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等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也即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需保持的一种和谐状态。
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情绪情感要素,一个是思维或智力要素,而且,两种要素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之中。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这是指教师的认知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指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悦纳自我就是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
3.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 这是指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热爱教师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应该能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热爱学生,并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4.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一个具有长期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的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其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冷落、不满、惩戒行为较少。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7.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教师能对教育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适应发展、变革的教育环境,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逃避现实,无法适应环境,不敢面对变革,不敢创新。
8.丰富的创造力 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育条件的多变性、教育情境的突发性等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将不断加大,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
案例一: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案例二:亲社会侵犯行为--语言暴力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四、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点 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
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压力、抑郁、焦虑、自我效能感低、主观幸福感低)
五、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上的冷漠、疏离。具有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积极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六、防范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应从环境、工作、组织和个人因素几个方面入手。
㈠ 情感支持
1、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在满足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当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他们
更多的微笑和掌声;当他们在教学中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谅解。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对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表示同情,对其所出现的偶然性失误应表示谅解。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校长的支持,
会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 家庭支持
㈡ 管理体制民主化
1、 在学校制定政策或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该预先征询教师的意见,并让他们有一定的政策决定权,这对提高教
师的自尊感是极其重要的。
2、 权责明确,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要把本应是行政人员完成的任务交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去完成。以
往很多研究也表明,角色压力如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也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建立一种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对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㈢ 开放式“休整”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 情绪放在心里,它就像一种能量,会越长越大,所以要释放出来。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休假后比休假前的压力和倦怠水平要低;3周后,对压力源的知觉恢复到原始水平,但倦怠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埃齐奥和萨皮尔研究发现,几个分散的短假期要比同样的一个完整的长假期在克服倦怠上更加有利。
①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
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②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因此,1应给教师一些休整的时间,鼓励他们适时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休假;2社会、学校等应该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机会。 ㈣ 优化校规校纪
学生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校规校纪,可以减轻教师的一些压力,一边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上。
㈤ 加强自身修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心脏、消熬教师神经系统的事。”
① 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② 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把各种任务有条不紊、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㈥ 提高抗挫能力
归因方式的改变、认知的重构为
①归因理论: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
为内部原因(能力、努力、兴趣、态度),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度、外部奖励与惩罚、运气),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③ 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直面失败,失败提醒你现在的目标并不适合你。
④ 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悦纳自我 ⑤ 学会人际交往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否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平衡,使情绪、需要、认知等因素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表现出一个真实自我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也即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需保持的一种和谐状态。
归纳起来,心理健康的内容应该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个是情绪情感要素,一个是思维或智力要素,而且,两种要素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之中。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这是指教师的认知过程,它集中表现为智力或智力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平衡,能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指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地认识自我,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悦纳自我就是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能主动地调控自我,积极地适应环境。
3.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 这是指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热爱教师事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和情感,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而且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应该能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热爱学生,并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4.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一个具有长期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的教师会对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意,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5.健全的教育意志 由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其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能够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6.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能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冷落、不满、惩戒行为较少。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教育人际关系。他能为学生、家长、同事等所理解和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7.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教师能对教育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适应发展、变革的教育环境,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逃避现实,无法适应环境,不敢面对变革,不敢创新。
8.丰富的创造力 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育条件的多变性、教育情境的突发性等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机智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将不断加大,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才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
案例一: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案例二:亲社会侵犯行为--语言暴力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四、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点 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
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
(压力、抑郁、焦虑、自我效能感低、主观幸福感低)
五、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上的冷漠、疏离。具有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积极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六、防范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应从环境、工作、组织和个人因素几个方面入手。
㈠ 情感支持
1、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在满足教师物质需求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支持。当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他们
更多的微笑和掌声;当他们在教学中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谅解。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对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表示同情,对其所出现的偶然性失误应表示谅解。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校长的支持,
会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 家庭支持
㈡ 管理体制民主化
1、 在学校制定政策或作出重大决定之前,应该预先征询教师的意见,并让他们有一定的政策决定权,这对提高教
师的自尊感是极其重要的。
2、 权责明确,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要把本应是行政人员完成的任务交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去完成。以
往很多研究也表明,角色压力如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也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建立一种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对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㈢ 开放式“休整”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 情绪放在心里,它就像一种能量,会越长越大,所以要释放出来。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休假后比休假前的压力和倦怠水平要低;3周后,对压力源的知觉恢复到原始水平,但倦怠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埃齐奥和萨皮尔研究发现,几个分散的短假期要比同样的一个完整的长假期在克服倦怠上更加有利。
①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
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②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情绪对比。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因此,1应给教师一些休整的时间,鼓励他们适时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休假;2社会、学校等应该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机会。 ㈣ 优化校规校纪
学生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校规校纪,可以减轻教师的一些压力,一边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堂上。
㈤ 加强自身修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不会正确地抑制每日每时的激动,不会掌握局面,是最折磨教师心脏、消熬教师神经系统的事。”
① 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② 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把各种任务有条不紊、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 ㈥ 提高抗挫能力
归因方式的改变、认知的重构为
①归因理论: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
为内部原因(能力、努力、兴趣、态度),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度、外部奖励与惩罚、运气),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③ 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直面失败,失败提醒你现在的目标并不适合你。
④ 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悦纳自我 ⑤ 学会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