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①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②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③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②易,指《易经》。③瞒,通樠,流出的样子。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益处

B.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完备

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分

D.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获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喜好和好玩。同样,选取别的一些物什也是为了体现某种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很有才能但还没有开始施展,他仍然心境淡泊,崇尚节操,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也表示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5分)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5分)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①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②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③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②易,指《易经》。③瞒,通樠,流出的样子。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益处

B.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完备

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过分

D.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获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喜好和好玩。同样,选取别的一些物什也是为了体现某种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很有才能但还没有开始施展,他仍然心境淡泊,崇尚节操,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也表示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5分)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5分)


相关文章

  • [阿里山纪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 ...查看


  • 韩愈[争臣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争臣①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②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 ...查看


  • 刘大櫆[封大夫方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封①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 ...查看


  • [晋书·王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晋书 (一) (14分)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 ...查看


  • [宋书·臧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 ...查看


  •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 ...查看


  • 白居易[池上早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 ...查看


  • ★明史 马文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2)
  • ); 阅读答案: 一.4.A 登:登榜,考中: 5.B ②表明对皇帝忠诚,尽责,③是对太子. 6. D原文"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选项"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错误. 7.(1)在朝廷官员中最 ...查看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学五篇(练习及答案)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学五篇(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好学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 ...查看


  • 阅读判断题
  • 我也承认这个题型很烦人,但是其实他很好解决.真的. 几个tips: 1) 做题的时候画出来题目里是TFNG 还是YNNG,画出来就醒目就不会错! 2)关键词定位很重要.现在TFNG出的没原来多了,不过变态的时候还是会一场下来10几个.所以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