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小题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

参考答案:

小题1:板桥家书:郑燮(郑板桥)(2分)

小题2:读书把看遍书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小题3:D(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郑板桥整理往日家书刻印成《板桥家书》,主要写给其弟郑墨的。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以”是多义字,要根据语境来理解,翻译扣要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中相关内容一一比照。文中是说《项羽本纪》中有些精彩的章节要多读多背,不是指整个《项羽本纪》,故D错。

阅读下文。(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小题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

参考答案:

小题1:板桥家书:郑燮(郑板桥)(2分)

小题2:读书把看遍书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小题3:D(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郑板桥整理往日家书刻印成《板桥家书》,主要写给其弟郑墨的。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比如“以”是多义字,要根据语境来理解,翻译扣要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中相关内容一一比照。文中是说《项羽本纪》中有些精彩的章节要多读多背,不是指整个《项羽本纪》,故D错。


相关文章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以· · ·为 济事 济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 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 何与也? 了了 方寸 暇 不暇 与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 ...查看


  •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答案(1-4篇)
  • 第二部分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答案(1-4篇) 一.为学 [巩固检测] 1.容易2.做3.返回4.边疆,边远的地方 浅陋,无知5.足够 脚 值得6.次,下一个7.知道 了解 主持,管理8.距离 离开 失去,花掉 除掉,去掉9.还,反而 回 ...查看


  • 上海中考近三年考试大纲变化
  • 2016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并与2015,2014进行了对比)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 ...查看


  • "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 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为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引导广大青年勿忘历史,珍惜今天,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特别策划并举办了本次&q ...查看


  • 对潍坊之"潍"的历史解读
  • 东夷人士李 沣 我是潍县西弥河边的岳寺李村人.从我记事起,就听说潍县是个大地方.但由于从小看到的世界都是茅屋.土路.庄稼地,潍县是个什么样,怎么也想像不出来.小毕业后,父亲把接到天津上了中学,然后我又到北京上了大学,最后在北京工作直到退休. ...查看


  • [话说风筝]阅读附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5分)话说风筝(15分)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由于社会 ...查看


  • 郑板桥家书 1
  • 十六通家书小引 乾隆十四年(1749 年),板桥订定并手写了这16 通家书刊刻.信是写 给堂弟郑墨看的,刊刻则是想传播自己为人处世.读书作文的观点,这也就 是<小引>中所谓"好处".<小引>同时抨 ...查看


  • 初二文言文句子解释
  • 二.句子解释 1. 闻水声,如鸣佩坏.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 2. 清水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像在空 ...查看


  •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