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伞蜥的颈部周围长着鳞状皱褶,在它们被激怒或求偶时就会张开,就像一把撑开的伞,可以助其短距离滑翔,迅速逃离危险。 交配季节,澳洲伞蜥展开颈部绚丽的“斗篷”,向心仪的雌性示爱,以得到交配的权利,交配成功后即各奔东西。 澳洲伞蜥的环境适应能力很不错,在长期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它们的性情不会再像在野外那样胆小而神经质,会变得温驯而活泼。 蜥蜴是地球的原住民之一,它们的祖先最早出现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那个时候,站在地球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还是恐龙。在民间,蜥蜴被称为“四脚蛇”,事实上,它们与蛇的确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方面也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周身都覆盖着由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大部分种类都是卵生…… 广阔无垠的澳洲大陆不仅是袋鼠和考拉的家园,也是蜥蜴的王国。在澳洲的任何一个城市,人们常常能在公园、路边、绿地和建筑物旁边见到蜥蜴。这里的蜥蜴很大胆,见到人类不仅不躲避,还很淡定悠闲地抬头观察人类的行动。伞蜥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蜥蜴之一,这种蜥蜴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们的脖子周围有大块皮肤褶皱,一旦展开,就像是一把撑开的雨伞,又像是威风凛凛的斗篷,所以,它们又被美称为“斗篷蜥蜴”。 颈部可以“撑伞”的蜥蜴 会“飞”的爬行动物 在蜥蜴大家族中,澳洲伞蜥是非常奇特的一个群体,光看外形,人们就能轻易地将它们同其他种类的蜥蜴区分开来――这种蜥蜴在脖子周围长着大块的皮肤褶皱,在感到危险和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会展开褶皱而形成伞状,用来吓唬敌人,也方便自己逃跑。正是这个独特的外貌特征,澳洲伞蜥受到了广大爬行动物类宠物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如今,这种原产于澳洲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的爬行动物,已经悄悄爬进了全球蜥蜴爱好者的家里。 如果忽略澳洲伞蜥脖子上的“斗篷”,那么这种蜥蜴与普通蜥蜴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比常见的蜥蜴个头稍微大一点。成年的澳洲伞蜥体长可达60~90厘米,不过它们的躯干只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则是一条细长的尾巴,帮助它们在行动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澳洲伞蜥喜欢生活在干燥的草原、灌木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成年个体有时也会猎食小型啮齿动物或小蜥蜴。它们喜欢栖息在树上,太阳升起之后在林间捕食。在澳洲大片的桉树林里,伞蜥的数量最多,那是因为桉树粗糙的树皮最适合警觉的伞蜥上下攀爬。 澳洲伞蜥全身覆盖着黑褐色、灰褐色或灰黑色的角质鳞片,背部和体侧有暗色的不规则斑纹,尾部也有暗色圈状斑纹。相比而言,雄性澳洲伞蜥的体形较大,体色较深,尾部斑纹对比鲜明;雌性则体形较小,体色较灰暗。不过,判断性别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雄性澳洲伞蜥的泄殖腔下方有小凸起。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澳洲伞蜥的后肢都远比前肢发达,强壮的后肢甚至能够支撑起身体的全部重量,让它们“直立”行走。 当然,它们最大的特点,还是在颈部周围长着与身体相同的鳞状皱褶,平常状态下,这种褶皱像斗篷一样压在肩上,但当它们被激怒或求偶时,就会将“斗篷”张开,就像一把撑开的伞,这也是“伞蜥”这一名字的由来。而且,当它们张开“伞”的时候,其表面的褶皱完全竖起,会呈现出黄、白、鲜红等炫目的色彩。 在完全打开“伞”的状态下,澳洲伞蜥可以短距离滑翔,以便快速地逃离危险。因此,澳洲伞蜥的外号也显得格外另类――会“飞”的爬行动物。虽然它们的“飞行”距离有点短,“飞行”高度也低得可怜,但是相对于很难离开地面的爬行动物来说,这也算是“高级技能”了。 90%的时间都生活在树上 用颈部绚丽的“斗篷”求爱 地球上有数百种蜥蜴,除了如科莫多龙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基本没有天敌的少数大型种类之外,大部分蜥蜴都是某些动物的美食。不过,它们也各自演化出了躲避、对抗天敌的办法,如壁虎靠丢掉尾巴迷惑敌人,变色龙靠拟色来骗过敌人,还有的蜥蜴则靠自身的剧毒让敌人避而远之,而澳洲伞蜥却根据自身情况,“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办法来对付天敌。 澳洲伞蜥一生中90%的时间都在树上度过,它们视力超凡,能轻易发现3米之外浓密树荫里的猎物行踪,然后只要扑过去就能轻松捕食。在树上的时候,与树干相似的体表颜色能保护它们不易被发现,但下到地面觅食的时候,危险系数就要大得多了。 它们的天敌,主要是藏在林间的蛇和啸鸢。如果被蛇或猛禽发现,它们会迅速撑开脖子上的“伞”,造成头部迅速扩大几倍的视觉效果,同时还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嘴里发出恐吓敌人的嘶嘶声,用来吓唬敌人。这种全靠虚张声势,毫无攻击力的方式,有时候还真能吓得敌人不敢近前,而趁着敌人愣神的那一瞬,澳洲伞蜥会猛地直立起来,前半部身体悬空,以后肢快速奔跑到树干旁,迅速爬上枝叶茂密的地方。奔跑中的澳洲伞蜥看起来非常有趣,两条后肢快速交替,就像人在拼命地踩单车,所以人们还送给它们一个“单车蜥”的昵称。一旦顺利逃脱危险,它们立刻偃旗息鼓,把“伞”收拢,让自己看起来尽量小一些,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胆小而显得有些神经质的澳洲伞蜥还会把树木当成�望哨和观察孔,随时小心翼翼地确认四周环境的安全。 春末夏初,是澳洲伞蜥交配的季节,成年雄性伞蜥开始在丛林中寻找伴侣。它们展开颈部绚丽的“斗篷”,向心仪的雌性示爱,以得到交配的权利,交配成功后即各奔东西。对于澳洲伞蜥而言,交配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因为它们有得天独厚的繁殖能力:雄性伞蜥的精子活力非常强大,在交配后数年时间依然存活,所以成功交配一次后,雌性伞蜥便可以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 受精之后,产卵的地方是必须精心挑选的。一般来说,温暖潮湿而隐蔽的树洞是最佳产卵地点。雌性澳洲伞蜥每次产卵两三枚到十几枚不等,卵呈长椭圆形,壳硬而脆。大约一个半月后,初生的伞蜥便从卵中破壳而出。 野外生存的澳洲伞蜥一般寿命有5~10年,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最长能活到15年。澳洲伞蜥在1岁左右就达到性成熟,可以进行繁殖。不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一般要等雌性2年以上,体型够大之后才开始繁殖,以免雌性伞蜥体型过小,无法顺利产卵而“难产”致死。 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深受爬行宠物爱好者追捧 爬行动物看上去冷冰冰的,不像猫狗之类的宠物通人性,但它们这种“高贵冷艳”的姿态,反而赢得了大量爬行宠物爱好者的追捧。在专门的爬行宠物店里,蜥蜴是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但澳洲伞蜥却不算多。很多人误以为这种蜥蜴那么特别、稀有,大概是需要很精心的照顾,但实际上,澳洲伞蜥的环境适应能力很不错,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不挑剔,很容易饲养。另外,在长期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它们的性情不会像在野外那样胆小而神经质,会变得温驯而活泼,是最适合作为宠物的一类蜥蜴。而且,它们那种撑开“斗篷”耀武扬威的样子,也让人百看不厌。 澳洲伞蜥的个头在宠物蜥蜴中并不算小,所以它的饲养箱也需要有较大的空间,而且因为是树栖蜥蜴,饲养容器还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说,至少要达到所选伞蜥个体长度的3倍,宽度则要达到个体长度的4倍以上。饲养箱内要放置一些岩石,种植体积较大并对爬行动物无害的木本植物,供活泼好动、善于攀爬的澳洲伞蜥攀爬。饲养箱底部要铺上树皮屑、培养土,甚至旧报纸都可以。另外,饲养箱里还需要一个水盆,用来维持环境湿度,同时也为澳洲伞蜥提供饮用水。需要注意的是,澳洲伞蜥的饮水量很大,水盆必须保持清洁,最好每天更换清水。 野外生存的伞蜥主要以昆虫、蜘蛛或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吃些树叶、果实,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它们的食谱要广泛得多,宠物食谱上常见的蟋蟀、面包虫、麦皮虫等是它们肉食的主要来源,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澳洲伞蜥,还可以直接提供初生的小白鼠。有时伞蜥也会素食,如一些绿色的蔬菜、豆类和某些水果,偶有偷懒的主人甚至用鱼虾肉或猫狗罐头直接喂养,伞蜥也能接受。由于长期接受人工饲养,性情已经变得温驯的伞蜥,其实也非常乐意接受主人用手亲自喂养,喜欢与主人进行交流、互动。
澳洲伞蜥的颈部周围长着鳞状皱褶,在它们被激怒或求偶时就会张开,就像一把撑开的伞,可以助其短距离滑翔,迅速逃离危险。 交配季节,澳洲伞蜥展开颈部绚丽的“斗篷”,向心仪的雌性示爱,以得到交配的权利,交配成功后即各奔东西。 澳洲伞蜥的环境适应能力很不错,在长期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它们的性情不会再像在野外那样胆小而神经质,会变得温驯而活泼。 蜥蜴是地球的原住民之一,它们的祖先最早出现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那个时候,站在地球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还是恐龙。在民间,蜥蜴被称为“四脚蛇”,事实上,它们与蛇的确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肢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方面也都有相似之处,比如周身都覆盖着由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大部分种类都是卵生…… 广阔无垠的澳洲大陆不仅是袋鼠和考拉的家园,也是蜥蜴的王国。在澳洲的任何一个城市,人们常常能在公园、路边、绿地和建筑物旁边见到蜥蜴。这里的蜥蜴很大胆,见到人类不仅不躲避,还很淡定悠闲地抬头观察人类的行动。伞蜥是澳洲最具代表性的蜥蜴之一,这种蜥蜴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们的脖子周围有大块皮肤褶皱,一旦展开,就像是一把撑开的雨伞,又像是威风凛凛的斗篷,所以,它们又被美称为“斗篷蜥蜴”。 颈部可以“撑伞”的蜥蜴 会“飞”的爬行动物 在蜥蜴大家族中,澳洲伞蜥是非常奇特的一个群体,光看外形,人们就能轻易地将它们同其他种类的蜥蜴区分开来――这种蜥蜴在脖子周围长着大块的皮肤褶皱,在感到危险和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会展开褶皱而形成伞状,用来吓唬敌人,也方便自己逃跑。正是这个独特的外貌特征,澳洲伞蜥受到了广大爬行动物类宠物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如今,这种原产于澳洲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的爬行动物,已经悄悄爬进了全球蜥蜴爱好者的家里。 如果忽略澳洲伞蜥脖子上的“斗篷”,那么这种蜥蜴与普通蜥蜴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比常见的蜥蜴个头稍微大一点。成年的澳洲伞蜥体长可达60~90厘米,不过它们的躯干只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则是一条细长的尾巴,帮助它们在行动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澳洲伞蜥喜欢生活在干燥的草原、灌木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成年个体有时也会猎食小型啮齿动物或小蜥蜴。它们喜欢栖息在树上,太阳升起之后在林间捕食。在澳洲大片的桉树林里,伞蜥的数量最多,那是因为桉树粗糙的树皮最适合警觉的伞蜥上下攀爬。 澳洲伞蜥全身覆盖着黑褐色、灰褐色或灰黑色的角质鳞片,背部和体侧有暗色的不规则斑纹,尾部也有暗色圈状斑纹。相比而言,雄性澳洲伞蜥的体形较大,体色较深,尾部斑纹对比鲜明;雌性则体形较小,体色较灰暗。不过,判断性别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雄性澳洲伞蜥的泄殖腔下方有小凸起。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澳洲伞蜥的后肢都远比前肢发达,强壮的后肢甚至能够支撑起身体的全部重量,让它们“直立”行走。 当然,它们最大的特点,还是在颈部周围长着与身体相同的鳞状皱褶,平常状态下,这种褶皱像斗篷一样压在肩上,但当它们被激怒或求偶时,就会将“斗篷”张开,就像一把撑开的伞,这也是“伞蜥”这一名字的由来。而且,当它们张开“伞”的时候,其表面的褶皱完全竖起,会呈现出黄、白、鲜红等炫目的色彩。 在完全打开“伞”的状态下,澳洲伞蜥可以短距离滑翔,以便快速地逃离危险。因此,澳洲伞蜥的外号也显得格外另类――会“飞”的爬行动物。虽然它们的“飞行”距离有点短,“飞行”高度也低得可怜,但是相对于很难离开地面的爬行动物来说,这也算是“高级技能”了。 90%的时间都生活在树上 用颈部绚丽的“斗篷”求爱 地球上有数百种蜥蜴,除了如科莫多龙等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基本没有天敌的少数大型种类之外,大部分蜥蜴都是某些动物的美食。不过,它们也各自演化出了躲避、对抗天敌的办法,如壁虎靠丢掉尾巴迷惑敌人,变色龙靠拟色来骗过敌人,还有的蜥蜴则靠自身的剧毒让敌人避而远之,而澳洲伞蜥却根据自身情况,“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办法来对付天敌。 澳洲伞蜥一生中90%的时间都在树上度过,它们视力超凡,能轻易发现3米之外浓密树荫里的猎物行踪,然后只要扑过去就能轻松捕食。在树上的时候,与树干相似的体表颜色能保护它们不易被发现,但下到地面觅食的时候,危险系数就要大得多了。 它们的天敌,主要是藏在林间的蛇和啸鸢。如果被蛇或猛禽发现,它们会迅速撑开脖子上的“伞”,造成头部迅速扩大几倍的视觉效果,同时还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嘴里发出恐吓敌人的嘶嘶声,用来吓唬敌人。这种全靠虚张声势,毫无攻击力的方式,有时候还真能吓得敌人不敢近前,而趁着敌人愣神的那一瞬,澳洲伞蜥会猛地直立起来,前半部身体悬空,以后肢快速奔跑到树干旁,迅速爬上枝叶茂密的地方。奔跑中的澳洲伞蜥看起来非常有趣,两条后肢快速交替,就像人在拼命地踩单车,所以人们还送给它们一个“单车蜥”的昵称。一旦顺利逃脱危险,它们立刻偃旗息鼓,把“伞”收拢,让自己看起来尽量小一些,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树上活动的时间,胆小而显得有些神经质的澳洲伞蜥还会把树木当成�望哨和观察孔,随时小心翼翼地确认四周环境的安全。 春末夏初,是澳洲伞蜥交配的季节,成年雄性伞蜥开始在丛林中寻找伴侣。它们展开颈部绚丽的“斗篷”,向心仪的雌性示爱,以得到交配的权利,交配成功后即各奔东西。对于澳洲伞蜥而言,交配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因为它们有得天独厚的繁殖能力:雄性伞蜥的精子活力非常强大,在交配后数年时间依然存活,所以成功交配一次后,雌性伞蜥便可以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 受精之后,产卵的地方是必须精心挑选的。一般来说,温暖潮湿而隐蔽的树洞是最佳产卵地点。雌性澳洲伞蜥每次产卵两三枚到十几枚不等,卵呈长椭圆形,壳硬而脆。大约一个半月后,初生的伞蜥便从卵中破壳而出。 野外生存的澳洲伞蜥一般寿命有5~10年,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最长能活到15年。澳洲伞蜥在1岁左右就达到性成熟,可以进行繁殖。不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一般要等雌性2年以上,体型够大之后才开始繁殖,以免雌性伞蜥体型过小,无法顺利产卵而“难产”致死。 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深受爬行宠物爱好者追捧 爬行动物看上去冷冰冰的,不像猫狗之类的宠物通人性,但它们这种“高贵冷艳”的姿态,反而赢得了大量爬行宠物爱好者的追捧。在专门的爬行宠物店里,蜥蜴是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但澳洲伞蜥却不算多。很多人误以为这种蜥蜴那么特别、稀有,大概是需要很精心的照顾,但实际上,澳洲伞蜥的环境适应能力很不错,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不挑剔,很容易饲养。另外,在长期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它们的性情不会像在野外那样胆小而神经质,会变得温驯而活泼,是最适合作为宠物的一类蜥蜴。而且,它们那种撑开“斗篷”耀武扬威的样子,也让人百看不厌。 澳洲伞蜥的个头在宠物蜥蜴中并不算小,所以它的饲养箱也需要有较大的空间,而且因为是树栖蜥蜴,饲养容器还必须有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说,至少要达到所选伞蜥个体长度的3倍,宽度则要达到个体长度的4倍以上。饲养箱内要放置一些岩石,种植体积较大并对爬行动物无害的木本植物,供活泼好动、善于攀爬的澳洲伞蜥攀爬。饲养箱底部要铺上树皮屑、培养土,甚至旧报纸都可以。另外,饲养箱里还需要一个水盆,用来维持环境湿度,同时也为澳洲伞蜥提供饮用水。需要注意的是,澳洲伞蜥的饮水量很大,水盆必须保持清洁,最好每天更换清水。 野外生存的伞蜥主要以昆虫、蜘蛛或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吃些树叶、果实,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它们的食谱要广泛得多,宠物食谱上常见的蟋蟀、面包虫、麦皮虫等是它们肉食的主要来源,对于一些体型较大的澳洲伞蜥,还可以直接提供初生的小白鼠。有时伞蜥也会素食,如一些绿色的蔬菜、豆类和某些水果,偶有偷懒的主人甚至用鱼虾肉或猫狗罐头直接喂养,伞蜥也能接受。由于长期接受人工饲养,性情已经变得温驯的伞蜥,其实也非常乐意接受主人用手亲自喂养,喜欢与主人进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