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
讨
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年8月5日第39卷第8期Chin J Postgrad Med ,August 52016,V ol.39,No.8
步研究。对于岩静脉的解剖特点更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包括岩静脉的具体引流情况、阻断后侧支循环的建立甚至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和研究的方向。
岩静脉的处理是三叉神经MVD 的关键点之一,岩静脉通常具有多个分支,电凝离断岩静脉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2][3][4][5]
851-857.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Jannetta PJ. Arterial compress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t the
本研究中,对尸体头部的解剖发现岩静脉属支有很大变异,解剖走行更是千差万别,但通常为多个属支,且和桥脑小脑角区的其他引流静脉之间存在交叉,和其他学者以往研究中所说的岩静脉为1~5个属支的结论基本相符。对于临床患者的疗效回访,采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Wong -Baker 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法这3种疼痛评估方法,以期能够尽量减少因为患者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差。结果显示,离断组和分离组3种评分方法不同时间点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离断组和分离组同一时间点3种评分方法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离断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Wong -Baker 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法评估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在MVD 术中行岩静脉处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可以有效提高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
然而,颅内静脉血管为脑组织的引流血管,其阻断或狭窄后都或多或少影响脑组织的引流情况,会造成程度不等的脑水肿[5]。有学者研究认为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实时掌握对岩静脉分支处理过程中脑组织情况可以对术者操作提供很好的支持,同时在术后应对阻断静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脑干及小脑水肿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并且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加以及术后回访时间点的向后推移是否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这都需要进一
pons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J].J Neurosurg, 1967, 26(1):159-162. 2410-2418.
王任直. 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张继志, 段云平, 高宝山, 等. 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术中处岑明, 陈伟峰, 宋显兴, 等.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外
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8):713-715. DOI:10.3969/j.issn.1009-6604.2008.08.016.
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5):37-3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 2014. 05.012.
[6]
减压术中的警示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1):1651-1654.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21.008.
(收稿日期:2016-03-23)
贺晓生, 李娜, 梁景文, 等.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微血管
(本文编辑:张莉)
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
临床观察
陈良
【摘要】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0例肥
胖患者(体质量指数≥30kg/m2),ASA 分级Ⅱ~Ⅲ级,按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盲探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
92%(46/50)比68%(34/50)],穿刺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盲探组[(2.3±1.2)min 比(4.1±1.5)min 和14%(7/50)比32%(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法能提高肥胖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肥胖症;超声检查;桡动脉;穿刺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的手术患者越
DOI :10.3760/cma.j.jssn.1673-4904.2016.08.022定西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陈良,Email :[email protected]
超声引导组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2%(36/50)比44%(22/50)和
超声引导
来越多,为确保围手术期麻醉安全,有创动脉压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探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3年我院行有创动脉压监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年8月5日第39卷第8期Chin J Postgrad Med ,August 52016,V ol.39,No.8
·747·
测患者100例,ASA 分级Ⅱ~Ⅲ级,年龄18~65岁,体质量指数(BMI )≥30kg/m2,男55例,女45例。排除Allen 试验阴性、凝血功能障碍、外周血管疾病、穿刺部位烧伤、感染者。按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和传统盲探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BMI 、ASA 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穿刺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卧位监测心电图、脉
斑5例,血肿2例;传统盲探组1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其中皮下淤斑11例,血肿8例,神经损伤1例。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盲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讨
论
肥胖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皮下脂肪厚,组织疏松,动脉搏动弥散,采用传统盲探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易造成局部动脉痉挛和血肿形成,导致并发症多。
超声引导能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的准确性[1]。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桡动脉的走行、管径,以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的位置关系,为操作者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了盲目性,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Shiver 等[3]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盲探法比较,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更容易成功,所需时间更短。Shiloh 等[4]认为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71%。本研究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2%,总成功率为92%,均高于传统盲探组(44%和68%),超生率明显降低。
对于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优势:(1)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2)可减少进针次数,避免对周围血管、组织损伤,尤其在穿刺针有回血置管却不畅的情况下,无需退出穿刺针,直视下适度调整角度和方向,减少血液外漏而导致局部组织肿胀。(3)超声引导较为直观,可作为传统盲法置管失败的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肥胖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具有定位准确、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间短、穿刺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2][3][4]
权哲峰, 池萍, 张本厚, 等.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刘国亮, 霍良红, 王小雪, 等. 超声定位法与传统触摸法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6):586-588.
Shiver S, Blaivas M, Lyon M.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Acad Emerg Med, 2006, 13(12):1275-1279. 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56-57.
搏血氧饱和度(SpO 2)。均在清醒局部麻醉下选择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将患者手臂外展背屈,腕部垫腕枕,使手腕处于旋后伸展位。
超声引导组采用迈瑞Mylab cv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7MHz 线阵探头,将探头套入无菌套,用无菌超声耦合剂涂覆皮肤。先以短轴横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确定桡动脉位置,将其位于画面中点,再以长轴纵切面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过程中避免皮肤牵拉,保持血管图像清晰显示,仔细观察桡动脉位置和血流情况。穿刺针(20G 套管穿刺针,DPT -248型号,深圳市益兴达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紧贴探鲜红色动脉血液喷出后置管,连接有创动脉监测系统。
传统盲探组患者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针, 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刺入桡动脉后穿刺针尾部有血液涌出,放平穿刺针继续将针向前推进1~2mm ,拔除针芯顺势将套管针送入血管内,如血流不畅,可缓慢退出少许,待血流通畅后再进入。
桡动脉穿刺由同一位高年资医师完成。进针1次即为穿刺1次,穿刺4次不成功视为穿刺失败。手术结束后,用肝素盐水2~5ml 冲入后拔管,以无菌纱布人工按压5~10min 后敷贴固定。
3. 观察指标: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自穿刺针第1次刺入头的侧缘与超声保持一致,超声实时引导刺入桡动脉,见有
声引导组穿刺操作时间亦明显短于传统盲探组,且并发症发
皮肤到穿刺成功接换能器有动脉波形显示)、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观察术后24h 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分为血肿和皮下淤斑。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
4. 统计学方法: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
ultrasound -guided and blindly placed radial arterial catheters[J].catheterization of the radial art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hest, 2011, 139(3):524-529. DOI:10.1378/chest.10-0919.
(收稿日期:2015-12-07)
超声引导组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2%(36/50)比44%(22/50)和92%(46/50)比68%(34/50)],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盲探组[(2.3±1.2)min 比(4.1±1.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
表1
组别超声引导组传统盲探组
Shiloh AL, Savel RH, Paulin LM, et al. Ultrasound -guided
引导组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皮下淤
两组行有创动脉压监测肥胖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文编辑:张莉)
例数(男/女)年龄(±s )身高(cm ±s )体质量(kg ±s )体质量指数(kg/m2±s )
·746·
讨
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年8月5日第39卷第8期Chin J Postgrad Med ,August 52016,V ol.39,No.8
步研究。对于岩静脉的解剖特点更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包括岩静脉的具体引流情况、阻断后侧支循环的建立甚至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和研究的方向。
岩静脉的处理是三叉神经MVD 的关键点之一,岩静脉通常具有多个分支,电凝离断岩静脉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2][3][4][5]
851-857.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Jannetta PJ. Arterial compression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at the
本研究中,对尸体头部的解剖发现岩静脉属支有很大变异,解剖走行更是千差万别,但通常为多个属支,且和桥脑小脑角区的其他引流静脉之间存在交叉,和其他学者以往研究中所说的岩静脉为1~5个属支的结论基本相符。对于临床患者的疗效回访,采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Wong -Baker 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法这3种疼痛评估方法,以期能够尽量减少因为患者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差。结果显示,离断组和分离组3种评分方法不同时间点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离断组和分离组同一时间点3种评分方法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离断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Wong -Baker 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法评估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在MVD 术中行岩静脉处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可以有效提高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
然而,颅内静脉血管为脑组织的引流血管,其阻断或狭窄后都或多或少影响脑组织的引流情况,会造成程度不等的脑水肿[5]。有学者研究认为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实时掌握对岩静脉分支处理过程中脑组织情况可以对术者操作提供很好的支持,同时在术后应对阻断静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脑干及小脑水肿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并且随着临床病例数的增加以及术后回访时间点的向后推移是否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这都需要进一
pons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J].J Neurosurg, 1967, 26(1):159-162. 2410-2418.
王任直. 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张继志, 段云平, 高宝山, 等. 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术中处岑明, 陈伟峰, 宋显兴, 等.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外
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8(8):713-715. DOI:10.3969/j.issn.1009-6604.2008.08.016.
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5):37-39.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 2014. 05.012.
[6]
减压术中的警示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1):1651-1654.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21.008.
(收稿日期:2016-03-23)
贺晓生, 李娜, 梁景文, 等.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三叉神经微血管
(本文编辑:张莉)
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
临床观察
陈良
【摘要】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0例肥
胖患者(体质量指数≥30kg/m2),ASA 分级Ⅱ~Ⅲ级,按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盲探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
92%(46/50)比68%(34/50)],穿刺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盲探组[(2.3±1.2)min 比(4.1±1.5)min 和14%(7/50)比32%(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法能提高肥胖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肥胖症;超声检查;桡动脉;穿刺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的手术患者越
DOI :10.3760/cma.j.jssn.1673-4904.2016.08.022定西医院)麻醉科
通信作者:陈良,Email :[email protected]
超声引导组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2%(36/50)比44%(22/50)和
超声引导
来越多,为确保围手术期麻醉安全,有创动脉压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探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3年我院行有创动脉压监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年8月5日第39卷第8期Chin J Postgrad Med ,August 52016,V ol.39,No.8
·747·
测患者100例,ASA 分级Ⅱ~Ⅲ级,年龄18~65岁,体质量指数(BMI )≥30kg/m2,男55例,女45例。排除Allen 试验阴性、凝血功能障碍、外周血管疾病、穿刺部位烧伤、感染者。按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和传统盲探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质量、BMI 、ASA 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穿刺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卧位监测心电图、脉
斑5例,血肿2例;传统盲探组1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其中皮下淤斑11例,血肿8例,神经损伤1例。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盲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讨
论
肥胖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皮下脂肪厚,组织疏松,动脉搏动弥散,采用传统盲探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低,反复穿刺易造成局部动脉痉挛和血肿形成,导致并发症多。
超声引导能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的准确性[1]。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桡动脉的走行、管径,以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的位置关系,为操作者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了盲目性,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Shiver 等[3]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盲探法比较,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更容易成功,所需时间更短。Shiloh 等[4]认为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71%。本研究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2%,总成功率为92%,均高于传统盲探组(44%和68%),超生率明显降低。
对于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优势:(1)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2)可减少进针次数,避免对周围血管、组织损伤,尤其在穿刺针有回血置管却不畅的情况下,无需退出穿刺针,直视下适度调整角度和方向,减少血液外漏而导致局部组织肿胀。(3)超声引导较为直观,可作为传统盲法置管失败的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肥胖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具有定位准确、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间短、穿刺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2][3][4]
权哲峰, 池萍, 张本厚, 等.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刘国亮, 霍良红, 王小雪, 等. 超声定位法与传统触摸法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6):586-588.
Shiver S, Blaivas M, Lyon M.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Acad Emerg Med, 2006, 13(12):1275-1279. 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56-57.
搏血氧饱和度(SpO 2)。均在清醒局部麻醉下选择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将患者手臂外展背屈,腕部垫腕枕,使手腕处于旋后伸展位。
超声引导组采用迈瑞Mylab cv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7MHz 线阵探头,将探头套入无菌套,用无菌超声耦合剂涂覆皮肤。先以短轴横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确定桡动脉位置,将其位于画面中点,再以长轴纵切面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过程中避免皮肤牵拉,保持血管图像清晰显示,仔细观察桡动脉位置和血流情况。穿刺针(20G 套管穿刺针,DPT -248型号,深圳市益兴达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紧贴探鲜红色动脉血液喷出后置管,连接有创动脉监测系统。
传统盲探组患者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针, 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刺入桡动脉后穿刺针尾部有血液涌出,放平穿刺针继续将针向前推进1~2mm ,拔除针芯顺势将套管针送入血管内,如血流不畅,可缓慢退出少许,待血流通畅后再进入。
桡动脉穿刺由同一位高年资医师完成。进针1次即为穿刺1次,穿刺4次不成功视为穿刺失败。手术结束后,用肝素盐水2~5ml 冲入后拔管,以无菌纱布人工按压5~10min 后敷贴固定。
3. 观察指标: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自穿刺针第1次刺入头的侧缘与超声保持一致,超声实时引导刺入桡动脉,见有
声引导组穿刺操作时间亦明显短于传统盲探组,且并发症发
皮肤到穿刺成功接换能器有动脉波形显示)、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观察术后24h 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分为血肿和皮下淤斑。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
4. 统计学方法: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
ultrasound -guided and blindly placed radial arterial catheters[J].catheterization of the radial art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hest, 2011, 139(3):524-529. DOI:10.1378/chest.10-0919.
(收稿日期:2015-12-07)
超声引导组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2%(36/50)比44%(22/50)和92%(46/50)比68%(34/50)],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盲探组[(2.3±1.2)min 比(4.1±1.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
表1
组别超声引导组传统盲探组
Shiloh AL, Savel RH, Paulin LM, et al. Ultrasound -guided
引导组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皮下淤
两组行有创动脉压监测肥胖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文编辑:张莉)
例数(男/女)年龄(±s )身高(cm ±s )体质量(kg ±s )体质量指数(kg/m2±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