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简明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0150036 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物理 课题负责人:李 振 中学高级教师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 张志龙 吴社英 陈永会 乔红 许童钰 王哲 王瑞
本课题经过调查和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学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现公布如下:
1. 转变教学观点,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2. 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师尤其要在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统治得太死,课程安排得太满,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涉猎广泛的知识。
3. 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它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的、平等的环境,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研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保
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环境,开放思维过程,老师要大力倡导思想自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性,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可能超过老师。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应力争让实验更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充分活跃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着眼于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2、着重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着力于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具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
6.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使用探讨教学。(2)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探索性试验”。(3)鼓励并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教学不利于创新教学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3)教师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
8.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维、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一定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评精神,这是教学民主的反映。平等和民主是推进师生交流的前提。所以说,教学民主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不断地进行“培土、浇水、施肥”, 使创新教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建立“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建立“人与人”的师生关系。
9.建立动态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
(1)教学向学生开放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角色的概念。
(2)教学内容的开放
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向学生和社会的生活实际开放。
(3)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的开放
就是要打破一些所谓的课堂教学法的常规,打破传统的质量评价观念。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①创设情境,诱发兴趣。②提供充足的思
考时间,使学生能探索。③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发散思维。
10.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好奇心
我们物理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敏锐的、精细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态度;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顺序去观察。与此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
(3)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教给学生逆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物理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一是要求学生去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二是设计有针对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逐步解疑。三是鼓励学生积极争论。四是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五是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六是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11. 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概念课模式;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②规律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
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③实验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结。④习题课模式。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⑤复习课模式。基本程序为:讨--结--练。
12.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简明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0150036 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物理 课题负责人:李 振 中学高级教师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主要成员: 张志龙 吴社英 陈永会 乔红 许童钰 王哲 王瑞
本课题经过调查和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学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现公布如下:
1. 转变教学观点,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2. 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师尤其要在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统治得太死,课程安排得太满,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涉猎广泛的知识。
3. 强调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它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的、平等的环境,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研讨、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保
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环境,开放思维过程,老师要大力倡导思想自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性,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可能超过老师。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应力争让实验更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不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充分活跃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着眼于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2、着重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着力于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具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
6.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使用探讨教学。(2)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探索性试验”。(3)鼓励并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7.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教学不利于创新教学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讨式”教学,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加强知识活化训练。(3)教师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
8.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维、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一定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评精神,这是教学民主的反映。平等和民主是推进师生交流的前提。所以说,教学民主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土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不断地进行“培土、浇水、施肥”, 使创新教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建立“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建立“人与人”的师生关系。
9.建立动态的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的开放
(1)教学向学生开放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角色的概念。
(2)教学内容的开放
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向学生和社会的生活实际开放。
(3)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的开放
就是要打破一些所谓的课堂教学法的常规,打破传统的质量评价观念。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点:①创设情境,诱发兴趣。②提供充足的思
考时间,使学生能探索。③突破思维定势,训练发散思维。
10.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好奇心
我们物理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敏锐的、精细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态度;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顺序去观察。与此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
(3)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教给学生逆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物理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一是要求学生去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二是设计有针对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逐步解疑。三是鼓励学生积极争论。四是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五是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六是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11. 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概念课模式;基本环节为:启--讨--讲--练。②规律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讲--练。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对物理现象研究,从
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③实验课模式。基本环节为:研--讨--结。④习题课模式。基本环节为:读题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检验。⑤复习课模式。基本程序为:讨--结--练。
12.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