收益今后将会增加。

4. 中国成为世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投资环境全面改善,在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的有关民意测验中,各国企业都把中国视为世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根据美国道琼斯公司2004年11月15日关于全球50家主要跨国公司今后发展的调查: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认为中国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有优秀人才和大市场,20%的企业认为国际市场利润来源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同等重要。

5. 与欧美各国竞争的需要。日本企业对华长期实行扩大贸易的战略,在直接投资方面也以利用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为主,忽视了占领中国市场的投资,在技术转移和经营当地化方面也不彻底。因此,围绕中国迅速成长的大市场,日本企业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中已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在汽车工业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上世纪加年代后期,丰田热衷于扩大对华出口的战略,认为对华投资“为 时尚 早”,而德国大众则捷足先登,率先占领了中国轿车市场。90年代后,美国、法国、意大利的汽车厂商也先后开始了对华投资。这样,90年代后期,在中国汽车工业“三大三小”的战略布局中,日本企业已被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工业跃进的形势下,丰田、日产、本田等公司不得不加快当地化生产的步伐。尽管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面对中国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大国的发展趋势,为避免重蹈上世纪90年代前错失投资机会的覆辙,丰田等公司也不得不扩大对华投资。当前,对华汽车工业投资虽然有很大风险,但对日本企业来说,不投资的风险比扩大投资的风险还大。换言之,不扩大投资就占领不了中国市场,甚至会被挤出中国市场,这是日本企业最不愿意再次遭遇的风险。

6. 与中国企业竞争的需要。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使日本企业面临着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2004年3月公布的《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事业活动的调查报告》,1990--2002年,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与中国竞争产品的比例已由3%提高到21%;在日本国内市场中,除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外,中国家用电器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扩大;至于中国市场,日本传统的家用电器产品已无力继续竞争。无论是当地市场还是出口市场,日本企业以中国企业为对手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了,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与中国

企业竞争比与本国和欧美企业竞争更为重要。因此,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方面,日本企业普遍认为应首选中国,必须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二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动向

(一) 对各产业投资的新动向

1.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多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以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在这次投资新发展中,制造业投资比重又进一步提高了。2000--2004年,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共为11013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共为2101亿日元,建立分公司投资共为434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81.3%、15.5%和3.2%。与上次投资高峰即1994--1997年相比,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投资比重下降了7.8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制造业投资为4066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投资的635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82.8%。从整个情况看,截至2004年末,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制造业投资为25769亿日元,非制造业投资为9868亿日元,建立分公司投资为985亿日元,分别占70.4%、26.9%和2.7%。

2. 运输机器工业(主要是汽车工业) 投资迅速增加。在日本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中,纺织、服装工业投资在上世纪70--80年代曾经是投资主角,而进入90年代以后,电气机器工业投资则成了投资的主角,一般机械工业投资在90年代中期前后也超过了纺织、服装工业投资。2000--2004年运输机器工业投资最多,为3312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24.4%。以下是机器工业投资2392亿日元、占17.7%,一般机械工业投资1309亿日元、占9.7%,化学工业投资1015亿日元、占7.5%,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投资956亿日元、占7.1%,纺织和服装工业投资396亿日元、占2.9%,食品工业投资381亿日元、占2.8%,木材和造纸工业投资126亿日元、占0.9%,其他工业投资为1088亿日元、占8.0%。截至2004年末,电气机器工业投资最多,为6175亿日元,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的16.8%,以下是运输机器工业投资4403亿日元、占12.0%,一般机械工业投资3151亿日元、占8.6%,纺织和服装工业投资2379亿日元、占

6.5%,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投资2205亿日元、占6.0%,化学工业投资2009亿日元、占5.5%,食品工业投资1353亿日元、占3.7%,木材和造纸工业投资369亿日元、占1.0%,其他工业投资为3689亿日元、占10.1%。

3. 非制造业三大投资无多大起色。在日本对华非制造业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商业的投资是三项最主要的投资。1994--1997年,上述三项投资各为884亿、737亿和675亿日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7.2%、6.0%和5.5%。然而,2000-2004年,在非制造业投资总体继续低迷的情况下,上述三项投资都没有多大起色,投资额各为329亿、46亿和510亿日元,只分别相当于1994-1997年的37.2%、6.2%和75.6%。不过,伴随中国入世后商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开放,2004年商业投资已略微超过90年代前期的水平,为273亿日元,金融、保险业投资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175亿日元。从整个情况看,截至2004年末,服务业投资依然最多,为3966亿日元,占投资总额的10.8%,以下是房地产业投资2171亿日元、占5.9%,商业投资1779亿日元、占4.8%,运输业投资1047亿日元、占2.9%,建筑业投资612亿日元、占1.7%,金融保险业投资648亿日元、占1.8%,农林水产业投资171亿日元、占0.5%。


相关文章

  • 当前中日关系及发展前景
  • 作者:陆建元 外交学院学报 1995年02期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中日政府联合声明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指导下,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迅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中日友好的大 ...查看


  •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 Y 学校代码:!Q2嫂8889I' 分类号:啦研究生学号:lQZ鲤!QQ!§Q2墼 密级:玉 @ 东牡埽菇失莩 硕士学位论文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构及特点分析 The-山alysisofTheStnIctureandTheCh目!racte ...查看


  • 贸易摩擦论文
  •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探索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应对日益蔓延的贸易摩擦策略分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吴翠华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周超 摘 要: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 ...查看


  • 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 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及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关系 日本项目组:李玉潭 教授 庞德良 教授 尹小平 教授 沈海涛 教授 崔 健 副教授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2008年5月 目 录 一.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赵雪燕 [摘要]: 对外直接投资是区分于对外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对外投资形式.它以控制国外企业所有权为目的,主要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或兼并国外企业等形式进行直接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 . 2009年8月经济与管理 Aug.,2009 筮2三鲞筮墨翅丝竺!竺2:型丝竺塑!竺型 !型:兰!丝:墨 ●经管论坛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张兴t,吴字2,张炜3 (1.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天津300071:2.河北 ...查看


  •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 2005年第6期(总第42期 ) 11月15日出版学报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肖 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1) ① [摘 要]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 规模日益 ...查看


  •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 内容 提要: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 影响 .日本.韩国. 台湾 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 ...查看


  • 中日经济关系2
  • 一.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按中国海关统计,1972年恢复邦交时双边贸易额仅有10.4亿美元,2005年达到1844.4亿美元,34年中增长184.4倍,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