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100问

1、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答: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时期,当前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包括: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麦蚜、吸浆虫等。

2、今年我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如何?

答:目前正值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期,到5月10日止,我市各县尚未发现小麦条锈病。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随着全市5月9-10日普降中到大雨,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十分有利,为此,市农业局已专门下发有关通知,要求各地要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如发现发病中心,立即上报市农业局,并及时指导防治。

3、小麦条锈病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答: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成株叶片初发病时病斑呈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病斑,散出鲜黄色粉未。

4、问:小麦条锈病田间流行有什么特点?

答:小麦条锈病田间流行一般经过单病叶片→发病中心→全田普发三个阶段,但如若遭受外来菌源侵袭后,可不出现第一、第二阶段,造成中后期大面积暴发式流行。

5、问:小麦条锈病是怎样危害小麦的?

答:一是小麦条锈病病斑堆积在叶面上,破坏叶绿素,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影响小麦光合作用;二是小麦条锈病病菌剥夺小麦植株营养,增加水分蒸腾量,使植株早衰、干枯,继而影响小麦产量,轻的可减产5-1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

6、问:小麦条锈病是怎样传播蔓延的?

答:小麦条锈病病菌不能在我省中南部地区越夏,也很难越冬,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靠远程气流传播。我市菌源主要来源于甘、川、陕、鄂、豫等省。

7、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答:一是充足的外来菌源。二是具备大面积的感病品种。三是春季连续降雨、低温天气。今年这三个条件都非常适合该病发生流行。

8、问:防治小麦条锈病都有哪些对路药剂?

答:当条锈病病株率达10%时,亩可选用15%粉锈宁100-1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或12.5%烯唑醇乳油100克,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

9、问: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小麦赤霉病在田间自幼苗至穗期均可发生,症状表现为苗枯、基部腐烂和穗枯等,其中主要以穗枯危害最大。穗枯一般在小麦乳熟期盛发,初期表现为小麦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呈枯黄色,并在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因而得名赤霉病。

10、问:受小麦赤霉病危害后的小麦在人和其它动物食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答:受赤霉病侵染的麦粒不但千粒重及出粉率低,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病粒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和头晕等症状。

11、问:小麦含有赤霉病病粒的安全食用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降低含有赤霉病病粒小麦的含量,使之达到食用标准?

答:根据国家GB1351—1999标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安全标准界限为4%。对所有超标病麦可通过晾晒、风扬、稀释等措施,降低病粒率,使之达到国家安全食用标准以下。

12、问:降雨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上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就会造成赤霉病的大发生。广大农朋友要利用用雨后天气放晴的时间,及时喷药防治。

13、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方法?

答:小麦赤霉病用药可选用:亩用禾果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可防治赤霉病的发生。

14、问: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麦蚜危害主要是大量聚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当虫口密集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麦穗部被害后,造成籽粒不饱满,减产显著。

15、问:小麦蚜虫在什么时间防治最好?

答:近几年,我市小麦蚜虫发生偏早,一般5月7-8日蚜量就开始猛增,到12-13日就达到百株800-1000头的防治指标,所以,一般年份麦蚜的防治适期在5月12-15日。不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当低产麦田百株蚜量达到500-800头,高产田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必须进行防治。

16、问:用什么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比较好?

答:在小麦蚜虫防治用药上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咪等农药防治。注意防治时要使小麦全株着药,喷匀打透,特别是下部叶片也要着药,一亩地只少打两桶药水。

17、问: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病斑在正面比叶子背面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多。病情发展时病斑可连成片,受害叶片提早枯死。受害株容易倒伏,使产量下降,空瘪粒增加,影响产量。

18、问:防治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剂好?

答:当白粉病病株率达到15%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亩用15%粉锈宁100-1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或12.5%烯唑醇乳油100克,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防治。

19、问:如何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开展综合防治?

答:在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上,近几年,我市一直在大力推广“一喷多防”技术,即:“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在小麦灌浆期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与禾果利、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等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达到一次用药就能起到防病、治虫、防治干热风、增产等多重作用。

20、问:如何防麦田禾本科杂草?

答:麦田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雀麦与小麦亲缘相近,生长习性基本相同,一旦发生,防除非常困难。采取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冬前杂草长到二心一叶时防治效果最好,在此时亩用3.6%的阔世玛水分散剂或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防治效果较好。

21、问: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苗期,轻病株在返青前症状不明显,仅分蘖少,底叶发黄,拔出时可见种子根、地下茎呈灰黑色;重病株可死亡,常出现成片死亡。返青后,病株发育迟缓,生长矮小稀疏,根部受害由下而上逐渐扩展。灌浆成熟期症状最为严重。根部受害扩展至茎基部和叶鞘,同时根系开始腐烂,此时田间湿度大时,茎基部表面、叶鞘内侧生一层厚厚的黑色菌丝层,就象粘贴了一层黑膏药。

22、问:小麦全蚀病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

兑水100-150ml,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

23、问: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具体有哪些?

答: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24、问: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二是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

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

25、问:小麦红蜘蛛如何药剂防治?

答: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

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

26、问:小麦红蜘蛛的危害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小麦,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首先为害小麦下部叶片,而后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受害叶上最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增多,叶片出现红色斑块,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干枯。

27、问:麦田里的麦叶蜂如何防治?

答:主要为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每亩用药液60—75千克,均匀喷雾。

28、问:在邢台市地区常见杂草有哪些?

答:本地常见为害严重的有20余种,禾本科杂草主要有:日本看麦娘、节节麦、雀麦等;阔叶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藜、田旋花、米瓦罐、麦家公、荠菜 、刺儿菜、繁缕、小唐花芥、离子草等。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9、问: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特点有哪些?

答:苗期发病,常在幼苗茎基部生瘤,病苗茎叶扭曲畸形,明显矮化,可造成植株死亡。成株期发病,叶和叶鞘上的病瘤常为黄、红、紫、灰杂色疮痂病斑,成串密生或呈粗糙的皱折状,在叶基近中脉两侧最多,一般形成冬孢子前就干枯。雌穗受害多在上半部或个别籽粒生瘤,病瘤一般较大,常突破苞叶外露。

30、问:玉米瘤黑粉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病原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气温上升以后,一旦湿度合适,在土表、浅土层、秸秆或堆肥中越冬的病原厚垣孢子便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冬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蔓延发病。

31、问:玉米瘤黑粉病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在玉米抽雄前,可选用下列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1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32、问:玉米丝黑穗病有什么好是防治措施吗?

答: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典型症状一般到穗期出现。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种子100千克,效果均佳。

33、问:北方地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危害症状有什么? 答: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l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34、问: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常用的防治药剂有哪些? 答: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发病后马上喷洒5%茵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

35、问: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危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苞叶染病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有时形成长条状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叶鞘染病时初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轮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36、玉米圆斑病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玉米圆斑病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l—2天潜育萌发侵入。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进行多次再侵染。

37、玉米圆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在玉米吐丝盛期,即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38、问: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幼苗染病心叶基部细胞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并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后期病叶叶尖的叶缘变红紫而干枯。发病重的叶片发黄,变脆,易折。病叶鞘、病果穗的苞叶也能现花叶状。发病早的,病株矮化明显。

39、玉米矮花叶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该病毒主要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传毒蚜虫有玉米蚜、桃蚜、棉蚜、禾谷缆管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等23种蚜虫,均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其中玉米蚜是主要传毒蚜虫,吸毒后即传

毒,但丧失活力也较快;病汁液摩擦也可传毒;染病的玉米种子也有一定传毒率。

40、问: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生产过程中具体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抗病杂交种或品种。二是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三是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减轻发病。四是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41、问:玉米粗缩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l/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蒙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

42、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靠灰飞虱传毒。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

43、问:玉米大斑病有哪些危害症状?

答: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44、问:玉米大斑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45、问:玉米大斑病防病措施有哪些?

答: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6、问:玉米小斑病哪些危害症状?

答: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为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

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

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47、问:玉米小斑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株上(病叶为主)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低。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株,其次是带病种子,从外地引种时,有可能引入致病力强的小种而造成损失。

48、问:玉米小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一是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二是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49、答:玉米褐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

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50、问:玉米褐斑病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二是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51、问:二点委夜蛾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该幼虫主要从玉米幼苗茎基部钻蛀到茎心后向上取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钻蛀较深切断生长点时,使心叶失水萎蔫,形成枯心苗;严重时直接蛀断,整株死亡;或取食玉米气生根系,造成玉米苗倾斜或侧倒。

52、问: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具体有哪些?

答:一是地表喷药。玉米播后苗前全田地表(包括麦秸)喷施杀虫剂。采用有机磷、菊酯类、白僵菌等农药,喷匀喷透,杀灭虫卵及低龄幼虫并可趋避成虫产卵。二是撒施毒饵:亩用4~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三是撒施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53、问:玉米螟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在卵量大的年份,一个穗顶上常有数条、甚至数十条幼虫。生活在雌穗顶端的幼虫取食花丝及未成熟的嫩粒,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至4—5龄时,此时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雌穗的大小已经定型,这一代幼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籽粒的品质。

54、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每年发生2—4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上产卵。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夏玉米穗及茎部。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

55、问:玉米螟的可以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在2—3龄幼虫期,可用下列药剂:80%敌百虫可溶液剂80—100毫升/亩; 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50毫升/亩;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亩;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0毫升/亩。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下列药剂:1.5%辛硫磷颗粒剂0.5—0.75千克/亩;40%治螟磷乳油150—250毫升/亩;3%克百威颗粒剂2—3千克/亩。

56、问: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该虫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幼苗期蚜虫群集于心叶为害,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严重受害时,甚至死苗。玉米抽穗后,移向新生的心叶中繁殖,在展开的叶面可见到—层密布的灰白色脱皮壳。穗期除刺吸汁液外,蚜虫则密布于叶背、叶鞘和穗部的穗苞或花丝上取食,还因蚜虫排泄的“蜜露”,黏附叶片,引起煤污病,常在叶面形成—层黑色的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下降,引起减产。

57、问:玉米蚜虫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在玉米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可喷施下列药剂:48%毒死蜱乳油15—25毫升/亩;45%马拉硫磷乳油55—110毫升/亩;80%敌敌畏乳油50—60毫升/亩;40%氧乐果乳油50—75毫升/亩,为害严重时,可间隔7—10天再喷1次。

58、问:玉米蓟马发生种类有哪些?

答:常见有三种,一是禾花蓟马,二是黄呆蓟马,三是稻单管蓟马,三种常混合发生。

59、问:玉米蓟马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阿维菌素)在蓟马发生初期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

棉花生长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60、问:棉花立枯病发病特征是什么?

答: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

61、问:棉花立枯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

62、问:棉花立枯病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预防? 答:主要采取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或包衣。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5%~0.8%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6%种子包衣。或用精甲霜灵纯药20克拌100千克棉种。2、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田间出现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准根茎部喷雾保护,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63、问:棉花枯萎病症状类型有哪几种?

答: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

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黄色网纹型:其典型症状是叶脉导管受枯萎病菌毒素侵害后呈现黄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多发生于子叶和前期真叶。

64、问:棉花枯萎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答:一是种子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98%棉隆颗粒每平方米70克拌入30~40厘米土中,再浇水封盖健土。二是药剂灌根:发病初期用2.5%多·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浇灌50毫升,可减轻为害。3、药剂喷雾: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

65、问:棉花黄萎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棉花黄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分为落叶型和枯斑型。感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褪绿变黄,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随后,病斑边缘至中心颜色逐渐加深,但靠近主脉处不褪色,呈黄色掌状斑纹,主脉及附近保持绿色,叶肉变厚,叶片向下卷曲,后期叶片焦枯,由下而上脱落 。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秆。

66、问:棉花黄萎病病菌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该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微菌核在种子、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粪便等处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通过调运带菌棉籽和棉籽饼进

行远距离传播。田间还可通过土壤、粪肥、病残体、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活动等途径传播。

67、问:棉花黄萎病常用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1、种子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胶悬剂375克,加清水50千克成药液,浸泡未脱绒棉种20千克,常温度下浸种14小时。对零星病点土壤消毒,用90%棉隆颗粒剂每平方米140克与病土混拌均匀。2、灌根和化学调控:发病初期及时用3%广枯灵水剂每667米2用30~40毫升对水50~60千克灌根。开花期叶面喷施40毫克/千克缩节安2次,可减轻为害。3、药剂喷雾:参照棉花枯萎病。

68、问:棉花角斑病危害特征是什么?

答:棉籽受害可引起烂籽、烂芽。子叶发病,背面先出现水浸状透明圆形病斑,然后扩大变成黑色,并能扩展到幼茎上,使幼苗折断死亡。真叶发病,病斑为灰绿色水浸状,后变成深褐色,病斑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扩展,在叶脉周围形成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茎和枝条受害,出现水渍状黑色病斑,发病严重的茎易折断。

69、问:棉花角斑病病菌在大田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带菌棉籽为主要侵染源,其次是病残体。病菌在棉籽内外越冬,棉籽外部短绒带菌率最高,可潜伏1~2年。幼苗子叶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带菌“溢脓”经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可引起在侵染。

70、问:棉花角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种子处理浓硫酸脱绒或温汤浸种半小时,晾晒至棉籽短绒发白。2、药剂防治:苗期或成株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克对水50千克或57.6%氢氧化铜干粒剂1000~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

71、问:棉花铃期病害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棉铃疫病,2、棉铃炭疽病,

3、棉铃红腐病,4、棉铃黑果病,5、棉铃红粉病,6棉铃曲霉病,7、棉铃灰霉病。

72、问:棉花铃期病害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治虫防病:做好铃期虫害防治,减少虫害伤口,减轻病菌的侵染。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药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2次。应交替使用使用其他类型农药,延缓抗性产生。

73、问:棉铃虫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虫为害棉株,幼虫咬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棉蕾被害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毫米,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脱落。低龄幼虫钻入花中取食雄蕊和花柱,破坏子房,被害花往往不能结铃。青铃受害,铃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外,赤褐色。被害铃内为咬食部分的纤维和棉籽呈水渍状,最终发展成烂铃。

74问:棉蚜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棉蚜主要集中在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棉株生长发育缓慢,开花结铃推迟。蕾铃期受害,上部嫩叶卷缩,中部叶片出现油叶,叶表蚜虫排泄的蜜露常诱发霉菌滋生,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

75、问:棉蚜如何进行药剂防治?

答:一是进行拌种。春棉区,将棉籽在55~60℃温水中预浸3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毛发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克拌棉种10千克,对棉蚜有较好防效。二是苗期进行防治。直播棉3片真叶前,当卷叶株率达5%~10%时,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伏蚜卷叶株率5%~10%或单株3叶蚜量平均150~200头时,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

76、问:棉花叶螨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以成螨、幼螨、若螨在棉叶背面沿叶脉处取食,以口针刺吸叶背、嫩尖、嫩茎和果实汁液,叶片正面近叶柄部分出现黄斑或红痧斑,继而扩展至全叶,叶柄低垂,严重时叶片卷缩呈褐色似火烧状,干枯脱落。结铃初期为害还可造成棉株组织机械伤害,分泌的有害物质进入棉株,光合、蒸腾强度下降,棉株营养恶化,生长调节失衡,抗病力降低。

77问、棉花叶螨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棉花叶螨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10~15代,以雌成螨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春季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活动,现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迁

入棉田,6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棉田为害。先为害下部叶片,后向上蔓延。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活泼贪食。高温低湿、干旱季节有利其发生,暴雨有抑制作用。连作棉田、旱地、前作和邻作有豆类和瓜类的棉田发生较重。

78、问:棉花叶螨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点片发生时,采取点片挑治,即发现1株打一圈,发现1点打一片。连片发生时,选择专性杀螨剂进行全田药剂喷雾防治,可选用药剂有:73%炔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1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药应在露水干后或傍晚时均匀喷洒到叶背面,不漏喷有螨株和叶片。

79、问:棉盲蝽危害特点是什么?

答: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棉花顶尖、边心、蕾和幼铃,造成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苗期为害,形成无头苗、多头苗。真叶期为害,叶片形成许多黑斑、孔洞,导致“破叶疯”。蕾期为害,幼蕾变黑、干瘪枯死。铃期为害,幼铃生长受抑制、畸形,形成“歪嘴桃”,铃重减轻,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受害时形成僵果、脱落。

80、问:棉盲蝽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春季一代成虫扩散前对虫源田及苗床周边杂草用药防治,减少虫源。二至五代掌握在二、三龄若虫高峰期防治,当百株虫量苗期5头、蕾期10头、铃期20~25头时,每667米2用40%丙溴磷乳油50~75毫升或25%辛·氰乳油

70~8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喷药时要对准嫩头、边心和蕾铃,由棉田四周向中间喷洒。

81、问:棉蓟马有哪些危害特征?

答:棉蓟马成、若虫隐藏在卷叶或花器内,锉吸棉花叶片和花蕊汁液,为害子叶、真叶、嫩头和生长点受害后可干枯死亡、子叶肥大、形成无头苗(公棉花),然后形成枝叶丛生的杈头苗,影响蕾铃发育,推迟成熟期。嫩叶受害后叶面粗糙变硬,出现黄褐色斑,叶背沿叶脉处出现银灰色斑痕,叶片焦黄卷曲。幼铃被害后表皮脱水,提前开裂,影响产量和品质。

82、问: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83、问:大豆灰斑病病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比种子上的数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后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温湿度条件适宜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但风雨传播距离较近,主要侵染四周邻近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后通过发病中心再向全田扩展。

84、问:大豆灰斑病如何进行防治?

答: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85、问:大豆炭疽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茎部染病初生褐色病斑,其上密布呈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荚染病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苗期子叶染病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染病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

86、问:大豆炭疽病一般发病规律是什么?

答:病菌在大豆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后即可发病,发病适温25℃。病菌在12~14℃以下或34~35℃以上不能发育。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大豆发芽出土时间延迟,容易造成幼苗发病。成株期温暖潮湿条件利于该菌侵染。

87、问:大豆炭疽病在生产上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二是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实行3年以上轮作。三是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

湿性粉剂拌种,拌后闷几小时。也可在开花后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88、问:大豆霜霉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

89、问:大豆霜霉病病菌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孢子囊萌芽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侵入,并在细胞间蔓延,伸出吸器吸收寄主养分。孢子囊寿命短促如及时借风、雨和水滴传播,可引起再侵染。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机会较少。卵孢子可随大豆萌芽而萌发,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全株成为系统侵染的病苗。病苗又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低温适于发病。

90、问:大豆霜霉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是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二是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拌种,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为拌种剂,效果很好。三是清除病苗: 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

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四是喷洒药剂: 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91、问:大豆紫斑病在大豆上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云纹状。真叶染病初生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较大,灰黑色,边缘不明显,干后变黑,病荚内层生不规则形紫色斑,内浅外深。

92、问:大豆紫斑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抗病毒病的品种较抗紫斑病。二是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用0.3%的50%福美双或40%大富丹拌种。三是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以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源。四是在开花始期、蕾期、结荚期、嫩荚期各喷1次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93、问: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大豆包囊线虫病主要为害大豆根尖。豆根受线虫刺激,形成节状瘤,拔起病株可看到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部可见到白色或黄白色的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胞囊颜色变深,为褐色。病瘤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形成“根结团”,表面粗糙,瘤内有线虫。病株

矮小,叶片黄化,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田间成片黄黄绿绿,参差不齐。

94、问:大豆包囊线虫病常见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对过筛湿润细土100-200倍,拌种后可直接播种。二是土壤处理: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厘米的土壤中,与种子分层实用。每亩可用5%甲基乙柳磷颗粒剂8千克,或10%涕灭威颗粒剂2.5-5千克。

95、问:大豆锈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多余叶片正面,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96、问:大豆锈病常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一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97、问:豆荚螟常见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虫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空吴,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

98、问:豆荚螟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地面施药。老熟幼虫脱荚期,毒杀入土幼虫,以粉剂为佳,主要有:2%杀螟松粉剂,1.5%甲基1605粉剂,2%倍硫磷粉等每亩1.5~2千克。二是晒场处理。在大豆堆垛地及周围1~2米范围内,撒施低浓度粉剂或含药毒土,可使脱荚幼虫死亡90%以上。

99、问:豆天蛾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以豆天蛾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

100、问:豆天蛾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防治方法? 答:一是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每克含孢子量80~100亿)稀释500~700倍液,每亩用菌液50千克。二是用药剂防治。1、喷粉用2.5%敌百虫粉剂或2%西维因粉剂,每亩喷2~2.5千克。2、喷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或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

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每亩喷药液75千克。

101、问:花生黑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1、叶片: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毫米,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

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2、叶柄和茎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

102、问:花生黑斑病病菌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103、问:花生黑斑病常用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田间发现病情后及时防治,花生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5天施药1次。

104、问:花生褐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花生褐斑病,病原为花生尾孢菌,真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105、问:花生褐斑病病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病菌以子座、菌丝团或子囊腔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

染。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

106、问:花生褐斑病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防治花生褐斑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初侵染源,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等,均匀喷雾。

107、问:花生青枯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期最多。感病初期通常是主茎顶梢叶片失水萎焉,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拔起病株,主根尖端变褐湿腐,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条纹状,后期病株髓部呈湿腐状,挤压切口处,有白色的菌脓溢出。

108、问:花生青枯病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播种前每亩施石灰35-50kg。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109、问:苹果树腐烂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1、溃疡型:在冬春两季树皮开始发病后,外表呈现出圆形或不定形的红褐色、略隆起的病疤。2、枝枯型:春季在2—5年生小枝或树势极度衰弱的树上,病部的菌丝迅速蔓

延,病疤不隆起,亦不呈水浸状,而是全枝迅速失水干枯,很快枯死。后期病部产生很多的子座及分生孢子器。

110、问:苹果树腐烂病常用药剂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一是刮治及涂药预防:刮治病疤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刮早、刮小、刮了”。刮治时对尚未烂透皮层的病疤只需削刮已变色腐烂的病皮,而病变深达木质部的病疤则要连同木质表层把坏死层组织全部刮净,刮口应做到光滑平整以利愈合。刮后涂抹琥珀酸铜。二是重刮皮:用锋利的挠子或刮刀将主干、主枝及主枝基部树皮的表层刮去1㎜ 左右的组织,刮到树皮呈现绿一块、黄一块的黄绿相嵌状为止。刮后涂抹琥珀酸铜。

111问:苹果锈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此病只能为害幼叶、叶柄、新梢及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叶片正面的病斑初为橘红色小圆点,7—10天后,随着半点的扩大,其中心长出许多黄色小点,并可分泌蜜露,不久性子器变为黑色。再过20天左右,病斑可扩大到直径1cm,往往呈橙黄色,同时叶背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至灰褐色细管状的锈子腔,其内含有大量褐色粉末状的锈孢子。

112、问:苹果锈病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喷药保护:自苹果展叶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或在天气预报有大范围降水前喷布一次杀菌剂,防止锈病菌在降雨过程中侵染。二是喷药治疗:锈病菌侵入苹果叶

片后的5 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入侵病菌扩展与发病,喷药时期越晚防治效果越差。

113、问:苹果白粉病常见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但是花器、幼果以及休眠芽也可遭受侵染。被害的休眠芽的外形变为瘦长,顶端异常尖细,鳞片较松散,有时上部不能合拢,张开成刷状。病芽表面茸毛较少,呈灰褐至暗褐色;如果受侵严重,则干枯死亡。

114、问:苹果白粉病病菌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苹果白粉病以菌丝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此孢子靠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新梢。病害侵入嫩芽、嫩叶和幼果主要在花后一个月内, 5月为发病盛期,通常受害最重的是病芽抽出新梢。生长季中病菌陆续传播侵害叶片和新梢,病梢上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行再侵染。秋季秋梢产生幼嫩组织时病梢上的孢子侵入秋梢嫩芽,形成二次发病高峰。

115、问:苹果轮纹病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点。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淡色

水渍圈,界线不清晰。病斑扩展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粘液。

116、问:苹果轮纹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答:1、在发病前,用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洒。2、果实套袋:落花后1个月内套完,每果1袋。红色品种采收前1个星期拆除即可。3、生长期涂树干:8月份用福美砷30—50倍液涂刷粗皮病部。可加药液1%的腐殖酸钠,促进健皮生长。

117、问:苹小食心虫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虫多从果实胴部蛀入,在皮下浅层为害,小果类可深入果心。初蛀孔周围红色,俗称红眼圈。后被害部渐扩大干枯凹陷呈褐至黑褐色,俗称干疤,疤上具小虫孔数个,并附有少量虫粪。幼果被害常致畸形。

118、问:苹小食心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和第l代成虫发生期喷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第2代卵盛期再喷1次。5、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化性,用糖醋液诱集成虫,同时可作为预测成虫发生期的手段。6、套袋法防治。

119、问:十字花科霜霉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留种株茎、花梗和果荚。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下部或外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黄色,因其扩展受

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病斑变成褐色时,整张叶片变黄,随着叶片的衰老,病斑逐渐干枯。大白菜包心期以后,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只剩下心叶球。

120、问:十字花科霜霉病的防治方法都有哪些? 答:霜霉病的防治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每公顷用药液750~1500千克,随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前期用量少,后期用量应加大。

121、问:黄瓜疫病常见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苗染病,开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122、问:黄瓜疫病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般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大生M-45 600倍液;雨后发现中心病株以后及时拔除,立即喷洒或浇灌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可以5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123、问:黄瓜霜霉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

124、问:黄瓜霜霉病在防治过程中都有哪些措施?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壮苗,适期早播。三是选用无滴膜或用耐火处理的长寿膜盖大棚,移栽时起垄盖地膜种植。四是大棚、温室降低湿度。五是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六是药剂防治:温室、大棚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125、问:白菜是我市农民冬季主要的蔬菜之一,白菜霜霉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请问该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中下部叶片,先在叶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持续二三天内形成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为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多角形,在湿度较大时,病斑叶背长出白霉。在发病盛期,发生严重时数个病斑会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枯黄叶斑,造成叶片枯死。

126、问:白菜霜霉病可以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药剂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667平米用1.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兑水50L喷雾,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因此防治时应将这两个病害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7、问:大白菜炭疽病在白菜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请问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毫米。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

128、问:大白菜炭疽病病菌常见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大白菜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沾附种子表面越冬。越冬菌源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湿度大、早播有利于病害发生。

129、问:大白菜炭疽病应如何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130、问:大白菜黑斑病是白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初期产生近圆形褪绿斑,后扩大变为灰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叶片变黄干枯。茎、叶柄及花梗上病斑呈褐色,条状,凹陷,种荚滞育籽瘦。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31、问:白菜黑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施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或武夷霉素水剂100倍液,或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隔6~8天喷1次,共喷2~3次。

132、问:甘蓝霜霉病是甘蓝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花梗、角果。病斑初为淡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黄褐色,或暗黑色至紫褐色,中央略带黄褐色稍凹陷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生稀疏白色霉状物,发病重的,病斑连成片,致叶片干枯。

133、问:甘蓝霜霉病往往造成甘蓝生产上的重大损失,请问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现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时,及时喷药控病,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75%百菌清可湿粉剂、35%甲霜灵等针对性药剂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134、问:甘蓝黑斑病发病症状都有哪些?

答:多发生外叶及外层球叶上,初时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直径5~30毫米的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有轮纹,但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的黑色霉状物。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常汇合成大斑,引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上病斑条形,生黑霉。

135、问:甘蓝黑斑病常有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扑海因 1500倍液,或40%大富丹4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40%灭菌丹400倍液。

136、问:甘蓝灰霉病在甘蓝上时有发生,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有哪些?

答:幼苗发病,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地面较近的叶片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灰霉后,会产生很小的近圆形黑色菌核。茎基部侵染,病情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层叶延至内层叶,致叶球腐烂,其上遍生灰霉,后产生小的近圆形 黑色菌核。

137、问:应如何对甘蓝灰霉病进行药剂防治?

答: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

3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138、问:青花菜叶霉病是青花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答:青花菜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黄色病斑,病斑背面生橄榄褐色霉层。后期病斑融合,引起叶片枯死。

139、问:青花菜叶霉病应如何进行药剂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40、问:青花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先在叶正面产生较小的退绿斑,以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坏死,逐渐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坏死病斑,大小差异很大。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霜状白霉。空气干燥时,形成许多不规则形枯斑,病害发展到后期,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叶片变黄死亡,严重时,全株枯死。

141、问:青花菜霜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保护地种植选用5%加瑞农粉尘或5%百菌清粉尘或5%霜霉清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防治效果更佳。

142、问:萝卜炭疽病是萝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有哪些?

答:病害通常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生,初产灰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稍凹陷,边缘灰褐色,稍突起,近圆形最后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脉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病斑褐色,纺锤形为条状,凹陷较深。叶柄与花梗上的病斑长圆形至纺锤形或梭形,凹陷较深,中间灰白色,边缘灰褐色。

143、问:萝卜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施:40%多•硫悬浮剂7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44、问:萝卜霜霉病的发病特征是什么?

答:病害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的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后出现黑褐色不规则状病斑,且上面生出白色霉状物。

145、问:萝卜霜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现病株后及时喷施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9%锰锌·烯酰(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5%福·烯酰(霜尽)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升,要均匀喷施叶面,不得重喷或漏喷,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非常好。

146、问:西红柿晚疫病是西红柿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叶子得了晚疫病,多半是从叶尖或叶边开始出现病斑,早晨,叶背面的病斑上会长出白霉;秸秆得了晚疫病,会出现黑黄色的病斑,得病的部位往往里凹,秸秆常常从这折断。果实得晚疫病,多半是在果子还青的时候,出现黑黄色的病斑,病斑开始比较硬,慢慢就会腐烂。严重时整株西红柿秧都会变黑枯死。

147、问:西红柿晚疫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常用药剂有如下几种:①铜铵合剂:即用250克硫酸铜和2500克碳铵,磨碎以后混在一块放到塑料袋里,闷上一天一夜,再拿出来兑上100公斤水把它溶化,然后进行喷洒。②波尔多液:按1:1:200的比例兑药,即用500克硫酸铜和500克生石灰,兑上100公斤水,③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的代森锌600倍液等,喷洒后也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148、问:番茄溃疡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

149、问:番茄溃疡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150、问:番茄炭疽病是番茄果实上常见的一种病害,请问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被害果实初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的病斑,潮湿时斑面密生针头大朱红色液质小点,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盘及分生孢子),病部进一步发展,终致果实腐烂,易脱落。

151、问:番茄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65%多克菌800

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粉6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

152、问:茄子绵疫病是茄子上常见的病害,请问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发病初期病斑水浸渍状近园形,逐渐变褐色,果肉组织坏死,高温高湿时,病斑迅速扩散并软腐,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层,易脱落,闻过则喜的侵染主要是通过雨水,把地面的病菌反溅到茄株下部叶片及果实上浸染发病,后向中、上部叶片、果实侵染扩展蔓延。

153、问:茄子绵疫病用药剂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般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75%百菌清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霉多米尔锰锌)600倍液;72%克露600-8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8%科博600倍液;80%大生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一次,共2-3次。喷药时着重喷洒下部果实。

154、问:茄子灰霉病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答: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直径5-10毫米,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

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里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状物。

155、问:茄子灰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琉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茄子沾花时,也可在生长刺激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6、问: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请问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有时被害,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

157、问:针对辣椒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是预防时期:30ml速净兑水15公斤。二是发病时期:50ml速净+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三是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或用浓度为1000mg/kg 的杀菌农药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

158、问: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该病一旦侵染,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时叶片木部分脱落。

159、问: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8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160、问:黄瓜病毒病是黄瓜上常见的病害,危害严重。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苗期发病时子叶变黄枯萎,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状。成株发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皱缩,严重时叶片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发病表现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使萎缩枯死。瓜条发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引起果 实成为畸形瓜。

161、问:黄瓜病毒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用85%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水溶液茎叶喷雾,2-3次间隔7天。另外,可喷硫酸锌25至30克/亩,硼肥20克/亩,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喷雾2至3次。

162、问:黄瓜叶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

163、问:黄瓜叶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1)选用无病种子,或用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2)种子用55℃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3)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

164、问: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上重要的病害,请问该病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165、问: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1、预防方案:稀释喷施,《细截》30ml兑水15kg喷雾7天用药1次。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2、治疗方案:《细截》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一次。

166、问:大葱疫病是大葱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绵毛状白色菌丝体。

167、问:大葱疫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100问

1、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答: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时期,当前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包括: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麦蚜、吸浆虫等。

2、今年我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如何?

答:目前正值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期,到5月10日止,我市各县尚未发现小麦条锈病。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随着全市5月9-10日普降中到大雨,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十分有利,为此,市农业局已专门下发有关通知,要求各地要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如发现发病中心,立即上报市农业局,并及时指导防治。

3、小麦条锈病发病症状是什么样的?

答: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成株叶片初发病时病斑呈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病斑,散出鲜黄色粉未。

4、问:小麦条锈病田间流行有什么特点?

答:小麦条锈病田间流行一般经过单病叶片→发病中心→全田普发三个阶段,但如若遭受外来菌源侵袭后,可不出现第一、第二阶段,造成中后期大面积暴发式流行。

5、问:小麦条锈病是怎样危害小麦的?

答:一是小麦条锈病病斑堆积在叶面上,破坏叶绿素,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影响小麦光合作用;二是小麦条锈病病菌剥夺小麦植株营养,增加水分蒸腾量,使植株早衰、干枯,继而影响小麦产量,轻的可减产5-1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

6、问:小麦条锈病是怎样传播蔓延的?

答:小麦条锈病病菌不能在我省中南部地区越夏,也很难越冬,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靠远程气流传播。我市菌源主要来源于甘、川、陕、鄂、豫等省。

7、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

答:一是充足的外来菌源。二是具备大面积的感病品种。三是春季连续降雨、低温天气。今年这三个条件都非常适合该病发生流行。

8、问:防治小麦条锈病都有哪些对路药剂?

答:当条锈病病株率达10%时,亩可选用15%粉锈宁100-1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或12.5%烯唑醇乳油100克,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

9、问: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小麦赤霉病在田间自幼苗至穗期均可发生,症状表现为苗枯、基部腐烂和穗枯等,其中主要以穗枯危害最大。穗枯一般在小麦乳熟期盛发,初期表现为小麦穗颖片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呈枯黄色,并在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因而得名赤霉病。

10、问:受小麦赤霉病危害后的小麦在人和其它动物食用后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答:受赤霉病侵染的麦粒不但千粒重及出粉率低,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病粒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和头晕等症状。

11、问:小麦含有赤霉病病粒的安全食用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降低含有赤霉病病粒小麦的含量,使之达到食用标准?

答:根据国家GB1351—1999标准,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安全标准界限为4%。对所有超标病麦可通过晾晒、风扬、稀释等措施,降低病粒率,使之达到国家安全食用标准以下。

12、问:降雨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答: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上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就会造成赤霉病的大发生。广大农朋友要利用用雨后天气放晴的时间,及时喷药防治。

13、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方法?

答:小麦赤霉病用药可选用:亩用禾果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可防治赤霉病的发生。

14、问: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麦蚜危害主要是大量聚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当虫口密集时,造成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麦穗部被害后,造成籽粒不饱满,减产显著。

15、问:小麦蚜虫在什么时间防治最好?

答:近几年,我市小麦蚜虫发生偏早,一般5月7-8日蚜量就开始猛增,到12-13日就达到百株800-1000头的防治指标,所以,一般年份麦蚜的防治适期在5月12-15日。不过,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当低产麦田百株蚜量达到500-800头,高产田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必须进行防治。

16、问:用什么药剂防治小麦蚜虫比较好?

答:在小麦蚜虫防治用药上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咪等农药防治。注意防治时要使小麦全株着药,喷匀打透,特别是下部叶片也要着药,一亩地只少打两桶药水。

17、问: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病斑在正面比叶子背面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多。病情发展时病斑可连成片,受害叶片提早枯死。受害株容易倒伏,使产量下降,空瘪粒增加,影响产量。

18、问:防治小麦白粉病用什么药剂好?

答:当白粉病病株率达到15%时要及时用药防治,可亩用15%粉锈宁100-15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克或12.5%烯唑醇乳油100克,以上药剂均兑水40-50公斤,全田均匀喷雾防治。

19、问:如何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开展综合防治?

答:在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上,近几年,我市一直在大力推广“一喷多防”技术,即:“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喷雾。在小麦灌浆期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与禾果利、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等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达到一次用药就能起到防病、治虫、防治干热风、增产等多重作用。

20、问:如何防麦田禾本科杂草?

答:麦田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雀麦与小麦亲缘相近,生长习性基本相同,一旦发生,防除非常困难。采取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冬前杂草长到二心一叶时防治效果最好,在此时亩用3.6%的阔世玛水分散剂或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防治效果较好。

21、问: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苗期,轻病株在返青前症状不明显,仅分蘖少,底叶发黄,拔出时可见种子根、地下茎呈灰黑色;重病株可死亡,常出现成片死亡。返青后,病株发育迟缓,生长矮小稀疏,根部受害由下而上逐渐扩展。灌浆成熟期症状最为严重。根部受害扩展至茎基部和叶鞘,同时根系开始腐烂,此时田间湿度大时,茎基部表面、叶鞘内侧生一层厚厚的黑色菌丝层,就象粘贴了一层黑膏药。

22、问:小麦全蚀病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

兑水100-150ml,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

23、问: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具体有哪些?

答: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24、问: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二是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

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

25、问:小麦红蜘蛛如何药剂防治?

答: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其次是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绿保素(螨虫素+辛硫磷)乳油3000~

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0%以上;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仅为60%左右。

26、问:小麦红蜘蛛的危害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小麦,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首先为害小麦下部叶片,而后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受害叶上最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增多,叶片出现红色斑块,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干枯。

27、问:麦田里的麦叶蜂如何防治?

答:主要为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每亩用药液60—75千克,均匀喷雾。

28、问:在邢台市地区常见杂草有哪些?

答:本地常见为害严重的有20余种,禾本科杂草主要有:日本看麦娘、节节麦、雀麦等;阔叶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藜、田旋花、米瓦罐、麦家公、荠菜 、刺儿菜、繁缕、小唐花芥、离子草等。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9、问:玉米瘤黑粉病的危害特点有哪些?

答:苗期发病,常在幼苗茎基部生瘤,病苗茎叶扭曲畸形,明显矮化,可造成植株死亡。成株期发病,叶和叶鞘上的病瘤常为黄、红、紫、灰杂色疮痂病斑,成串密生或呈粗糙的皱折状,在叶基近中脉两侧最多,一般形成冬孢子前就干枯。雌穗受害多在上半部或个别籽粒生瘤,病瘤一般较大,常突破苞叶外露。

30、问:玉米瘤黑粉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病原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气温上升以后,一旦湿度合适,在土表、浅土层、秸秆或堆肥中越冬的病原厚垣孢子便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形成肿瘤,肿瘤破裂后冬孢子还可进行再侵染,蔓延发病。

31、问:玉米瘤黑粉病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在玉米抽雄前,可选用下列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500—1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32、问:玉米丝黑穗病有什么好是防治措施吗?

答: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典型症状一般到穗期出现。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有效成分)拌种;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种子100千克,效果均佳。

33、问:北方地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危害症状有什么? 答: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l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34、问: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常用的防治药剂有哪些? 答: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预防效果。发病后马上喷洒5%茵毒清水剂6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较好。

35、问:玉米圆斑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危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果穗染病从果穗尖端向下侵染,果穗籽粒呈煤污状,籽粒表面和籽粒间长有黑色霉层。病粒呈干腐状,用手捻动籽粒即成粉状。苞叶染病现不整形纹枯斑,有的斑深褐色,一般不形成黑色霉层,病菌从苞叶伸至果穗内部,为害籽粒和穗轴。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散生,后扩展为圆形至卵圆形轮纹斑。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生黄绿色晕圈。有时形成长条状线形斑,病斑表面也生黑色霉层。叶鞘染病时初生褐色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大斑,也具同心轮纹,表面产生黑色霉层。

36、玉米圆斑病常见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玉米圆斑病穗部发病重,病菌可在果穗上潜伏越冬。翌年带菌种子的传病作用很大,有些染病的种子不能发芽而腐烂在土壤中,引起幼苗发病或枯死。此外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经l—2天潜育萌发侵入。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叶斑或穗腐,进行多次再侵染。

37、玉米圆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在玉米吐丝盛期,即50%—80%果穗已吐丝时,向果穗上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

38、问: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幼苗染病心叶基部细胞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并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后期病叶叶尖的叶缘变红紫而干枯。发病重的叶片发黄,变脆,易折。病叶鞘、病果穗的苞叶也能现花叶状。发病早的,病株矮化明显。

39、玉米矮花叶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该病毒主要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传毒蚜虫有玉米蚜、桃蚜、棉蚜、禾谷缆管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等23种蚜虫,均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其中玉米蚜是主要传毒蚜虫,吸毒后即传

毒,但丧失活力也较快;病汁液摩擦也可传毒;染病的玉米种子也有一定传毒率。

40、问: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生产过程中具体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抗病杂交种或品种。二是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三是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减轻发病。四是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及时喷洒5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41、问:玉米粗缩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l/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蒙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

42、问:玉米粗缩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靠灰飞虱传毒。春季带毒的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然后再传到玉米上。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l0叶期抗性增强。该病发生与带毒灰飞虱数量及栽培条件相关,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期相遇易发病。套种田、早播田及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病重。

43、问:玉米大斑病有哪些危害症状?

答: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44、问:玉米大斑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45、问:玉米大斑病防病措施有哪些?

答: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6、问:玉米小斑病哪些危害症状?

答: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为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

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

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47、问:玉米小斑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株上(病叶为主)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存活率低。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株,其次是带病种子,从外地引种时,有可能引入致病力强的小种而造成损失。

48、问:玉米小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一是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二是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49、答:玉米褐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

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50、问:玉米褐斑病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二是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51、问:二点委夜蛾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该幼虫主要从玉米幼苗茎基部钻蛀到茎心后向上取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钻蛀较深切断生长点时,使心叶失水萎蔫,形成枯心苗;严重时直接蛀断,整株死亡;或取食玉米气生根系,造成玉米苗倾斜或侧倒。

52、问:二点委夜蛾防治方法具体有哪些?

答:一是地表喷药。玉米播后苗前全田地表(包括麦秸)喷施杀虫剂。采用有机磷、菊酯类、白僵菌等农药,喷匀喷透,杀灭虫卵及低龄幼虫并可趋避成虫产卵。二是撒施毒饵:亩用4~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三是撒施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53、问:玉米螟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在卵量大的年份,一个穗顶上常有数条、甚至数十条幼虫。生活在雌穗顶端的幼虫取食花丝及未成熟的嫩粒,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至4—5龄时,此时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雌穗的大小已经定型,这一代幼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籽粒的品质。

54、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每年发生2—4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上产卵。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夏玉米穗及茎部。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

55、问:玉米螟的可以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在2—3龄幼虫期,可用下列药剂:80%敌百虫可溶液剂80—100毫升/亩; 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50毫升/亩;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亩;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0毫升/亩。二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下列药剂:1.5%辛硫磷颗粒剂0.5—0.75千克/亩;40%治螟磷乳油150—250毫升/亩;3%克百威颗粒剂2—3千克/亩。

56、问: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该虫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幼苗期蚜虫群集于心叶为害,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严重受害时,甚至死苗。玉米抽穗后,移向新生的心叶中繁殖,在展开的叶面可见到—层密布的灰白色脱皮壳。穗期除刺吸汁液外,蚜虫则密布于叶背、叶鞘和穗部的穗苞或花丝上取食,还因蚜虫排泄的“蜜露”,黏附叶片,引起煤污病,常在叶面形成—层黑色的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千粒重下降,引起减产。

57、问:玉米蚜虫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在玉米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可喷施下列药剂:48%毒死蜱乳油15—25毫升/亩;45%马拉硫磷乳油55—110毫升/亩;80%敌敌畏乳油50—60毫升/亩;40%氧乐果乳油50—75毫升/亩,为害严重时,可间隔7—10天再喷1次。

58、问:玉米蓟马发生种类有哪些?

答:常见有三种,一是禾花蓟马,二是黄呆蓟马,三是稻单管蓟马,三种常混合发生。

59、问:玉米蓟马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阿维菌素)在蓟马发生初期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

棉花生长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60、问:棉花立枯病发病特征是什么?

答: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

61、问:棉花立枯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

62、问:棉花立枯病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预防? 答:主要采取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或包衣。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5%~0.8%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6%种子包衣。或用精甲霜灵纯药20克拌100千克棉种。2、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田间出现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准根茎部喷雾保护,每周喷1次,连喷2~3次。

63、问:棉花枯萎病症状类型有哪几种?

答: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

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黄色网纹型:其典型症状是叶脉导管受枯萎病菌毒素侵害后呈现黄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多发生于子叶和前期真叶。

64、问:棉花枯萎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答:一是种子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98%棉隆颗粒每平方米70克拌入30~40厘米土中,再浇水封盖健土。二是药剂灌根:发病初期用2.5%多·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浇灌50毫升,可减轻为害。3、药剂喷雾:发病初期,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

65、问:棉花黄萎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棉花黄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分为落叶型和枯斑型。感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褪绿变黄,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随后,病斑边缘至中心颜色逐渐加深,但靠近主脉处不褪色,呈黄色掌状斑纹,主脉及附近保持绿色,叶肉变厚,叶片向下卷曲,后期叶片焦枯,由下而上脱落 。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秆。

66、问:棉花黄萎病病菌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该病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微菌核在种子、棉籽饼、棉籽壳、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粪便等处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通过调运带菌棉籽和棉籽饼进

行远距离传播。田间还可通过土壤、粪肥、病残体、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活动等途径传播。

67、问:棉花黄萎病常用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1、种子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胶悬剂375克,加清水50千克成药液,浸泡未脱绒棉种20千克,常温度下浸种14小时。对零星病点土壤消毒,用90%棉隆颗粒剂每平方米140克与病土混拌均匀。2、灌根和化学调控:发病初期及时用3%广枯灵水剂每667米2用30~40毫升对水50~60千克灌根。开花期叶面喷施40毫克/千克缩节安2次,可减轻为害。3、药剂喷雾:参照棉花枯萎病。

68、问:棉花角斑病危害特征是什么?

答:棉籽受害可引起烂籽、烂芽。子叶发病,背面先出现水浸状透明圆形病斑,然后扩大变成黑色,并能扩展到幼茎上,使幼苗折断死亡。真叶发病,病斑为灰绿色水浸状,后变成深褐色,病斑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扩展,在叶脉周围形成褐色条斑,病叶皱缩扭曲。茎和枝条受害,出现水渍状黑色病斑,发病严重的茎易折断。

69、问:棉花角斑病病菌在大田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带菌棉籽为主要侵染源,其次是病残体。病菌在棉籽内外越冬,棉籽外部短绒带菌率最高,可潜伏1~2年。幼苗子叶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带菌“溢脓”经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可引起在侵染。

70、问:棉花角斑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种子处理浓硫酸脱绒或温汤浸种半小时,晾晒至棉籽短绒发白。2、药剂防治:苗期或成株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克对水50千克或57.6%氢氧化铜干粒剂1000~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雾。

71、问:棉花铃期病害有哪几种?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棉铃疫病,2、棉铃炭疽病,

3、棉铃红腐病,4、棉铃黑果病,5、棉铃红粉病,6棉铃曲霉病,7、棉铃灰霉病。

72、问:棉花铃期病害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治虫防病:做好铃期虫害防治,减少虫害伤口,减轻病菌的侵染。二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药剂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2次。应交替使用使用其他类型农药,延缓抗性产生。

73、问:棉铃虫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虫为害棉株,幼虫咬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棉蕾被害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毫米,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脱落。低龄幼虫钻入花中取食雄蕊和花柱,破坏子房,被害花往往不能结铃。青铃受害,铃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外,赤褐色。被害铃内为咬食部分的纤维和棉籽呈水渍状,最终发展成烂铃。

74问:棉蚜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棉蚜主要集中在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棉株生长发育缓慢,开花结铃推迟。蕾铃期受害,上部嫩叶卷缩,中部叶片出现油叶,叶表蚜虫排泄的蜜露常诱发霉菌滋生,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

75、问:棉蚜如何进行药剂防治?

答:一是进行拌种。春棉区,将棉籽在55~60℃温水中预浸30分钟,捞出后晾至种毛发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克拌棉种10千克,对棉蚜有较好防效。二是苗期进行防治。直播棉3片真叶前,当卷叶株率达5%~10%时,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伏蚜卷叶株率5%~10%或单株3叶蚜量平均150~200头时,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

76、问:棉花叶螨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以成螨、幼螨、若螨在棉叶背面沿叶脉处取食,以口针刺吸叶背、嫩尖、嫩茎和果实汁液,叶片正面近叶柄部分出现黄斑或红痧斑,继而扩展至全叶,叶柄低垂,严重时叶片卷缩呈褐色似火烧状,干枯脱落。结铃初期为害还可造成棉株组织机械伤害,分泌的有害物质进入棉株,光合、蒸腾强度下降,棉株营养恶化,生长调节失衡,抗病力降低。

77问、棉花叶螨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答:棉花叶螨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10~15代,以雌成螨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春季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活动,现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迁

入棉田,6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棉田为害。先为害下部叶片,后向上蔓延。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螨活泼贪食。高温低湿、干旱季节有利其发生,暴雨有抑制作用。连作棉田、旱地、前作和邻作有豆类和瓜类的棉田发生较重。

78、问:棉花叶螨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点片发生时,采取点片挑治,即发现1株打一圈,发现1点打一片。连片发生时,选择专性杀螨剂进行全田药剂喷雾防治,可选用药剂有:73%炔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15%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药应在露水干后或傍晚时均匀喷洒到叶背面,不漏喷有螨株和叶片。

79、问:棉盲蝽危害特点是什么?

答: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棉花顶尖、边心、蕾和幼铃,造成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苗期为害,形成无头苗、多头苗。真叶期为害,叶片形成许多黑斑、孔洞,导致“破叶疯”。蕾期为害,幼蕾变黑、干瘪枯死。铃期为害,幼铃生长受抑制、畸形,形成“歪嘴桃”,铃重减轻,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受害时形成僵果、脱落。

80、问:棉盲蝽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春季一代成虫扩散前对虫源田及苗床周边杂草用药防治,减少虫源。二至五代掌握在二、三龄若虫高峰期防治,当百株虫量苗期5头、蕾期10头、铃期20~25头时,每667米2用40%丙溴磷乳油50~75毫升或25%辛·氰乳油

70~8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喷药时要对准嫩头、边心和蕾铃,由棉田四周向中间喷洒。

81、问:棉蓟马有哪些危害特征?

答:棉蓟马成、若虫隐藏在卷叶或花器内,锉吸棉花叶片和花蕊汁液,为害子叶、真叶、嫩头和生长点受害后可干枯死亡、子叶肥大、形成无头苗(公棉花),然后形成枝叶丛生的杈头苗,影响蕾铃发育,推迟成熟期。嫩叶受害后叶面粗糙变硬,出现黄褐色斑,叶背沿叶脉处出现银灰色斑痕,叶片焦黄卷曲。幼铃被害后表皮脱水,提前开裂,影响产量和品质。

82、问: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83、问:大豆灰斑病病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比种子上的数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后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温湿度条件适宜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但风雨传播距离较近,主要侵染四周邻近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后通过发病中心再向全田扩展。

84、问:大豆灰斑病如何进行防治?

答: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85、问:大豆炭疽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茎部染病初生褐色病斑,其上密布呈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荚染病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苗期子叶染病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染病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

86、问:大豆炭疽病一般发病规律是什么?

答:病菌在大豆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后即可发病,发病适温25℃。病菌在12~14℃以下或34~35℃以上不能发育。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大豆发芽出土时间延迟,容易造成幼苗发病。成株期温暖潮湿条件利于该菌侵染。

87、问:大豆炭疽病在生产上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二是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实行3年以上轮作。三是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

湿性粉剂拌种,拌后闷几小时。也可在开花后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88、问:大豆霜霉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

89、问:大豆霜霉病病菌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孢子囊萌芽形成芽管,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侵入,并在细胞间蔓延,伸出吸器吸收寄主养分。孢子囊寿命短促如及时借风、雨和水滴传播,可引起再侵染。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机会较少。卵孢子可随大豆萌芽而萌发,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全株成为系统侵染的病苗。病苗又成为再次侵染的菌源。低温适于发病。

90、问:大豆霜霉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是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二是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拌种,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为拌种剂,效果很好。三是清除病苗: 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

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四是喷洒药剂: 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91、问:大豆紫斑病在大豆上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云纹状。真叶染病初生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较大,灰黑色,边缘不明显,干后变黑,病荚内层生不规则形紫色斑,内浅外深。

92、问:大豆紫斑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抗病毒病的品种较抗紫斑病。二是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用0.3%的50%福美双或40%大富丹拌种。三是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秋耕,以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源。四是在开花始期、蕾期、结荚期、嫩荚期各喷1次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93、问: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大豆包囊线虫病主要为害大豆根尖。豆根受线虫刺激,形成节状瘤,拔起病株可看到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部可见到白色或黄白色的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胞囊颜色变深,为褐色。病瘤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形成“根结团”,表面粗糙,瘤内有线虫。病株

矮小,叶片黄化,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田间成片黄黄绿绿,参差不齐。

94、问:大豆包囊线虫病常见的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对过筛湿润细土100-200倍,拌种后可直接播种。二是土壤处理:要求将药剂施于表层20厘米的土壤中,与种子分层实用。每亩可用5%甲基乙柳磷颗粒剂8千克,或10%涕灭威颗粒剂2.5-5千克。

95、问:大豆锈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多余叶片正面,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96、问:大豆锈病常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一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97、问:豆荚螟常见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虫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空吴,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

98、问:豆荚螟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地面施药。老熟幼虫脱荚期,毒杀入土幼虫,以粉剂为佳,主要有:2%杀螟松粉剂,1.5%甲基1605粉剂,2%倍硫磷粉等每亩1.5~2千克。二是晒场处理。在大豆堆垛地及周围1~2米范围内,撒施低浓度粉剂或含药毒土,可使脱荚幼虫死亡90%以上。

99、问:豆天蛾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以豆天蛾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

100、问:豆天蛾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防治方法? 答:一是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每克含孢子量80~100亿)稀释500~700倍液,每亩用菌液50千克。二是用药剂防治。1、喷粉用2.5%敌百虫粉剂或2%西维因粉剂,每亩喷2~2.5千克。2、喷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或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

2.5溴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每亩喷药液75千克。

101、问:花生黑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1、叶片: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毫米,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

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2、叶柄和茎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

102、问:花生黑斑病病菌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103、问:花生黑斑病常用药剂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田间发现病情后及时防治,花生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5天施药1次。

104、问:花生褐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花生褐斑病,病原为花生尾孢菌,真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105、问:花生褐斑病病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病菌以子座、菌丝团或子囊腔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

染。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

106、问:花生褐斑病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防治花生褐斑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消灭初侵染源,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等,均匀喷雾。

107、问:花生青枯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期最多。感病初期通常是主茎顶梢叶片失水萎焉,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拔起病株,主根尖端变褐湿腐,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条纹状,后期病株髓部呈湿腐状,挤压切口处,有白色的菌脓溢出。

108、问:花生青枯病防治措施是什么?

答:播种前每亩施石灰35-50kg。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109、问:苹果树腐烂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1、溃疡型:在冬春两季树皮开始发病后,外表呈现出圆形或不定形的红褐色、略隆起的病疤。2、枝枯型:春季在2—5年生小枝或树势极度衰弱的树上,病部的菌丝迅速蔓

延,病疤不隆起,亦不呈水浸状,而是全枝迅速失水干枯,很快枯死。后期病部产生很多的子座及分生孢子器。

110、问:苹果树腐烂病常用药剂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一是刮治及涂药预防:刮治病疤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刮早、刮小、刮了”。刮治时对尚未烂透皮层的病疤只需削刮已变色腐烂的病皮,而病变深达木质部的病疤则要连同木质表层把坏死层组织全部刮净,刮口应做到光滑平整以利愈合。刮后涂抹琥珀酸铜。二是重刮皮:用锋利的挠子或刮刀将主干、主枝及主枝基部树皮的表层刮去1㎜ 左右的组织,刮到树皮呈现绿一块、黄一块的黄绿相嵌状为止。刮后涂抹琥珀酸铜。

111问:苹果锈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此病只能为害幼叶、叶柄、新梢及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叶片正面的病斑初为橘红色小圆点,7—10天后,随着半点的扩大,其中心长出许多黄色小点,并可分泌蜜露,不久性子器变为黑色。再过20天左右,病斑可扩大到直径1cm,往往呈橙黄色,同时叶背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至灰褐色细管状的锈子腔,其内含有大量褐色粉末状的锈孢子。

112、问:苹果锈病如何用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是喷药保护:自苹果展叶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布一次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或在天气预报有大范围降水前喷布一次杀菌剂,防止锈病菌在降雨过程中侵染。二是喷药治疗:锈病菌侵入苹果叶

片后的5 天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入侵病菌扩展与发病,喷药时期越晚防治效果越差。

113、问:苹果白粉病常见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但是花器、幼果以及休眠芽也可遭受侵染。被害的休眠芽的外形变为瘦长,顶端异常尖细,鳞片较松散,有时上部不能合拢,张开成刷状。病芽表面茸毛较少,呈灰褐至暗褐色;如果受侵严重,则干枯死亡。

114、问:苹果白粉病病菌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苹果白粉病以菌丝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此孢子靠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新梢。病害侵入嫩芽、嫩叶和幼果主要在花后一个月内, 5月为发病盛期,通常受害最重的是病芽抽出新梢。生长季中病菌陆续传播侵害叶片和新梢,病梢上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行再侵染。秋季秋梢产生幼嫩组织时病梢上的孢子侵入秋梢嫩芽,形成二次发病高峰。

115、问:苹果轮纹病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点。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淡色

水渍圈,界线不清晰。病斑扩展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粘液。

116、问:苹果轮纹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答:1、在发病前,用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洒。2、果实套袋:落花后1个月内套完,每果1袋。红色品种采收前1个星期拆除即可。3、生长期涂树干:8月份用福美砷30—50倍液涂刷粗皮病部。可加药液1%的腐殖酸钠,促进健皮生长。

117、问:苹小食心虫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虫多从果实胴部蛀入,在皮下浅层为害,小果类可深入果心。初蛀孔周围红色,俗称红眼圈。后被害部渐扩大干枯凹陷呈褐至黑褐色,俗称干疤,疤上具小虫孔数个,并附有少量虫粪。幼果被害常致畸形。

118、问:苹小食心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和第l代成虫发生期喷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第2代卵盛期再喷1次。5、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化性,用糖醋液诱集成虫,同时可作为预测成虫发生期的手段。6、套袋法防治。

119、问:十字花科霜霉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留种株茎、花梗和果荚。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下部或外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黄色,因其扩展受

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病斑变成褐色时,整张叶片变黄,随着叶片的衰老,病斑逐渐干枯。大白菜包心期以后,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只剩下心叶球。

120、问:十字花科霜霉病的防治方法都有哪些? 答:霜霉病的防治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每公顷用药液750~1500千克,随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前期用量少,后期用量应加大。

121、问:黄瓜疫病常见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幼苗染病,开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122、问:黄瓜疫病常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一般在发病前或雨季到来之前,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大生M-45 600倍液;雨后发现中心病株以后及时拔除,立即喷洒或浇灌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隔7-10天用药一次;病情严重时可以5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

123、问:黄瓜霜霉病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

124、问:黄瓜霜霉病在防治过程中都有哪些措施? 答: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壮苗,适期早播。三是选用无滴膜或用耐火处理的长寿膜盖大棚,移栽时起垄盖地膜种植。四是大棚、温室降低湿度。五是配方施肥,增施硼肥。六是药剂防治:温室、大棚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125、问:白菜是我市农民冬季主要的蔬菜之一,白菜霜霉病是主要病害之一。请问该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中下部叶片,先在叶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斑点,持续二三天内形成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为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多角形,在湿度较大时,病斑叶背长出白霉。在发病盛期,发生严重时数个病斑会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的枯黄叶斑,造成叶片枯死。

126、问:白菜霜霉病可以用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药剂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667平米用1.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67g兑水50L喷雾,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因此防治时应将这两个病害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7、问:大白菜炭疽病在白菜生长过程中经常发生,请问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毫米。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

128、问:大白菜炭疽病病菌常见的传播规律是什么? 答:大白菜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沾附种子表面越冬。越冬菌源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湿度大、早播有利于病害发生。

129、问:大白菜炭疽病应如何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

130、问:大白菜黑斑病是白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的危害症状都有哪些?

答:叶片发病多从外叶开始,初期产生近圆形褪绿斑,后扩大变为灰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多时叶片变黄干枯。茎、叶柄及花梗上病斑呈褐色,条状,凹陷,种荚滞育籽瘦。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31、问:白菜黑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施3%农抗120水剂100倍液,或武夷霉素水剂100倍液,或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隔6~8天喷1次,共喷2~3次。

132、问:甘蓝霜霉病是甘蓝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花梗、角果。病斑初为淡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黄褐色,或暗黑色至紫褐色,中央略带黄褐色稍凹陷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生稀疏白色霉状物,发病重的,病斑连成片,致叶片干枯。

133、问:甘蓝霜霉病往往造成甘蓝生产上的重大损失,请问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现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时,及时喷药控病,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75%百菌清可湿粉剂、35%甲霜灵等针对性药剂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134、问:甘蓝黑斑病发病症状都有哪些?

答:多发生外叶及外层球叶上,初时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扩展后呈直径5~30毫米的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有轮纹,但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的黑色霉状物。发病重时叶片上病斑常汇合成大斑,引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上病斑条形,生黑霉。

135、问:甘蓝黑斑病常有哪些药剂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扑海因 1500倍液,或40%大富丹4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40%灭菌丹400倍液。

136、问:甘蓝灰霉病在甘蓝上时有发生,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有哪些?

答:幼苗发病,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地面较近的叶片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灰霉后,会产生很小的近圆形黑色菌核。茎基部侵染,病情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层叶延至内层叶,致叶球腐烂,其上遍生灰霉,后产生小的近圆形 黑色菌核。

137、问:应如何对甘蓝灰霉病进行药剂防治?

答: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

3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138、问:青花菜叶霉病是青花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答:青花菜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黄色病斑,病斑背面生橄榄褐色霉层。后期病斑融合,引起叶片枯死。

139、问:青花菜叶霉病应如何进行药剂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40、问:青花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该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先在叶正面产生较小的退绿斑,以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坏死,逐渐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坏死病斑,大小差异很大。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霜状白霉。空气干燥时,形成许多不规则形枯斑,病害发展到后期,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成片,致叶片变黄死亡,严重时,全株枯死。

141、问:青花菜霜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8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保护地种植选用5%加瑞农粉尘或5%百菌清粉尘或5%霜霉清粉尘剂15千克/公顷喷粉防治效果更佳。

142、问:萝卜炭疽病是萝卜上常见的病害,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有哪些?

答:病害通常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生,初产灰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稍凹陷,边缘灰褐色,稍突起,近圆形最后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脉上的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病斑褐色,纺锤形为条状,凹陷较深。叶柄与花梗上的病斑长圆形至纺锤形或梭形,凹陷较深,中间灰白色,边缘灰褐色。

143、问:萝卜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施:40%多•硫悬浮剂7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144、问:萝卜霜霉病的发病特征是什么?

答:病害从植株下部向上扩展,叶面初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后渐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大小3-7mm。湿度大时,叶背或叶两面长出白霉,即病原菌繁殖体,严重的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干枯。茎部染病后出现黑褐色不规则状病斑,且上面生出白色霉状物。

145、问:萝卜霜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现病株后及时喷施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9%锰锌·烯酰(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5%福·烯酰(霜尽)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60升,要均匀喷施叶面,不得重喷或漏喷,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非常好。

146、问:西红柿晚疫病是西红柿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叶子得了晚疫病,多半是从叶尖或叶边开始出现病斑,早晨,叶背面的病斑上会长出白霉;秸秆得了晚疫病,会出现黑黄色的病斑,得病的部位往往里凹,秸秆常常从这折断。果实得晚疫病,多半是在果子还青的时候,出现黑黄色的病斑,病斑开始比较硬,慢慢就会腐烂。严重时整株西红柿秧都会变黑枯死。

147、问:西红柿晚疫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常用药剂有如下几种:①铜铵合剂:即用250克硫酸铜和2500克碳铵,磨碎以后混在一块放到塑料袋里,闷上一天一夜,再拿出来兑上100公斤水把它溶化,然后进行喷洒。②波尔多液:按1:1:200的比例兑药,即用500克硫酸铜和500克生石灰,兑上100公斤水,③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的代森锌600倍液等,喷洒后也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148、问:番茄溃疡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病害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以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

149、问:番茄溃疡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喷雾,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150、问:番茄炭疽病是番茄果实上常见的一种病害,请问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被害果实初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的病斑,潮湿时斑面密生针头大朱红色液质小点,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孢盘及分生孢子),病部进一步发展,终致果实腐烂,易脱落。

151、问:番茄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65%多克菌800

倍液,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粉6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

152、问:茄子绵疫病是茄子上常见的病害,请问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发病初期病斑水浸渍状近园形,逐渐变褐色,果肉组织坏死,高温高湿时,病斑迅速扩散并软腐,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层,易脱落,闻过则喜的侵染主要是通过雨水,把地面的病菌反溅到茄株下部叶片及果实上浸染发病,后向中、上部叶片、果实侵染扩展蔓延。

153、问:茄子绵疫病用药剂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般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75%百菌清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霉多米尔锰锌)600倍液;72%克露600-8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8%科博600倍液;80%大生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药一次,共2-3次。喷药时着重喷洒下部果实。

154、问:茄子灰霉病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答: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直径5-10毫米,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

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里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状物。

155、问:茄子灰霉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琉菌灵悬浮剂500倍液;茄子沾花时,也可在生长刺激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6、问: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请问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有时被害,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

157、问:针对辣椒炭疽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一是预防时期:30ml速净兑水15公斤。二是发病时期:50ml速净+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三是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或用浓度为1000mg/kg 的杀菌农药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

158、问: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该病一旦侵染,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时叶片木部分脱落。

159、问: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8天喷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160、问:黄瓜病毒病是黄瓜上常见的病害,危害严重。请问该病发病特点是什么?

答:苗期发病时子叶变黄枯萎,幼叶现浓绿与淡绿相间花叶状。成株发病新叶呈黄绿相嵌状花叶,病叶小略皱缩,严重时叶片反卷,病株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发病表现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发病重的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致使萎缩枯死。瓜条发病现浓绿色花斑,有的也产生瘤状物,引起果 实成为畸形瓜。

161、问:黄瓜病毒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用85%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水溶液茎叶喷雾,2-3次间隔7天。另外,可喷硫酸锌25至30克/亩,硼肥20克/亩,配合杀蚜剂每5至7天喷一次,连续喷雾2至3次。

162、问:黄瓜叶斑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灰色霉层。

163、问:黄瓜叶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1)选用无病种子,或用2年以上的陈种播种。2)种子用55℃温水恒温浸种20分钟。(3)实行与非瓜类蔬菜2年以上轮作。

164、问: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上重要的病害,请问该病的危害症状有哪些?

答: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别于霜霉病。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165、问: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1、预防方案:稀释喷施,《细截》30ml兑水15kg喷雾7天用药1次。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2、治疗方案:《细截》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一次。

166、问:大葱疫病是大葱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危害症状是什么?

答: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绵毛状白色菌丝体。

167、问:大葱疫病应如何进行防治?

答: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相关文章

  • [精彩]现代农作物植保员[培训教材]
  • <现代农作物植保员>培训讲义 讲解内容: 一.新型农民植保员与农药的使用 [一]新型农民植保员的总体要求 [二]常见农药的使用要求 [三]自己配制的农药使用 二.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简介 [一]粮油类病虫害 [二]蔬菜类病虫害 三. ...查看


  •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王宏秋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年第01期 摘要:水稻去壳即为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因此水稻在我国乃至很多国家都得到大面积种植.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广 ...查看


  •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摘要: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原来的水稻害虫防治技术的必要性也逐渐增加.根据IPM技术的原理,科学合理的应用各种稻田害虫防治技术,建立 ...查看


  •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豆类.大豆的栽培历史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由于大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大豆种 ...查看


  • 大豆病虫害防治图谱|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特效药
  • 2015-11-6 编辑:燕歌大豆猝倒病 大豆猝倒病是大豆在种植期易发的真菌性病害.为害的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属于鞭毛菌亚门.注意种植环境和施肥方式以及使用农药皆可防止该病.防治大豆猝倒病提倡施用酵素... 2015-2-4 编辑:小牛大 ...查看


  •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1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王立伟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4期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立业之根本,我国农民以种地为生,不同地区种植的作物各不相同 ...查看


  •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农药
  •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农药 一.必须对症下药 施用化学药剂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防效高低主生产上,首先要考虑防治充分发挥兼治作用.要针对主要病虫害选择有效药剂,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并尽量选用无公害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避免农药残留及环境 ...查看


  • 桃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桃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桃树蚜虫的防治: 桃树种植易.但桃抗病虫害能力弱,最易受蚜虫.红蜘蛛.天牛等危害,还易发生褐斑病.缩叶病.树干流胶病等.危害桃树的蚜虫常见有三种,即桃赤蚜.桃粉蚜和桃瘤蚜.桃赤蚜.桃粉蚜危害普遍,桃瘤蚜仅在局部地区危害 ...查看


  • 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
  • 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学到了很多关于作物虫害方面的知识,让我充分认识到防治作物虫害工作的重要性,更深入的了解到防治虫害工作的内容,下面我就把昆虫发生的特点及虫害的防治方法简要谈一下. 1. 昆 ...查看


  •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原则
  •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原则 一.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意义 (一) 防止农药残留与农药污染危害 1.几个相关概念的定义 农药残留 指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环境中的原体和(或)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量 指农药残存的数量,一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