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声 、光 、热 、力 、电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观察 和实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测量。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长度单位: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μm ) 纳米(nm ),其中 米 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中填写单位的符号。”
时间单位:小时(h ) 分钟(min ) 秒(s ) 毫秒(ms )微 秒(μs ) 纳秒(ns ),其中 秒 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间接测量
(1)测一张纸的厚度或测导线的直径使用累积法。
(2)用圆规或细线和直尺测一段曲线的的长度使用以直代曲法。
(3)用硬币滚动测一段曲线的长度使用滚轮法。
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
(2)读数: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面上待液面稳点后使视线与液面(凹 面或凸面)凹面相平。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变量(“变量”“定量”),控制(“控制”“改变”)其他影响的因素。 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和摆动角度无关,摆长越长,摆球摆动越慢。
第二章基础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声波。声波向外传递的是信息或能量。
(2)回声: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传播条件:介质。所以真空中不能传声。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影响声速的两个因素。空气中声速为:340m/s.
音调(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的声音频率高,音调低的声音频率低。超声波范围是高于20000hz. 次声波范围是低于20hz.
响度(又叫音量)
(1)响度:声音的强弱 。单位:分贝db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 )
(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动幅度与声源的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小, 响度越小 。) 音色(又叫音品)
(1)音色:声音的感觉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也叫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回音壁和三音石(P40)
(1)原理:声音的反射。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方位。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大约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
我们把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叫做次声;把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叫做超声。 控制减少噪声的措施主要是吸声、隔声、消声3个方面。也等于在声源处消弱,在传播过程中消弱,在人耳处消弱。
第三章基础知识点 光源:自行发光 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烛焰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可以简写成“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色光的现象。
三基色:自然界中的红、绿、蓝 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的速度(光速):3.0x 108m/s; 光的反射定义: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_反射角。 镜面反射定义: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沿某一相同方向发射出去。 漫反射定义: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发射。 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面对平面镜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关于镜面对称,是虚像。 实像定义是: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定义是:不能够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看到的像。 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特点: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相同);在光的折射光路中,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总结是:密度越大角度越小) 凸透镜定义: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定义: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 表示。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 表示。
眼睛的构造: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照相机的原理u>2f 投影仪的原理2f>u>f 放大镜的原理u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工作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纯水沸腾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是36~37℃。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
人体正常温度(口腔)为36~37℃。
自然界物质的3种常见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 物理学中,汽化的定义是:物体由液态变气态。 液化的定义是:物体由汽态变液态。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蒸发的定义: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_快;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_快。(“快”或“慢”)
沸腾特点: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是100℃。气压低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低于”“高于”)100℃。
. 物理学中,熔化的定义是:物体由固态变液态。 凝固的定义是:物体由液态变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的定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的定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的定义: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凝固点: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熔点等于凝固点。
物理学中,升华的定义: 物体由固态变汽态。
凝华的定义: 物体由汽态变固态。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
(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
(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第五章基础知识点 质量的定义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位置和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属性_。
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 符号:kg 常用单位:t、g 、mg(填符号即可)
换算关系:1t=1000kg ; 1kg=_1000g ; 1g=1000mg 。
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放:把天平放在上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调:先调游码,再调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中央。 ③测:左盘放被测物体,然后用镊子往右盘放置加减砝码, 当放上最小的砝码天平指针偏右(“左”,“右”)时,取下这个砝码, 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读:当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红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时即可读数,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⑤整理:砝码放回砝码盒,天平放回原处。 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物理学中,物质的密度定义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用公式ρ=m/v 表示。m 代表质量,V 代表体积,ρ代表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密度的常用单位 还有:克每立方厘米, 符号是:g/cm3。
1g/cm3=1x103kg/m3 ; 1kg/m3=1x10−3g/cm3
体积换算:1m 3=( 103 )dm 3=(106 )cm 3 ;1L=( 1 )dm 3=(103)cm 3=(10−3 )m 3; 1mL=( 1 ) cm3=( 10−6 )m 3 。
ρ水= 1.0×103 kg/m3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m 3的水的质量为1x 103kg 。
1、 物质的磁性: 磁性的应用有:磁铁、磁卡、移动硬盘、磁带、磁盘、磁悬浮列车。
2、物质的导电性: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大地也是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各类金属、不锈钢、水银、糖水、盐水、铅笔芯。 物理学中,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干燥木材、玻璃、塑料、橡胶、纯水。
3、物质的导热性: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有各类金属、不锈钢、水银。 物理学中,把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有_木材、玻璃、塑料、橡胶、水、气体。
4、纳米材料:
(1)、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10−9m 。
(2)、纳米材料有纳米陶瓷、纳米碳管、纳米复合。
5、半导体材料: 有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例如:硅、锗、砷化镓等。其中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属性。
6、超导材料:
(1)、当温度降低时,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接近于零,这种特性叫做超导性。
(1)、我国研制的超导材料的零电阻已达到134k 。
7、隐形材料:
(1)、有些材料能强烈地吸收电磁波,叫做隐形材料。
转换规律:
长度:1km=1000m ; 1m=10dm=100cm=1000mm ;1mm= 103um=106 nm
1m=10−3km ; 10−3m=10−2dm=10−1cm=1mm;10−6 mm=10−3 um=1nm
时间:1h=60min=3600s ;1s= 103ms=106us=109nm
面积:1m2=102dm2=104cm2 ; 1cm2=10−2dm2=10−4m2
体积:1m3=103 dm3=106cm3 ; 1cm3=10−3dm3=10−6m3
密度: 1g/cm3=1x103kg/m3 ; 1kg/m3=1x10−3g/cm3
(密度可以结合铁的密度记:ρ铁=7.9 g/cm3=7.9 x103kg/m3)
103=1000;106=1000000;109=1000000000;
10−3=0.001;10−6=0.000001;10−9=0.000000001;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章基础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声 、光 、热 、力 、电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观察 和实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测量。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长度单位: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μm ) 纳米(nm ),其中 米 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中填写单位的符号。”
时间单位:小时(h ) 分钟(min ) 秒(s ) 毫秒(ms )微 秒(μs ) 纳秒(ns ),其中 秒 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间接测量
(1)测一张纸的厚度或测导线的直径使用累积法。
(2)用圆规或细线和直尺测一段曲线的的长度使用以直代曲法。
(3)用硬币滚动测一段曲线的长度使用滚轮法。
体积的测量
(1)测量工具:
(2)读数: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面上待液面稳点后使视线与液面(凹 面或凸面)凹面相平。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变量(“变量”“定量”),控制(“控制”“改变”)其他影响的因素。 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和摆动角度无关,摆长越长,摆球摆动越慢。
第二章基础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
(1)传播形式:声波。声波向外传递的是信息或能量。
(2)回声: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3)传播条件:介质。所以真空中不能传声。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影响声速的两个因素。空气中声速为:340m/s.
音调(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的声音频率高,音调低的声音频率低。超声波范围是高于20000hz. 次声波范围是低于20hz.
响度(又叫音量)
(1)响度:声音的强弱 。单位:分贝db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 )
(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动幅度与声源的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小, 响度越小 。) 音色(又叫音品)
(1)音色:声音的感觉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也叫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回音壁和三音石(P40)
(1)原理:声音的反射。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方位。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大约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
我们把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叫做次声;把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叫做超声。 控制减少噪声的措施主要是吸声、隔声、消声3个方面。也等于在声源处消弱,在传播过程中消弱,在人耳处消弱。
第三章基础知识点 光源:自行发光 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烛焰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可以简写成“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色光的现象。
三基色:自然界中的红、绿、蓝 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的速度(光速):3.0x 108m/s; 光的反射定义: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光的反射规律: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_反射角。 镜面反射定义:平滑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沿某一相同方向发射出去。 漫反射定义: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发射。 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面对平面镜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距离相等,大小相等,关于镜面对称,是虚像。 实像定义是: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定义是:不能够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看到的像。 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特点: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相同);在光的折射光路中,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总结是:密度越大角度越小) 凸透镜定义: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定义: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 表示。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 表示。
眼睛的构造: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照相机的原理u>2f 投影仪的原理2f>u>f 放大镜的原理u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计工作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纯水沸腾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是36~37℃。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
人体正常温度(口腔)为36~37℃。
自然界物质的3种常见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 物理学中,汽化的定义是:物体由液态变气态。 液化的定义是:物体由汽态变液态。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蒸发的定义: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_快;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_快。(“快”或“慢”)
沸腾特点: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是100℃。气压低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低于”“高于”)100℃。
. 物理学中,熔化的定义是:物体由固态变液态。 凝固的定义是:物体由液态变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的定义: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的定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点的定义: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凝固点: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熔点等于凝固点。
物理学中,升华的定义: 物体由固态变汽态。
凝华的定义: 物体由汽态变固态。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
(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
(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 (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第五章基础知识点 质量的定义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位置和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属性_。
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 符号:kg 常用单位:t、g 、mg(填符号即可)
换算关系:1t=1000kg ; 1kg=_1000g ; 1g=1000mg 。
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放:把天平放在上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调:先调游码,再调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中央。 ③测:左盘放被测物体,然后用镊子往右盘放置加减砝码, 当放上最小的砝码天平指针偏右(“左”,“右”)时,取下这个砝码, 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读:当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红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时即可读数,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⑤整理:砝码放回砝码盒,天平放回原处。 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物理学中,物质的密度定义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用公式ρ=m/v 表示。m 代表质量,V 代表体积,ρ代表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密度的常用单位 还有:克每立方厘米, 符号是:g/cm3。
1g/cm3=1x103kg/m3 ; 1kg/m3=1x10−3g/cm3
体积换算:1m 3=( 103 )dm 3=(106 )cm 3 ;1L=( 1 )dm 3=(103)cm 3=(10−3 )m 3; 1mL=( 1 ) cm3=( 10−6 )m 3 。
ρ水= 1.0×103 kg/m3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m 3的水的质量为1x 103kg 。
1、 物质的磁性: 磁性的应用有:磁铁、磁卡、移动硬盘、磁带、磁盘、磁悬浮列车。
2、物质的导电性: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大地也是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各类金属、不锈钢、水银、糖水、盐水、铅笔芯。 物理学中,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干燥木材、玻璃、塑料、橡胶、纯水。
3、物质的导热性: 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有各类金属、不锈钢、水银。 物理学中,把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有_木材、玻璃、塑料、橡胶、水、气体。
4、纳米材料:
(1)、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10−9m 。
(2)、纳米材料有纳米陶瓷、纳米碳管、纳米复合。
5、半导体材料: 有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例如:硅、锗、砷化镓等。其中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属性。
6、超导材料:
(1)、当温度降低时,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接近于零,这种特性叫做超导性。
(1)、我国研制的超导材料的零电阻已达到134k 。
7、隐形材料:
(1)、有些材料能强烈地吸收电磁波,叫做隐形材料。
转换规律:
长度:1km=1000m ; 1m=10dm=100cm=1000mm ;1mm= 103um=106 nm
1m=10−3km ; 10−3m=10−2dm=10−1cm=1mm;10−6 mm=10−3 um=1nm
时间:1h=60min=3600s ;1s= 103ms=106us=109nm
面积:1m2=102dm2=104cm2 ; 1cm2=10−2dm2=10−4m2
体积:1m3=103 dm3=106cm3 ; 1cm3=10−3dm3=10−6m3
密度: 1g/cm3=1x103kg/m3 ; 1kg/m3=1x10−3g/cm3
(密度可以结合铁的密度记:ρ铁=7.9 g/cm3=7.9 x103kg/m3)
103=1000;106=1000000;109=1000000000;
10−3=0.001;10−6=0.000001;10−9=0.00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