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伐战争]导学案

《11、北伐战争》导学案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地点( )。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 )运动。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目的:

2:时间( );地点( ) 3、作用:

三、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打倒( ),推翻( ),统一( )。 2、对象:( )( )( ) 3、路线:( 年 月)正式北伐——两湖灭( )——江西灭( )——直捣( )进入( )——国民政府迁到( )——北上灭( ) 4、战场、战役: (1)主战场( ):主要战役:( )( )( )先锋( ) (2)江西战场:( ) (3)闽浙战场 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时间( ),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 ),它代表( )的利益,它对外( ),对内( ),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权。 注:易错易混点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是成功的。

这一说法错误。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蜕变为代表帝国主义、以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成为革命的对象,因此凡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目的没有实现。所以说国民革命运动以失败告终。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个历史事件与叶挺有关( )

A台儿庄战役 B北伐战争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2、北伐战争时期,先后作为全国革命重心的城市是( ) ①广州 ②重庆 ③南京 ④武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4、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

A周恩来 B蒋介石 C孙中山 D叶挺

5、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北上的国民革命军是( )

A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B汤恩伯警卫队 C白崇禧敢死队 D陈诚部队 6、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取决于( )

A北伐的目的 B北伐的对象 C北伐的主力 D北伐的手段 7、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8、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B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的软弱 C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的配合 D广大北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

9、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宁汉合流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动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原大战的结束 10、“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现了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11、下面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11、北伐战争》导学案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地点( )。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它开始领导( )运动。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目的:

2:时间( );地点( ) 3、作用:

三、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打倒( ),推翻( ),统一( )。 2、对象:( )( )( ) 3、路线:( 年 月)正式北伐——两湖灭( )——江西灭( )——直捣( )进入( )——国民政府迁到( )——北上灭( ) 4、战场、战役: (1)主战场( ):主要战役:( )( )( )先锋( ) (2)江西战场:( ) (3)闽浙战场 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时间( ),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 )。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间( ),它代表( )的利益,它对外( ),对内( ),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权。 注:易错易混点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是成功的。

这一说法错误。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统一全国。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蜕变为代表帝国主义、以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成为革命的对象,因此凡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目的没有实现。所以说国民革命运动以失败告终。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个历史事件与叶挺有关( )

A台儿庄战役 B北伐战争 C百团大战 D三大战役 2、北伐战争时期,先后作为全国革命重心的城市是( ) ①广州 ②重庆 ③南京 ④武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中国曾爆发了一场“推翻军阀,统一中国”的革命战争,这场革命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4、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 )

A周恩来 B蒋介石 C孙中山 D叶挺

5、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北上的国民革命军是( )

A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B汤恩伯警卫队 C白崇禧敢死队 D陈诚部队 6、北伐战争的正义性取决于( )

A北伐的目的 B北伐的对象 C北伐的主力 D北伐的手段 7、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8、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B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的软弱 C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联军的配合 D广大北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

9、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宁汉合流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动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原大战的结束 10、“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现了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11、下面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相关文章

  • 第11课 北伐战争知识点归纳
  •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是 2.黄埔军校是在的帮助下建立的. 3.黄埔军校原名是. 4.黄埔军校校长的是. 5.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奠定了基础. 6.北伐战争的组织者是目的是. 7.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8.北伐开始的 ...查看


  • 第11课北伐战争学教案
  • 第11课 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战场.战役,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 ...查看


  • 祭英烈 悉数新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 数新中国历次对外战争 sooeasy  元老会员   发表于:2013-04-07 11:42   只看该作者 发帖 16489    精华:1   注册时间:2011-3-21    发短消息 大 中 小 1楼 该帖被浏览  155,96 ...查看


  • 浅析苏联对中国北伐战争态度转变之原因
  • [摘要]在北伐战争中,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苏联的对外战略不断调整,从倾向于国家主义逐渐转移到对国际主义的倾斜.受苏联对外战略调整的影响,在对中国北伐战争的态度上苏联也经历了从坚决反对到摇摆不定,再到全力支持的过程. [关键词]苏联对外战 ...查看


  •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 ...查看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朝鲜战争(2009-07-13 19:17:40) 标签:军事 历史 联合国军 志愿军 杜鲁门 美国  分类:热点透视 战争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国总 ...查看


  • 中央军委确定的三十六位军事家
  •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仅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 ...查看


  • 2010历史指导丛书答案
  • 2010年<淄博市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历史> 参考答案 注:此为征求意见稿.答案有出入的地方,可能是编辑临时调整选项顺序,或者替换了部分题目.我手头目前没有学业考试丛书历史分册的现书,应许多老师的要求,先放上答案,大家对照一下 ...查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开卷考试材料(已排版
  •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 是非判断题: 1. 两千多年来,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交流是中国历史的 主流. 2.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3.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