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语音:上古汉语的来历与感觉

上古汉语的来历与感觉

作者:信济      [http://blog.creaders.net/xinjilong/]

最近因为研究华夏上古史的考古对应问题,注意到了上古语言因素与族团同进退的情形。

应该说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主要语言在东亚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比较年轻的,因为华夏族自五千年前开始形成起就一直不停的吸收、混合周边的人口与文化从而变得更加强大与繁荣。北方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以及南方分别属于南亚、南岛、藏缅、苗瑶、壮侗诸语系(或语族)的语言,由于所涉民族的生活境遇较为单一、变化缓慢,便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特征。

五千年前的东亚大陆,河北尚未被黄河冲积完成,河南则是一片供黄河漫流的沼泽,山东近乎为孤岛,中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色彩的地理概念。更早的中原曾经繁荣过,经手者是伟大的神农氏。他的族团以彩陶制作和精于农耕著称,但这一彩陶文化圈也仅仅是一个略占优势的独立生态,与东北方的筒形罐文化圈和东、南方的鼎文化圈彼此格格不入,三足鼎立。这三个文化圈,便是汉语、北方诸胡语和南方东夷-百越语民族文化的前身。但即使那时,河南的文明程度也远不如生态更加稳定的陕西、山东、湖北和辽西,五千多年前的一次天候地质灾难更使中原成为了人迹罕至之地,彩陶文化圈经此重创遂严重衰落。

此后,随着中原生态的恢复,一度作鸟兽散的三个文化圈又争先恐后的卷土重来。四千六百年前,情况终于发生突变。一个发源于彩陶文化圈、成熟于中原的特别强大的文化一举囊括了三个文化圈,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原文化,华夏族乃正式形成,这就是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的功业。由于此前千年中彩陶文化圈的相对衰落和鼎文化圈的异军突起,黄帝以下更多的吸收了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于是便在历史上留下了超级伟大发明家公孙轩辕的名号,其中最重要的引进,可能便是东夷原始文字。

此后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长盛不衰,但类似的事件也不断重演。夏之代虞,商之代夏,尤其是周之代商,应该都出现过强大的新兴边缘族团在建立新王朝后引进旧王朝文字的情形。商朝因为来自东方、近于东夷,文字系统格外成熟,所以在令商民迁于成周时周公也不无羡慕的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但文字归文字,语言归语言。周人本身属于彩陶文化圈苗裔,又长期与作为筒形罐文化圈苗裔的戎狄相杂处,其语言应该是上古汉语与上古胡语的一种混合,而商人的甲骨文背后又是上古汉语与上古夷越语的一种混合,于是作为中古汉语前身的周式上古汉语就兼有了三种文化圈语言的特色。这种混合特色在《尚书》、《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仍依稀可辨。一些无法解释来源的基本词汇,如“侯”或“后”(谓首领)至今在汉语和苗语中发音几乎一样(苗语念侯特),如“天”至今在汉语和蒙古语中发音也非常接近(蒙古语念腾格里),不会是偶然的。

为了演示上古汉语这种复杂的混合特色,先请大家欣赏我在网上找到的一段精彩配音,背景是旧版的电视剧《封神榜》。

不知大家感觉如何,我刚听到汉语居然能被如此念出时,简直是啼笑皆非,尤其那些嘟噜真是令我绝倒。但再听听就听出感觉来了——这真有点汉语、蒙古语和越南语(或泰语或苗语)混合的味道。

为了便于感受韵律并与现代汉语比较,再请欣赏用两种上古口音念诵的《诗经·关雎》。前一种明显更原始一些,后一种已经比较象周音了。

加一段现代汉语的《关雎》歌供比较吧。这个视频做的很有意境。

上古汉语的来历与感觉

作者:信济      [http://blog.creaders.net/xinjilong/]

最近因为研究华夏上古史的考古对应问题,注意到了上古语言因素与族团同进退的情形。

应该说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主要语言在东亚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比较年轻的,因为华夏族自五千年前开始形成起就一直不停的吸收、混合周边的人口与文化从而变得更加强大与繁荣。北方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以及南方分别属于南亚、南岛、藏缅、苗瑶、壮侗诸语系(或语族)的语言,由于所涉民族的生活境遇较为单一、变化缓慢,便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特征。

五千年前的东亚大陆,河北尚未被黄河冲积完成,河南则是一片供黄河漫流的沼泽,山东近乎为孤岛,中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色彩的地理概念。更早的中原曾经繁荣过,经手者是伟大的神农氏。他的族团以彩陶制作和精于农耕著称,但这一彩陶文化圈也仅仅是一个略占优势的独立生态,与东北方的筒形罐文化圈和东、南方的鼎文化圈彼此格格不入,三足鼎立。这三个文化圈,便是汉语、北方诸胡语和南方东夷-百越语民族文化的前身。但即使那时,河南的文明程度也远不如生态更加稳定的陕西、山东、湖北和辽西,五千多年前的一次天候地质灾难更使中原成为了人迹罕至之地,彩陶文化圈经此重创遂严重衰落。

此后,随着中原生态的恢复,一度作鸟兽散的三个文化圈又争先恐后的卷土重来。四千六百年前,情况终于发生突变。一个发源于彩陶文化圈、成熟于中原的特别强大的文化一举囊括了三个文化圈,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原文化,华夏族乃正式形成,这就是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的功业。由于此前千年中彩陶文化圈的相对衰落和鼎文化圈的异军突起,黄帝以下更多的吸收了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于是便在历史上留下了超级伟大发明家公孙轩辕的名号,其中最重要的引进,可能便是东夷原始文字。

此后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长盛不衰,但类似的事件也不断重演。夏之代虞,商之代夏,尤其是周之代商,应该都出现过强大的新兴边缘族团在建立新王朝后引进旧王朝文字的情形。商朝因为来自东方、近于东夷,文字系统格外成熟,所以在令商民迁于成周时周公也不无羡慕的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但文字归文字,语言归语言。周人本身属于彩陶文化圈苗裔,又长期与作为筒形罐文化圈苗裔的戎狄相杂处,其语言应该是上古汉语与上古胡语的一种混合,而商人的甲骨文背后又是上古汉语与上古夷越语的一种混合,于是作为中古汉语前身的周式上古汉语就兼有了三种文化圈语言的特色。这种混合特色在《尚书》、《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仍依稀可辨。一些无法解释来源的基本词汇,如“侯”或“后”(谓首领)至今在汉语和苗语中发音几乎一样(苗语念侯特),如“天”至今在汉语和蒙古语中发音也非常接近(蒙古语念腾格里),不会是偶然的。

为了演示上古汉语这种复杂的混合特色,先请大家欣赏我在网上找到的一段精彩配音,背景是旧版的电视剧《封神榜》。

不知大家感觉如何,我刚听到汉语居然能被如此念出时,简直是啼笑皆非,尤其那些嘟噜真是令我绝倒。但再听听就听出感觉来了——这真有点汉语、蒙古语和越南语(或泰语或苗语)混合的味道。

为了便于感受韵律并与现代汉语比较,再请欣赏用两种上古口音念诵的《诗经·关雎》。前一种明显更原始一些,后一种已经比较象周音了。

加一段现代汉语的《关雎》歌供比较吧。这个视频做的很有意境。


相关文章

  • [汉语史]教案
  • 第一节 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 灵魂:语言发展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 第二节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重点) 一.历代学者对汉语 ...查看


  •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_郭锡良
  • <语文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129期)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郭锡良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摘 要:文章在对汉语史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 ...查看


  • 音韵学教程
  •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 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 ...查看


  • 结构助词的产生发展
  • 现汉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从结构助词"的.地.得"产生发展看词汇语法化 一. 选题及相关概念 1. 选题原因:现代汉语助词是一个非常严格封闭的类,其绝对数量相当有 限,总共有四十几个,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 ...查看


  • [中国记忆项目]我们的文字_3.汉字的构成
  • 六书 我国传统的文字学讲到汉字构造的时候常提到一个词--"六书".那什么是"六书"呢?"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其中有关于周代教育"六艺&q ...查看


  • 汉藏语系----我们是怎么被欺骗的.
  • 华夏语与凶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辽语百越语马来语为最纯的雅利安语 欧洲语印度语美洲语都为华夏雅利安的次生语言. 华夏雅利安人的血---------afb1b3 华夏雅利安人的DNA---------F-K-NOP-NO-O 汉DNA 75%--- ...查看


  • 汉语言文字学上编一 第一章 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功用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 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提高课) 本课程属于古汉语基础课之后的提高课,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音韵学,下编为古 文字学. 上编 音韵学 第一章 音韵学与音韵学的功用 第一节 什么是音韵学与语音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 ...查看


  • 古代汉语第二册 重点
  • 1. 叶音说:"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 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 ...查看


  • 论[说文解字]
  •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 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