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权政治下的岳飞

  岳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此地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朝北部边境防御的前沿阵地。由于赵宋王朝丧失了燕山山脉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而契丹人以及后来的女真人一旦占有燕云地区,他们就能够在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其骑兵作战的巨大优势,给新建的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为了收复燕云地区,从宋太祖以后,虽然宋朝派遣重兵驻守北部边境,但契丹骑兵依然不断南下侵扰。为此宋朝前期的三位皇帝与契丹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攻防战,直到宋真宗与辽朝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至北宋末年,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女真族为了反抗契丹王朝的压迫和剥削,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抗辽。为了达到灭辽的目的,女真贵族决定联合宋朝的力量共同对付辽朝,于是双方之间签署了盟约,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朝。宋徽宗之所以不顾朝廷内外官员的强烈反对,不惜撕毁与辽朝之间签署了百余年的和约,除了他意识到辽朝的力量已经被女真族大大削弱而自己可以建功立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想要借机收复宋朝开国以后历代帝王都念兹在兹的燕云之地。然而,辽朝灭亡后不久,女真铁骑便长驱南下,不仅夺回了燕云之地,还迅速围困了北宋都城开封,经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燕云地区的归属问题,无疑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会出现了宋朝军民的抗金战争,也才涌现了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   宋朝在处理内政和外交这两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时期,对强大的契丹王朝基本上是以积极防御和有机会就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策略加以应对。然而,宋太宗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他并未深刻检讨招致失利的原因,而是逐渐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政策转变。在他看来,外患并不可怕,是可以得到平息的,而“内忧”才是威胁皇权的心腹大患,实际上就是要重点防范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野心人物”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宋朝无论是对辽朝、西夏,还是对金朝、蒙古,基本上都采用分兵防御的策略,加之宋军是以步兵为主,因而行动迟缓,机动作战能力极差,且战略战术呆板,战法极不灵活。尽管宋朝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分兵防御的严重危害,但作为最高统治者,宋朝皇帝通常不愿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其用意无非是担心文官武将通过征战而得以位高权重,甚至功高震主。于是便对各级官员尤其是前线将领进行分而治之,以使他们不至于危及皇帝的地位。南宋初年,岳飞之被害,既是宋初以来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也是宋朝历代帝王“将从中御”,即在宫中操控在外将领措施的牺牲品。   面对来势汹汹的女真骑兵,宋高宗开始几乎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东躲西藏,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为严重的是,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朝廷内部就出现了主战与主和的论争,以李纲、宗泽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则主张妥协。作为最高统治者,宋高宗必须运用权术和智谋平衡双方之间的争斗。正因为如此,宋高宗在抗金问题上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在女真军事压力过大之时,他就利用主战派,而在皇位稍稍稳定之时则重用主和派。   然而,随着宋金战事的推进,女真占领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由于金朝军队战线过长,加之骑兵在淮河以南密布江河湖汊地区很难施展开来。相反,由于宋人齐心协力抵御外侮,因而南宋军队却是越战越强,使南宋政权迅速得以稳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宋高宗不得不倚重韩世忠、岳飞等战将率领军民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尤其是农家出身的岳飞。经过多次与金军作战,岳飞收复了被女真人占领的江南重镇建康(江苏南京),将金军赶到了江北,他也一战而脱颖而出,岳家军从此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其后,岳飞又率军平定了南方各地的各种反抗政府的势力,如杨幺等等,帮助朝廷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在这一过程中,岳飞通过收编等多种手段快速扩充了兵力,成为南宋初年最为年轻而又手握重兵的将领。经过多次北伐,岳飞率军打败伪齐和金朝的军队,收复了宋朝的许多失地。此后岳家军长期率军驻守长江中游的鄂州,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北伐事业。随着岳飞战功的不断累积,32岁的他便得到了宋朝最高的武官职位——节度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也使岳家军在南宋几支大军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南宋初年,数量众多的北宋遗民从北方逃难出来,追随并维护着重新建立的赵宋朝廷。为了收揽民心、军心,宋高宗不得不利用收复故土、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为口号笼络人心。事实上,宋高宗应该是颇具政治头脑的,其内心并不希望被女真人俘获的先皇帝回到宋朝,毕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相反,岳飞一直言行一致地主张北伐,迎回“二圣”,这种想法及其所作所为显然与宋高宗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岳飞战功越来越卓著,功高震主的风险就愈益凸现。由于宋朝历代皇帝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是根深蒂固的,因而宋高宗从内心并不完全信任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抗金将领,生怕他们位高权重,威胁到皇权。而且,宋高宗、秦桧等人并非真心要恢复故土,而是一直主张与金朝议和,因而一旦达成和议,他们势必要解除这些抗金将领的兵权。而在这些手握重兵的抗金将领中,岳飞是最年轻而又战功最卓著的,有些时候他并不完全服从宋高宗的调遣和指挥,甚至曾经公然要挟皇帝,多年的君臣相交,使宋高宗对岳飞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而宋高宗要达到剥夺诸大将兵权的目的,就必然要玩弄权术,于是暗中指使他人诬陷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一代抗金名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岳飞是两宋之际著名的抗金英雄,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最后惨遭杀害。他的悲剧人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也是宋代皇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宋朝开国之时,赵匡胤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各地有割据一方的藩镇和尚未归属中央的多个小国,外部有势均力敌的契丹王朝。经过不断的扩张,契丹政权占领了燕云之地,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和山西北部,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毫无疑问,此地为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必经之路,也是宋朝北部边境防御的前沿阵地。由于赵宋王朝丧失了燕山山脉等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而契丹人以及后来的女真人一旦占有燕云地区,他们就能够在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其骑兵作战的巨大优势,给新建的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为了收复燕云地区,从宋太祖以后,虽然宋朝派遣重兵驻守北部边境,但契丹骑兵依然不断南下侵扰。为此宋朝前期的三位皇帝与契丹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攻防战,直到宋真宗与辽朝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至北宋末年,白山黑水之间兴起的女真族为了反抗契丹王朝的压迫和剥削,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抗辽。为了达到灭辽的目的,女真贵族决定联合宋朝的力量共同对付辽朝,于是双方之间签署了盟约,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辽朝。宋徽宗之所以不顾朝廷内外官员的强烈反对,不惜撕毁与辽朝之间签署了百余年的和约,除了他意识到辽朝的力量已经被女真族大大削弱而自己可以建功立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想要借机收复宋朝开国以后历代帝王都念兹在兹的燕云之地。然而,辽朝灭亡后不久,女真铁骑便长驱南下,不仅夺回了燕云之地,还迅速围困了北宋都城开封,经过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燕云地区的归属问题,无疑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才会出现了宋朝军民的抗金战争,也才涌现了岳飞这样的英雄人物。   宋朝在处理内政和外交这两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时期,对强大的契丹王朝基本上是以积极防御和有机会就主动出击相结合的策略加以应对。然而,宋太宗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他并未深刻检讨招致失利的原因,而是逐渐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政策转变。在他看来,外患并不可怕,是可以得到平息的,而“内忧”才是威胁皇权的心腹大患,实际上就是要重点防范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野心人物”和被压迫者的反抗。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宋朝无论是对辽朝、西夏,还是对金朝、蒙古,基本上都采用分兵防御的策略,加之宋军是以步兵为主,因而行动迟缓,机动作战能力极差,且战略战术呆板,战法极不灵活。尽管宋朝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分兵防御的严重危害,但作为最高统治者,宋朝皇帝通常不愿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其用意无非是担心文官武将通过征战而得以位高权重,甚至功高震主。于是便对各级官员尤其是前线将领进行分而治之,以使他们不至于危及皇帝的地位。南宋初年,岳飞之被害,既是宋初以来重文轻武政策的结果,也是宋朝历代帝王“将从中御”,即在宫中操控在外将领措施的牺牲品。   面对来势汹汹的女真骑兵,宋高宗开始几乎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东躲西藏,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为严重的是,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朝廷内部就出现了主战与主和的论争,以李纲、宗泽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则主张妥协。作为最高统治者,宋高宗必须运用权术和智谋平衡双方之间的争斗。正因为如此,宋高宗在抗金问题上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在女真军事压力过大之时,他就利用主战派,而在皇位稍稍稳定之时则重用主和派。   然而,随着宋金战事的推进,女真占领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由于金朝军队战线过长,加之骑兵在淮河以南密布江河湖汊地区很难施展开来。相反,由于宋人齐心协力抵御外侮,因而南宋军队却是越战越强,使南宋政权迅速得以稳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宋高宗不得不倚重韩世忠、岳飞等战将率领军民在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尤其是农家出身的岳飞。经过多次与金军作战,岳飞收复了被女真人占领的江南重镇建康(江苏南京),将金军赶到了江北,他也一战而脱颖而出,岳家军从此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其后,岳飞又率军平定了南方各地的各种反抗政府的势力,如杨幺等等,帮助朝廷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在这一过程中,岳飞通过收编等多种手段快速扩充了兵力,成为南宋初年最为年轻而又手握重兵的将领。经过多次北伐,岳飞率军打败伪齐和金朝的军队,收复了宋朝的许多失地。此后岳家军长期率军驻守长江中游的鄂州,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北伐事业。随着岳飞战功的不断累积,32岁的他便得到了宋朝最高的武官职位——节度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也使岳家军在南宋几支大军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南宋初年,数量众多的北宋遗民从北方逃难出来,追随并维护着重新建立的赵宋朝廷。为了收揽民心、军心,宋高宗不得不利用收复故土、迎回父兄宋徽宗和宋钦宗为口号笼络人心。事实上,宋高宗应该是颇具政治头脑的,其内心并不希望被女真人俘获的先皇帝回到宋朝,毕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相反,岳飞一直言行一致地主张北伐,迎回“二圣”,这种想法及其所作所为显然与宋高宗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岳飞战功越来越卓著,功高震主的风险就愈益凸现。由于宋朝历代皇帝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是根深蒂固的,因而宋高宗从内心并不完全信任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抗金将领,生怕他们位高权重,威胁到皇权。而且,宋高宗、秦桧等人并非真心要恢复故土,而是一直主张与金朝议和,因而一旦达成和议,他们势必要解除这些抗金将领的兵权。而在这些手握重兵的抗金将领中,岳飞是最年轻而又战功最卓著的,有些时候他并不完全服从宋高宗的调遣和指挥,甚至曾经公然要挟皇帝,多年的君臣相交,使宋高宗对岳飞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而宋高宗要达到剥夺诸大将兵权的目的,就必然要玩弄权术,于是暗中指使他人诬陷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一代抗金名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相关文章

  • 错开的花_反观宋代相权与皇权研究及其论争_邱志诚
  • 2007年10月 第25卷第5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H u m anities&Socia l Sciences Journa l o fH a i n an Un iversity O ct . 2007V o. l 25N ...查看


  • 宋朝是一个皇权专制的王朝吗
  • 宋朝是一个皇权专制的王朝吗 目前的主流史学界与历史教科书,似乎仍将宋朝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期",如周宝珠.陈振编著的<简明宋史>认为,宋朝的制度"都是为加强君主专制主义而设,皇权大大地膨胀起来 ...查看


  • 宋元政治制度练习
  • 课时冲关练 1.(2015·湖北七市联考)<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 ...查看


  •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
  • 摘要: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与调整呈现出以下几条规律:围绕皇权的行使而形成的双轨辅政机制: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间具有明显的因袭.继承性: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促使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体制外的因素介入行政运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禅让制(传贤) 2. 王位世袭制(传子)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特点:传子(家天下) 3. 分封制(等级森严) 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 ...查看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复习题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血缘家庭 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起偏后的阶段,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他们是从原始人群中分裂出来的,具有同一血统的宗族集团. 氏族公社 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四五万年,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也是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 ...查看


  • 高一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枣庄八中北校 王永平(364918101,[email protected]) 2013/3/14 [教学目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1)三省六部制 ...查看


  •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演进
  •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宣政院等有关中央政府的历史概念,以及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 ...查看


  • 2016年高考历史近3年真题考点分类汇编及解析
  •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试题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3年广东文综,12) 战国以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战国以后, "百姓"成为民众的 通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